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8)
- 2023(12203)
- 2022(10572)
- 2021(10109)
- 2020(8494)
- 2019(19282)
- 2018(19582)
- 2017(37146)
- 2016(20451)
- 2015(23528)
- 2014(23549)
- 2013(23151)
- 2012(21112)
- 2011(19157)
- 2010(19079)
- 2009(17410)
- 2008(16777)
- 2007(14988)
- 2006(13217)
- 2005(11369)
- 学科
- 济(81572)
- 经济(81490)
- 业(63659)
- 管理(54320)
- 农(47208)
- 企(42620)
- 企业(42620)
- 方法(35228)
- 农业(31430)
- 数学(30532)
- 数学方法(30215)
- 业经(21774)
- 中国(21010)
- 学(20517)
- 技术(17903)
- 财(16467)
- 地方(16264)
- 教育(14371)
- 理论(14220)
- 制(14047)
- 贸(13476)
- 贸易(13470)
- 易(13115)
- 发(12197)
- 环境(12123)
- 和(11730)
- 策(11544)
- 农业经济(10720)
- 划(10527)
- 体(10509)
- 机构
- 大学(292747)
- 学院(290559)
- 管理(117472)
- 济(113017)
- 经济(110507)
- 理学(102675)
- 理学院(101590)
- 管理学(99838)
- 管理学院(99320)
- 研究(96416)
- 中国(69410)
- 农(66418)
- 科学(62117)
- 京(61895)
- 业大(51968)
- 农业(51131)
- 所(48488)
- 财(45889)
- 研究所(44495)
- 中心(44405)
- 江(42415)
- 范(40510)
- 师范(40151)
- 北京(38603)
- 财经(37602)
- 经(34381)
- 州(34284)
- 院(33708)
- 经济管理(32762)
- 农业大学(32239)
- 基金
- 项目(202962)
- 科学(158844)
- 研究(151420)
- 基金(145022)
- 家(125842)
- 国家(124703)
- 科学基金(106747)
- 社会(93336)
- 社会科(87934)
- 社会科学(87908)
- 省(81631)
- 基金项目(78269)
- 教育(69309)
- 自然(69049)
- 自然科(67374)
- 划(67369)
- 自然科学(67361)
- 自然科学基金(66149)
- 编号(64270)
- 资助(58130)
- 成果(51984)
- 重点(44932)
- 部(44728)
- 发(43892)
- 课题(43146)
- 创(43044)
- 创新(39920)
- 大学(39085)
- 科研(38412)
- 教育部(37729)
- 期刊
- 济(126408)
- 经济(126408)
- 研究(83975)
- 农(68339)
- 中国(58302)
- 学报(49329)
- 农业(47109)
- 科学(44625)
- 教育(40568)
- 大学(38277)
- 管理(38190)
- 学学(34931)
- 财(31718)
- 技术(26892)
- 业经(26015)
- 融(22467)
- 金融(22467)
- 业(22186)
- 图书(17632)
- 问题(17521)
- 财经(17198)
- 经济研究(16994)
- 科技(16619)
- 版(15628)
- 技术经济(15463)
- 经(14514)
- 业大(14269)
- 农业经济(14200)
- 理论(14075)
- 农村(13706)
共检索到420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后文简称"团队")在谢从华教授和柳俊教授的引领下创建,2003年获批组建湖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016年获批组建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20年牵头组建了湖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同时团队还是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马铃薯 生物学 研究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茶叶加工与生物技术团队由黄友谊教授领衔,团队依托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借助茶叶微生物,立足于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增值增效,聚焦于夏秋茶等中低档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菌株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品质分析与检测、产品质量标准、发酵茶品质形成机理等方面富有经验与技术积累,
关键词:
华中农业大学 技术团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遗传相关研究始于王运华教授2 0世纪9 0年代初开展的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筛选,由此发展形成了“植物营养遗传”研究方向。随后,在徐芳森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围绕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的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拓展到油菜磷氮高效的种质鉴定和遗传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作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由徐芳森教授领衔的“作物微量元素营养机理与微肥施用”研究团队于2012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持人张志宏(1968-),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果树分子生物学学术方向带头人,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副理事长,第一届国际果树生物技术大会和第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正>华中农业大学养分调控与资源高效利用团队始建于2006年,研究团队由姜存仓教授领衔,团队成员现有14人,其中博士生11人(含博士留学生4人),硕士生2人。针对我国农田作物营养元素缺乏,影响作物产量、品质和生态安全,并通过食物链损害人类健康等关键问题,团队一直从事作物营养诊断、新型肥料研发、土壤障碍因子消减等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以微量元素硼为核心,结合生物炭施用,探明了土壤—作物系统营养元素的运移和利用规律及对作物增产提质的调控机制;创新了载体增效技术,研制了新型肥料产品,形成了大中微量元素协同增效的调控技术和规范,助力农业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气候变化与城市更新”团队由邵继中教授领衔,张波、李静波、夏欣、杨璐、丁静蕾等学者及硕、博士50余人组成。长期以来,团队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立足我国新时期国家高质量、内涵式城市发展战略,立足“多学科互补共融”的研究与实践模式,探索气候变化下人居环境的科学问题,形成系统的气候积极性风景园林设计理论及方法。经过持续探索,团队将形成的基本理论方法、研发的系列关键技术,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气候变化 华中农业大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凯 东保住 张贵 张键 张园园 周洪友 赵君
为了研究马铃薯黄萎病菌的侵染机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入马铃薯黄萎病菌VD012中,经过潮霉素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分子鉴定,获得了47株有绿色荧光信号的阳性转化子。随机挑取8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转化子的菌落形态、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量、粗毒素含量和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株阳性转化子中有3株微菌核产生的数量明显高于野生型,1株转化子微菌核产生量低于野生型菌株;各阳性转化子的生长速率和野生型菌株差异不显著;阳性转化子的产孢量与对照相比,有2株差异不显著。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保湿培养8 h,所有阳性转化子的平均萌发率低于野生型菌株。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平 赵竹青 宋波涛 刘新伟
锌是植物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缺乏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在马铃薯主粮化背景下,探讨马铃薯锌营养特性及锌生物强化技术手段对实现马铃薯富锌、改善人体缺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马铃薯锌营养功能、马铃薯产区土壤锌状况、育种以及农艺强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提出锌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农艺强化是目前马铃薯锌营养强化主要技术措施,育种强化需要进一步发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旨在为科学利用锌生物强化技术实现马铃薯富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迄今已有106年办学历史。学校位于武汉市南湖狮子山,校园面积7425亩,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校园连片面积最大的院校之一,是我国农业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科优势突出。在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始建于2002年。研究团队由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长江学者彭少兵教授领衔,凝聚了10名中青年研究骨干和管理人员,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团队成员黄见良牵头的小组2010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熊栋梁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团队立足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需求,围绕节本增效、高产高效和减碳增绿等目标,依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平台,开展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水稻高光效机理研究等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创建的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双季稻双直播等轻简化生产模式、稻鸭蛙生态种养、
关键词:
作物生理生态 栽培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福宽 张鹤龄 郑用琏 刘纪麟
分子生物技术在马铃薯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赵福宽,张鹤龄,郑用琏,刘纪麟马铃薯病毒病害每年都给世界马铃薯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育高度抗病毒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马铃薯抗病毒的研究在国内外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淑霞 钟鸣 曹慧颖 于晓丹 张少斌 马镝
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要求从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针对目前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陈旧、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与研究生的需求不相符合,以及研究生有效学习意识差、学习方法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应用有效教学理论,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进行摸索。在研究生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特点与内容,从激发研究生学习动机、尝试多种教学方式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堂有效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了研究生的能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特人冯玉龙(1964-),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重点学科植物学学科带头人,辽宁省基础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1985年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生化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兼任《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副主编,《杂草科学》《生物多样性》《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科学学报》《生物安全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晓艳 魏太云 陈新
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包含范围广、增殖过程复杂但基因组简单的一类重要病毒,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了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potyviruses的复制模型、运动方式和途径等作了相关总结。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属 细胞生物学 增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华兰 彭亚丽 李婷 谢鹰飞 唐丽梅 王榕 熊兴耀 王万兴 胡新喜
为揭示南方马铃薯连作障碍产生的机理,以金湘为材料,研究马铃薯连作对南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开垦土壤种植的马铃薯产量为43.69 t/hm~2,未见块茎发生疮痂病,连作土壤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为25.63 t/hm~2,疮痂病薯率显著增加,为6.7%;种植1季春马铃薯后,连作土壤和新开垦土壤pH均降低,有效磷、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放射菌总数降低,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均增加,土壤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转化酶活性降低;与新开垦土壤和第1季土壤相比,连作土壤的pH值及全氮、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碱解氮含量降低,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细菌总数和放射菌总数减少,真菌总数增加,真菌总数与细菌总数的比值显著增加;连作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转化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