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2)
2023(5935)
2022(4962)
2021(4487)
2020(3610)
2019(7810)
2018(7545)
2017(13501)
2016(7621)
2015(7909)
2014(7572)
2013(7202)
2012(6474)
2011(5658)
2010(5487)
2009(4862)
2008(4619)
2007(3884)
2006(3287)
2005(2646)
作者
(24095)
(20207)
(20011)
(18830)
(12640)
(10054)
(8789)
(8025)
(7687)
(6969)
(6929)
(6632)
(6600)
(6511)
(6313)
(6145)
(6113)
(6064)
(5937)
(5827)
(5358)
(4895)
(4709)
(4589)
(4500)
(4495)
(4404)
(4389)
(4150)
(4020)
学科
(25121)
经济(25090)
管理(20519)
(19872)
(15421)
企业(15421)
方法(12243)
数学(11108)
数学方法(11001)
(7867)
(7438)
(7198)
(6738)
贸易(6737)
中国(6625)
(6592)
业经(6079)
农业(5540)
技术(5069)
(4806)
财务(4783)
财务管理(4779)
环境(4684)
(4581)
企业财务(4567)
地方(4020)
产业(4008)
(3833)
(3782)
土壤(3768)
机构
大学(103373)
学院(103324)
(39091)
经济(38416)
管理(38224)
研究(36114)
理学(34060)
理学院(33658)
管理学(32939)
管理学院(32784)
(27633)
科学(26430)
中国(25950)
业大(23072)
农业(22182)
(21615)
(19394)
研究所(18352)
中心(16292)
(15895)
农业大学(15247)
(14591)
(13532)
财经(13462)
北京(12981)
(12627)
(12457)
(12379)
技术(11969)
经济学(11941)
基金
项目(79800)
科学(61496)
基金(58697)
(55523)
国家(55055)
研究(49695)
科学基金(45717)
自然(32764)
自然科(32060)
自然科学(32046)
基金项目(31988)
社会(31932)
自然科学基金(31516)
(31467)
社会科(30297)
社会科学(30288)
(27265)
教育(22799)
资助(22717)
重点(18494)
编号(17817)
计划(17721)
(17220)
(16486)
(16449)
科研(16318)
创新(16134)
科技(16108)
(15321)
大学(14165)
期刊
(36175)
经济(36175)
学报(27047)
研究(23838)
(23543)
科学(21227)
大学(19103)
中国(18548)
学学(18464)
农业(15770)
管理(12251)
(11565)
(8876)
业大(8283)
教育(8054)
技术(7518)
业经(6957)
经济研究(6837)
(6802)
林业(6779)
农业大学(6761)
(6659)
金融(6659)
科技(6607)
财经(6287)
(5334)
问题(5190)
商业(5087)
资源(4824)
自然(4755)
共检索到138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邱仁辉  周新年  杨玉盛  
通过对半悬索道集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半悬索道集材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变差,土壤养分含量下降。集材对林地土壤的扰动以主沟处最为严重,主沟外则较轻微。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该类型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新年  邱仁辉  杨玉盛  何宗明  林海明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郭建钢  周新年  丁艺  粟金云  邱仁辉  
分析了常见集材方式(拖拉机、索道和滑道)对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拖拉机集材严重改变了土壤的硬度、容重和通透性,使伐区有机质含量下降10.4%;②索道集材的主沟内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3.7%和3.614%,主沟外变化很小;③各类滑道对土壤的影响以塑料滑道最小,土滑道最大。为了减少集材作业对土壤的侵害,文章提出一些减少土壤侵害的技术措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雷永杰  周建波  傅万四  冯海韵  傅兴  王凡雨  张立忠  张雨晴  廖新华  
【目的】针对山地竹子砍伐后运输下山困难,现行简易索式机械设备效果不稳定,运输跑车续航能力不足,安全得不到保障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竹材索道集材跑车运输系统,以实现竹材下山安全、高效运输。【方法】对竹材资源丰富的福建、湖南等竹林场进行调研,确定了竹材索道集材跑车运输系统基本设计参数,设计了悬索和跑车整体功能、尺寸及关键部件,对跑车主要承载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校核了跑车强度刚度;利用ADAMS软件对索道-跑车系统进行耦合振动分析,确定索道运输竹材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运输速度、跑车与竹材总质量、索道倾斜角为考察因素,以跑车运输竹材安全性和效率综合评分为指标,开展Box-Behnken仿真试验,求解优化参数组合。【结果】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三因素对跑车运输安全性和效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索道倾斜角、运输速度、跑车与竹材总质量。当运输速度为3.95 m·s~(-1)、跑车与竹材总质量为576.67 kg,索道倾斜角为17.09°时,运输安全性和效率综合达到最佳。【结论】当承载索倾斜角为16.50°~20.40°、运输速度为3.00~4.00 m·s~(-1)、跑车与竹材总质量为420.00~580.00kg时,运输安全性和运输效率较好,可在竹林索道集材运输作业的同时充电蓄能、竹材安全高效运输下山。图6表5参13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正雄  周新年  陈玉凤  郑丽凤  
对杉木和马尾松混交人工林伐区人力担筒集材作业前后林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增大0.08 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1.20%,最大持水量下降8.85%,总孔隙度减小4.39%;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62 g.kg-1、0.26 g.kg-1、36.70 mg.kg-1、0.11 g.kg-1、3.33 mg.kg-1、1.31 g.kg-1、0.5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才英  冯建祥  
对间伐集材索道工程设计中的索系选择、索道布线、设计计算、机械装备的选型与配置以及安装拆转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将缆索起重机"许用荷重设计法"和钢管桅杆支架技术应用到林业索道工程中,提出闭式牵引索快速安装和拆转的"余长免接法"技术,设计出JP双(单)轮增力跑车,以及与JS2-0.8自行式绞盘机组合配套的Ⅱ13型优化索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方万春  王秀明  
定量分析轻度择伐对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择伐后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容重略有增加,最大持水量和总孔隙度略减小;土壤养分含量普遍略有下降.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轻择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辉荣  周新年  李闽晖  杨开兴  王勃  巫志龙  王小桃  
为了研究科学合理的生态采运技术,在邵武二都林业采育场开展轻型索道集材与传统盘山开路集材方式的对照试验。以122-1-3伐区972m3的出材量计算,人工费按每工每日100元计,则索道集材的单位成本为104.65元·m-3,可比开路集材单位成本148.44元·m-3节约29.50%。随着人工费的增加,按每工每日80~140元计,开路集材成本增加明显,单位成本差额为34.47~67.03元·m-3。通过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比较分析,轻型索道集材优势明显,是一种有利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生态集材作业模式,在当前劳动力成本剧增情况下,展望轻型索道集材在木材生产技术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爱玲  游水生  林德喜  
对天然更新米槠林、人工促进更新米槠林、杉木幼林和杉木中龄林等林地土壤的孔隙组成和养分状况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 :与天然更新米槠林相比 ,人工促进更新米槠林、杉木幼林和杉木中龄林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通气度均下降 ,容重增大 ,土壤结构性变差 ,通气性和渗透性减弱 ,土壤蓄水能力下降 ,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和pH值均减少 ,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变差 ,土壤肥力下降。这说明自然更新米槠林更少受到人为干扰 ,枯落物数量和质量均优于其他林分 ,有利于养分的贮存和转化 ,对土壤肥力的保持作用更明显。表 2参 1 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沈嵘枫  周成军  周新年  
YP2.0-A集材索道遥控跑车是在YP2.5-A集材索道遥控跑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的,具有利用液压制动取代半自动跑车在索道线路中的止动器、可在索道沿线任意点停留、自动起落钩的优越性。通过对YP2.0-A遥控跑车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工作原理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对液压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提高液压系统的灵敏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实现索道集材运行的自动化和精确控制。通过对13条不同集运量的索道作原始纪录和成本统计分析处理,得出索道集材成本为110~ 130元·m-3。该遥控集材索道非常适合人工林集材作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新宇  王庆成  
利用天然林窄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0年生落叶松。水曲柳人工纯林,水落混交林以及与之相邻的天然林构成近自然化培育梯度,研究不同林分各土层(0~10cm,10~2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20年生不同近自然化培育的人工林以及天然林之间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上并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土壤部分化学性质变化较为明显。水曲柳纯林土壤物理性质表现出优于其他林分的趋势,其中下层土壤密度较天然林下降10.4%,下层土壤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较天然林增加21.2%和18.2%;水落混交林和天然林次之,落叶松纯林表现最差。人工林土壤各层pH值均略低于天然林(pH=5.50),其中落叶松纯林土壤酸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丽凤  周新年  巫志龙  罗积长  蔡瑞添  林海明  
The soil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mixed stand of conifer and broad-leaved trees in different cutting operation site after 10 years(high intensity,45.8%;over-high intensity 67.1%;clear cutting)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ulk density of soil and the damage ra...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  苏晓华  童方平  蒋燚  刘振华  陈瑞  
为研究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根际土壤理化特性差异,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方法,通过对52个7年生家系生长测定,选取9个代表性黧蒴栲家系的根际土壤为材料,对根际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性及根际土壤养分与黧蒴栲树高、胸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黧蒴栲根际土p H值低于非根际土p H值,而有机质含量规律则刚好相反,且根际与非根际p H值、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差异;黧蒴栲家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水解N以及速效K含量有极显著差异。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树高、胸径与全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 4、0.598 0;与水解N、速效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树高与水解N、速效K...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秀海  范秀华  张伟森  
集材道土壤受拖拉机反复走行作用产生地表轧乱和土壤压实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和腐殖质丧失,这对更新苗木的生长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测定,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拖拉机集材时集材道上土壤硬度、孔隙度的变化及对苗木生长的影响。在履带式拖拉机集材道上,土壤的硬度、孔隙度都比轮式拖拉机集材道上的大。与土壤硬度相比,孔隙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更大些。从而得出了就苗木高生长而言,履带式拖拉机比轮式拖拉机的损害要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段骅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粳稻扬粳9538种植于大田,进行了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观察了秸秆还田后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pH值、有机酸含量、呼吸速率、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离子的变化动态。【结果】秸秆的腐解高峰在水稻生长的第1个月,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在分蘖中期及穗分化期明显上升;土壤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表现为双峰曲线的变化规律。秸秆还田后土壤pH值明显降低,有机酸含量增加,并且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土壤全磷、可溶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