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00)
2023(20533)
2022(17249)
2021(15988)
2020(13330)
2019(30447)
2018(30142)
2017(57622)
2016(31353)
2015(35207)
2014(35084)
2013(34488)
2012(31837)
2011(28535)
2010(28673)
2009(26215)
2008(25694)
2007(22803)
2006(20207)
2005(18030)
作者
(90837)
(75724)
(75038)
(71406)
(48156)
(36209)
(34103)
(29752)
(28977)
(27071)
(25735)
(25641)
(24226)
(24197)
(23456)
(23189)
(22492)
(22227)
(21826)
(21686)
(18832)
(18795)
(18480)
(17519)
(16989)
(16847)
(16838)
(16764)
(15246)
(15216)
学科
(130899)
经济(130751)
(106134)
管理(99846)
(93174)
企业(93174)
方法(54893)
数学(44514)
数学方法(43918)
(39010)
(37256)
业经(37173)
中国(36122)
地方(29399)
农业(26938)
(26439)
(25908)
(25636)
财务(25530)
财务管理(25483)
企业财务(24152)
理论(23667)
技术(23525)
(22700)
(22382)
贸易(22367)
(21655)
(20202)
银行(20148)
(19982)
机构
学院(442375)
大学(439200)
(176466)
管理(175060)
经济(172634)
理学(149878)
研究(148950)
理学院(148211)
管理学(145620)
管理学院(144798)
中国(113915)
(94953)
科学(92182)
(82497)
(76262)
(75250)
中心(68159)
(68157)
研究所(68060)
业大(66863)
财经(64916)
北京(59797)
农业(59590)
(59054)
(58070)
师范(57431)
(54902)
(54499)
经济学(51882)
技术(48654)
基金
项目(297066)
科学(233698)
研究(218089)
基金(213938)
(186634)
国家(184968)
科学基金(159372)
社会(136420)
社会科(129155)
社会科学(129120)
(117783)
基金项目(112867)
自然(103845)
自然科(101467)
自然科学(101439)
教育(100322)
自然科学基金(99609)
(98062)
编号(89354)
资助(87914)
成果(71962)
重点(66465)
(65899)
(64625)
(63061)
课题(62111)
创新(58393)
科研(56609)
国家社会(55680)
教育部(55213)
期刊
(202308)
经济(202308)
研究(130617)
中国(91201)
(70067)
管理(69959)
学报(69783)
(66363)
科学(64590)
大学(53601)
教育(52414)
学学(50452)
农业(48210)
技术(42190)
(39947)
金融(39947)
业经(35598)
财经(31993)
经济研究(30936)
(27499)
(26919)
问题(25996)
技术经济(22636)
图书(22417)
科技(21368)
(20953)
现代(20753)
理论(20147)
商业(20082)
(19259)
共检索到671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道虹   王石宇   华健   梅建明   朱顺全  
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围绕日益增长的半导体材料国产替代需求与中小型企业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国产替代模式这一突出矛盾,以湖北鼎龙为对象展开纵向案例研究,有力揭示了半导体材料后发企业实现国产替代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不同于传统集成创新型和生态导向型国产替代模式,同源性技术创新是湖北鼎龙实现国产替代的关键,其创新过程为中小型专精特新企业突破资源禀赋约束和开展国产替代提供了有效路径。第二,湖北鼎龙国产替代的机会窗口以“技术机会窗口—制度机会窗口—需求机会窗口”的顺序逐次打开,并推动了同源性技术“初始积累—跨界应用—深度转化”。第三,对内外部资源利用方式的结构性调整塑造了湖北鼎龙不同阶段的国产替代动力机制,这也是其实现“技术奠基—单点突破—多维突破”国产替代过程演化的关键。本文围绕模式创新和“机会窗口—同源性技术—动力机制”动态关联视角,填补了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理论与机制研究的缺口,为科技封锁背景下我国关键材料后发企业国产替代提供了典型经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丹丽  赵丹  简萧婕  
为探究后发企业在经济与技术发展不均衡的情境下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本文以华为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华为公司在组织警觉的支撑下从追赶到超越的全过程。基于华为公司1990—2019年的发展历程,通过纵向案例研究发现:在整合式创新范式下,后发企业以战略驱动全面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有机联系,凭借敏锐的环境感知能力、精准的信息洞见能力、求索不止的创新理念,充分发挥其组织警觉能力以支撑企业内外部知识和资源的协调与整合,实现初始追赶至行业前沿的跨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剑峰  丁沂昕  雷震  刘佳  
被视为改革“蓄水池”的存续企业一经从母体分离就走向寻找自我的道路;然而,对于存续企业如何理解“我们是谁”这一身份问题,现有文献并未给出充分的解释。本文从组织身份视角出发,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解构了存续企业20年的组织身份变革过程。研究发现:(1)存续企业基于“压力—响应—生成”逻辑形成组织身份变革机制;(2)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过程呈现动态性:压力情境决定响应模式,响应模式匹配生成模式;(3)存续企业组织身份变革路径的独特性表现为身份属性变化的显著性,以及变革机制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并解析了存续企业的组织身份变革机制模型,贡献于存续企业成长变革和组织身份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存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艳婷  郑刚  刘雪锋  于亚  
复杂产品系统追赶难度高且生命周期长,给后发经济体企业构成重大挑战。不同于大多数复杂产品系统面临的本地制度型市场环境(如高铁、大飞机等),海洋工程装备具有全球竞争性、市场强周期性和需求离散等特征,现有技术追赶理论的参考价值有限。为此,本文探讨了中集海工如何从国际并购起步,从依赖国外设计和核心设备进口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与市场领先的快速追赶过程。研究发现,中集通过跨国并购高起点进入海工装备市场,采取“自主可控、开放协同、共生共演”的新型追赶模式,先通过市场牵引的资源协同快速集聚复杂产品建造所需的全球创新资源,成功交付我国首批深水钻井平台,获得国际客户认可;继而通过平台支撑的流程协同构建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能力体系,自主掌握总体设计集成关键核心技术;再通过价值引领的战略协同突破关键核心子系统技术,带动国产装备水平提升,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实现较快追赶。本研究对于后发企业打破低端锁定、提升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登峰  黄紫微  冯楠  梁中  沈鹤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兴产业往往处于底层架构类基础科学不足和上层技术应用场景狭隘并存的复杂技术情境中,面临着无标杆、无方向、无引领与无主导范式的风险与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领域国产替代等,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处于技术前沿的新兴企业。基于传统领先战略的A—U创新模型与我国过去跟随战略的“二次创新”模型都无法解释这类新兴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同时现有研究对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新兴企业如何实现领先亦缺乏充分的理论解释。本文通过对科大讯飞2000~2021年从跟随到领跑的智能语音技术国产替代过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新兴企业实现核心技术国产替代的路径机制中,遵循着一条基于关键核心技术范式预判的“技术链垂直化—产业链平台化—创新链生态化”的创新发展演进过程,其中基础技术科学创新与基础科学知识创新构成两个关键创新要素。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是发展中国家新兴企业实现价值链领先的重要路径。由此提出的“基于科学研究与市场应用纵横交替”的关键核心技术国产替代模型”,不仅推进了企业领先战略与技术创新管理两个领域理论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企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璐  周琪  苏敬勤  长青  
选取蒙草生态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商业模式更新迭代过程中战略导向与动态能力对资源行动的作用分析,揭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首先通过对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草生态)商业模式的创新过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战略导向选择和动态能力构建进行资源配置和行动模式选择,剖析并最终归纳出资源行动作用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创新路径。研究发现:新创企业资源行动受战略导向与动态能力协同匹配的作用影响,且会经历"拼凑—编排—协奏"的演化过程;资源行动带来的有效资源整合和流程创新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形成,并随资源行动演化实现"市场需求型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型商业模式—共享开放型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过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晓波  付亚男  吴东  雷李楠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肖咪咪   黄菲菲   贾良定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国有”性质决定其具有高度制度依赖性,组织内部需要维持身份模糊状态以适应高度不确定的制度环境变化。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一家国有企业2004—2021年的身份模糊管理过程,研究发现,身份模糊以不同的状态存在于国有企业之中,呈现出“不透明→手段模糊→多歧义→边界模糊”的演化路径,管理者与组织成员的互动是推动身份模糊状态演变的动力机制。其中,高层管理者采取的策略包括激活裂变、选择性回应、构建反身份和情感共鸣;组织成员的反应包括审视自我、群体分化、群内区隔和情感认同。身份模糊经过管理者的有效引导发挥着吸引参与身份讨论、构造内部协商空间、合理限定解释范围以及塑造跨界融合特性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内部视角研究国有企业身份变革的过程,对现有从外部合法性视角开展的研究形成了有效补充,同时丰富了关于身份模糊积极面的研究,为理解国有企业组织身份变革、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洞见和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晶  孙泽君  程栖云  尹曼青  
中小企业是保证产业链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支撑,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微观基础。中小企业如何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又如何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产业链补链强链作用?工业软件企业数码大方聚焦产业关键环节实现“专精特新”发展的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写下生动答案。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专业化深入实现卡位补链、精细化集成实现耦合固链、生态化协作实现联动强链是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发挥产业链协同配套作用的三个阶段。具体地,企业采取专业化深入行为在核心技术和产品中取得突破,通过资源要素协同和通用型配套填补产业链短板;精细化集成进一步将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做精做细,通过协同需求主体和定制化配套巩固产业链稳定性;生态化协作促进企业技术及产品跨越组织边界在产业生态中流动共享,通过创新能力协同和前瞻性配套发挥强化产业链作用。本文采用“中小企业行为—协同配套过程—补链强链结果”的逻辑链路,构建了中小企业依托“专精特新”发展实现产业链补链强链的理论框架,揭示了中小企业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新敏  张祺瑞  刘电光  
最优区分理论为后发企业在超越追赶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但具体过程和机制我们仍知之甚少。通过慈星2010~2021年在全成型针织横机领域对领先企业赶超的纵向案例研究,本文发现后发企业超越追赶先后经历了技术重新定义与类别重新定义两个阶段,最优区分机制相应地由补偿协奏向整合协奏演变。在技术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领先企业敌对性和市场认知合法性压力,通过设计创造与类别沿用组合的补偿协奏机制建立了主导设计;在类别重新定义阶段,后发企业面临主导设计竞争和客户需求差异化压力,通过设计增补与类别创建的整合协奏机制确立了主导类别,最终技术能力和市场地位获得持续提升。本文既从最优区分视角丰富了后发追赶理论,又从动态追赶情境拓展了最优区分机制的研究,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的战略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何永清  邹波  潘杰义  卜振兴  
现有平台创新主要聚焦于"天生"的平台型企业,然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传统服务业的平台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一家典型传统服务业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从企业网络和二元学习的视角揭示了传统服务业企业实现平台创新的内在机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能促进传统服务业企业进行效率型平台创新,而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能促进其进行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所嵌入的网络结构和网络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有助于开展探索式学习,从而促进新颖型平台创新;传统服务业企业的平台创新是一个从效率型向新颖型动态转变的过程,基于网络行为的探索式学习产生的新颖型平台创新效果,远高于基于网络结构的利用式学习所产生的效率型平台创新效果。研究结论对传统服务业企业开展平台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强  毛彩霞  薛丽  吴涛  胡永红  
利用化学喷雾热解法,在773K温度下,基于玻璃衬底沉积得到了磷化铟薄膜. 进一步研究发现,磷化铟薄膜为立方相多晶,并且优先取向(111)方向,其直接带隙为1.50 eV. 磷化铟薄膜呈现n型导电性,电阻率为5.18×10~(3 )Ω·cm. 因此,磷化铟薄膜材料在未来高频、大功率材料和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依芳  王昶  何琪  
在美国战略扼制和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关键新材料产业面临“有材不敢用”的国产替代应用问题,现有理论缺乏有力解释。本文从组织创新采用视角出发,选取6家代表性案例,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程序化扎根编码步骤,对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关键新材料国产替代应用分为3个阶段:有材试用、有材复用和有材常用阶段。不同阶段采用逻辑促使组织国产替代应用产生的关键驱动与障碍因素不断变化,形成组织对国产关键新材料的感知、满意和信任,激发组织国产替代意愿。(2)不同阶段遵循差异化替代应用逻辑:有材试用阶段遵循效益导向的短期合作,有材复用阶段遵循价值导向的中期合作,有材常用阶段遵循安全导向的长期合作。(3)有材试用阶段的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特征及外部环境的模仿压力和政府支持;有材复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国产新材料的供需适配和组织期望确认;有材常用阶段刺激因素包括供应商资质和供需关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连翔   田志龙   杨玲   贺远琼  
“卡脖子”技术领域的后发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设计仿真软件领域一次创新型后发中小企业Y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后发现:后发中小企业在“卡脖子”风险初显时准确选择新技术路线,并从基础研究开始自主开发新产品和产业化替代。其依托国家创新体系科技项目获取项目资金、吸收专家意见、引入价值链伙伴、匹配客户场景、吸收客户建议,通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能力要素聚集与迭代,有效克服“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台阶、市场鸿沟和运营复杂性等创新障碍,从而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的深化与补充,为推动后发中小企业探索自主创新道路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欣兰   石美琪  
文章以三一重工为例,探究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编排促进企业价值创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三一重工动态能力生成驱动价值创造的路径。研究表明,三一重工数字化转型的各阶段在成长压力、环境变迁和使命驱动的变革动因下,采取适配的资源编排与资源捆绑,构建了信息化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借力于动态能力生成实现了由产品价值创造、企业价值创造到产业链价值创造的跃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