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11)
- 2023(4433)
- 2022(3656)
- 2021(3273)
- 2020(2737)
- 2019(6387)
- 2018(6299)
- 2017(11740)
- 2016(6373)
- 2015(7168)
- 2014(7276)
- 2013(7016)
- 2012(6473)
- 2011(5866)
- 2010(6113)
- 2009(5521)
- 2008(5260)
- 2007(4498)
- 2006(3983)
- 2005(3474)
- 学科
- 济(34440)
- 经济(34422)
- 管理(20700)
- 业(19575)
- 方法(18282)
- 数学(17035)
- 数学方法(16718)
- 企(16059)
- 企业(16059)
- 技术(11631)
- 中国(9954)
- 地方(6926)
- 学(6730)
- 技术管理(6339)
- 城市(6141)
- 农(5936)
- 环境(5618)
- 理论(5036)
- 土地(4783)
- 业经(4747)
- 城市经济(4418)
- 农业(4412)
- 资源(3960)
- 划(3916)
- 发(3913)
- 贸(3892)
- 贸易(3891)
- 财(3886)
- 易(3738)
- 和(3356)
- 机构
- 学院(97002)
- 大学(96902)
- 管理(40021)
- 济(39595)
- 经济(38650)
- 理学(35192)
- 理学院(34765)
- 管理学(33830)
- 管理学院(33649)
- 研究(33383)
- 中国(22783)
- 科学(22522)
- 京(21304)
- 所(16731)
- 业大(16718)
- 农(16531)
- 研究所(15538)
- 中心(14965)
- 财(13886)
- 江(13808)
- 农业(13156)
- 北京(12983)
- 范(12822)
- 师范(12707)
- 院(12499)
- 经济学(12167)
- 财经(11918)
- 技术(11304)
- 州(11156)
- 经济学院(11045)
- 基金
- 项目(72464)
- 科学(58533)
- 基金(54180)
- 研究(48590)
- 家(48545)
- 国家(48256)
- 科学基金(42155)
- 社会(32161)
- 社会科(30753)
- 社会科学(30745)
- 自然(29065)
- 基金项目(29013)
- 自然科(28484)
- 自然科学(28484)
- 省(28423)
- 自然科学基金(27907)
- 划(24392)
- 教育(22479)
- 资助(22145)
- 编号(17907)
- 重点(16521)
- 创(15680)
- 部(15641)
- 发(15457)
- 创新(14824)
- 计划(14274)
- 国家社会(13868)
- 科研(13584)
- 教育部(13197)
- 课题(12712)
共检索到133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严少君 朱曦 俞益武
在总结鹭鸟及鹭鸟栖息地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鹭鸟营巢、觅食、停栖、活动等生活习性,针对华中区城市环境的特点,总结了华中区城市鹭鸟栖息地营建技术的3个主要方面:营巢区营建技术,包括地形的改造,营巢林树种的选择和群落的构建;觅食区营建技术,包括水岸线的处理,水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隐蔽性营建技术,包括设置隔离带和加强相关设施的隐蔽性。同时,对现有城市型鹭鸟栖息地的改造时间和强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图2表2参17
关键词:
动物学 鹭鸟 栖息地 营建技术 华中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勇 温俊宝 胡德夫
从研究方法、栖息地选择、栖息地评价、栖息地破碎化等方面对鸟类栖息地的研究进行总结。鸟类栖息地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条带取样法和0.04hm2圆形地块法等,近年来3S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研究效率,拓展了鸟类栖息地的研究领域;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大多以植被等环境因子为基础,在不同空间尺度及不同季节和生活史阶段,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在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基础上,对鸟类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及等级划分,可以为鸟类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栖息地破碎化会对鸟类生存和鸟类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鸟类种群的营巢成功率、繁殖成功率及鸟类群落分布。从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对国内鸟类栖息地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鸟类 栖息地选择 适宜性评价 破碎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佳伦 董宇翔 叶可陌 索筠博 闫娜 韩莉 林辰松
【目的】以物种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鸟类栖息地营建为切入点,提出郊野公园景观提升方法及策略【方法】通过对石家庄龙泉湖公园周边地区进行鸟类研究,选择出现频次和研究资料较多的鸟类为目标种,并对其生态习性进行研究,归纳目标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从空间角度构建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对水体类型、水域面积、驳岸类型及水岸形态、滨水缓冲带、植物覆盖度、惊飞距离、水深、植物高度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郊野公园鸟类栖息地景观设计依据及方法。【结果】共确定23个鸟类目标种,建立鸟类栖息地约20.3 hm~2,其中水域栖息地约11.4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水域面积在2.6~5.8 hm~2之间;水生植物覆盖度在30%~65%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平均水深在0.8~2.5 m之间;水生植物高度平均为0.3~1.8 m。陆域栖息地约8.9 hm~2,共有6个分区:各分区滨水过渡带乔木覆盖度在10%~16%之间,灌木覆盖度在35%~44%之间,草本覆盖度在40%~55%之间;植物平均高度为8.6~22.5 m;地被种类在12~31种之间;惊飞距离为50 m。【结论】(1)从空间尺度指标入手,构建鸟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提出营建策略,可以为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郊野公园应设置大小不同,功能丰富,具备蜿蜒自然缓坡驳岸和一定水深的水体空间;植物景观在满足鸟类对水域、近岸缓冲带、陆域范围植物覆盖度、群落组成形式、高度需求的同时还应提升地被丰富度;园路及场地应采用近自然材质和低鸟类干扰的策略。(3)在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既要重视鸟类对栖息地的需求和不同鸟类的种间关系,同时还应满足人类休闲游憩的需求,实现人-鸟的和谐共处。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邵晨 胡一中
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e夜栖息地的选择及夜栖息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白鹇的夜栖息场所主要为靠近沟谷的常绿乔木,有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甜槠Castanopsis eyrei,苦槠C.sclerophyll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等;不同的季节和天气夜栖息时间有较大差异,秋冬比春夏平均长72 min,阴雨天气比晴好天气平均长43 min;夜栖与光照有关,傍晚光照低于5 lx夜栖开始,清晨光照高于5 lx夜栖结束;夜栖息地的地理特征为海拔600~900m,坡度为30°~45°。图1表4参8
关键词:
白鹇 夜栖息地 夜栖息树种 夜栖息行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丹东 范俊芳
基于鸣禽、游禽、涉禽的生活习性及其对各自栖息环境的需求,分别从场地设计、驳岸设计、种植设计、园林构筑物设计、照明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基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以期在提高城市绿地观赏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鸟—人—环境三位一体的共生圈.
关键词:
鸟类栖息地 城市公共绿地 鸟类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隋金玲 李凯 胡德夫 李镇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城市鸟类多样性研究越来越受到鸟类学家和城市自然保护人士的关注。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城市化对城市鸟类群落的影响 ,以及栖息地结构与城市鸟类群落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城市鸟类研究的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红星 刘春悦 侯韵秋 钱法文
3S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不同尺度条件下,以及对于一些广袤且偏远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分析、评估、监测和预测鸟类与栖息地关系,推动实现物种保护管理目标。本文主要回顾遥感数据源、遥感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鸟类栖息地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分析影像数据源和影像时相的选择,以及遥感信息提取和鸟类野外调查方法等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易帆 陈新军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太平洋热带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金枪鱼围网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海域(5°N-10°S;125°E-135°W)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的遥感数据,利用频次分布法分析了中西太平洋围网鲣分布的SST和SSH适宜范围;采用了外包络法,按季度分别建立了SST、SSH的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计算其栖息地指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官文江 高峰 雷林 陈新军
由于多来源的海洋环境数据常以不同时间、空间分辨率呈现,并具有不同的误差,因此,有必要分析数据源的差异是否会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是否会影响基于不同数据源估计的模型对其他数据的适用性。为此,本研究利用多个网站提供的叶绿素浓度与海表水温数据,采用线性回归与随机检验方法,分析了不同数据源对栖息地模型构建及其预测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之间常存在系统性偏差,从而使得模型参数的估计具有显著性差异,该模型不适合于其他数据源的数据;多源环境数据间的离散性反映数据存在随机误差,环境数据的随机误差将使模型结果具有随机性,因此本研究建议定量分析模型结果的不确定性,以使模型结果得到科学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瑞 陈新军 雷林 汪金涛
根据2003—2009年5—9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捕捞智利竹鱼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的海洋环境因子,以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作为适应性指数(SI),采用外包络法分别建立SST、SSH的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几何平均法(GMM)、基于权重的AMM分别建立栖息地指数(HSI),并用2010—2011年度生产捕捞数据进行比较与验证。结果显示,以作业网次为基础的SI为最适;AMM优于GMM;考虑到权重的AMM优于没有考虑权重的AMM,5—9月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未 廉文慧
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生境网络的影响,对目标物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快速城市化苏锡常地区为研究区域,对建设用地扩张变化采用地类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货币化的方法,探讨了建设用地扩张、生境网络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扩张对生境网络用地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高于建设用地扩张直接导致的地类变化对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2)就生境网络用地而言,建设用地扩张会导致迁移廊道和生境斑块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降低,建设用地扩张对迁移廊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高于对生境斑块的影响,且迁移廊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更具多元化;(3)建设用地扩张直接导致基于白鹭生存需求的生境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小,且减小幅度大于研究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建设用地扩张导致生境用地某些生态过程缺失,间接影响了物种迁移、基因交流,进而影响到网络功能。该研究为建设用地扩张方向及利用强度,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维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了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婷婷 赵峰 侯俊利 高宇 庄平
研究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intertidal benthic habitat)变化,能为河口湿地生物的保护、底栖环境质量的评价、受损生境的生态恢复提供的科学依据和管理建议。本文从关注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研究出发,对河口潮间带栖息地监测、分类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论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的时空新特征、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参数、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获取方式、数据处理、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分类模型选择、多时空尺度分析。河口潮间带底栖生境特征的分类方式由于考虑生态过程和格局中所涉及的空间生态学问题(边界分割、尺度效应、分类精度、动态变化等),模拟底栖物种及群落分布更为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梁佳伟 花传祥 陈新军 杨娜 赵振方 胡贯宇 李金桧
为了解秋刀鱼(Cololabis saira)的栖息地分布特征,根据2018年7—11月秋刀鱼渔船“鲁蓬远渔027”在西北太平洋公海(40°28′N~48°56′N、150°08′E~164°20′E)采集的127尾秋刀鱼样本,测定了其肌肉组织稳定同位素含量,分析了肌肉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探讨了δ~(13)C和δ~(15)N的时空分布规律。基于广义加性模型(GAM)分别讨论了δ~(13)C、δ~(15)N与纬度、体长、离岸距离和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t检验结果表明,秋刀鱼雌雄个体间的δ~(13)C、δ~(15)N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体长组间的δ~(13)C和δ~(15)N的分布较为相似,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分析认为,1龄的秋刀鱼栖息在亲潮海域,随后向南洄游到黑潮-亲潮混合水域。GAM模型结果显示,δ~(13)C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δ~(13)C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叶绿素a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δ~(15)N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δ~(15)N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升高再继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进一步验证了1龄的秋刀鱼经历了南下洄游移动,其栖息地随之发生了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安国 王勇 郭聪 刘辉芬 李世斌
全栖息地毒鼠法以害鼠生态学为基础,将毒饵灭鼠三要素—杀鼠药物、用药技巧扣组织措施有机地结合,成为一套适合我国亚热带农业区防治鼠害的实用技术。本文阐述该技术6大环节即查明鼠情、选准时机、制好毒饵,组织围歼、正确投放和查漏扫残的技术要领与原理,並简介一些应用实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