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8)
2023(17656)
2022(14738)
2021(13676)
2020(11175)
2019(25748)
2018(25640)
2017(48834)
2016(26887)
2015(30281)
2014(30224)
2013(29980)
2012(27756)
2011(24929)
2010(24924)
2009(22880)
2008(22137)
2007(19790)
2006(17804)
2005(15562)
作者
(79338)
(66202)
(65566)
(62654)
(42151)
(32069)
(29739)
(26039)
(25485)
(23485)
(22732)
(22524)
(21275)
(20873)
(20420)
(20402)
(19820)
(19545)
(19131)
(18949)
(16634)
(16371)
(16131)
(15455)
(14973)
(14779)
(14739)
(14604)
(13450)
(13243)
学科
(112516)
经济(112319)
(72419)
管理(67867)
(52306)
(50322)
企业(50322)
方法(44271)
数学(37307)
数学方法(36896)
农业(34849)
中国(32630)
地方(29923)
业经(29606)
(25115)
(23560)
(20157)
理论(17911)
(17628)
环境(17384)
(17300)
贸易(17289)
(17242)
(16647)
技术(15711)
(14694)
银行(14635)
(14491)
金融(14485)
(14455)
机构
学院(378522)
大学(377901)
(147430)
管理(145559)
经济(143971)
研究(134320)
理学(126010)
理学院(124439)
管理学(122068)
管理学院(121405)
中国(99088)
科学(87172)
(82611)
(82535)
(68678)
业大(64794)
(63946)
农业(63740)
研究所(62893)
中心(61717)
(60164)
(53565)
师范(53008)
北京(51387)
财经(50799)
(48497)
(46986)
(46237)
(44612)
经济学(42853)
基金
项目(264490)
科学(206987)
研究(191637)
基金(190032)
(167186)
国家(165713)
科学基金(141168)
社会(120797)
社会科(113386)
社会科学(113350)
(105347)
基金项目(102141)
自然(92143)
自然科(89912)
自然科学(89887)
自然科学基金(88257)
(87803)
教育(86009)
编号(79235)
资助(76003)
成果(63563)
重点(59602)
(58243)
(57142)
课题(54577)
(54007)
创新(50412)
科研(50238)
国家社会(48997)
计划(47910)
期刊
(171525)
经济(171525)
研究(110865)
(82201)
中国(79211)
学报(66795)
科学(61198)
农业(55930)
大学(50434)
管理(49534)
学学(47443)
(46064)
教育(43151)
(33432)
金融(33432)
业经(32568)
技术(31586)
(26908)
问题(24789)
经济研究(24144)
财经(23678)
(21032)
图书(20923)
(20202)
资源(20125)
科技(19175)
业大(18894)
现代(17456)
技术经济(17431)
理论(17133)
共检索到566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雪霁  罗小龙  刘宝国  于涛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成区边缘和资源禀赋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产生了大量半城市化地区。在城市化、工业化等多重影响下,半城市化地区经历着从单一农村社会向城乡多元社会的转变。以姜堰市城郊结合部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对农村地区社会和空间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城市化地区就业结构和居民家庭收入来源的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在就业结构和家庭收入来源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空间结构和功能呈现出更多的城市特征,居住空间正在由传统的自然村落向城市社区过渡。同时,半城市化地区存在着土地利用混杂低效、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匮乏、原住居民就业和社保形势严峻等亟待破解的问题。最后,针对姜堰市城郊结合部现状提出建议,推进城市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冯伟  郭晓燕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农村减贫和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其也面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财政支持不够、与其他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新农保制度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瑜洁  姜亚珍  游松财  
以中熟中粳徐稻3号为试验品种,研究气温升高对苏南地区(江苏姜堰市)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获取当地播期试验数据,与同期气象数据相结合,构建水稻增温试验,模拟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有利于苏南地区的水稻生长。各生理指标受升温影响的具体表现为:水稻生育期缩短,尤其是营养生长时期;叶面积指数(LAI)增量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减小,升温有利于水稻生长前期的叶片增长,同时也会加快后期的叶片衰亡;光合势(LAD)在播种至拔节期及拔节至抽穗期下降,而抽穗至成熟期增加;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干物质(DMA)累积增量与群体生长率(CGR)均增加。分析表明,拔节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玉碧  刘波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郊结合部处于动态迁移状态,其用地及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化解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并日益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四川达县城郊结合部为例,揭示并分析了城郊结合部主要的用地及生态环境问题建,剖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其主要包括:(1)科学制订城郊结合部不同层次的规划;(2)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监管;(3)改革现行的土地管理与经营体制;(4)强化城郊结合部生态环境管护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越  崔红志  
本文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测量了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客观生活条件,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的结论是:老年人口自评的主观生活质量水平较高,但客观指标的水平较低,老年人口在心理上能够适应(习惯、认可)现有的客观生活条件。社会比较倾向弱、仅仅以过往的收入和消费为参照系以及对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认同和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是形成老年农民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萧斌  
文章从考察发展市场经济带给城郊结合部居民利益的变化出发,论述了滞阻当代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几个头绪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以流动人口为主体造成的社会治安恶化方面,做了较为实在的事例描述与原因剖析。建议城市政府,应把加强对城郊结合部管理,看成是一件关系都市现代化全局、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立足于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张萌  郑华伟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城镇化进程的最终实施主体。为了解农民市民化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该文在对溧阳市南渡镇实证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发现当地农民市民化意愿并不强烈,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以及职业等农民自身层面的因素对于市民化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而医疗制度、保险制度和惠农政策等制度层面的因素对市民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制度层面的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消除农民市民化的后顾之忧,加快市民化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东杰  周海生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又重新开启,城市化使我国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无论理论深化抑或现实社会发展都对基于城市化背景的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系统化研究的需要。本文紧紧围绕城市化这一主旨背景,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分析开展乡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探讨治理这些新问题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困境,包括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弱化、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稀缺、乡村社会治理观念的冲突与乡村社会治理合法性的削弱,这些困境给城乡社会并轨同治带来严重的制约。针对困境,提出了增强乡村社会治理主体能力、乡村社会治理资源供给、消弭乡村社会治理观念冲突与增强乡村社会治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吴立群  
实践证明,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半城市化的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市民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的重点任务,这其中,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江苏案例的实证分析,认为农民工住房存在保障低、环境差、配套少、区位远等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通过机制与政策创新,引导更多的农民工进入中小城镇,加强城市规划与住房规划的协同,并将住房保障覆盖面扩大至广大农民工,全面改善农民工住区环境,提高农民工就业收入水平以便从根本上增强其住房消费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兆广  张伟  
指出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原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陆飞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并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失业,缺乏社会保障,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针对这一问题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失地农民的出路提出一些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小军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空间的扩展,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而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征地补偿、房屋拆迁、就业安置、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却得不到保障。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保障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的权益,需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探索城郊结合部土地征用过程中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方法,给城郊结合部农民拆迁以“市民待遇”,为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城郊结合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尚正永  
城市意象和旅游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城市意象研究多侧重于意象空间的感知探讨,关注的是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而城市旅游形象研究虽相对成熟,但多是套用了企业形象的研究手法,缺乏从城市意象变迁的角度分析城市旅游形象的发生和演变机理。城市意象具有显著的时空维度特征,与城市旅游形象保持紧密的关联性。扬州城市意象从时间纵向的角度上在地理区位的历史变迁、文学作品的意象表达、城市休闲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有鲜明的体现,由此阐释了城市意象变迁对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价值;结合扬州城市旅游形象的演变历程,得出城市旅游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小龙  陈雯  金志丰  
探讨了新时期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与机制。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在经济发展上,城郊结合部发展速度高于远郊县,但低于城区;在人口城市化上,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城郊结合部粗放发展。就拓展机制而言,认为当前南京城郊结合部的拓展主要是由城市向郊区分散发展的新战略、巨型工程的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力量的驱动。目前,快速发展的南京城郊结合部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用地粗放、城中村问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生态和开敞空间的侵占等。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城乡双轨体制造成的政策缺位和郊区政府的企业化行为。最后,对优化南京城郊结合部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雨才  董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