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7)
- 2023(7909)
- 2022(6971)
- 2021(6422)
- 2020(5847)
- 2019(13333)
- 2018(13224)
- 2017(25684)
- 2016(14307)
- 2015(16146)
- 2014(16394)
- 2013(16465)
- 2012(15746)
- 2011(14230)
- 2010(14319)
- 2009(13439)
- 2008(13628)
- 2007(12406)
- 2006(10610)
- 2005(9532)
- 学科
- 济(60147)
- 经济(60088)
- 业(37964)
- 管理(34847)
- 方法(29749)
- 企(27157)
- 企业(27157)
- 数学(27004)
- 数学方法(26761)
- 农(18163)
- 中国(16581)
- 财(15441)
- 地方(15199)
- 学(14340)
- 制(12246)
- 农业(12073)
- 业经(11326)
- 银(11324)
- 银行(11286)
- 贸(11168)
- 贸易(11163)
- 险(11024)
- 保险(10930)
- 易(10789)
- 行(10675)
- 融(10260)
- 金融(10258)
- 务(9477)
- 财务(9463)
- 财务管理(9430)
- 机构
- 大学(206945)
- 学院(206268)
- 济(83403)
- 经济(81473)
- 管理(77038)
- 研究(72829)
- 理学(65586)
- 理学院(64718)
- 管理学(63466)
- 管理学院(63069)
- 中国(58702)
- 科学(48055)
- 京(44070)
- 农(42070)
- 财(40154)
- 所(39033)
- 研究所(35856)
- 中心(34857)
- 业大(34318)
- 农业(33455)
- 江(33337)
- 财经(31508)
- 经(28514)
- 北京(27440)
- 范(27309)
- 师范(27015)
- 院(25946)
- 经济学(25818)
- 州(25796)
- 省(25327)
- 基金
- 项目(138144)
- 科学(107306)
- 基金(99497)
- 研究(96293)
- 家(88201)
- 国家(87494)
- 科学基金(73403)
- 社会(59513)
- 社会科(56192)
- 社会科学(56171)
- 省(56047)
- 基金项目(53566)
- 自然(49555)
- 自然科(48321)
- 自然科学(48305)
- 自然科学基金(47430)
- 划(46729)
- 教育(43663)
- 资助(41214)
- 编号(39101)
- 重点(32149)
- 成果(31353)
- 部(30502)
- 发(29986)
- 创(27631)
- 科研(27520)
- 计划(27260)
- 课题(27228)
- 创新(26036)
- 教育部(25200)
共检索到307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瑞琴 李兰 温泉沛 刘敏
在对华中三省历年秋季连阴雨灾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新修订的秋季连阴雨判别标准和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气候灾害监测分析业务系统连阴雨程度评估标准,分析了不同程度秋季连阴雨的时空变化趋势;结合代表区域连阴雨过程灾损情况,从灾害风险的角度,探讨了秋季连阴雨灾害的高影响年份及高风险分布区,并针对较高风险区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回避、风险转移等实施措施。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中三省秋季连阴雨以0.21次/10a的速率显著减少,且越接近南部,减少趋势越明显。各地秋季连阴雨呈一致减少趋势,且西部减少速率大于东部,尤其是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局部地区减少趋势达显著水平。程度越重的连阴雨减少趋势越明显。风险分析法在区域秋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关键词:
连阴雨 长江中下游 变化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志强 吴巧娟 樊明 赵彦锋
从陇南市1971~2010年连阴雨资料入手,分析得出:陇南市连阴雨主要集中出现在5~10月,其中,5~7月夏收夏种期和9~10月秋收秋播期连阴雨危害最大,出现频率最高,造成的灾损最为严重。结合人口、GDP、耕地比等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得到连阴雨灾害危险性图层,再与承灾体易损性评价、灾害的孕灾背景进行叠加、合并以及等级划分操作,最后得到连阴雨灾害的风险评估及其区划。结果表明:康县、两当南部与武都、文县高寒阴湿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高,为连阴雨高风险区,礼县、宕昌及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低海拔区连阴雨危险性等级最低,为连阴雨低风险区。研究结果对指导长江上游科学规划抗洪防涝工作,预防地质灾...
关键词:
长江上游 连阴雨灾害 气候特征 风险区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刘璐 成丹
为更好的防御低温连阴雨灾害对湖北烤烟的产量与品质带来的的不利影响,构建了烤烟不同生育期的低温连阴雨判别指标,并利用湖北烤烟种植区3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75—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深入分析湖北烟区低温连阴雨7项灾害指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过程平均气温、日平均降水量及平均总降水量等3项指标均为低—高—低演变过程,以成熟前期最高、伸根期最低,过程平均日数均在5 d左右,而年平均过程次数、年平均过程日数、灾害频率均以成熟后期最多、旺长期最少,其中灾害频率在这2个时期分别为每10 a发生6、1次;(2)空间上,气温、降水在不同生育期南北差异一致,北部烟区气温低,南部烟区降水多、强度大,而过程平均日数在伸根期、旺长期南部大于北部,成熟后期则相反;(3)灾害频率空间差异显著,前3个生育期,南部烟区较北部烟区发生频率更高,成熟后期南北相当,灾害频率均高达56%以上,过程平均持续5.7 d。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文静 姜会飞 霍治国 姚光林
[目的]苹果是一种经济林果,其品质和产量对果园效益和当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连阴雨灾害是影响苹果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灾害之一。通过分析1982—2018年苹果生长季连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探讨连阴雨灾害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苹果生产布局、产业优化和果园防灾减灾提供指导。[方法]基于中国北方地区1982—2018年18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和苹果发育期数据,选取始花—幼果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三个生育阶段,结合连阴雨灾害指标,分析苹果不同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空间上,苹果各生育阶段连阴雨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南区域,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是灾害发生的主要生育阶段,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过程均天数、频率和年均过程次数均呈现由东南至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时间上,1982—2018年连阴雨发生总次数、连阴雨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呈现年际间波动。对比三个生育阶段历年连阴雨灾害统计情况可知,多数年份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发生总次数、过程均降水量和灾害强度均高于始花-幼果期,且着色-成熟期和采收期连阴雨灾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982—2018年中国北方苹果连阴雨灾害发生概率极小,且灾害发生区域集中,主要受降水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德 景元书 祁宦
利用1980-2012年淮北平原冬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的气象资料及其单产、种植面积和耕地面积等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连阴雨综合致灾因子,采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方法进行致灾等级划分,综合连阴雨致灾强度、灾损率和冬小麦对连阴雨的敏感性及其抗灾能力,建立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灾害综合风险指数(R)并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冬小麦灌浆期连阴雨致灾等级为轻、中、重、特重4个等级,对应的阈值(D)分别为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亚男 秦耀辰 谢志祥 宁晓菊 张丽君
论文基于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和778个农业气象站点农作物生长发育数据,提取并统计了中国冬麦区265个国家气象站点麦收期连阴雨频率、最长连阴雨日数和最大过程雨量。通过构建"灾害胁迫-暴露-适应"的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14年中国166个地级市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灾害风险主导因子进行风险防范分区。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连阴雨灾害胁迫的带状递减特征明显,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灾害胁迫等级整体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灾害暴露和适应等级呈现出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华北西部、黄淮西部和西南地区东南部的暴露等级相对较高,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直辖市及其周边区域。2)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灾害中等以上风险的区域占冬小麦播种地市的73%,2 226.23万hm2的冬小麦处于麦收期连阴雨的胁迫中。3)中国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灾害风险热点区域以灾害胁迫-适应主导和适应能力主导为主,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及提升区域适应能力是降低冬小麦麦收期连阴雨风险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阮迪陈 袁淑杰 姜楠 苏丽欣 袁东升 彭映杰
【目的】为研究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四川省水稻不同生育期低温连阴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地形地貌类型将水稻种植区划分为6个区域即盆周边缘山地区、盆东平行岭谷区、盆南丘陵区、盆中浅丘区、盆西平丘区和川西南山地区,利用1961—2020年四川省2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低温连阴雨评估指标,分析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时空分布特征。【结果】①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轻度、中度和重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分别为:0%~32.5%、0%~44.8%和0%~50.3%,大值区均在川西南山地区,虽然轻度和中度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轻度低温冷害分布区域最广,中度低温冷害次之,重度低温冷害分布区域最小,只在川西南山地区;②轻度、中度和重度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分别为:0.4%~3.8%、0%~5.2%和0%~0.5%,轻度和中度连阴雨灾害大值区均分布在盆南丘陵区;③1961—2020年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为0%~9.1%,1991—2000年发生频率最高为0%~9.1%,1961—1970年发生频率最低为0%~3.3%;④1961—2020年低温冷害和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均通过0.05显著性检验,为下降趋势;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结论】川西南山地区为低温连阴雨灾害发生频率高值区;四川省水稻孕穗—抽穗期低温连阴雨灾害近年来呈减少趋势,这与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低温冷害和连阴雨灾害减少的结果一致。
关键词:
四川省水稻 孕穗—抽穗期 低温 连阴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敏 杨宏青 向华 许杨 史瑞琴 刘志雄 高正旭
2009年冬末湖北省出现了历史少见的长达13~19 d的连阴雨天气过程,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同期比较以及连阴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监测,结合影响和灾情资料以及有关行业标准,对这次过程的天气气候特点、发生程度、成因和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连阴雨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气温低、寡照的特点,并伴有雷暴、冰雹、冻雨及雨凇等灾害,江汉平原中南部和鄂东连阴雨过程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2)连阴雨过程主要是由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了异常变化或调整引起的;(3)连阴雨对农业、居民生活、交通、商业等产生较严重影响,并诱发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灾害后续效应在农业病害发生发展上已经显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翠英 樊景豪 冯雪
利用鲁西南1981~2014年连阴雨资料,分析了春、夏、秋季节连阴雨年变化趋势,连阴雨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及秋收秋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连阴雨有明显减小趋势,夏季连阴雨变化不明显,秋季连阴雨有明显增加趋势;春季发生连阴雨的概率为47%,2年一遇,夏、秋季连阴雨出现概率均为97%,几乎每年一遇;秋季连阴雨对棉花、夏玉米等秋作物危害最大,连阴雨使夏玉米灌浆不足,贪青晚熟,棉铃霉烂,脱落,铃重减轻,造成夏玉米、棉花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月降水量与作物产量相关分析,4月降水量与冬小麦产量呈显著正相关,7、10月降水量与棉花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连阴雨使成熟秋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而霉变,导致秋收秋播相应推迟...
关键词:
鲁西南 连阴雨 秋收秋种 发生规律 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超 贺娟 陶建平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虽然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仍会带来各类风险。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保农户的风险损失,因此可能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华中三省1 045名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户的调研数据,探究农业保险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流入土地的农户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保,但农业保险并没有促进土地流转,推测是因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不足以促进一般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异质性分析指出,农业保险确实促进了高收入农户的经营规模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低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虽然满足了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但对土地流入和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文金 阎永刚 郝玲 余恒鑫 李芬
基于广西4个典型站点52年气侯资料的Morlet小波分析,对广西低温阴雨天气灾害波动频率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广西2-4月平均气温逐渐增高,低温阴雨的年总天数逐渐减少,结束日期逐渐提前;②广西2-4月平均气温变化存在30年、18-19年、12年和3年的振荡周期,其中30年周期为温度变化的主控周期;低温阴雨年总天数变化存在30年左右、10年左右和2-5年左右的振荡周期,主控周期南北分布不一致,由北向南,主控周期的尺度也逐渐变小;③广西2-4月平均气温和低温阴雨总天数在大尺度(30年)的振荡上表现出了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小波理论研究灾害天气波动规律具有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低温阴雨 小波分析 波动 广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福星 贺娟 吴汉辉 冯中朝
[目的]农业保险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是重要的农村金融工具,体现了惠农富农的政策导向。随着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808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农业保险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在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处理互为因果问题,PSM方法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及截尾和缩尾处理后,结论依旧稳健。农业保险对不同收入农户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的增收效果逐渐减弱。[结论]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收增收功能,从强政策宣传,提高保险密度与深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保险体系建设;以及实施倾斜性保费补贴和赔偿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德勇 张新 李启权 冯强 刘相君 季柯 翟海江
【目的】对陇东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认知该区域水土流失规律和指导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陇东地区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合水、庆城、华池和环县等8个区县气象站2001-2011年日降雨量资料为基础,采用日降雨量侵蚀力模型计算各站点降雨侵蚀力值,探讨分析了该区域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布特征,并结合GIS软件分析了陇东地区年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陇东地区各区县气象站点年均降雨侵蚀力为1 144.8~2 048.5 MJ·mm/(hm2·h),且东南部明显高于西北部;中南部地势低洼的宁县和合水县由于侵蚀性降雨集中,其降雨侵蚀力值大于东南部年降雨量和侵蚀性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