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85)
2023(10098)
2022(8458)
2021(7824)
2020(6455)
2019(14506)
2018(13973)
2017(28004)
2016(14871)
2015(16524)
2014(16377)
2013(15848)
2012(14717)
2011(13074)
2010(13643)
2009(13442)
2008(12919)
2007(11737)
2006(10722)
2005(10048)
作者
(39155)
(32567)
(32305)
(31241)
(21065)
(15571)
(14934)
(12527)
(12232)
(11967)
(11135)
(10866)
(10584)
(10546)
(10541)
(10176)
(9740)
(9666)
(9525)
(9305)
(8339)
(7918)
(7807)
(7496)
(7466)
(7415)
(7304)
(7252)
(6472)
(6438)
学科
(54580)
经济(54485)
管理(54032)
(51445)
(45155)
企业(45155)
(27770)
金融(27768)
(25810)
银行(25803)
(25557)
(24906)
中国(22100)
(21553)
方法(21095)
数学(18604)
数学方法(18386)
(17681)
财务(17643)
财务管理(17614)
企业财务(16649)
(16085)
业经(14415)
(13727)
体制(11900)
地方(11609)
(11286)
中国金融(11271)
(10947)
贸易(10935)
机构
学院(206452)
大学(204162)
(91928)
经济(89881)
管理(80250)
理学(67612)
理学院(67031)
研究(66378)
管理学(66183)
管理学院(65783)
中国(60407)
(52233)
(41074)
财经(39286)
(35527)
中心(33233)
科学(33163)
(32554)
(31584)
经济学(29289)
财经大学(29209)
研究所(27384)
(26505)
经济学院(26341)
北京(26237)
(26185)
(26026)
(25592)
金融(25564)
银行(24722)
基金
项目(125755)
科学(100977)
研究(98300)
基金(93024)
(77516)
国家(76828)
科学基金(67973)
社会(64818)
社会科(61743)
社会科学(61733)
(48380)
基金项目(47740)
教育(45029)
自然(40919)
编号(40401)
自然科(40001)
自然科学(39994)
(39817)
自然科学基金(39336)
资助(38682)
成果(34923)
(31256)
(29344)
课题(28008)
重点(27839)
(27640)
(26942)
国家社会(26866)
(26673)
教育部(26349)
期刊
(105361)
经济(105361)
研究(68762)
(44398)
中国(44006)
(42517)
金融(42517)
管理(32056)
(25558)
科学(22936)
学报(22898)
财经(20660)
教育(20191)
大学(19361)
学学(18331)
(17490)
经济研究(16633)
技术(16544)
业经(16347)
农业(15702)
问题(13059)
财会(11914)
理论(11507)
(11503)
国际(10687)
会计(10464)
实践(10246)
(10246)
现代(9791)
技术经济(9275)
共检索到332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飞  郭云南  
在一些国家,强制股利支付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01年起陆续出台了类似的半强制股利系列政策。然而现有部分研究却发现,半强制股利政策可能会产生监管"悖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以往这些研究主要从监管成本角度来分析,可能忽视了监管带来的收益,我们认为虽然半强制股利政策提高了融资门槛,但也可能实现股东之间的利益共享,并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股利预期,从而实现治理的"溢价"。本文利用2008年监管政策提供的良好自然实验机会,主要从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角度来评估政策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总体平均意义上看,半强制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受影响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理成本高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治理"溢价"。当然,半强制股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和外部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被削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平  
本文以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后六年间的样本为观测值,研究现金股利迎合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具有两面性:采取现金股利迎合提高了股权融资的资金配置效率,但降低了股权资金的交易效率。区分是否刻意迎合后发现:刻意迎合现金股利的公司既不能提高股权资金交易效率,也不能提高股权资金的配置效率。本文最后分别对内外部管理者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司晓红  金钰  
半强制分红政策在推动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该政策是否取得了预期目标尚存在争议。本文以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模型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影响,并运用门槛模型研究现金分红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成长性及行业成长性与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半强制分红政策虽然刺激了一些原本不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但也可能使一些原本派现较多的公司反而降低了现金分红比例;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晓梅  
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委托代理问题的直接经济后果就是股东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建立怎样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控制公司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文章通过研究发现,股利政策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适度的股利政策可以缓解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并降低公司的权益融资成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艳  李鑫  李孟顺  
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仅着眼于现金分红水平是否提高,更要关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资本投资效率是否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现金股利决策对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对于有再融资需求公司,不仅迎合现金分红会提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过度现金分红会加大公司再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的敏感性;对于无再融资需求公司,迎合现金分红不会增加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门槛现金分红也不能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与投资过度的敏感性。这给优化半强制分红政策、完善股利决策自治机制提供现实启示和实证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吴育辉  黄佳佳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吴育辉  黄佳佳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但在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受到了明显干预,这使得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削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刘颖  
2008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俗称"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股利分配作出了强制性规定。通过2009—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以来,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在融资前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高于不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定向增发及无股权再融资公司,即存在通过股利分配行为迎合政策对股权再融资的约束;融资完成后,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的业绩表现尚不及非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强国令  
本文基于2008年证监会出台的将再融资资格与股利支付水平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对公司"边大比例分红、边再融资"的异常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控股比例越高、经营绩效越低,大比例分红倾向越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大比例分红降低了未来绩效,监管部门对大比例分红公司的再融资审核失效。上述研究说明,公司大比例现金分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控股股东资金套现和融资圈钱的需要,股利本质是一种掏空行为。半强制分红政策导致大量虚假融资公司的进入,从而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完善将再融资与分红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严格审核和监控超常派现的再融资行为,消除逆向选择问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段华友  
"重融资、轻分配"是国内上市公司久治不愈的顽疾。2000年后出台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虽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而对症下药的制度创举,但政策本身的漏洞使得新一轮监管博弈重新开始。本文以2003~2011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其融资需求、融资形式与其分红决策的关系。最后得出提高半强制分红条件的标准,调整对不需股权再融资、以及定向增发企业的监管策略是促使国内市场融资分配秩序良性运作的重要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苏力  
企业发展是企业谋求其长期生存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企业的长期过快增长通常导致财务资源高度紧张,企业增长过慢可能导致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应该在保持目标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利用股东权益的增长获取相应的负债增长,保持企业销售增长与财务资源增长同步,使企业持续均衡发展。本文在介绍了内部增长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可持续增长率模型及其隐含的基本假设,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情况下的可持续增长率模型,并对新模型在财务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宇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检验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当期效应显著,在政策颁布当年显著提高了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但起初实施的"一刀切"式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存在"监管悖论",实施的差异化分红政策则有效的弥补了"一刀切"模式的不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泓  曾利飞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CAPM和三因子模型实证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研究表明:有现金股利的投资组合相比无现金股利投资组合显著承担更低的系统风险;股利收益率越高的投资组合显著承担越低的系统性风险;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越稳定,投资组合承担系统性风险会越低,但该结论仅对中低股利组合显著;而有现金股利的投资组合alpha收益随着股利收益率提高而上升,但零现金股利组合也有较高的alpha收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娣  林艳  
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1年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股权制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现金股利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第二,股权制衡度与现金股利呈倒U型关系,当股权制衡度∈(0,0.90),其他大股东会与第一大股东合谋,倾向现金股利分配,当股权制衡度∈(0.90,4),会对第一大股东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抑制其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攫取的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勇  陆贤伟  
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公告数据,考察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双重制约下现金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融资约束样本和低代理成本样本的现金股利公告,非融资约束样本和高代理成本样本的现金股利公告对市场的负向冲击更弱;在融资约束与代理成本的相互组合不同样本中,现金股利政策公告在同时存在高代理成本和非融资约束时对市场的冲击最小,对市场冲击最为强烈的为同时存在低代理成本和融资约束时进行现金股利的发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