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8)
- 2023(3756)
- 2022(3160)
- 2021(2905)
- 2020(2477)
- 2019(5378)
- 2018(5213)
- 2017(9345)
- 2016(5460)
- 2015(6063)
- 2014(5801)
- 2013(5713)
- 2012(5282)
- 2011(4801)
- 2010(4761)
- 2009(4164)
- 2008(4070)
- 2007(3525)
- 2006(3181)
- 2005(2670)
- 学科
- 济(18592)
- 经济(18581)
- 业(9999)
- 管理(9275)
- 方法(8758)
- 学(8269)
- 数学(7957)
- 数学方法(7855)
- 企(6637)
- 企业(6637)
- 农(6329)
- 土地(4573)
- 农业(4426)
- 中国(4094)
- 业经(3968)
- 地方(3692)
- 环境(3620)
- 森(3403)
- 森林(3403)
- 林(3388)
- 资源(3347)
- 财(3078)
- 生态(3066)
- 贸(2993)
- 贸易(2990)
- 税(2933)
- 易(2870)
- 税收(2731)
- 收(2701)
- 理论(2596)
- 机构
- 大学(77590)
- 学院(76463)
- 研究(32646)
- 济(26595)
- 管理(26327)
- 经济(26018)
- 科学(24906)
- 农(23100)
- 理学(22911)
- 中国(22873)
- 理学院(22560)
- 管理学(21983)
- 管理学院(21859)
- 业大(19813)
- 所(18590)
- 农业(18123)
- 京(17962)
- 研究所(17707)
- 中心(14082)
- 院(13096)
- 省(12722)
- 农业大学(12558)
- 江(12377)
- 室(11537)
- 北京(11273)
- 范(11208)
- 师范(11048)
- 实验(10907)
- 研究院(10662)
- 实验室(10386)
- 基金
- 项目(60710)
- 科学(46077)
- 基金(43439)
- 家(42562)
- 国家(42288)
- 研究(37645)
- 科学基金(33493)
- 自然(24467)
- 基金项目(23874)
- 省(23862)
- 自然科(23802)
- 自然科学(23795)
- 自然科学基金(23386)
- 社会(22369)
- 社会科(21206)
- 社会科学(21199)
- 划(21188)
- 资助(17287)
- 教育(16749)
- 重点(14956)
- 计划(14075)
- 编号(13790)
- 科技(13711)
- 发(13191)
- 科研(12547)
- 部(12275)
- 创(11816)
- 创新(11151)
- 专项(11075)
- 农(10598)
共检索到109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瑞
该文对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林分的营养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N,K,Ca等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而Fe,Al,K,Mg,Na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间的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系数有着明显差别.
关键词:
湿地松 生态环境 元素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对千烟洲试验区湿地松人工林降雨后,20 种矿质元素淋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中的营养元素平均浓度总变化趋势是:林冠穿透水> 树干流> 大气降水。在淋溶成分中,林冠穿透水对湿地松人工林的养分物质年贡献较大,占整个淋溶总量70 % 以上。
关键词:
人工林 淋溶 营养元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倪晓薇 宁晨 闫文德 刘之洲 陈毅 宁晓波
采用现场实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龙里林场外来引进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及本地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土壤层理化性质及养分元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林分土壤pH值为4.384.53,均表现为弱酸性;湿地松人工林有机质、全氮、磷、钾、钙含量均高于马尾松人工林;微量元素Fe、Cu、Zn、Mn、Co、Cr在2种林分中差异显著(PZn>速效P>Co>Mn>Cu>Mg>N>P>速效K。这些数据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对各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均高于湿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茜 项文化 蔡宝玉 钟建德
在广西禄峰山林场16年生4种不同造林密度的湿地松试验林地内,对N、P、K、Ca、Mg、Cu、Fe、Zn、Mn9种养分元素的含量、积累、分配和生物循环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中养分元素总积累量为127383~161588kg/hm2,树干约占60%,积累速率为11146~13339kg/hm2·a,高于杉木和马尾松,归还量仅有9043~10509kg/hm2·a,其周转期长,养分循环速率低,每生产1t有机物需要上述养分元素共1319~1481kg。可见湿地松具有高养分利用率、低循环速率的循环机理,经营过程中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的关系,才能防止林地退化。...
关键词:
湿地松,养分循环,养分利用率,密度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李飞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湿地松林 养分积累 养分迁移 养分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江蕾 邓湘雯 黄小健 刘豪健 彭长辉
石漠化植被恢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湿地松前期生长快,是湘西南石漠化植被恢复的首选树种之一。以邵阳县石漠化植被恢复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标准地法对湿地松林分进行调查,分别研究了不同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人工林的群落结构、胸径和树高结构。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共有21科27种,其中灌木6科,6种,草本15科,21种;3类石漠化程度下湿地松林下植被种类从高到低排序为:轻度(59.0%)>中度(37.0%)>重度(25.9%)。轻度石漠化湿地松林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生长状况良好,其余两个立地条件下的直径分布不规则,不符合一般人工林径级分布规律。树高分布中,轻度石漠化人工林分布曲线呈正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简敏菲
运用枝条解析法对江西省千烟洲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枝条生物量及生长量进行估算,建立了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回归模型。结果如下:枝生物量(WB)与枝径(DB)间呈WB=0.017 8D3B.006 1的幂函数相关,r2为0.840 8。分枝断面积合计(ATB)与胸径(DBH)间呈ATB=1.850 2D1B.H541 8的幂函数相关,r2为0.750 9。树冠生物量(WC)与胸径间呈WC=7.105 9D2B.H596 5的幂函数相关,r2为0.920 5。树冠生物量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分组检验结果表明:方程的总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预估精度总体在90%左右。树冠生长量(y)与胸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李海涛 林耀明
运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对湿地松树干液流密度进行长期连续测定,并对其周围多个环境因子进行同步测定。样木解析结果表明:处于低龄期的湿地松,整个木质部都可看作边材,边材面积和胸径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拟合。液流速率平均值、最大值均与胸径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关系的判定系数在0.99以上。湿地松生长旺季不同月份晴天液流密度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液流启动、到达峰值的时间以及开始升高、开始下降的时间间隔存在差异。湿地松各月液流密度日均值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即6月份最高,其次为7月和8月。生长旺季边材液流密度主要受冠层温度、冠层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液流密度与单个气...
关键词:
湿地松 热扩散式探针 树干液流 影响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际友 龙应忠 童方平 余格非 胡蝶梦
对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研究表明:在立地指数为14条件下15年生湿地松短轮伐期纸浆材的最佳经营密度为1800~1650株/hm2;建筑材最佳经营密度为1350~1200株/hm2,15年生后,应立即进行第二次间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沈兴南 姜景民 伍国助 胡世才
对赣东北中等立地上的两片6年和9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和1110株/hm2的湿地松林分进行了间伐强度对比试验。5a后的结果表明,前者以1275株/hm2,后者以525株/hm2的保留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改善立木的径级结构,并能有效地缩短轮伐期。对湿地松林的初植密度和初次间伐龄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林密度1500株/hm2左右,10~12a时作中强度间伐,对培育大径材较为适宜。
关键词: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间伐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永瑞
对千烟洲试验区人工林的植物和土壤中1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布和生物积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块人工林土壤中缺乏N、P、Ca3种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未发现亏缺现象。草本层的养分含量高于乔木层的养分含量。两块人工林的生物吸收系数均以P、Ca、N的吸收系数最大,Ti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最低,其余的养分元素均属弱积累中等摄取的营养元素
关键词:
人工林,营养元素,生物积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h...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纫兰 缪启龙 王绍强 王晶苑
火作为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生态因子,既可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也可能会破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调或崩溃。森林碳储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火烧对土壤有机碳和理化属性的影响,对认识自然或人为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选取2007年5月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人工针叶林中一次突发性火灾后形成的一块火烧迹地,划分不同火烧强度,进行土壤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2个月后,高强度火烧和中强度火烧下,0~40cm的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相比低强度分别降低了61.4%和39.5%;0~10cm、10~20cm和20~40cm等...
关键词:
森林 火灾 土壤有机碳 火烧强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房焕英 肖胜生 余小芳 熊永 欧阳勋志 秦晓蕾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酸雨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R_s)及其组分(微生物异养呼吸速率R_h和根系自养呼吸速率R_a)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了解森林土壤呼吸过程,为酸沉降胁迫下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壕沟法分离土壤呼吸组分,设置3种酸沉降水平(CK:pH 6.5、低酸LA:pH 4.5,强酸HA:pH 2.5),参照研究区降雨比例分次喷洒,运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原位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生化性质等指标。【结果】不同酸处理下,R_s、R_a和R_h均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单峰模式,土壤温度是导致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酸雨可显著降低R_s(P<0.05),LA和HA处理后分别降低25.83%和30.95%,其中,R_h分别降低29.60%和35.20%,R_a分别降低19.15%和23.40%,但这种抑制效应仅体现在生长季,非生长季LA可显著促进R_a(P<0.05);CK样地R_h在R_s中占比63.94%,LA和HA处理后该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R_a响应强度随酸雨增强而增加;R_s、R_h、R_a与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指数关系(P<0.01),酸处理后其温度敏感系数(Q_(10))均降低;土壤湿度与R_s、R_h、R_a在HA处理下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湿度的协同作用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P<0.01);R_h变异主要与土壤脲酶、蔗糖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土壤pH有关,而R_a变异则主要与土壤脲酶、土壤温度和TOC有关,以上因素可共同解释R_s变异的83.9%。【结论】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各组分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主要受土壤温度控制;酸雨造成土壤酸化,引发土壤酶、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变化或呈一定变化趋势,其共同作用导致R_h和R_a被抑制,进而显著降低R_s,土壤水热因子促使这种抑制效应在生长季更显著;R_h在R_s中的占比随酸雨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但短期内R_h仍是R_s的主导组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郜士垒 林宇 赵文东 董强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根系、去除枯落物以及对照3种处理,1 a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结果】滨海沙地湿地松林和尾巨桉林碳氮储量差异不明显,去除地上枯落物使尾巨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去除地下根系使湿地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上升,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均降低了2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氮含量,湿地松人工林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后土壤矿质氮含量均有所升高,尾巨桉人工林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碳输入下土壤D_(OC)与D_(ON)、M_(BC)、M_(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M_(BC)与土壤NH_4~+-N、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对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调控地上、地下有机物输入会影响土壤碳氮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表明根系和枯落物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会因树种类型而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