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3)
- 2023(16147)
- 2022(13991)
- 2021(13018)
- 2020(10912)
- 2019(24584)
- 2018(24122)
- 2017(46253)
- 2016(25596)
- 2015(28231)
- 2014(27898)
- 2013(27511)
- 2012(25487)
- 2011(23002)
- 2010(22824)
- 2009(20820)
- 2008(20259)
- 2007(17506)
- 2006(15212)
- 2005(13105)
- 学科
- 济(97242)
- 经济(97132)
- 管理(68985)
- 业(65786)
- 企(53616)
- 企业(53616)
- 方法(45546)
- 数学(39429)
- 数学方法(38951)
- 学(26761)
- 农(26760)
- 中国(24513)
- 财(24045)
- 业经(21388)
- 地方(18930)
- 贸(18333)
- 贸易(18329)
- 农业(18103)
- 易(17786)
- 理论(16493)
- 制(16458)
- 环境(15761)
- 技术(15523)
- 务(15385)
- 财务(15322)
- 财务管理(15297)
- 和(15182)
- 企业财务(14572)
- 银(14488)
- 银行(14401)
- 机构
- 大学(364863)
- 学院(362140)
- 管理(137810)
- 济(136558)
- 经济(133620)
- 研究(127935)
- 理学(120800)
- 理学院(119253)
- 管理学(116818)
- 管理学院(116178)
- 中国(91314)
- 科学(86688)
- 京(77789)
- 农(72824)
- 所(67225)
- 业大(63724)
- 研究所(62563)
- 财(60243)
- 农业(58246)
- 中心(56356)
- 江(51638)
- 财经(49426)
- 范(49092)
- 师范(48450)
- 北京(48287)
- 院(46438)
- 经(45144)
- 州(41654)
- 经济学(40796)
- 师范大学(39541)
- 基金
- 项目(260986)
- 科学(202748)
- 基金(188972)
- 研究(179669)
- 家(170373)
- 国家(169015)
- 科学基金(142004)
- 社会(111500)
- 社会科(105489)
- 社会科学(105457)
- 省(102263)
- 基金项目(101283)
- 自然(97087)
- 自然科(94842)
- 自然科学(94809)
- 自然科学基金(93084)
- 划(87757)
- 教育(82314)
- 资助(77450)
- 编号(71097)
- 重点(59819)
- 成果(56457)
- 部(56265)
- 发(55074)
- 创(53841)
- 计划(51563)
- 科研(51124)
- 创新(50396)
- 课题(49568)
- 大学(47182)
- 期刊
- 济(142330)
- 经济(142330)
- 研究(99717)
- 学报(72767)
- 农(65073)
- 中国(64747)
- 科学(63077)
- 大学(52746)
- 学学(50229)
- 管理(47186)
- 农业(45113)
- 财(43757)
- 教育(37738)
- 技术(27348)
- 融(27231)
- 金融(27231)
- 经济研究(23720)
- 业经(23650)
- 财经(23516)
- 业(23319)
- 业大(20404)
- 经(20038)
- 版(20025)
- 科技(19514)
- 问题(18534)
- 资源(18065)
- 图书(17766)
- 农业大学(16464)
- 理论(16416)
- 林业(16351)
共检索到509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心桐 何彬方 霍彦峰 张宏群 刘惠敏 荀尚培
安徽省升金湖湿地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鸟越冬栖息地,作为浅水通江湖泊其景观格局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化,并影响越冬水鸟栖息。基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共9期Landsat和GF6号卫星影像以及升金湖水位和气象数据,探究升金湖水鸟越冬期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位是影响湿地季节性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越冬前期,升金湖水位低于11 m,湖区草滩、泥滩出露面积较大,最大值分别为51.6和14.4 km~2,为水鸟提供充足的觅食地;越冬中期,随水位升高,水域面积扩大,草滩和泥滩出露面积迅速减少,最小值分别为5.6和8.5 km~2;越冬末期,水位高于13 m,湖区被水域覆盖,草滩和泥滩斑块零碎分布在湖岸边缘,总面积均小于5 km~2。黄湓闸泄水引发的水位变化是导致3月初草滩面积增加的主要因素。景观尺度下,水位与最大斑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与斑块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气象因素中累计降水量是影响升金湖水位的主要因素(p<0.05),越冬中期和后期,降水通过影响升金湖水位进而影响湿地景观格局。保护区可依据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合水鸟习性,合理调控升金湖水位,满足水鸟越冬需求。
关键词:
湿地 越冬水鸟 景观格局 水位 气象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齐述华 张起明 江丰 廖富强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2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3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
关键词:
鄱阳湖 越冬候鸟 生境 景观格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璘婧 李秀珍 李希之 闫中正 孙永光
近年来在海平面上升、长江水沙变化、植被演替等自然因素以及促淤圈围工程、深水航道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长江口滩涂湿地水鸟适宜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针对长江口滩涂湿地典型水鸟中的鸻鹬类(Charadriiformes)与雁鸭类(Anseriformes),采用空间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度等指标研究1980~2010年长江口滩涂湿地景观变化对两类水鸟生境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类水鸟的不适宜生境、边缘生境、次级生境面积均呈增长趋势,鸻鹬类共增加682km2,雁鸭类共增加314km2。而核心生境面积却呈不同的变化趋势,鸻鹬类减少136km2,雁鸭类增加232km2,但鸻鹬类和雁鸭类核心生境面积百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光耀
文章阐述了鄱阳湖湿地概况及历史利用情况,湿地种植季节性农作物的8项有利条件,重要意义及主要政策措施,提出实行"三为主",即能手大面积承包、村委会带头组织、农户自筹资金为主,并提出做到"三结合"、坚持"三原则"、防止"三种倾向"。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合理利用 种植季节性农作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康洪莉 贡国鸿 朱觅辉 郑文勤 吴法清 何定富 李振文 耿栋5
报道了2004年1~4月湖北冬季水鸟调查结果,记录水鸟66种,种群数量59613只,分属8目15科,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鸟类4种,115只,国家二级7种,2968只。分析了冬季水鸟群落结构、分布和种群变动,并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3个不同的测度指标对其中12个湖泊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评价,认为沉湖、梁子湖、龙感湖和网湖是较为成熟稳定的群落;并从沉湖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龙感湖白头鹤(Grusmonacha)、洪湖鸭科水鸟近40年的种群动态探讨了湿地水鸟现状,认为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湿地干扰和威胁严重。对此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规划与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康娟 王学雷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 ,景观功能的性质和发挥 ,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 ,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 ,确定了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湿地景观空间格局 ,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 (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 (聚集度、破碎化 )及斑块特征指标 (斑块分维数 ) ,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的...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四湖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龙梅 王学雷 吴后建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利用 1996 年和 2001 年两个时期的 Landsat TM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选取斑块密度、斑块分维数、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等指标,对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模型研究各类景观的转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1 年间,该研究区的湿地景观格局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较大变化,湖泊面积减小,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湿地景观趋于破碎化,景观分布趋于均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白军红,欧阳华,杨志锋,崔保山,崔丽娟,王庆改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景观格局是各种生态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高度的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的功能和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了大面积的转化或丧失。本文从湿地景观格局研究方法、面积变化、景观类型转化、驱动力以及动态模型、湿地景观格局指数以及湿地景观格局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进展,指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和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气候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东洞庭湖1989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TM(ETM)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湿地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及斑块分形维数。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9~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泥沙淤积,东洞庭湖湿地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说明东洞庭湖部分湿地景观逐渐从以小斑块、多种景观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
关键词:
东洞庭湖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变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张明如 李涛 陆森宏
季节性是经营森林型旅游景区面临的挑战之一。为准确把握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指导景区有效监控客流动态、保障游客体验质量,制定缩减淡旺季差异措施,基于浙江省天目山景区1997-2013年年度及2005-2013年月度游客接待数据,利用基尼指数、季节指数、TRAMO/SEATS方法、HP滤波法等方法,探讨天目山景区客流季节性波动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1天目山景区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事件的影响,客流年度的演变基本上呈现2个阶段,其中2004年之前属于起步发展阶段,2005年进入企业特许经营之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其中1998年、2003年受突发事件影响,呈现2个低谷。2年内客流变化呈现"...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会敏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利 刘勇
【目的】研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把握景观变化发展趋势,有利于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方法】以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0、2015、2019年四期LandsatTM/OLI遥感影像,借助景观格局指数、移动窗口法和人为干扰度指数等方法,【结果】1)2005—2019年,草地与水体面积增加,耕地与林地面积波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先增后减。2)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破碎度与分离度增加,结合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异质性增强。空间上东南部破碎度最高,呈带状往西北部蔓延;内部斑块形状复杂,东南—西北沿线景观多样性最高;外围地带形状简单,景观多样性低。3)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干扰程度先减后增再减。空间上东南部和西北部干扰较严重,2015年后干扰程度减弱。【结论】人为干扰对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是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旅游活动和经济发展造成湿地公园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增加,连通性下降,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需关注居民生产生活和旅游活动发展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的影响,继续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合理调控游客流量;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修复破碎景观,增强景观连通性;加强湿地公园管理法制化建设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璟 王学雷 吴宜进 尹发能
大九湖湿地是我国较为稀少的亚高山湿地,其泥炭沼泽湿地类型更具有独特性、典型性、代表性。然而近年来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研究了2001~2006年大九湖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程度。结果表明:沼泽、草甸剧减,优势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加,菜地增长显著,分布趋于集中,原因主要是受人类开垦挖渠等活动的强烈干扰。根据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的原理,为保护和恢复大九湖独特的沼泽湿地提出了退耕还泽还草、平沟填渠、居民地重新规划等湿地生态恢复建议。
关键词:
大九湖湿地 景观格局分析 生态恢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普泽 宋聃 张尹哲 李俊锋 刘家寿 叶少文
为了解博斯腾湖鱼类资源现状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于2019年5月(春季)、7-8月(夏季)、10月(秋季),采用分裂波束回声探测仪(Simrad EY60,120 kHz)开展全湖水声学探测,并对水环境指标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在夏季最高,平均值为(8 783±2 611) ind./hm~2;春季和秋季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分别为(709±141)、(743±499) ind./hm~2。根据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经验公式推算,春季、夏季和秋季鱼类的平均体长分别为8.8、4.0和5.1 c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鱼类密度与水温和电导率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透明度显著负相关(P<0.05)。随机森林模型的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显示,电导率是鱼类密度重要的预测因子,其次为溶解氧、盐度和水温等。推测鱼类密度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变化、食物来源、繁殖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子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群 姜加虎 赖锡军 孙占东
通过对近20a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较为迅速,在几种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分布面积稳定增长,由475km2增至751km2,年均增加13.1km2,湖草的分布面积比较稳定,而水面与泥滩的分布面积则大幅减少。湿地格局演变总体上呈现芦苇挤占湖草的分布空间、湖草挤占水面泥滩的态势。分析认为泥沙淤积和湖泊水情变化改变了洲滩的淹水历时,引起植被分布的变化,是影响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2000年后,随着泥沙淤积减缓,湖泊水情变化对湿地景观格局影响更为重要,其中三峡水库的运行使洞庭湖中、低位洲滩提前出露,淹水历时缩短,导致湖草的分布界线明显向下延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