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
2023(1358)
2022(1240)
2021(1421)
2020(1022)
2019(2778)
2018(2452)
2017(3446)
2016(1889)
2015(2385)
2014(2278)
2013(2280)
2012(2301)
2011(2336)
2010(2280)
2009(2264)
2008(2234)
2007(1557)
2006(1411)
2005(1420)
作者
(5513)
(4827)
(4654)
(4541)
(3052)
(2390)
(2211)
(1904)
(1856)
(1824)
(1738)
(1671)
(1612)
(1575)
(1508)
(1497)
(1492)
(1376)
(1317)
(1270)
(1187)
(1178)
(1142)
(1131)
(1091)
(1087)
(1041)
(1026)
(970)
(960)
学科
(7668)
经济(7665)
管理(4312)
中国(3538)
(3084)
资源(2648)
(2615)
土地(2530)
方法(2400)
(2356)
数学(2151)
(2148)
贸易(2147)
数学方法(2134)
(2107)
(1935)
企业(1935)
地方(1792)
环境(1766)
(1754)
农业(1721)
(1720)
(1694)
耕地(1690)
(1584)
金融(1584)
(1532)
(1484)
(1367)
业经(1293)
机构
大学(25946)
学院(24864)
研究(13280)
(11192)
中国(11017)
经济(10990)
管理(8299)
科学(7785)
(7059)
理学(6575)
理学院(6429)
(6354)
研究所(6338)
管理学(6338)
管理学院(6285)
中心(6235)
(6167)
(5044)
(4866)
农业(4750)
北京(4333)
科学院(4273)
(4260)
师范(4243)
(4208)
业大(4203)
(3698)
师范大学(3632)
财经(3523)
研究院(3491)
基金
项目(16378)
科学(12628)
基金(12025)
研究(11534)
(11024)
国家(10943)
科学基金(8795)
社会(7319)
社会科(6882)
社会科学(6880)
基金项目(6305)
自然(5715)
(5501)
自然科(5456)
自然科学(5453)
自然科学基金(5364)
(5255)
教育(5024)
资助(4594)
编号(4565)
重点(4108)
成果(3889)
(3889)
(3599)
中国(3461)
国家社会(3259)
科研(3237)
课题(3237)
教育部(3123)
计划(3076)
期刊
(13951)
经济(13951)
研究(9992)
中国(9604)
(5374)
学报(5275)
科学(5046)
(4013)
农业(3895)
大学(3747)
教育(3484)
学学(3328)
(3018)
金融(3018)
国际(3017)
管理(2983)
资源(2950)
(2809)
(2756)
经济研究(2363)
图书(2347)
世界(2263)
技术(1914)
书馆(1877)
图书馆(1877)
(1791)
贸易(1791)
业经(1776)
问题(1751)
财经(1713)
共检索到50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阎炎  
发轫于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波澜壮阔、奋力前行,时隔卅年,再次将变革的目光投向农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誓言般强调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在"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中被置于首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2007年6月,成都市被批准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成都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和契约式管理新机制,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实现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稳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倚天  
在2000年先后起步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中学)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大附中)可以看作是“21世纪中国教育信息化学校”的典型。其网校虽然都是依托名校,但在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成功之路上却各有千秋。 北京实验中学是由学校内部校园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苏杭锦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今是人才竞争、创新发展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屹立不倒,拥有发言权,就必须着重对人才的培养。金融行业从来都是一个专业而谨慎的行业。面对新兴商业银行的不断崛起以及客户日渐丰富的金融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充实自己。首先,要加强对我行员工各项产品的培训。其次,要加强员工包括证券、基金、理财等各项专业金融知识的培训,加深
关键词: 人才为本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凤荣  
耕地是一个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质量和生产能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因素和农田基础设施等人为因素共同决定。本文分析了决定耕地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要将良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东升  
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成为长春市第六个区,这一历史性变革给双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双阳撤县设区后,少数人头脑发热,提出“经济要上,耕地要让”、“保护耕地要让位于经济发展”等错误思想,企图以牺牲耕地来换取经济发展。对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建俊  罗剑朝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寿金宝  栾淑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的粮食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保护耕地政策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将日趋尖锐。但只要我们坚持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用辩证的观点和有机协调的思路,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关系,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陈玉仁  熊柴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存在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城市化占用了大量耕地,不利于耕地保护,因而政府对城镇用地扩展进行了严格控制。其实,如果仔细考察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则会发现城市化率提高与耕地面积减少并无必然联系;并且,由于城镇土地利用更为集约,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是节约耕地的,大城市发展道路更是如此。当前,在政府对城镇用地的严格控制和居住用地供给抑制下,房价高昂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也不利于耕地保护。因此,构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协调机制,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走大城市发展道路,充分供应居住用地以平抑房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桂香  唐海峰  樊万选  
南水北调工程既是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现象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又是节约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示范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生态工程、民心工程。从历史的长远眼光看,建设南水北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工程,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将会产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自力  
1981-1988年我在高校图工委工作,推广普及文献课是我亲身参与研究、策划,并在一段时间内主持的重要工作之一。其间具体过程和细节已有晓明同志的专文回顾,我想谈的是当时何以想到要抓文献课以及开展这项工作的思路,对文献课今后的发展也有一些思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袁汉青  
大面积植树造林绿化国土是跨世纪中国的一大课题。与之相关的一项规模巨大的工程可以命名为“21世纪中国亚马逊工程”。论述了这个工程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认为发展植树造林的“未来产业”将有效地解决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大大缓解“现在产业”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有序竞争和有效管理体系建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教育科研与千秋伟业本刊评论员1997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题词:“进一步搞好教育科学研究,为科教兴国的千秋伟业作贡献。”这不仅是对教育科研人员,也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巨大的鞭策与鼓舞。《中国教育改革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叶艳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持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保护,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实施跨地区补充耕地占补平衡,这是对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创新,也是在耕地后备资源持续减少、生态保护压力日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