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2)
2023(16043)
2022(13753)
2021(12854)
2020(10625)
2019(24839)
2018(24781)
2017(47948)
2016(25974)
2015(29027)
2014(29186)
2013(28632)
2012(26381)
2011(23949)
2010(24382)
2009(22113)
2008(21582)
2007(19174)
2006(17103)
2005(15231)
作者
(75628)
(62609)
(62329)
(59228)
(39954)
(30049)
(28237)
(24493)
(23805)
(22424)
(21506)
(21226)
(20091)
(19991)
(19369)
(19245)
(18696)
(18392)
(18020)
(17878)
(15682)
(15592)
(15208)
(14302)
(14048)
(14003)
(13904)
(13845)
(12598)
(12283)
学科
(111459)
经济(111362)
管理(71782)
(70307)
(58134)
企业(58134)
方法(48067)
数学(41048)
数学方法(40324)
中国(31224)
(29152)
地方(27942)
业经(25461)
(23188)
(23078)
农业(19729)
理论(19199)
(19112)
(18894)
贸易(18878)
(18209)
(17375)
技术(16900)
环境(16781)
(16748)
银行(16702)
(16093)
金融(16091)
(16077)
(15258)
机构
学院(368735)
大学(367522)
管理(145454)
(143908)
经济(140584)
研究(125802)
理学(125479)
理学院(123967)
管理学(121525)
管理学院(120843)
中国(93235)
(80225)
科学(79428)
(64362)
(63342)
(58237)
研究所(57727)
中心(56168)
(54879)
业大(53941)
(52006)
师范(51501)
北京(51430)
财经(51369)
(46495)
(46312)
(45171)
农业(45168)
经济学(41831)
师范大学(41461)
基金
项目(248802)
科学(195720)
研究(181644)
基金(178591)
(155651)
国家(154348)
科学基金(132785)
社会(112742)
社会科(106935)
社会科学(106905)
(98428)
基金项目(94824)
自然(87246)
自然科(85246)
自然科学(85229)
教育(84248)
自然科学基金(83657)
(82701)
资助(74860)
编号(74709)
成果(60367)
(56306)
重点(55917)
(53706)
课题(52626)
(51182)
创新(47644)
科研(47159)
教育部(45916)
大学(45581)
期刊
(163570)
经济(163570)
研究(108924)
中国(72451)
学报(56180)
管理(55461)
科学(54023)
(52998)
(46257)
教育(45698)
大学(42563)
学学(39831)
农业(37113)
技术(34057)
(31469)
金融(31469)
业经(28593)
经济研究(25943)
财经(23970)
问题(21050)
图书(20594)
(20484)
(19469)
技术经济(18246)
科技(17967)
商业(17527)
理论(17094)
资源(16948)
统计(16941)
现代(16937)
共检索到547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其新  
旅游资源分布的区域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差异性,以城市为核心形成旅游地域系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以点轴发展理论和圈层空间结构理论为指导,对华中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岚涛  王力峰  黄梅芳  
旅游圈是旅游空间结构的一种形式,旅游圈的形成一般均经历萌芽、起步、发展、形成、成熟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与空间结构点的均衡、极核辐射、点轴形成、圈层凸显、理想均衡形成对应关系。以河南省中原为例分析了中原旅游圈演化的过程以及阶段性特征,并指出了中原旅游圈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达到中心极化、区域均衡的理想阶段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董观志  
在迈向21世纪的关键时期,武汉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旅游业在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特定的意义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大旅游图的构建要素、职能特点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大旅游圈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具体拓展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不仅是都市旅游经济和区域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区域旅游经济活动分布和旅游资源配置在一定空间范围的一种组织形式。基于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文章分析和探讨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组合形态、生成机理,揭示都市旅游圈与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内在联系,认为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呈现"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态势,并提出相应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国清  
都市旅游圈是具有一定向心性和层次性的旅游经济地域系统。基于对相关概念及研究的梳理,本文认为都市旅游圈形成和演化是都市旅游跨界拓展和区域旅游合作性竞争及趋向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的产物,空间集聚与扩散作用是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嬗变的主要动力,并以上海和长三角为例探析了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网络化(多核心+互动)发展,即通过景区(点)、交通、产业、市场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竞争的大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推动都市旅游圈发展壮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诗白  
区域经济合作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尤其是被誉为"朝阳工业"的旅游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政府大力扶植的支柱产业。环渤海旅游圈的建立,可以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起到支撑与拉动作用。环渤海旅游产业的联合互动和开发适宜区内的旅游新产品是环渤海地区今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军  崔郁  
安徽旅游业作为大长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大长三角旅游圈内旅游资源区域特征、旅游经济区域特征、旅游支持系统区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旅游业在大长三角旅游圈内的优势、劣势,指出安徽省应采取加快交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精品战略、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等战略更好地融入大长三角旅游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林  
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带构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可行性、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探索,提出了建设性的构建设想和工作路线,为环渤海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巍  侯晓蕾  
城市绿心的保护、规划和建设是进行城市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界定了城市绿心的概念,划分了空间结构模式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城市绿心的相关规划和理论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分别针对单个城市和城市组团的绿心空间结构模式提出具体而切合实际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单个城市的城市绿心应侧重于保护绿色空间、增强绿色空间与城市的联系以及建立辐射该城市及区域的绿色生态网络。而城市组团绿心应保护与开发并进、丰富绿心边界、建立绿心大都市的绿色生态网络。城市绿心空间结构模式的正确建立将能够积极引导城市的健康发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欣  
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后发地区的内涵及产业特征,对其发展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并 提出了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瑞  
分析了南阳市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提出了南阳市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和发展方针 ,论述了开发西峡恐龙蛋化石保护区——内乡宝天山曼自然保护区 (综合旅游区 )的可行性及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高峻  马剑瑜  胡建伟  乔玮  陈素霞  
本文首先讨论了都市旅游概念的内涵及其特点。然后分析了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框架:在宏观架构上,都市旅游发展要与区域发展相协调;在中观层次,都市旅游要与城市其他行业互动;在微观操作层面上,都市旅游支撑体系要有效运行与发展。本文最后讨论了上海都市旅游的深度发展,提出:要打造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城市化和区域联动带动都市旅游的深化;加强产业互动,促进都市旅游产品的提升;科教兴旅,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加快信息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文举  
本文在对我国旅游业20多年发展历程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旅游业在新世纪面临的发展障碍和发展机遇,并提出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广万  
广东地处祖国大陆最南端,北屏五岭,南镶平原,濒临热带海洋,属热带、亚热带,地理风光和风土民情均富浓郁的南国韵律。大自然的美景和千百年来劳动群众智慧构成的名胜古迹,四大名山、四大古刹、四大名国及众多的港湾、沙滩、浴场和岛屿,使得“南粤自古形胜地”;百多年来,广东人民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成了近现代革命发祥地,留下光辉的业绩,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靖  
安徽旅游业已经步入快速增长的黄金发展期,在拉动内需、带动就业、扩大开放、树立安徽良好形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对安徽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进行剖析,阐述了安徽旅游"十一五"发展战略及其积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