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4)
- 2023(13564)
- 2022(11372)
- 2021(10449)
- 2020(8661)
- 2019(19506)
- 2018(18639)
- 2017(36843)
- 2016(19785)
- 2015(21849)
- 2014(21448)
- 2013(20886)
- 2012(19141)
- 2011(17071)
- 2010(17378)
- 2009(16717)
- 2008(16194)
- 2007(14469)
- 2006(13086)
- 2005(11933)
- 学科
- 济(73405)
- 经济(73275)
- 管理(68887)
- 业(68128)
- 企(58984)
- 企业(58984)
- 财(32992)
- 方法(31715)
- 融(28534)
- 金融(28532)
- 数学(28260)
- 数学方法(27996)
- 银(26891)
- 银行(26856)
- 行(25842)
- 中国(25355)
- 制(24995)
- 务(22445)
- 财务(22406)
- 财务管理(22370)
- 企业财务(21487)
- 农(21366)
- 业经(18744)
- 体(16344)
- 贸(15424)
- 贸易(15411)
- 易(15119)
- 农业(14233)
- 地方(14081)
- 体制(14035)
- 机构
- 学院(277371)
- 大学(275703)
- 济(119684)
- 经济(117282)
- 管理(108034)
- 理学(92919)
- 理学院(92068)
- 管理学(90804)
- 研究(90624)
- 管理学院(90310)
- 中国(77515)
- 财(64100)
- 京(55549)
- 科学(50988)
- 财经(49406)
- 农(46181)
- 经(44903)
- 所(44822)
- 中心(43704)
- 江(41816)
- 研究所(39909)
- 业大(39393)
- 经济学(37568)
- 财经大学(36944)
- 农业(36117)
- 北京(34783)
- 经济学院(34009)
- 州(33208)
- 院(32590)
- 商学(31162)
- 基金
- 项目(180496)
- 科学(143227)
- 基金(134076)
- 研究(130599)
- 家(116552)
- 国家(115557)
- 科学基金(100117)
- 社会(86341)
- 社会科(82210)
- 社会科学(82191)
- 基金项目(70476)
- 省(69536)
- 自然(64613)
- 自然科(63185)
- 自然科学(63167)
- 自然科学基金(62120)
- 教育(59570)
- 划(58560)
- 资助(54956)
- 编号(51305)
- 成果(42252)
- 部(40939)
- 重点(40453)
- 制(38790)
- 创(38741)
- 发(37775)
- 创新(36288)
- 国家社会(36078)
- 教育部(35792)
- 课题(35420)
- 期刊
- 济(130174)
- 经济(130174)
- 研究(84652)
- 中国(54478)
- 财(53239)
- 融(46428)
- 金融(46428)
- 农(42042)
- 学报(41837)
- 管理(41338)
- 科学(37951)
- 大学(32472)
- 学学(31247)
- 农业(26752)
- 财经(25464)
- 教育(22408)
- 经济研究(21757)
- 经(21555)
- 业经(20886)
- 技术(20281)
- 问题(16591)
- 贸(14563)
- 财会(14493)
- 理论(13711)
- 国际(13707)
- 业(13655)
- 版(12850)
- 会计(12744)
- 现代(12388)
- 技术经济(12349)
共检索到423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司晓红 金钰
半强制分红政策在推动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该政策是否取得了预期目标尚存在争议。本文以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模型研究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影响,并运用门槛模型研究现金分红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成长性及行业成长性与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半强制分红政策虽然刺激了一些原本不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但也可能使一些原本派现较多的公司反而降低了现金分红比例;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艳 李鑫 李孟顺
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目标是否实现,不能仅仅着眼于现金分红水平是否提高,更要关注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能力和资本投资效率是否改善。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半强制分红政策下的现金股利决策对公司投资效率和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分类研究。研究发现:对于有再融资需求公司,不仅迎合现金分红会提高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而且过度现金分红会加大公司再融资需求与投资不足的敏感性;对于无再融资需求公司,迎合现金分红不会增加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门槛现金分红也不能降低公司自由现金流与投资过度的敏感性。这给优化半强制分红政策、完善股利决策自治机制提供现实启示和实证依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蓉 干胜道 段华友
"重融资、轻分配"是国内上市公司久治不愈的顽疾。2000年后出台的半强制分红政策虽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而对症下药的制度创举,但政策本身的漏洞使得新一轮监管博弈重新开始。本文以2003~2011年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其融资需求、融资形式与其分红决策的关系。最后得出提高半强制分红条件的标准,调整对不需股权再融资、以及定向增发企业的监管策略是促使国内市场融资分配秩序良性运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股权再融资 半强制分红 股利分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吴育辉 黄佳佳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魏志华 李常青 吴育辉 黄佳佳
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独特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这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1)半强制分红政策显著提高了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2)上市公司派现可以有效降低两类代理成本,而现金股利变动(尤其是现金股利增加)则可以有效传递公司未来盈利变动的信号;(3)相比而言,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通过派现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送股利信号的作用显著更弱。可见,虽然股利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总体上能够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分红行为,但在半强制分红政策背景下,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分红行为受到了明显干预,这使得两种经典股利理论的解释力有所削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宇
本文选取2004-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情况检验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当期效应显著,在政策颁布当年显著提高了现金股利支付意愿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但起初实施的"一刀切"式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存在"监管悖论",实施的差异化分红政策则有效的弥补了"一刀切"模式的不足。
关键词:
半强制分红政策 差异化分红政策 现金股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班军 何佳 万伟
上市公司分红事关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分红文化的缺失成为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2003-2018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中国企业成长性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及其原因。结果发现:中国企业的股利分配存在"成长-分红"异象,即成长性越高,分配现金股利的企业越多,越倾向于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该结论在控制盈利能力、公司规模后并不改变,控股权性质和细分行业也不影响这一结论的成立。同时,中国还存在"国企-低分红"异象,即国有控股企业并没有受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影响从而显著提高现金股利分配水平。本文结论为中国半强制分红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成长性 现金股利 制造业 半强制分红政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佟锦霞
本文以2011-2015沪深股市非金融类公司作为样本,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的分析方法,从政策维度、时间维度和综合维度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给有直接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高成长性且每股自由现金流低的上市公司、高行业竞争性且每股自由现金流低的上市公司的价值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双重差分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估计,通过模型的测度发现,在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价值衡量指标时,半强制分红政策在短期内降低了有直接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价值,长期来看该政策对受其影响的上市公司价值和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有限,并没有达到提高现金分红,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初衷。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佟锦霞
本文以2011-2015沪深股市非金融类公司作为样本,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的分析方法,从政策维度、时间维度和综合维度对半强制分红政策给有直接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高成长性且每股自由现金流低的上市公司、高行业竞争性且每股自由现金流低的上市公司的价值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双重差分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估计,通过模型的测度发现,在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价值衡量指标时,半强制分红政策在短期内降低了有直接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价值,长期来看该政策对受其影响的上市公司价值和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有限,并没有达到提高现金分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
2008年10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该决定将30%的现金分红比率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前提条件。本文利用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这种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政策的颁布提高了资产负债率水平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盈利水平低的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但是却降低了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盈利水平高的企业的现金分红水平。总体来看,那些未来有融资压力的企业在政策颁布后都被迫提高现金分红水平以满足再融资要求,那些本身没有强大再融资压力的企业却降低了现金分红水平。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明,现金分红与否不适合作为...
关键词:
现金分红 半强制分红 股利政策 再融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共荣 刘颖
2008年证监会颁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俗称"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股利分配作出了强制性规定。通过2009—2013年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以来,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在融资前的派现意愿和派现水平高于不受政策强制约束的定向增发及无股权再融资公司,即存在通过股利分配行为迎合政策对股权再融资的约束;融资完成后,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的业绩表现尚不及非公开增发及配股公司。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
股利分配 半强制分红政策 股权再融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春飞 郭云南
在一些国家,强制股利支付是改善公司治理和弥补法律保护不足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01年起陆续出台了类似的半强制股利系列政策。然而现有部分研究却发现,半强制股利政策可能会产生监管"悖论"。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以往这些研究主要从监管成本角度来分析,可能忽视了监管带来的收益,我们认为虽然半强制股利政策提高了融资门槛,但也可能实现股东之间的利益共享,并有利于投资者形成稳定的股利预期,从而实现治理的"溢价"。本文利用2008年监管政策提供的良好自然实验机会,主要从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角度来评估政策产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从总体平均意义上看,半强制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受影响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代理成本高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存在一定的治理"溢价"。当然,半强制股利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差和外部融资约束较大的公司,半强制股利政策的治理效应被削弱。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周平
本文以半强制分红政策颁布后六年间的样本为观测值,研究现金股利迎合对股权融资效率的影响,以评价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具有两面性:采取现金股利迎合提高了股权融资的资金配置效率,但降低了股权资金的交易效率。区分是否刻意迎合后发现:刻意迎合现金股利的公司既不能提高股权资金交易效率,也不能提高股权资金的配置效率。本文最后分别对内外部管理者提出了监管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世农 宋明珍
股利政策迄今为止仍是个"谜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波三折,具有自身独特的制度背景。文章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这一新视角,研究中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2000年至2013年期间,整体来看我国A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但若考虑证监会在2006年进一步推动和强化上市公司的分红政策,即2006年实行定量的半强制分红政策,之前实行定性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并以2006年为界进行分组研究表明:2006年之前即定性政策阶段,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年之后即定量政策阶段,现金股利政策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志敏 楼杰云
半强制分红政策首先影响上市公司分红政策,进而影响盈余管理行为。文章以2008年颁布的《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政策背景,研究了现金分红门槛对再融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质企业"为了降低现金分红水平,传递企业质量信号,更有可能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相反,"普通企业"只能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迎合业绩门槛,但是并没有增加现金分红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并不排斥再融资前的负向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正向盈余管理较为抵触。研究得到的启示是:一方面,半强制分红政策影响了"优质企业"的盈余管理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