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6)
2023(7998)
2022(6489)
2021(5670)
2020(4604)
2019(10106)
2018(9359)
2017(16726)
2016(9760)
2015(10234)
2014(9962)
2013(9590)
2012(9015)
2011(8068)
2010(7976)
2009(7228)
2008(7337)
2007(6185)
2006(5415)
2005(4574)
作者
(33042)
(27746)
(27670)
(25813)
(17552)
(13438)
(12184)
(11000)
(10480)
(9845)
(9692)
(9209)
(9190)
(8778)
(8733)
(8625)
(8341)
(8281)
(8117)
(7977)
(7373)
(6785)
(6677)
(6407)
(6218)
(6177)
(6152)
(6019)
(5750)
(5686)
学科
(34558)
经济(34513)
管理(26642)
(25412)
(19328)
企业(19328)
方法(16038)
数学(14117)
数学方法(13952)
(11552)
(11028)
(9669)
中国(9244)
(8314)
贸易(8308)
业经(8159)
(8102)
农业(7831)
环境(6607)
(6265)
财务(6259)
财务管理(6251)
企业财务(6008)
技术(5948)
地方(5919)
(5665)
(5290)
(5060)
土地(5016)
银行(4998)
机构
大学(144822)
学院(142705)
研究(53879)
(52651)
经济(51717)
管理(51206)
理学(45583)
理学院(44957)
管理学(43884)
管理学院(43663)
(40139)
科学(39531)
中国(37370)
农业(32508)
业大(32311)
(31098)
(29909)
研究所(28252)
中心(23079)
(22307)
农业大学(22266)
(20875)
(19823)
财经(18793)
(18672)
北京(18626)
(18503)
师范(18315)
(18120)
科学院(17585)
基金
项目(109227)
科学(84435)
基金(80684)
(76423)
国家(75840)
研究(67785)
科学基金(62360)
自然(44656)
自然科(43594)
社会(43578)
自然科学(43570)
基金项目(43529)
自然科学基金(42816)
(42524)
社会科(41354)
社会科学(41343)
(37316)
资助(31730)
教育(30732)
重点(25647)
计划(24362)
编号(23992)
(23137)
(22891)
(22604)
科技(22317)
科研(22159)
创新(21312)
(20256)
(19181)
期刊
(50658)
经济(50658)
学报(38193)
(35448)
研究(34636)
科学(31732)
大学(27015)
学学(26274)
中国(25940)
农业(24103)
(15853)
管理(15708)
(13075)
业大(12365)
教育(10979)
农业大学(10256)
(10230)
林业(9202)
业经(8879)
(8870)
金融(8870)
经济研究(8795)
财经(8773)
科技(8488)
技术(8418)
资源(8073)
(7453)
自然(7198)
中国农业(7122)
问题(7090)
共检索到19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鸿姣  刘新平  刘伟春  林会全  杨春宇  张铜会  何玉惠  孙姗姗  程莉  徐远志  
种子虫害严重阻碍了我国北方锦鸡儿属(Caragana)灌木造林和产业化利用工作的开展。为此,本研究通过探究科尔沁沙地结实初期(6月9日)、结实中期(6月18日)、结实后期(6月27日)和结实末期(7月6日)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植株不同部位(东、南、西和北)的种子虫害情况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分析虫害发生特点并制定专向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结种量、虫害率和种子质量在不同部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种量在结实初期后显著下降(P<0.05),之后在结实中期趋于稳定。植株成功结种率稳定为89.2%。虫害率由结实初期的7.4%急剧上升至结实中期的19.3%,并在结实后期之后稳定为22.8%。虫害对种子质量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P0.05)。本研究明确了小叶锦鸡儿种子害虫的为害程度和发生特点,有助于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锦鸡儿属灌木种子虫害的调查和防治工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蓉  翟明普  王文全  贺润平  
对小叶锦鸡儿1年生播种苗密度效应的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由各种密度所形成的种群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小叶锦鸡儿个体和群体的物候特性、生长状况、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小叶锦鸡儿播种苗的物候特性及生长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密度增大,播种苗侧枝萌发的时间向后推移,侧枝数量逐渐减少.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指标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多数生长指标各密度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播种苗个体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少,群体生物量则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播种苗单株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0%、35%和25%,单株根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裴淑兰  王刚狮  梁林峰  雷淑慧  王凯  
本研究连续3年对小叶锦鸡儿的生长规律及物候期进行观察,并采集18a不同年龄枝条及3a不同物候期枝条(带叶、花、果)测定并比较其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钙、磷等)的含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枝龄、物候期与参考向量的灰色关联度,确定最佳饲用采收期,以期评价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不同年龄枝条和年生长周期的不同物候期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确定其饲用最佳采收期,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按枝条不同生长年龄营养价值等权关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凯  雷虹  王宗琰  吕林有  宋立宁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小叶锦鸡儿幼苗C、N、P分配及化学计量的影响,为小叶锦鸡儿幼苗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水法,设置适宜水分、轻度、中度和重度胁迫处理,测定干旱胁迫下2年生小叶锦鸡儿幼苗叶片、茎、粗根和细根C、N、P含量及比值,分析C、N、P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和变异特征。[结果]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导致小叶锦鸡儿幼苗C含量在叶片中减少,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N含量在粗根中减少,在细根中增加;P含量在叶片中先降低再升高,在细根中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均保持稳定。C:N和C:P在粗根和细根中增加,C:P在茎中降低;N:P在叶片中先降低后保持稳定,在茎、粗根和细根中降低。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P>N>C,C含量变异系数在细根中最大,在茎中最小;N和P含量以及C:N、C:P和N:P变异系数在粗根中最大,在叶片中最小。[结论]小叶锦鸡儿生长受P限制,而干旱胁迫导致受N限制作用增强,增加了细根C、N分配,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叶片保持N、P稳定性较强,而茎和根系反应更敏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利民  童新  吕扬  闫雪  刘廷玺  Wang Xi-xi  
论文以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植被黄柳、小叶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基于生长季典型枝条茎流的逐日动态观测数据,以黄柳茎干截面积和小叶锦鸡儿叶面积实测数据为扩展纯量,实现了由枝条茎流向灌丛群落蒸腾耗水的尺度提升。结果表明:生长季黄柳和小叶锦鸡儿群落的蒸腾耗水量分别为287.26 mm和197.23 mm,黄柳的耐旱性相对较低。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同时期两种植被群落的蒸散量分别为328.70 mm和233.15 mm。日蒸腾耗水量与日蒸散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植被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7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雪瑞  陈文峰  陈文新  傅俊范  薛彩云  隋新华  
对辽宁地区与小叶锦鸡儿共生的根瘤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自5个不同地区样品的根瘤,通过分离、纯化、回接验证等试验共获得65株供试根瘤菌菌株。进一步选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供试根瘤菌进行了16S rDNA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其系统发育地位位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spp.),并在9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不同的类群,分别由相应的rDNA图谱组合代表。丰富度及频度分析表明,组合15是辽宁省的优势群,组合18丰富度居第二位,但频度最高,也是辽宁省的主要类群。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清雪  贾志清  何凌仙子  赵雪彬  羊秀本  
[目的]了解沙地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养分元素的分配及循环特征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植物适应环境的策略,为沙地植被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寒沙地6、9、11、17和31年生中间锦鸡儿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标准株全株收获法,对人工林N、P和K 3种主要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各组分中,叶和皮的养分含量最高,干的养分含量最低;随着林龄的增加,3个径级根系(粗根:直径> 5 mm、中根:2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忠升  邵明安  
为了解覆被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中子水分仪同步定位观测多年撂荒地转变为人工柠条锦鸡儿林地前后2种覆被类型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变化,并对测定资料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荒地造林后,除丰水年林地剖面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增加,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正效应外,其他年份均表现为对土壤水分的负效应。随林龄增加,柠条锦鸡儿林对土壤水分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林地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下降幅度加大。由于林地土壤水分主要依靠穿过林冠的天然降水来补充,为了实现森林植被和土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防止深层土壤干层形成,造林后第5年就需采取适当措施控制柠条锦鸡儿生长,以减少土壤水分消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刚  赵学勇  苏延桂  黄迎新  崔建垣  
采用微管法结合内生生长袋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成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根系生长动态、根系分布及细根生产对旱季补水和氮肥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旱季补水,氮肥添加和"水+氮"处理均增加了微管表面的根长密度和细根生产,但只有氮肥添加和"水+氮"对根长密度和细根生产(0~20cm)有显著影响。在旱季,旱季补水、氮肥添加及"水+氮"均没有显著增加根长密度;在雨季,氮肥添加显著增加了根长密度,同时促进了根系在土壤深层的分布。说明在低氮土壤中,当土壤水分适宜时,提高土壤氮肥有效性有助于沙地灌木的根系生长,提高灌木人工林的稳定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宇  张丽珍  牛伟  李崇德  靳春嵩  柴磊  蒙秋霞  
为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根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按极性梯度对粗提物进行液-液萃取获得4个组分,测定了不同极性组分总黄酮含量和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并研究了各组分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根部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粗提物、正己烷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和水层对DPPH.清除能力的EC50分别为0.68,6.12,0.23,0.07,2.23 mg/mL;不同极性组分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性,而DPPH.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与其总黄酮含量未表现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丽  岳广阳  赵哈林  张铜会  赵学勇  刘新平  赵玮  
利用Dynamax茎流测量系统,于2006年对科尔沁沙地一处20年生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混交林的液流动态进行监测。在液流测定的基础上,分别选择边材面积和叶面积为纯量进行尺度扩展来推算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林分蒸腾耗水量,分析林分蒸腾耗水量与沙地水分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植物蒸腾耗水量的大小与太阳有效辐射和水蒸气压亏缺显著相关;在土壤水分严重匮缺的月份,樟子松日蒸腾耗水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范围为0.21~1.17 mm/d,平均0.81 mm/d;小叶锦鸡儿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对水分利用能力较强,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和稳定性,其蒸腾耗水的变化范围为0.51~2.79 mm/d,平均1.98 mm...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祯  陈大立  罗鑫萍  杨凌杰  胡小文  
分布于温带地区的大部分豆科植物其种子普遍存在硬实特性。除种子自生遗传基础外,种子硬实特性还受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所调控,而对来自同一生境的植物种子,在属内水平系统的研究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鲜有报道。因此,以15种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1)参试15种锦鸡儿属植物中,除荒漠锦鸡儿(C. roborovskyi)和刺叶锦鸡儿(C. acanthophylla)硬实率分别为63%和14%外,其他13种物种硬实率均较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杞  张涛  王颖  李高  尹佳佳  韩晓敏  齐力旺  李国婧  王瑞刚  
为研究柠条锦鸡儿抗旱的分子机制,挖掘干旱响应相关基因,成功构建干旱胁迫下柠条锦鸡儿叶片的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获得1286条高质量的EST序列,平均长度475bp,拼接得到Unigenes645条。对这些Unigenes进行Blast比对注释后发现很多抗旱相关基因,例如LEA蛋白、DHN蛋白编码基因,MYB、bZIP、WRKY、NAC和bHLH转录因子等。通过RACE技术克隆其中1个WRKY转录因子的cDNA全长,命名为CkWRKY1,GenBank登录号为JX987095。CkWRKY1编码3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中有1个"WRKYGQK"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保守序列,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志  黄继山  朱杰辉  
采用2种光照和8种温度处理研究了光照和温度对小叶章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除30℃外,其他温度处理光照和黑暗处理的种子萌芽率差异不显著,种子萌发表现为非光敏性.在10~35℃,小叶章种子都能萌发,但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30℃,最大萌芽率为54%.高温度处理的种子一般比低温度处理的种子萌发早,如30℃处理的在第2天就开始萌发,而10℃处理的在第4天才开始萌发.在适宜的温度时光照能促进小叶章幼苗的生长,在25℃和30℃,光照处理的幼苗在第10天的生长高度和最大根长都大于黑暗处理.幼苗在不同温度下生长差异较大,其中20~30℃的最大根长无显著差异,但比其他处理的大,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古琛  贾志清  何凌仙子  李清雪  高娅  张佳鹏  王陇  
以青海省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固沙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恢复7年、恢复9年、恢复12年、恢复16年、恢复20年、恢复34年和流动沙丘(CK) 7块样地中间锦鸡儿固沙林草本植物的多度,以探究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物种组成、功能群和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以期为高寒沙地的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中间锦鸡儿固沙林植物的物种和功能群逐渐增多,CK样地的物种只有藜科一、二年生植物,恢复7~12年样地出现了多年生根茎禾草,恢复16~20年样地又新增了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的一、二年生植物以及菊科的杂类草,恢复34年样地在16~20年的基础上出现了多年生丛生禾草。2)一、二年生植物在不同恢复年限群落中都占据明显优势,且其多度与群落多度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恢复16年样地最大),多年生禾草的多度在恢复7~16年相对稳定、恢复20年和34年达到最大,杂类草在恢复12年前未出现,在恢复34年时最高。3)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但均匀度指数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在当前的恢复年限中,一、二年生植物在中间锦鸡儿固沙林中仍占据明显优势,多样性指数均未产生阈值,说明植物群落及多样性仍有进一步恢复的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