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21)
- 2023(12191)
- 2022(10708)
- 2021(9815)
- 2020(8411)
- 2019(19168)
- 2018(19141)
- 2017(37004)
- 2016(20333)
- 2015(22976)
- 2014(23383)
- 2013(23157)
- 2012(21557)
- 2011(19748)
- 2010(19916)
- 2009(19004)
- 2008(19166)
- 2007(17611)
- 2006(15620)
- 2005(14067)
- 学科
- 济(82806)
- 经济(82627)
- 管理(62218)
- 业(56191)
- 企(46882)
- 企业(46882)
- 方法(38615)
- 数学(31408)
- 数学方法(31068)
- 农(24376)
- 财(24360)
- 中国(20799)
- 学(20688)
- 制(20329)
- 业经(19470)
- 环境(16646)
- 地方(16374)
- 农业(15789)
- 和(15571)
- 理论(15168)
- 务(14887)
- 财务(14843)
- 财务管理(14803)
- 企业财务(14076)
- 银(13652)
- 贸(13618)
- 贸易(13614)
- 银行(13614)
- 体(13447)
- 易(13212)
- 机构
- 大学(302978)
- 学院(302526)
- 济(118867)
- 经济(116100)
- 管理(112880)
- 研究(104109)
- 理学(96600)
- 理学院(95405)
- 管理学(93579)
- 管理学院(93018)
- 中国(78462)
- 科学(66975)
- 京(64513)
- 财(58979)
- 农(55624)
- 所(54239)
- 研究所(49222)
- 中心(48003)
- 业大(47519)
- 江(47390)
- 财经(46066)
- 农业(43741)
- 经(41503)
- 范(41140)
- 师范(40682)
- 北京(40605)
- 院(37279)
- 州(37201)
- 经济学(36549)
- 省(33945)
- 基金
- 项目(200270)
- 科学(157024)
- 基金(145689)
- 研究(142577)
- 家(128344)
- 国家(127304)
- 科学基金(107919)
- 社会(91411)
- 社会科(85665)
- 社会科学(85634)
- 省(79234)
- 基金项目(77942)
- 自然(70857)
- 自然科(69076)
- 自然科学(69054)
- 自然科学基金(67839)
- 划(66350)
- 教育(65581)
- 资助(59797)
- 编号(56590)
- 成果(46451)
- 重点(45969)
- 部(44315)
- 发(42872)
- 创(40816)
- 课题(39811)
- 制(39299)
- 科研(38807)
- 创新(38259)
- 教育部(37404)
- 期刊
- 济(135566)
- 经济(135566)
- 研究(84853)
- 中国(61208)
- 学报(52481)
- 农(50488)
- 财(47969)
- 科学(47856)
- 管理(39590)
- 大学(39384)
- 学学(37320)
- 农业(33826)
- 教育(29397)
- 融(26333)
- 金融(26333)
- 技术(24492)
- 财经(23321)
- 业经(22028)
- 经济研究(20186)
- 经(19937)
- 问题(17942)
- 业(17665)
- 版(16574)
- 资源(15234)
- 技术经济(14109)
- 科技(13963)
- 理论(13645)
- 统计(13584)
- 贸(13301)
- 业大(13243)
共检索到450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以湖泊型旅游地千岛湖为例,运用适应性循环理论将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划分为三个适应性循环圈、一个贫穷陷阱以及若干个适应性循环阶段,揭示出千岛湖旅游地适应性循环中的问题与特征。最后得出,从大的循环圈来看,工程建设和旅游开发是系统跨越性变革的直接动力;而从旅游地循环圈的内部发展阶段来看,区域发展的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引导是促使其演化的主要外部扰沌力,内在经济发展的召唤和资源保护的限制是其阶段演化的内部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兴柱 吴瀚 殷程强 胡姗
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关系到旅游地治理网络稳定性,多元主体参与旅游地治理已构成旅游社区研究的重要命题。研究发现:千岛湖核心景区和边缘景区的旅游发展状况、治理结构和治理困境呈现出明显差异,政府管理部门是旅游地治理网络的关键行动者。中心湖区形成政府"管委会—国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政府与市场治理不协调;进贤村形成整体租赁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旅游市场开发与社区利益和生态环保冲突;屏湖村形成社区主导型治理模式,核心问题是治理结构缺乏政府与市场指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岛湖旅游地包含"政府、企业、旅游者、社区居民、媒体""五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概念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治理网络图,以期为千岛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其根 王钰博 陈立侨 刘国栋
通过构建1999和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实施保水渔业对千岛湖生态系统主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保水渔业后湖泊生态系统中顶级消费者的有效营养级(ETL)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鳡的ETL从1999年的3.85降至2000年的3.61,鲌类的ETL从3.56降至3.39;千岛湖渔获物1999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Ⅲ(50.0%),而2000年主要来自营养级Ⅱ(48.74%),导致整个渔业平均营养级由1999年的2.74下降到2000年的2.61;2)2000年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以及系统规模较之1999年均有所下降,其中系统生产力由1999年的9878.0t/...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羽蘅 赵磊
在生态旅游国内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识别与分析国际旅游者对我国生态旅游地的需求与行为规律成为重要话题。文章基于跨文化视角,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在探寻国内外旅游者对我国生态旅游地视觉表征差异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社会构建循环模型。研究发现:(1)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人物、休闲活动、户外活动与旅游支持系统是国内外旅游者最为关注的6大生态旅游地节点类目。(2)相较之下,国内旅游者热衷于表征生态旅游地的休闲活动和旅游支持系统,视觉呈现简洁且聚焦,而国际旅游者则更关注人物与户外运动,常运用复杂视觉元素的叙事手法。(3)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社会构建是一个以“即时互动”为核心诉求,包含表征感知、表征确认、表征探新与表征修正的4个阶段动态演化过程。依赖传统目的地营销组织、互动平台受限与需求差异不清是我国生态旅游地国际化发展的阻滞因素。文章结论丰富了生态旅游地形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拓展了视觉表征与社会构建在旅游领域中的应用,并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苏彦 徐坚 赵锦
在构建的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调节代表旅游投资和旅游竞争力的参数,运用分岔理论和Mat CONT软件绘制了系统的双参数分岔曲线,并分析了参数不同取值情况下的系统几种可能的发展情景。研究表明:系统动力学及其分岔理论是一种可以用来解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景的有效工具;通过调节表示旅游地投资政策和其所处区域旅游竞争压力的参数,可以使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出现4种可能的情景,即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情景、旅游发展的灾难性情景、环境的不可持续情景,以及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平稳发展情景;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周而复始周期运动情景符合Gunderson和Holling提出的适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群 陆林 杨兴柱
恢复力思想和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态系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可持续旅游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地是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类型,从恢复力视角研究旅游地复杂性、动态性及综合性,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途径。论文综览国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大量相关文献,从研究尺度与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展开综述,重点就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认识、与相关概念联系、阈值、驱动因素、概念性与定量评估、适应性管理等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评述,并得出相应研究启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国内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和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
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恢复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军 唐代剑
随着千岛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千岛湖旅游开发现状出发 ,分析了旅游开发导致的生态风险 ,探索了本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 ,以期对类似的淡水湖泊旅游开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千岛湖 旅游开发 生态风险 管理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玲 史斌
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重要引擎。山水生态型旅游地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具备发展健康服务业的良好基础。文章以杭州千岛湖地区为例,在深入分析当前健康服务业内涵与范畴的基础上,着重从养生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健身休闲业和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业等方面探讨千岛湖健康服务业优化升级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
山水生态型旅游地 健康服务业 千岛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伟 任亮 刘璐 治丹丹
对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缓和区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及响应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法、自然断点法、聚类分析、协整检验对2011—2020年涵养区23个县域单元进行实证分析。各研究单元的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指数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差异特征显著。2011—2020年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缓慢上升,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张家口市区为高适应性、承德市区等为较高适应性、崇礼区等为中适应性、下花园区等为低适应性。旅游发展外向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理力度、旅游地建设水平是影响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正向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伟 任亮 刘璐 治丹丹
对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缓和区域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及响应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法、自然断点法、聚类分析、协整检验对2011—2020年涵养区23个县域单元进行实证分析。各研究单元的敏感性、稳定性和响应指数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差异特征显著。2011—2020年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缓慢上升,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张家口市区为高适应性、承德市区等为较高适应性、崇礼区等为中适应性、下花园区等为低适应性。旅游发展外向力、经济发展水平、环境管理力度、旅游地建设水平是影响涵养区旅游地系统环境适应性正向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展亚荣 盖美
基于恢复力视角,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辽宁省滨海旅游地2006—2015年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并对各子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大连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子系统恢复力上升趋势较为平稳,经济子系统具有一定波动性,生态子系统恢复力较低且增速缓慢。系统总恢复力受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较大,但长远来看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的提升最为关键。(2)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社会-经济三类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以波动上升为主,三元系统协调发展度则与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空间维度上以大连最高,盘锦和营口最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能文 郑剑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淳安旅游经济飞速发展,千岛湖旅游品牌日趋响亮,逐步形成了以千岛湖景区(以千岛湖镇为核心,包含周边湖区、岛屿等景点)中心,以特色乡村旅游为外围的较为完整的旅游体系。本文从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理论出发,结合千岛湖旅游发展的实际,探讨了千岛湖旅游空间结构的样式及其优化方向,同时文章还简要探讨了在这一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金融应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林 天娜 虞虎 朱冬芳 汪莹
湖泊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湖泊资源利用的重要内容。论文探讨了湖泊旅游地发展的特点,分析了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湖泊旅游地发展具有易受干扰性、流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Butler生命周期理论,太平湖旅游地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70—1990年),旅游地仅有少量的旅游者和旅游设施,湖泊生态系统处于自然状态;2参与阶段(1991—2005年),地方政府重视旅游发展,发展观光旅游,建设旅游项目,形成了以水产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湖泊资源利用模式;3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政府和外部资本推动太平湖基础设施和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人数和收入大幅增长,重点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关键词:
湖泊旅游 旅游地演化 生命周期 太平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增贤 李新静
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淡季与旺季问题是促进生态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旅游化是生态地区常用的平衡途径。然而,现有旅游化研究缺乏有效的分析工具和解释机制,难以厘清旅游地历时态的阶段性特征、因果机制及其时空影响。拓展旅游化理论的应用情境,构建包含时空维度的旅游化模型,并开展案例研究,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收集二手数据等方式获得多源数据,解释与厘清新疆赛里木湖景区由生态牧场到成熟生态旅游地20多年的旅游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赛里木湖的旅游化经历政府主导的内部空间旅游化、政府主导的外部空间旅游化、企业主导的深度时空旅游化、政企主导的淡季时间旅游化四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先内部旅游化、再外部旅游化及先旺季和白天的旅游化、再夜间和淡季旅游化等特征。赛里木湖旅游化的各阶段互有交叉,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旅游化的驱动力均不同。其中,内部旅游化是构建吸引力的重点,外部旅游化是发挥吸引力的关键,二者应相互协调。本文提出的旅游化模型为理解旅游化的演进规律和各阶段的因果关系及其影响提供了分析工具,为生态旅游地平衡保护与开发、破解淡旺季供需矛盾、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和案例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顾寒月 王群 杨万明
适应性循环是社会-生态系统经历开发、保护、释放、更新的过程,可表征社会-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文章基于旅游地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三要素,指出Holling和Tsao适应性循环模型的局限性,对其病态陷阱进行完善,并提出阶段判定的量化指标,揭示阶段转化的主导因素。根据修正后的理论模型,以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较为敏感的贫困山区金寨县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10—2017年间的恢复力、潜力以及连通度进行定量分析,判断和预测旅游地适应性循环阶段及转化趋势,验证修正后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金寨县目前处于贫困陷阱,根据当前转化条件,未来将趋向于赌博陷阱;受政策的影响也可能进入开发阶段或保护阶段,若发展过程中避免陷阱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适应性循环将呈良性运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