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60)
- 2023(18867)
- 2022(16124)
- 2021(14915)
- 2020(12518)
- 2019(28554)
- 2018(28584)
- 2017(54855)
- 2016(29915)
- 2015(33408)
- 2014(33541)
- 2013(32709)
- 2012(30511)
- 2011(27428)
- 2010(27479)
- 2009(24954)
- 2008(24179)
- 2007(21406)
- 2006(18719)
- 2005(16447)
- 学科
- 济(125098)
- 经济(124962)
- 管理(83989)
- 业(80759)
- 企(65988)
- 企业(65988)
- 方法(54084)
- 数学(46710)
- 数学方法(45984)
- 中国(34424)
- 农(33958)
- 地方(29360)
- 业经(28395)
- 财(28097)
- 学(26799)
- 农业(22812)
- 技术(22710)
- 制(22446)
- 贸(21553)
- 贸易(21539)
- 理论(21210)
- 易(20853)
- 和(19194)
- 环境(19069)
- 银(19020)
- 银行(18966)
- 融(18833)
- 金融(18825)
- 行(18214)
- 务(17039)
- 机构
- 学院(418902)
- 大学(418264)
- 济(166507)
- 管理(163724)
- 经济(162870)
- 研究(143654)
- 理学(141455)
- 理学院(139859)
- 管理学(137032)
- 管理学院(136278)
- 中国(105985)
- 京(90076)
- 科学(89777)
- 财(74633)
- 所(72598)
- 农(71420)
- 研究所(66146)
- 中心(65162)
- 业大(64327)
- 江(62311)
- 财经(59464)
- 北京(56972)
- 范(56701)
- 师范(56057)
- 农业(55810)
- 经(54055)
- 院(52672)
- 州(50683)
- 经济学(49331)
- 技术(47346)
- 基金
- 项目(287376)
- 科学(225564)
- 研究(209770)
- 基金(206171)
- 家(180355)
- 国家(178847)
- 科学基金(153260)
- 社会(130644)
- 社会科(123793)
- 社会科学(123763)
- 省(114006)
- 基金项目(108556)
- 自然(99923)
- 自然科(97627)
- 自然科学(97605)
- 教育(97406)
- 自然科学基金(95793)
- 划(95548)
- 编号(85996)
- 资助(85762)
- 成果(69484)
- 重点(64629)
- 发(64166)
- 部(62581)
- 课题(60181)
- 创(60120)
- 创新(56071)
- 科研(54700)
- 教育部(53411)
- 国家社会(53326)
- 期刊
- 济(183786)
- 经济(183786)
- 研究(122159)
- 中国(84565)
- 学报(67423)
- 农(64934)
- 科学(61601)
- 管理(61452)
- 财(55608)
- 教育(52391)
- 大学(51235)
- 学学(48129)
- 农业(45167)
- 技术(40997)
- 融(35407)
- 金融(35407)
- 业经(31557)
- 经济研究(29356)
- 财经(28125)
- 经(24136)
- 问题(23879)
- 业(23467)
- 图书(22308)
- 技术经济(21467)
- 科技(21282)
- 统计(20123)
- 版(19485)
- 理论(18851)
- 商业(18689)
- 策(18477)
共检索到621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荣贵 王敏
本文以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VLSI、SE-MATECH和IMEC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比较分析,结合不同联盟形成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背景,总结出三家联盟在服务对象、组织结构与模式、研发投入、研发与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联盟的组建和运作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敏 方荣贵 银路
本文从参与主体、供给组织的形式与结构等方面对处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的供给模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半导体产业为例,通过典型案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为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中的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的组建和运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维维 于贵芳 温珂
当前,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决策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选取日、美两国政府引导建立VLSI和SEMATECH半导体产业研发联盟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网络理论,从知识生产视角出发构建了学习型创新网络"构建—运行"两阶段分析框架,文章依据该框架对政府作用于联盟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等四个机制分析发现,通过合理有效的政府干预方式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据此,从组织模式、参与主体、支持工具等方面就我国政府如何引导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云昊 曹迪 吴金希
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是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下的首家研究院,是奥巴马政府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的重要举措。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是“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两者战略定位类似。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级增材制造创新研究院的比较分析,探究两国典型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治理特点。研究发现,中美两个研究院在资源投入、机构管理、协同创新、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若干差异。
关键词:
美国造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 共性技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亮 马颖
文章阐述了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共生理论及其解决共性技术研发的可行性,分析了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问题。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产业共性技术 合作研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玲 刘伊生 马欣
共性技术研发对于促进行业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基于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共性技术联盟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降低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而利益分配是影响共性技术联盟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共性技术联盟的特点,研究共性技术联盟利益分配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研究共性技术联盟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
共性技术联盟 利益分配 纳什模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建玲 李岱松
对共性技术联盟进行绩效评价,是测定共性技术联盟是否取得了成功,竞争力是否如预期的得到了增强以及下一阶段应该如何决策的关键,绩效评价可为联盟整体以及联盟内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基于AHP法,结合TOPSIS思想构造了一种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对共性技术联盟运行绩效进行评价。
关键词:
共性技术联盟 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技术平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卓丽洪 贺俊
共性技术特殊的技术范式决定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和系统失灵比一般的技术创新更加严重,因而其生产和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复杂。优势企业供给、集群企业技术联盟、共性技术平台供给和外部获取是产业集群共性技术供给最常见的四种方式。在不同的供给模式下,创新网络结构、主体功能和相应的制度设计都存在显著差异。根据有利于共性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六个效率标准判断,并不存在绝对占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最优的共性技术供给机制受产业集群市场结构和技术范式等因素影响。
关键词:
共性技术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技术平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月龙 周立新 张卫国
建立了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三阶段博弈模型,基于政府视角研究了以企业研发投入最大化为目标的共性技术支持合同的最优设计问题,并分析了合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研发最优合同存在的前提,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随着政府预算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长速度比政府支持投入的增长速度更快;企业的最优研发投入与共性技术市场化预期收益、企业及政府投入对共性技术研发成功的影响系数正相关,与双方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研发支持 合同设计 博弈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倪自银 徐梁 季凤仙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月龙 王琳
建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博弈模型,从政府视角研究以共性技术产出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政府支持性研发外包合同,并对最优外包合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足够多的政府预算是共性技术政府支持性最优研发外包合同存在的前提,最优合同条款随政府预算的增大而增多,企业保留收益增大倒逼政府预算增加;企业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共性技术价值系数以及从研发中分享的收益份额正相关,与政府支付的固定研发费用负相关;政府最优知识技术投入与固定研发费用及单位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企业最优投入与政府投入成本系数负相关,与政府投入对研发成功的贡献系数正相关,且企业最优投入随其研发能力的增强而加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预算、项目前景及支持性资源分配3个方面提出共性技术研发外包合同实施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佩 费方域
以往研究政府对共性技术资助的绝大部分研究都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缺乏从政府资助对研发企业研发收益和风险影响的微观研究,并且到目前为止关于政府资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是具有互补还是替代效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企业进行共性技术开发和商业化的一个三阶段模型,从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研发对研发企业收益和风险影响的微观角度研究了政府资助对共性技术研发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并识别了共性研发失灵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政府对共性技术研发企业资助效果的作用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文章就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研发的模式给
关键词:
共性技术 研发失灵 政府资助 资助模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国林
本文在分析与评价国内外共性技术产学研组织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的产学研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是:政府应主导产业初期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扩散,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社会效益;产业成熟期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扩散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利益分配机制平衡为支撑,以企业价值链理论为枢纽的产学研一体化组织模式。
关键词:
产业共性技术 产学研联盟 组织模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加强
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定位,民办、公助、非营利的属性,以"合同科研"为核心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可持续的成果转化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是德国弗朗霍夫模式的主要特点。瞄准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并充分借鉴弗朗霍夫模式的经验,可促进我国共性技术研究机构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弗朗霍夫学会 模式 共性技术研究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