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4041)
- 2022(11918)
- 2021(10710)
- 2020(9268)
- 2019(21229)
- 2018(20911)
- 2017(40894)
- 2016(21884)
- 2015(24742)
- 2014(24911)
- 2013(24830)
- 2012(23205)
- 2011(20898)
- 2010(20732)
- 2009(19197)
- 2008(18472)
- 2007(16293)
- 2006(14166)
- 2005(12538)
- 学科
- 济(115372)
- 经济(115271)
- 管理(64321)
- 业(59938)
- 方法(50519)
- 企(48008)
- 企业(48008)
- 数学(45674)
- 数学方法(45202)
- 农(26439)
- 地方(25680)
- 财(25311)
- 中国(24134)
- 学(21699)
- 业经(21061)
- 环境(18345)
- 农业(18315)
- 贸(17353)
- 贸易(17346)
- 易(16727)
- 制(16552)
- 务(15857)
- 财务(15814)
- 财务管理(15772)
- 地方经济(15237)
- 和(15004)
- 企业财务(14972)
- 融(14310)
- 金融(14307)
- 银(13538)
- 机构
- 学院(318524)
- 大学(318023)
- 济(143595)
- 经济(140911)
- 管理(125640)
- 理学(108897)
- 理学院(107784)
- 研究(106058)
- 管理学(106046)
- 管理学院(105460)
- 中国(79744)
- 京(64476)
- 财(63203)
- 科学(63173)
- 所(52577)
- 农(51380)
- 财经(51065)
- 中心(50129)
- 江(47787)
- 研究所(47737)
- 业大(46459)
- 经(46356)
- 经济学(45606)
- 经济学院(41067)
- 农业(40182)
- 北京(39580)
- 范(39213)
- 师范(38809)
- 院(38030)
- 财经大学(37858)
- 基金
- 项目(215235)
- 科学(170869)
- 基金(158687)
- 研究(154864)
- 家(137557)
- 国家(136494)
- 科学基金(118584)
- 社会(101084)
- 社会科(96032)
- 社会科学(96006)
- 省(85455)
- 基金项目(84055)
- 自然(76802)
- 自然科(75039)
- 自然科学(75018)
- 自然科学基金(73674)
- 教育(71247)
- 划(70388)
- 资助(65697)
- 编号(61169)
- 重点(48739)
- 部(48279)
- 成果(48067)
- 发(47114)
- 创(44421)
- 国家社会(42341)
- 课题(41946)
- 教育部(41863)
- 科研(41854)
- 创新(41704)
- 期刊
- 济(155634)
- 经济(155634)
- 研究(91073)
- 中国(55902)
- 财(50234)
- 学报(47498)
- 农(45236)
- 管理(45092)
- 科学(44157)
- 大学(36368)
- 学学(34801)
- 农业(30490)
- 技术(29397)
- 融(28250)
- 金融(28250)
- 经济研究(25976)
- 财经(25885)
- 教育(24626)
- 业经(23654)
- 经(22278)
- 问题(20471)
- 统计(18388)
- 技术经济(17862)
- 业(16258)
- 策(16245)
- 贸(15898)
- 决策(14995)
- 商业(14730)
- 理论(14715)
- 资源(14548)
共检索到46442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琴梅 赵阳阳 刘卫波
文章以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三省碳排放为研究对象,运用LYQ分析框架对2001-2010年间三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脱钩指标进行因果链分解并进行指标测评,结果显示三省大部分年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呈现弱脱钩的状态,碳排放的增长速度小于地区GDP的增长速度,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对碳排放增长速度的减缓起到了主要作用;而价值创造弹性成为阻碍脱钩的主要因素,因此未来三省要发展低碳经济需主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上做努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稀缺、环境恶化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两大桎梏。如何在不损害经济增长速度及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尤其是区域经济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间的脱钩,已然成为了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核算1995~2012年我国29省市8种能源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利用脱钩模型对29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程度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1)除北京外,我国其它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未呈现明显的脱钩关系,这意味着尽管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我国经济对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依然具有路径依赖;(2)"十一五"以来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这得...
关键词:
区域经济增长 碳排放 能源消耗 脱钩理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周银香
利用"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方法,分析1995-2012年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复钩"的变化轨迹,采用对数平均的Divisa指数(LMDI)分解法对交通业经济增长中的碳排放复钩效应进行驱动因子分解,探究我国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响应关系及其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交通业碳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整体上的脱钩效应不强,"弱脱钩"和"扩张性复钩"是二者响应关系的主要特征;在驱动交通业碳排放复钩的因子中,交通业发展规模的效应最大,其作用远大于技术提高带来的交通业节能及减排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利用Tapio脱钩模型和Kaya恒等式,使用LMDI方法,建立扩展的Tapio脱钩模型。选取1990—2010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的数据,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0年期间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具有弱脱钩关系,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降低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关键。最后提出"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对策以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增长 脱钩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其涛
利用弹性脱钩方法,分析了2000年~2010年间河南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笔者基于因果链分解的思想,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进行分解,并采用对数方法研究脱钩因子的影响力。结果表明:河南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大多数年份处于弱脱钩状态;能耗脱钩因子的影响力总体为正向影响,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程度起主导作用,减排脱钩因子影响力较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康文梅 夏克郁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碳强度显著下降43.3%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及其包含的13个地级市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游的脱钩指数一般低于中下游地区,且下降速度更快,生态经济带内上中下游及其涵盖城市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不均衡性,还未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因此,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宏波 吕新华 李富山 赵素婷
碳减排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级难题。论文利用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中三角湘鄂赣三省相关省际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Tapio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三角三省碳排放趋势及脱钩现状。研究表明:(1)2011—2020年,江西、湖北和湖南的碳强度分别下降了48.22%、66.15%和51.01%,能源强度则分别下降了31.02%、59.37%和52.15%。得益于碳强度的下降和能源效率的提升,中三角碳排放量变化不大,区域碳排放和经济增长均衡性得以增强。(2)中三角三省主要处于碳弱脱钩状态,没有负脱钩和复挂钩的现象出现。(3)三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量不多,能源结构降“碳”明显,江西、湖北和湖南煤炭消耗量占比分别下降到40.81%、37.33%和44.75%,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提高到31.23%、27.02%和26.70%。建议三省加强产业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以长江为主轴,赣江、汉江和湘江为补充的水运航道系统,强化清洁能源生产能力,最终促进三省经济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红 曹俊文
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表明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鉴于"速度脱钩"的不足,文章基于"数量脱钩"视角,推导出两者脱钩状态下,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量脱钩"可能性曲线",将数量脱钩划分为8种类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主要处于"增长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两种状态。2030年我国基本能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60%-65%的承诺,但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水平有很大难度,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两难境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红 曹俊文
实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表明我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鉴于"速度脱钩"的不足,文章基于"数量脱钩"视角,推导出两者脱钩状态下,碳排放强度变化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量脱钩"可能性曲线",将数量脱钩划分为8种类型。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主要处于"增长连接"和"扩张负脱钩"两种状态。2030年我国基本能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60%-65%的承诺,但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水平有很大难度,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在较长时期内仍处于"两难境地",碳排放总量的增长仍将经历一段较长的时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芷君 刘毅华 林华荣
科学揭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缓解高碳土地利用模式并探寻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文章在计算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基础上,应用Tapio脱钩模型探讨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关系,并分析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96—2015年,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从扩张性负脱钩逐渐向弱脱钩和强脱钩转变;(2)2005—2015年,市域层面主要表现为强脱钩、弱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三种状态,其中2000—2005年以轻度弱脱钩为主,2010—2015年以高度弱脱钩为主;(3)脱钩程度较高的市域主要分布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和森林覆盖率高的山区,而负脱钩的地区主要是以发展高耗能工业为主的地区。在研究时段内,广东省在节能减排工作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脱钩水平较低以及脱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广东省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脱钩政策以期实现低碳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小平 郭灵巧
运用1990—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测算甘肃省能源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甘肃省能源碳排放的GDP弹性值介于0~1之间,说明其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脱钩程度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变化波动较大,且与实现绝对脱钩尚有一定差距;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主要是由经济与能源消费脱钩所致;甘肃省总体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加之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其对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贡献有限。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将重心放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转型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强 张捷
首先基于Laspeyres分解法将广东省1995—2014年的碳排放累计差异分解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通过计算发现经济增长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995—2014年间GDP与碳排放经历了从"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但总体上仍然呈"弱脱钩"状态。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碳排放路线图呈倒"N"型变动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强 张捷
首先基于Laspeyres分解法将广东省1995—2014年的碳排放累计差异分解为碳强度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结构效应、经济增长效应,通过计算发现经济增长效应是碳排放增长的首要驱动因素。其次,利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1995—2014年间GDP与碳排放经历了从"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但总体上仍然呈"弱脱钩"状态。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东省碳排放路线图呈倒"N"型变动趋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程会强 陈豹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