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82)
- 2023(17532)
- 2022(14517)
- 2021(13493)
- 2020(10840)
- 2019(24870)
- 2018(24909)
- 2017(47127)
- 2016(25700)
- 2015(28937)
- 2014(29261)
- 2013(28976)
- 2012(26695)
- 2011(24362)
- 2010(24629)
- 2009(22639)
- 2008(22103)
- 2007(19775)
- 2006(17957)
- 2005(16301)
- 学科
- 济(112828)
- 经济(112699)
- 业(74903)
- 管理(67457)
- 企(52082)
- 企业(52082)
- 农(52016)
- 方法(41595)
- 数学(34845)
- 农业(34611)
- 数学方法(34470)
- 中国(34141)
- 业经(30067)
- 地方(28724)
- 学(23722)
- 财(23511)
- 制(20991)
- 发(19134)
- 贸(18678)
- 贸易(18662)
- 银(18146)
- 银行(18103)
- 理论(18015)
- 易(18007)
- 行(17468)
- 融(17394)
- 金融(17391)
- 技术(17005)
- 环境(16825)
- 和(16702)
- 机构
- 学院(370879)
- 大学(370244)
- 济(150484)
- 经济(147129)
- 管理(144823)
- 研究(131525)
- 理学(124424)
- 理学院(123014)
- 管理学(120982)
- 管理学院(120310)
- 中国(99767)
- 科学(80766)
- 京(80742)
- 农(75894)
- 财(66737)
- 所(66617)
- 研究所(60367)
- 中心(59812)
- 业大(59559)
- 农业(57920)
- 江(56530)
- 财经(52325)
- 范(52004)
- 师范(51555)
- 北京(51323)
- 经(47625)
- 院(47034)
- 州(45724)
- 经济学(43735)
- 师范大学(41439)
- 基金
- 项目(248177)
- 科学(194867)
- 研究(185745)
- 基金(177856)
- 家(154513)
- 国家(153069)
- 科学基金(130810)
- 社会(116841)
- 社会科(110230)
- 社会科学(110202)
- 省(97682)
- 基金项目(94333)
- 教育(83513)
- 自然(82463)
- 划(81405)
- 自然科(80453)
- 自然科学(80436)
- 自然科学基金(78988)
- 编号(77998)
- 资助(71732)
- 成果(63921)
- 发(57051)
- 重点(55413)
- 部(54411)
- 课题(53489)
- 创(51111)
- 国家社会(47749)
- 创新(47591)
- 科研(46390)
- 教育部(46114)
- 期刊
- 济(178353)
- 经济(178353)
- 研究(113164)
- 中国(79750)
- 农(77049)
- 学报(59401)
- 科学(56037)
- 农业(52123)
- 管理(51667)
- 财(47828)
- 大学(45819)
- 教育(45608)
- 学学(42940)
- 融(37322)
- 金融(37322)
- 业经(33696)
- 技术(32152)
- 经济研究(25919)
- 业(24953)
- 财经(24924)
- 问题(24362)
- 经(21273)
- 图书(20517)
- 版(19370)
- 科技(18264)
- 技术经济(18008)
- 世界(17787)
- 理论(17743)
- 现代(17400)
- 资源(17096)
共检索到566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青 李扬 陈明星 徐勇
可持续生计理论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城市务工的半城镇化农民,服务于有序推进中国的城镇化,而且可广泛应用于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和农户尺度的研究,服务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可持续生计的概念及分析框架,并基于半城镇化农民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从地理学的综合视角提出了一个适应于中国实证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半城镇化农民生计状态评估及市民化阻滞因素与政策调控",梳理了可持续生计的国际国内研究进展以及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包括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联动研究,半城镇化农民市民化转变的主观意愿与客观阻滞因素综合研究,半城镇化农民与农村发展作用机理及其市民化效应,可持续生计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集成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锋 马强
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是促进中国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剖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化进程缓慢根源的基础上 ,探讨了农村城镇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之间的相依关系 ,提出了小城镇建设的功能、目标和原则 ,旨在能裨益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三农”问题的妥善解决
关键词:
小城镇 产业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庆 赵毛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并指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重点探讨了农村经济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同步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娟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阐释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择取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城镇化理论以及可行性,城镇化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快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来论述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城镇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思维 孟婷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农户群体内部的分层。基于农户生计方式,利用可持续农村生计分析方法,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农户。以湘南莲花村为个案,考量中国农户的异质性融资需求,构建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把握农户内部不同层次的个性金融需求,不利于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促进不同农户生计方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多样化生计 金融支持 农村发展 农户分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雪 袁承程 刘黎明
从生计角度探求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激励农户进行城镇化有重要现实作用。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城镇化意愿概念模型,利用湖南省桃江县农村入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城镇化意愿和生计资本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现阶段桃江县农户城镇定居意愿不高,其中仅有18.84%的农户有明确的进城居住意愿,且偏向定居小城镇。不同进城定居意愿的农户群体存在生计资本差异,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脆弱性环境方面显著高于不愿意进城居住的农户群体,但物质资本存量显著低于后者。具体而言,有效劳动力数量、家庭抚养比和家庭总收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距城镇距离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城镇定居意愿。因此,应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重点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促进农户各类生计资本之间的转换;继续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解决城镇迁移农户的城镇化生计诉求,以提升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高效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建林
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认为城镇化水平低导致城镇部门的市场需求对农业部门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 ,以及十分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限制农业环境的改善。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可以形成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 ,刺激商品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发展 ,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了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点的城镇化政策取向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 可持续发展 政策取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阎东彬 王金营 刘秀兰
2010年,河北省城镇化率仅为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8个百分点,与东部其他省(市)相比差距更大。对于河北省这样一个经济总量较大、但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还较落后的农业大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存在的问题(一)城镇化总体水平偏低1.城镇化建设起点低、标准低、水平低。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岳国芳 寿纪云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必经之路。过去的城镇化使中国长期保持较高增长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城乡二元结构更加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加大、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便是走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以陕西省过去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例进行分析,试图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 制度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媛 吴长勇 徐筑燕
为持续健康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综述了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促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研究的开展对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促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及2020年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丽夏
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化率呈现逐年提高态势。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即为人口城镇化。所谓的人口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丽夏
我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城镇化率呈现逐年提高态势。城镇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城镇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即为人口城镇化。所谓的人口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檀秋 史雨琛 胥春雷
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袤空间和有利条件。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传统农民如何向职业农民转型,又如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性供给各类职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涵。近年来,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十分注重以市场和新技术等外部显性要素来激励其向职业化转变,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相对而言,针对“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引发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扩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求必须依托“农民”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理应更重视乡村社会巨变和城乡关系重组对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关系。在新发展阶段下,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轫为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开辟了崭新空间;二是新型职业农民的角色功能将从农业生产向乡村产业全链条全领域延伸叠加;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要衔接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过程全环节;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一体设计要与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契合。基于此,坚持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多元复合角色功能;坚持因时因地制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坚持梯次推进、系统建构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体系;坚持精准施策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机制,将是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