- 年份
- 2024(3405)
- 2023(5052)
- 2022(4641)
- 2021(4191)
- 2020(3934)
- 2019(9334)
- 2018(9193)
- 2017(17940)
- 2016(10235)
- 2015(11831)
- 2014(12126)
- 2013(12335)
- 2012(11869)
- 2011(10878)
- 2010(10996)
- 2009(10350)
- 2008(10595)
- 2007(9762)
- 2006(8279)
- 2005(7415)
- 学科
- 济(45457)
- 经济(45416)
- 业(26369)
- 管理(26278)
- 方法(24302)
- 数学(21857)
- 数学方法(21651)
- 企(20565)
- 企业(20565)
- 农(12629)
- 财(11096)
- 学(10941)
- 中国(10545)
- 贸(9435)
- 贸易(9433)
- 易(9158)
- 地方(8713)
- 农业(8205)
- 业经(8072)
- 制(7741)
- 和(6926)
- 务(6653)
- 财务(6638)
- 财务管理(6616)
- 银(6454)
- 理论(6416)
- 银行(6325)
- 企业财务(6209)
- 融(6193)
- 金融(6191)
- 机构
- 大学(156504)
- 学院(154574)
- 济(62958)
- 经济(61555)
- 管理(57163)
- 研究(54512)
- 理学(49136)
- 理学院(48549)
- 管理学(47567)
- 管理学院(47282)
- 中国(40201)
- 科学(36003)
- 农(33895)
- 京(33555)
- 所(29860)
- 财(28507)
- 研究所(27350)
- 业大(27289)
- 农业(27164)
- 中心(25221)
- 江(24199)
- 财经(22692)
- 北京(21061)
- 经(20454)
- 范(19992)
- 师范(19735)
- 经济学(19678)
- 院(18883)
- 州(18805)
- 经济学院(17944)
- 基金
- 项目(101956)
- 科学(78121)
- 基金(72850)
- 研究(70584)
- 家(65103)
- 国家(64584)
- 科学基金(53252)
- 社会(42867)
- 省(40673)
- 社会科(40540)
- 社会科学(40523)
- 基金项目(38715)
- 自然(35771)
- 自然科(34919)
- 自然科学(34904)
- 划(34582)
- 自然科学基金(34258)
- 教育(32825)
- 资助(30816)
- 编号(28657)
- 成果(23645)
- 重点(23423)
- 部(22782)
- 发(21889)
- 创(20743)
- 计划(20486)
- 科研(20244)
- 课题(19814)
- 创新(19473)
- 教育部(18820)
共检索到226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田敏 傅建敏 梁臣 秦玥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华仁杏Armeniaca cathayana D.L.Fu et al.3个杂交组合(A:H1×H2,B:H1×X1,C:H1×X2)的亲本及杂交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多态的8条引物,共得到52个扩增位点,其中44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84.62%。在华仁杏3对杂交组合中,组合B的F1子代同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601,高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0.6078,同父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5882,低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组合A和组合C的F1子代同父本、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都低于其各自亲本间的遗传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李芳东 傅建敏 田敏 梁臣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成星奇 贾会霞 孙佩 张亚红 胡建军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可加以利用。
关键词:
杨树 子代 叶形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友明 陈校辉 潘莹 王明华 秦钦 邓燕飞 蔡永祥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松敏 吕复兵 姜潇 王顺顺 肖文芳 李佐 蔡文杰 朱根发 陈和明 彭东辉
为探究火焰蝶兰群体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及花色表型多样性,以蝴蝶兰‘聚宝红玫瑰’与云南火焰兰属间杂交F1代其中的117个单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性状离散特征描述、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类平均聚类分析统计学等方法,对35个表型性状及花色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5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范围为7.6%~239.1%,变异程度大;性状值分布于双亲的性状之间,且都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整体呈现较好的连续正态分布趋势;中亲优势率为-94.54%~1 336.98%,其中叶片长度等15个性状表现为正向中亲优势,株高等20个性状中亲优势值为负值。2)35个性状中分别有281对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有7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系统聚类将117个单株在遗传距离16.10处分为Ⅰ、Ⅱ、Ⅲ这3大类群,聚类结果反映出各类群的性状特征。3)结合RHSCC和CIELab参数值将F1代花色分为浅紫色、紫红色、橙红色、橙色、橙黄色和黄色6色系,各色系参数与CIELab表色空间的明度(L*)、红度(a*)和黄度(b*)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综上,本研究为后续开展重要观赏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等研究奠定基础,为兰科植物杂交亲本的选配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蝴蝶兰 火焰兰 属间杂交 表型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明媚 Kevin Parris ZHANG Dong-lin 金晓玲 李志辉 杨玉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探讨了天女花与广玉兰杂交后代9株幼苗的遗传多样性。9株F_1代幼苗根据生长健壮的情况依次标记为SA、SB、SC、SD、SE、SF,、SG、SH、SI。选用10个ISSR引物对亲本以及9株F_1代幼苗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株植物共扩增出96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5条,占总条带的88.5%。UPGMA聚类结果表明所有F_1代幼苗与六倍体父本更为相似,与二倍体的母本遗传距离较远。其中SC无论从叶片大小、边缘的形态在9株F_1代幼苗中与父本最相似,SG叶片为披针形,在9株F_1代幼苗中较为特殊。其余7株F_1代幼苗日渐成熟后再根据UPGMA聚类树状图进行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梅 施季森 甘四明 何祯祥 李力 易能君
以 30个杉木杂交亲本的RAPD分析为基础 ,对亲本间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变异系数和亲本间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亲本间遗传距离只与胸径特殊配合力和材积特殊配合力在 0 .10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 ,而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分别对亲本聚类分析的组内和不同组间的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 ,组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的相关基本不显著 ;在中等平均遗传距离上 ,组间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树高、胸径和 /或材积性状达 0 .0 5显著水平的相关 ,但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相关不显著。共检测到 2 3个标记位点显著影响材积性状 (α ...
关键词:
杉木 RAPD 遗传距离 子代性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严艳兵 潘惠新
【目的】分析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种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遗传相关性,为杨树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方法】以美洲黑杨不同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试验,测定了9个杂交组合子代苗期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并通过方差分析、遗传参数估算、遗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了解美洲黑杨杂种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及性状间遗传互作,并依此开展美洲黑杨优良杂交组合的联合选择。【结果】杂交组合间3个生长性状与5个叶片性状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苗高、地径、材积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的家系遗传力均达0.8以上,受强度遗传控制,遗传变异系数为8.6%(叶长)~31.13%(材积),有利于优良杂交组合的选择。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叶柄长、叶周长、叶面积与苗高、地径、材积间均达极显著正遗传相关(P<0.01)。相关遗传进度分析表明:除叶形指数、侧脉夹角和叶宽基距外,其他叶片性状对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进度和间接选择效率较高。通径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遗传控制作用较大,叶长、叶宽、叶柄长、叶面积和叶周长通过苗高和地径对材积产生较大的间接遗传控制作用。利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开展美洲黑杨9个杂交组合的生长与叶片性状联合选择,选出3个速生优质的杂交组合(B106×NL15、S3239×NL15、NL447×SY2),材积遗传增益达26.90%。【结论】美洲黑杨杂交组合子代1年生苗的3个生长性状和5个叶片性状均存在丰富变异,遗传互作显著;苗高和地径对材积的直接作用最大,5个叶片性状对材积也产生较大的间接控制效应。综合指数选择法能有效地选出速生优质杂交组合,材积遗传增益较高,杨树遗传改良效果较好。表8参1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 袁德义 邹锋 朱周俊 李艳民 张默涵
【目的】探究油茶杂交F1代叶片表型性状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方法】运用杂交F1代叶片质量性状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分析、数量性状离散描述及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攸县油茶×普通油茶‘华硕’种间杂交F1代47个单株的叶片表型(4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效应。【结果】1)叶表型的4个质量性状中,香农-威尔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871,其中叶缘形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254;新叶颜色最低,为0.691。其中,叶形和叶背腺点有偏向母本的遗传趋势,而叶缘形态有偏离母本的遗传趋向。新叶颜色是绿色和红色趋近1︰1,分别是53.19%和46.81%,与母本相同的新叶颜色占46.8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2)12个叶片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7.75%,范围为9.55%~26.07%,经正态性检验后,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趋势,符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2个叶表型数量性状在F1代的中亲优势率为-30.15%~25.93%。叶干质量、比叶重、叶型指数、叶长、叶面积和叶厚的中亲优势率为正,其中叶型指数和比叶重的平均值高于高亲值,叶鲜质量、叶宽、叶柄长、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中亲优势均为负,这些性状的平均值小于中亲值,其中叶鲜质量、叶宽和叶柄长趋中变异明显,存在于双亲之间,而叶片含水率和叶顶角的平均值小于低亲亲本,呈现出明显的趋小变异。3)16个叶片性状呈现错综复杂的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结果充分反映了各类群的综合特征。油茶种间杂交F1代在遗传距离为20.00处将其分为Ⅰ和Ⅱ类群。在遗传距离为10.0处,第Ⅰ大类群分为Ⅰ-a亚类和Ⅰ-b亚类。第Ⅰ大类群38个单株与母本攸县油茶聚在一起,形态表现与母本相似度更高,为偏母型。【结论】油茶种间杂交F1代叶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其中12个数量性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分离特征,4个质量性状均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这为下一步育种材料的利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云燕 温超 王珂永 马男 赵梁军
利用‘神马’、‘优香’等5个切花菊品种组配成6个杂交组合,进行其杂交F1代花序直径、小花数目、株高等若干性状的统计分析,研究切花菊杂交F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切花菊杂种一代的花期分离广泛,多介于双亲之间;父母本各花色遗传潜能的大小为:白色>粉色>黄色>绿色,且白色表现出较强的偏母性遗传特点;杂种总平均花序直径、舌状花数目和筒状花数目分别相当于亲中值的85.3%、83.5%和93.6%,但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优势不一样,且优势表现程度依组合而异;花瓣长度、花梗粗度、株高、茎粗度表现出一定的减小趋势;各性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根据育种目标所确定的对切花菊...
关键词:
切花菊 杂种 性状 遗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包文泉 乌云塔娜 王淋
为了研究内蒙古野生山杏优良单株核仁主要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内蒙古野生山杏核仁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变异类型、核仁主要成分含量与产量和出仁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杏核仁总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苦杏仁苷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等性状指标中亚油酸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0.41,选择潜力最大;根据核仁总蛋白含量变异将426个山杏优良单株分为9个类型,即极低、很低、低、较低、中、较高、高、很高、极高蛋白型;根据粗脂肪含量变异将分为7个类型,即超低、极低、很低、低、较低、中、较高脂肪型;根据苦杏仁苷含量变异将分为8个类型,即极低、很低、低、较低、中、较高、高、很高苦杏仁型...
关键词:
山杏 核仁成分 优良单株 遗传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怡 胡益波 叶俊丽 柴利军 邓秀新 谢宗周
为了筛选集双亲优异性状的优良砧木,以柑橘主要砧木红橘(♀)×枳(♂)杂交F_1代94个单株为试材,连续2 a对其落叶期及花期进行观测,并对结果率较高的37个单株的果实品质、种子单多胚性及萌发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4个单株物候期与双亲相近,但单株间落叶期差异明显;子代群体果形更偏向于父本遗传,主要以卵圆形为主;子代群体平均单果质量为58.63 g,平均单果种子数为14粒,平均千粒重为153.73 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在10.7%~16.5%,与母本无显著性差异,可滴定酸含量在2.00%~5.56%,显著高于母本;果皮色泽主要有红色(偏向母本)和黄色(偏向父本)2种,子代群体中β-隐黄质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紫黄质、叶黄质和玉米黄质的含量介于双亲之间,而β-胡萝卜素在亲本和杂交后代果皮中含量则较低,其中紫黄质、叶黄质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含量呈现连续变化,具有数量性状特征;群体子代种子单胚与多胚类型接近1∶3,符合单基因控制模型。结果表明,子代单株3号、6号及24号兼具多胚、单果种子数多及萌发率高等特性,可作为候选优异砧木资源做进一步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秀 贺军军 张华林 翁俊亮 李进良 罗萍
【目的】从表型性状和分子标记两个方面分析亲本和杂交子代群体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分化,为亲本组合的甄选和杂交子代的差异分析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35份橡胶树杂交后代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3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32.59%,其中叶枕沟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90%,小叶柄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0;多样性指数分布在3.22~3.53之间,平均为3.49。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_(1)杂种在树围、年平均增长量和产量上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01.2%、117.2%和95.38%。在35个杂种F_(1)中,产量最高的是材料A38,最低的是材料A9。2017—2020年4年间,材料A22每年都是树围最大的杂交子代;35个F_(1)杂种的年增长量分布在5.6~10.4 cm之间,年平均周长增量居6.7~8.8 cm之间。根据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104对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15对,利用15对SSR标记亲本和后代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5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值(PIC)在0.2710~0.6827之间,Shannon’s信息指数(I),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处于0.5004~1.3459、0.1714~1和0.3246~0.74之间;采用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可分为3个类群。【结论】亲本选配合理,杂交子代多样性丰富,解析了杂交子代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材料和理论支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