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2)
2023(9373)
2022(7895)
2021(7124)
2020(5985)
2019(13134)
2018(12840)
2017(24521)
2016(13595)
2015(14624)
2014(14298)
2013(13922)
2012(12690)
2011(11490)
2010(11328)
2009(10683)
2008(10526)
2007(9326)
2006(8134)
2005(7438)
作者
(40949)
(34408)
(34179)
(32261)
(21513)
(16645)
(15182)
(13307)
(13027)
(12025)
(11776)
(11294)
(11116)
(10884)
(10777)
(10478)
(10439)
(10292)
(9870)
(9868)
(8710)
(8505)
(8274)
(7697)
(7694)
(7685)
(7550)
(7483)
(6926)
(6771)
学科
(50438)
经济(50348)
管理(44237)
(40866)
(34280)
企业(34280)
方法(21812)
数学(19337)
数学方法(19170)
(18321)
(16133)
(14334)
中国(13147)
业经(12313)
(11534)
(11392)
财务(11353)
财务管理(11329)
(11099)
企业财务(10829)
(10584)
贸易(10581)
(10357)
体制(9941)
(9504)
银行(9461)
农业(9117)
(8937)
(8923)
金融(8921)
机构
大学(194868)
学院(193581)
(80578)
经济(79102)
管理(72293)
研究(66558)
理学(63363)
理学院(62665)
管理学(61607)
管理学院(61267)
中国(49534)
科学(42242)
(40210)
(39981)
(39081)
(34312)
业大(34070)
农业(31696)
研究所(31368)
财经(30918)
中心(29714)
(28899)
(28132)
经济学(25588)
北京(24566)
(24400)
经济学院(23214)
财经大学(23135)
(22115)
(21901)
基金
项目(136107)
科学(106750)
基金(100910)
研究(92117)
(91337)
国家(90615)
科学基金(76574)
社会(61328)
社会科(58313)
社会科学(58301)
基金项目(53949)
(52989)
自然(51091)
自然科(49940)
自然科学(49922)
自然科学基金(49102)
(45075)
教育(42146)
资助(40319)
编号(33938)
重点(31198)
(30319)
(29033)
(28995)
(28281)
创新(27335)
成果(26909)
科研(26768)
计划(26663)
国家社会(26396)
期刊
(84829)
经济(84829)
研究(53782)
学报(39135)
中国(36653)
(35513)
科学(33379)
(31657)
大学(29353)
学学(28439)
管理(26737)
农业(23125)
(17560)
金融(17560)
财经(16117)
教育(14732)
经济研究(14415)
技术(14112)
业经(13830)
(13787)
(12079)
问题(11694)
(11219)
业大(11020)
科技(10508)
农业大学(9194)
(9131)
技术经济(8699)
商业(8604)
理论(8288)
共检索到27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彦  邹世钦  
研究了不同升温裂解速率对PIP工艺制备的3D-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了3种升温制度,每次裂解时间分别为3 900 min、1 500 min和1 000 min。实验发现3种升温制度下制备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比较小,1 000 min裂解制备的试样的弯曲强度高达762.5 MPa,其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常数还略高于另外2种。不同升温速率下试样断口的SEM照片均显示很长的纤维拔出,增韧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升温速率并没有降低Cf/Si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建鹏  郭明辉  
以木质纤维为基体,Fenton试剂化学改性后的工业木质素为黏结相,采用"高速混合-平板热压"的工艺技术路线制备环保型木质基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探索性能优良的环保型材料的制备工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环境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化学组分、聚集态结构、动态热机械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在氧化改性工业木质素填加量25%、板坯含水率20%、热压时间7min、热压温度170℃的工艺条件下,木质基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能够满足GB/T11718—2009中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型中密度纤维板(MDF-...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复明  王戈  李贤军  程海涛  田根林  张文福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以天然纤维织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为依据,建立材料制备工艺的多因素单层次隶属函数评判模型;并对热压3要素和铺装方式进行了综合模糊评价,得到了制备工艺最优排序。测试了不同层数的复合材料,从宏观层面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SEM)对7.5 Nm和13.5 Nm纤维增强体的拉伸断面进行了表征,进一步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评判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热压压力3 MPa,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5 min,铺装方式[(0/90)]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鲍甫成  郭文静  
选用 2种人工林木材 (马尾松与杨木 )和 3种废弃塑料 (聚乙烯、聚丙烯及聚苯乙烯 )为原料 ,采用木材与塑料冷混 -热压工艺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树种、木材组元形态、补强剂、塑料种类、板材密度及不同木塑混合比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树种、木材组元形态、塑料种类、木塑复合比例、板材密度与补强剂等复合工艺因子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提高塑料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比例也可以达到与添加酚醛补强剂同样或更好的结果 ;以杨木原料、细长刨花形态、聚丙烯塑料、板材密度为 1g·cm- 3等为最佳复合工艺因子 ,制成的复合材料性能达到或超过相关普通刨花板 ,包括室外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文标  李文珠  章卫钢  涂志龙  
以竹炭粉、陶土为主要原料,经混合、成型、干燥和煅烧等工艺制得竹炭陶土复合材料(以下称竹炭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拉曼光谱测试仪(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比表面积测试仪等仪器,对竹炭陶的微晶构造、孔隙结构、吸附和红外辐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竹炭微粒镶嵌在陶土基体中,保留原有以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和类石墨化晶体结构,获得的竹炭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中孔为主的孔隙结构,能有效地吸附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加入一定量的竹炭能提高竹炭陶的远红外发射率,其红外发射率均高于陶土和竹炭,结合红外吸收光谱谱图分析,竹炭陶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本质在于具有倍频...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任丹  
与木材、竹材等实体天然材料相比,木塑复合材料(WPC)的耐候性能相对优异,但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地区,WPC的老化现象也非常严重。WPC耐候性能的优劣对其广泛应用起着重要作用。竹塑复合材料(BPC)以竹材碎料为增强相或填料,是WPC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BPC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抗氧化剂的组合、配比及含量对BPC抗热氧老化及其他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喷雾施加技术将稳定的TiO_2溶胶负载到竹粉或者聚丙烯(PP)表面,重点研究施加工艺和纳米TiO_2添加量对BPC氙灯加速老化和自然老化性能的影响。作为对比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查瑶  饶俊  关莹  张利萍  高慧  
【目的】探讨竹叶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制备竹叶基复合材料的可行性,以提高竹叶的附加值,实现竹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法】以经乙醇提取后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为原料,HDPE为增强基体,添加适量助剂,采用热压成型与注塑成型2种工艺制备竹叶/HDPE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仪(TGA)进行结构与性能的表征,探究不同成型工艺下不同竹叶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热分析结果表明:2种工艺制备的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均随着竹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注塑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抗拉模量逐渐增大;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竹叶质量分数为40%时,热压成型和注塑成型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8.72和30.20 MPa。随竹叶质量分数增加,2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模量逐渐增大,最大值分别为1 564.92和1 696.15 MPa;冲击强度逐渐减小。【结论】相比而言,热压成型竹叶/HDPE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更加稳定,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新型材料。图7表2参22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鹏  聂天明  邓黎丹  陈嵘  
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沉淀-水热法制备了CuO/CeO_2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X)、N2吸附-脱附测试(BET)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沉淀-水热法制备的CuO/CeO_2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结晶性,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上CuO主要以无定形态存在.两种复合材料中CuO颗粒的尺寸较复合前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沉淀-水热法制备的复合材料颗粒间结合紧密,形成连通的孔结构,而浸渍法制备的复合物孔径分布较窄.测定了不同的反应温度下复合材料催化丙烯还原NO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斌  翟学勇  李瑞  孙立鹏  张元婷  尹玉雪  刘镇波  
【目的】为了探究工艺因子对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优化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条件参数以提高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方法】按照单板层积材结构设计制备桦木单板/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利用双通道快速傅里叶变换频谱分析仪(FFT)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进行检测,以比动弹性模量(E/ρ)、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比值(E/G)、声辐射品质常数(R)、损耗角正切(tanσ)、声速(v)归一后的综合得分值为响应指标,分析热压时间、热压压力、施胶量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工艺因子和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条件。【结果】单因素实验范围内,在热压时间10~25 min、热压压力0.6~1.3 MPa、施胶量140~180 g/m~2时,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显著提升,说明实验的工艺因子对复合材料声学振动性能影响显著。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复合材料的声学振动性能测试结果进行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剔除对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建立了复合材料综合得分值的响应面模型。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压时间24.5 min、热压压力1.3 MPa、施胶量180 g/m~2,此条件下复合材料的E/ρ为25.27 GPa,E/G为15.99,R为6.48 m~3/(Pa·s~3),tanσ为0.001 25,v为5 026.55 m/s,综合得分值可达到98.19。【结论】综合得分值的模型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光明  张威  赵可欣  肖罗喜  谭林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正  王志玲  任一萍  郭文静  
以麦秸和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原料,异氰酸酯和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PA)偶联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高温模压工艺,制备高性能的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工艺因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离异氰酸酯基(NCO)含量较高的异氰酸酯(PAPI)和羟基含量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的PA复合,可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内结合强度(IB)、2h沸水后内结合强度(2hWIB)、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和24h吸水厚度膨胀率(24hTS);2)异氰酸酯与PA的质量比30/70与70/30,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不显著;3)偶联剂的用量在4.5%时,材料各性能指标较优;4)随LDPE比例...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肖瑞崇  
竹木电热复合材料是以竹质材料为面材,木质材料为基材,碳纤维纸为发热层,通过胶黏剂热压制备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碳纤维纸作为发热材料时,电热转换效率可高达97%,辐射出的远红外线对人体有一定保健作用,可制备地热地板、发热墙板等产品,具有清洁节能、成本低且易安装、升温快速、采暖舒适性能好等特点。实际应用过程中,竹木电热复合材料在电热环境下易发生变色、翘曲变形、强度降低等现象,这对竹木电热复合地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长期通电过程中竹木电热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掌握其老化规律,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学志  胡洋洋  王小风  孟玉兰  
设计了可用于半导体式气体传感器的CeO_2/ZnO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气敏性能做了研究实验。首先将预先制备的CeO_2纳米粒子包裹于ZIF-8立方体,再进一步煅烧制备CeO_2/ZnO复合材料。然后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形貌进行表征,并对不同气体的气敏性质进行研究。该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工艺以及气体检测原理和测试方法,培养安全责任意识,锻炼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曾桂华  陈龙  闵明华  王鲁民  
以纳米碳酸钙/乙烯辛烯共聚物(nano-CaCo_3/PoE)复配体系为改性剂,采用两种共混工艺,调节nano-CaCo_3/PoE复配体系在渔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基体中的含量,制备了核壳结构nano-CaCo_3/PoE复配体系改性渔用聚乙烯三元复合材料(nano-CaCo_3/PoE/HDPE),研究了共混工艺、复配体系配比及其含量对nano-CaCo_3/PoE/HDPE三元纳米复合材料微观形态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配体系中nano-CaCo_3和PoE质量比为1∶4时,两步法共混工艺可使nano-CaCo_3与PoE在聚乙烯基体中形成nanoCaCo_3为核、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胜男  马晓军  朱礼智  
【目的】通过木粉纤维增强生物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为生物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和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以毛白杨木粉和P34HB为原料,采用共混热压法制备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基于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力学性能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随着木粉含量增加,生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冲击强度逐渐下降,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杨氏模量分别增加89%、59%和103%,储能模量E′逐渐增加,tanδ峰值先下降后上升。生物复合材料的高频率模量大于低频率模量,动刚度比静刚度好。相比P34HB,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区间变宽,热解速率变慢,热解剩余质量增加。【结论】随着木粉含量增加,P34HB分子链运动受阻,生物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和脆性增大;同时,木粉纤维的成核作用诱导P34HB形成结晶度高、层状结构发达的横晶层,木粉与P34HB之间界面结合力增强,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综合考虑,P34HB/木粉生物复合材料的最佳木粉加入量为5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