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8)
2023(9525)
2022(8653)
2021(8207)
2020(6890)
2019(16032)
2018(16103)
2017(30889)
2016(16943)
2015(19196)
2014(19190)
2013(18955)
2012(17400)
2011(15560)
2010(15229)
2009(13628)
2008(12999)
2007(10983)
2006(9445)
2005(7920)
作者
(50350)
(41871)
(41559)
(39347)
(26442)
(20186)
(18718)
(16675)
(15910)
(14714)
(14424)
(13960)
(13168)
(13094)
(12939)
(12736)
(12649)
(12395)
(11920)
(11798)
(10562)
(10125)
(10089)
(9357)
(9324)
(9262)
(9249)
(9115)
(8397)
(8345)
学科
(64659)
经济(64591)
管理(46106)
(43545)
(36331)
企业(36331)
方法(32012)
数学(27810)
数学方法(27496)
(17322)
(16871)
中国(15292)
地方(15182)
(14695)
业经(13908)
(11617)
贸易(11610)
农业(11460)
(11243)
(11235)
环境(11140)
理论(10833)
技术(10308)
(9660)
(9635)
财务(9578)
财务管理(9564)
(9289)
企业财务(9060)
教育(8721)
机构
大学(237048)
学院(235804)
管理(95506)
(86720)
经济(84700)
理学(83737)
理学院(82748)
管理学(81217)
管理学院(80809)
研究(80459)
中国(57001)
科学(54916)
(51216)
(41930)
(41422)
业大(40015)
研究所(38606)
(37200)
中心(35449)
农业(33108)
北京(32390)
(32150)
(31535)
师范(31250)
财经(30799)
(29754)
(28057)
(26989)
师范大学(25544)
技术(25190)
基金
项目(173671)
科学(134999)
基金(125301)
研究(122419)
(111502)
国家(110654)
科学基金(93684)
社会(73772)
社会科(69766)
社会科学(69747)
基金项目(68191)
(67612)
自然(64608)
自然科(62997)
自然科学(62982)
自然科学基金(61767)
(58434)
教育(54910)
资助(51410)
编号(49894)
重点(39407)
成果(38971)
(37073)
(36849)
(35766)
课题(33966)
科研(33854)
计划(33594)
创新(33392)
大学(31543)
期刊
(89972)
经济(89972)
研究(64873)
学报(43083)
中国(39653)
科学(39154)
(37183)
管理(32972)
大学(31052)
学学(29434)
农业(26414)
(25835)
教育(24356)
技术(19074)
(15552)
金融(15552)
业经(15018)
(14020)
经济研究(13892)
财经(13654)
图书(13380)
资源(13371)
科技(13175)
林业(11995)
理论(11979)
问题(11753)
(11448)
业大(11446)
实践(11325)
(11325)
共检索到325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艾宁  强大宏  刘长海  李阳  罗梦娇  陈宗礼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趋势相似。2)坡位对枣树林地0~60 cm土层的水分影响较大,且随着土层的增加,坡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小直到差异不显著。3)山地枣林0~60 cm土层内,不同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影响较大,且差异显著;但显著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4)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存在差异。0~40 cm土层,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且与苹果园、草地土壤水分差异显著;40~100 cm土层,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最大,且与枣园、草地显著差异。5)研究区3种植被类型0~10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表现为红枣(153.03 mm)>苹果园(149.26 mm)>草地(98.76 mm),说明林地土壤水分涵蓄能力强,而撂荒草地土壤蓄水能力较弱。因此,研究表明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平阶整地和合理的经济林营造有助于土壤水分的利用且不会造成土壤水分亏缺,相反进行撂荒则反而会使土壤水分含量降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剑荣  杨磊  卫伟  张钦弟  
为探究半干旱黄土区柠条灌丛在不同植被管理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龙滩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对2016-2018年生长季0-1.8 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检测,分析人工柠条灌丛[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不同植被管理方式[对照(不平茬也不除草)、平茬除草、平茬、除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平茬除草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最高,在上、中、下坡位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2)在整个生长季内,各管理方式0-0.4 m浅层土壤水分波动最大,而1.0-1.8 m较深土层则无明显变化。温度和降水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是干旱年还是平水年,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在各土层中土壤水分均高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3)采用最优分割法将不同植被管理方式的土壤水分划分为活跃层、次活跃层和相对稳定层,平茬除草管理方式土壤水分的活跃层与次活跃层的深度为0-0.8 m,其深度大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而对照管理方式土壤水分在0.3 m以下都为相对稳定层,其深度小于其他3种管理方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平茬除草管理方式更适合研究区柠条灌丛植被的管理,这为该区域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管理以及构建半干旱黄土区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提供了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雍绍萍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贺康宁  张光灿  田阳  史常青  宋吉红  
20 0 0年在山西方山 ,采用LI-62 0 0光合测定系统和LI-1 60 0稳态气孔仪 ,对不同集水措施试验地的刺槐、侧柏和苹果的生理指标进行了实地观测 ,并辅以相同树种实地盆栽苗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林木生理指标观测 ,研究了林木净光合速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 :维持刺槐、侧柏和苹果净光合作用的最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1 7 1 3 %、1 5 9%和 1 6 1 1 % ,三树种维持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土壤含水量依次为 1 3 2 3 %、1 0 66%和 1 2 3 8% ;羧化效率最高时的土壤含水量临界值依次为 1 5 7%、1 5 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新磊  付秋萍  王全九  
为了探明施氮量对黄土旱塬区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籽粒产量和麦田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规律,以抗旱性冬小麦品种长武58为供试材料,于2006~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在陕西省长武县对不同施氮量条件下麦田土壤贮水量动态、耗水规律、小麦产量和夏闲期降水补给率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田土壤贮水量随季节和降水明显变化,同一生育时期2.7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基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偏旱年每公顷施氮300kg和平水年每公顷施氮225kg均能够获得当年最大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每公顷施氮75kg和225kg均能在夏闲期获得较大的降水补给率。每公顷施氮225kg更有利于黄土旱塬区冬...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盛   赵炯昌   池金洺   王子涵   王丽平   王正泽   于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造林树种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对0~18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残塬区蔡家川流域典型工程措施水平阶以及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9月生长季开展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并采用配对试验,对自然坡面刺槐林地与侧柏林地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和水平阶整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事件的响应,评价典型工程措施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生长季不同植被类型、水平阶整地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平阶侧柏林地(18.68%)、自然坡面侧柏林地(16.19%)、水平阶刺槐林地(16.10%)、自然坡面刺槐林地(15.42%)。较之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措施能够分别提高侧柏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15.38%、4.41%。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水平阶整地可以提升土壤水分的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水平阶侧柏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8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侧柏林地提升深度33%;水平阶刺槐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14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刺槐林地提升深度40%。【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工程措施、植被作用关系密切,水平阶是开展黄土残塬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有效工程措施,且水平阶侧柏林地提升效果要优于水平阶刺槐林地。图3表3参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申明爽  朱清科  王瑜  梅雪梅  苟清平  刘昱言  
【目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性强,降雨成为当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而黄土坡面微地形对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因此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微地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为困难立地类型的微地形的植被生长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缓台、塌陷、陡坎、切沟和浅沟5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吴起县合沟流域阳坡上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自相关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研究5种微地形016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检测期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雨诗  刘目兴  易军  
土壤水分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的重要因子,降水作为土壤水分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定量认识两者的关系对深入了解土壤水分入渗及产流汇流等生态水文效应和区域水平衡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法分析了2018年—2019 年三峡山地大老岭林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含水量和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降水过程无显著自相关性,而土壤含水量呈现高度自相关性,且随时间尺度缩小不断增强;2)降水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同消同涨,两者之间存在协相关关系,月尺度上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相关性较弱,日尺度上二者相关性呈明显的“单锋型”,小时尺度上降水序列和土壤水分序列相关性在降雨事件发生后2~4 h最显著;降雨72 h后,各深度土层相关系数差异明显减小。3)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协相关性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与降水的相关性降低,且水分变化对降雨滞后性增加。4)不同坡位土壤水分与降水的协相关性差异显著。坡下土壤含水量对降水的响应强烈,而坡上两者相关系数偏低。5)土壤水分序列与降水序列协相关性在不同时间尺度有所差异,小时尺度和天尺度两者协相关性较为显著且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而月尺度两者相关性则表现为随滞后时间距增加而单调递减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邦桂  李永霞  杨小林  马和平  
土壤水分是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选择拉萨半干旱河谷宜林地7个典型立地类型0~20 cm,20~40 cm,40~60 cm深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探讨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区土壤水分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走势大致相同,呈单峰状分布,土壤最低含水量与最高含水量分别出现在1月和8月,其变化范围在2.43%~30.03%之间;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河滩地高水位>阴坡上部>阴坡下部>河滩地低水位>阳坡上部>阶地>阳坡下部;土壤水分时间格局总体上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6—9月)、土壤水分消耗期(10月至翌年1月)、土壤水分稳定期(2—5月)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邵明安  张兴昌  
在EPIC模型介绍和模拟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利用EPIC模型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冬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中期(12a)和长期(30a)评价定量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在12a实时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随降水量变化呈现波动性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也表现为剧烈波动性和逐渐下降趋势,土壤干燥化趋势明显;(2)在30a模拟气象条件下的模拟时段内,旱塬地小麦水分生产潜力呈现波动性轻微降低趋势,3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季节性和年际间波动性显著,但土壤干燥化趋势并不明显;(3)综合分析认为,在降水量减少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旱塬地麦田土壤干燥化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不会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薇  蔺文静  吴庆华  王贵玲  
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生长状态有重要影响,但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变异性。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包气带不断增厚,使土壤水分的储存、运移和转化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土壤水的动态变化特征。本研究利用连续多年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太行山前包气带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受丰水年枯水年影响存在年际差异,根据不同季节土壤水分的动态特点,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累积期和土壤水分相对稳定期。在垂向上,土壤含水量从上层向下逐渐增大,土壤水分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