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49)
- 2023(4423)
- 2022(3718)
- 2021(3585)
- 2020(3040)
- 2019(6951)
- 2018(6608)
- 2017(12350)
- 2016(6636)
- 2015(7495)
- 2014(7297)
- 2013(7192)
- 2012(6916)
- 2011(6299)
- 2010(6526)
- 2009(5929)
- 2008(5930)
- 2007(5223)
- 2006(4828)
- 2005(4423)
- 学科
- 济(28218)
- 经济(28190)
- 管理(18535)
- 业(16934)
- 企(13458)
- 企业(13458)
- 方法(9767)
- 地方(9232)
- 农(8882)
- 学(8469)
- 数学(8164)
- 数学方法(8073)
- 中国(8062)
- 资源(6732)
- 财(6139)
- 农业(5920)
- 业经(5859)
- 环境(5840)
- 和(5825)
- 制(5820)
- 结构(5351)
- 贸(5068)
- 贸易(5062)
- 产业(5026)
- 易(4905)
- 地方经济(4718)
- 发(4482)
- 融(4397)
- 金融(4396)
- 体(4385)
- 机构
- 大学(98149)
- 学院(97389)
- 研究(38957)
- 济(38885)
- 经济(38041)
- 管理(35495)
- 理学(30172)
- 理学院(29704)
- 管理学(29124)
- 管理学院(28934)
- 中国(28532)
- 科学(26170)
- 京(21623)
- 所(20714)
- 农(19351)
- 研究所(19202)
- 中心(17152)
- 财(17064)
- 业大(15775)
- 农业(15145)
- 江(15131)
- 院(14527)
- 范(14479)
- 师范(14312)
- 北京(13887)
- 财经(13551)
- 省(12937)
- 科学院(12378)
- 经(12342)
- 经济学(11970)
- 基金
- 项目(69341)
- 科学(53841)
- 基金(50266)
- 研究(48037)
- 家(46667)
- 国家(45856)
- 科学基金(37558)
- 社会(30379)
- 社会科(28715)
- 社会科学(28699)
- 省(26707)
- 基金项目(26596)
- 自然(25038)
- 自然科(24159)
- 自然科学(24147)
- 自然科学基金(23717)
- 划(22710)
- 教育(20854)
- 资助(20546)
- 编号(18686)
- 重点(16612)
- 发(15974)
- 部(15126)
- 成果(15104)
- 创(13530)
- 科研(13204)
- 计划(13202)
- 课题(13087)
- 国家社会(13055)
- 创新(12788)
共检索到150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郝雅宾 刘金殿 郭爱环 张爱菊 原居林 练青平 顾志敏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梓桐核心区水域的鱼类资源按季度进行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和ABC曲线进行分析。共采集鱼类43种,隶属4目8科30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5.12%);以中上层、杂食性、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优势种为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银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Margalef、 Simpson、 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两年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17~5.01、0.68~0.89、1.79~2.55和0.61~0.84;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呈显著差异,且在多数情况下受到中度干扰。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千岛湖保护区内的鱼类群落和资源的状况,而且可为兴建水利工程对鱼类群落结构影响提供参考的资料。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何美峰 袁定清 崔利峰 邹丽珍 蒋奕雄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
关键词:
汀江保护区 鱼类群落 典范对应分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万宝
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
关键词:
建溪 保护区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丽娟 姜向阳 高继庆 宋秀凯 张学超 付萍 姜会超 刘爱英 邢红艳
为全面掌握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状况,于2012~2018年对该保护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生态、保护生物资源概况和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分别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_(i))、有机污染指数(A)、生物多样性指数(H′)、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进行分析评价。11个航次的监测中,海水除2016年5月无机氮超标(P_(i)=1.08)、2017年8月无机氮超标(P_(i)=1.31)且水质开始受到有机污染(A=1.001)外,其他所有参数均符合海水评价标准。沉积物均符合国家一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通常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6年5月和2017年8月浮游植物多样性偏低(H’=0.45、H’=0.28),2018年5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77)。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刺参密度从约2个/m~(2)逐渐增加至3~5个/m~(2)。2012年和2018年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倍型多样度指数为0.995和0.993,核苷酸多样度指数为0.039和0.037)且无显著遗传差异。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良好,但需要防控海水无机氮污染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凯 段金荣 徐东坡 周彦锋 徐跑
根据2014年6月和12月在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生境及渔业群落进行了研究。保护区主要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标准,TN为制约因素。保护区共分布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4种,其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分别占41.67%、33.33%、16.67%和8.33%。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虾类37种,包括鱼类33种、虾类4种,分别隶属于8目15科35属。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夏季优势种为日本沼虾、红鳍原鲌和刀鲚,冬季为鲫、鲢和鳙。夏季各种网具中采集的渔获物均重变幅为0.12~114.32 g,冬季为4.07~696.70 g。保护区成鱼(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蒋书伦 周彦锋 段金荣 丁娜 徐跑
2014年冬季在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物种组成、优势种结构、密度和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优势物种与主要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RDA分析。在保护区所处的嬉子湖设置6个调查断面,共18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36属64种,原生动物、轮虫类、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56%、29.69%、10.94%和7.81%。优势种类群为2门5属7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类3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1 755.25~7 023.38 ind/L,平均为3 483.4...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彦锋 吕大伟 葛优 王晨赫 刘剑羽 张丽 尤洋
为了对淀山湖河蚬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翘嘴鲌禁渔期、禁渔区域的设定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资料。2016年5~8月,对此湖鱼卵和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即产卵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共采集到鱼卵4 463粒,仔稚鱼43 012尾,分属6目9科19属21种,采集到的鱼卵、仔稚鱼中翘嘴鲌C. alburnus个体数分别占比为4. 16%、3. 98%。产卵初始时间为6月13日,捕获截止日期为8月17日。翘嘴鲌密度的相对比例在7月中下旬及8月初出现峰值。调查期间,产卵水温均在25. 9℃以上,其中产卵盛期水温在29. 3~34. 3℃。翘嘴鲌产卵易发生在暴雨初晴的夜晚,水位上涨的过程,当水位达2 m,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大量产卵。翘嘴鲌产卵密度与水温、水位关系密切(P
关键词:
淀山湖 翘嘴鲌 产卵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代培 严燕 朱孝彦 田佳丽 马凤娇 刘凯
长江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安庆段(简称“保护区”)位于刀鲚(Coilia nasus)洄游区间的上段,生态环境优良,为掌握其刀鲚资源现状,于2018年4~7月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刀鲚资源密度分别为(0.09±0.07)尾/(10~(4)m~(3))和(4.46±3.43) g/(10~(4)m~(3));刀鲚体长优势组为250~300 mm,体重优势组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周彦锋 段金荣 周游 蒋书伦 宋江腾 丁娜 徐东坡
2014年冬季分别对淮河淮南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个保护区共发现浮游动物57种,均以原生动物为主体。其中淮南段保护区共38种,包括原生动物22种,轮虫7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3种;荆涂峡保护区共39种,包括原生动物23种,轮虫6种,桡足类7种,枝角类3种。淮南段保护区和荆涂峡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均值分别为(1 313.17±500.53)个/L和(1 601.46±669.02)个/L,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23±0.12)mg/L和(0.41±0.50)mg/L。浮游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铎 梁诗 林煦丹
根据长江流域共23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运用核密度估计法探究其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对因子实现最优离散化,探测长江流域范围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将熵权法与K-means聚类结合,挖掘各地级市差异化模式,以期为我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发展和管理提供学理参证。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流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空间上呈聚集型分布,地理集中程度较高,地区间不均衡程度高,呈现“单核集聚—三核集聚—多极多区”的空间分布密度演化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经济社会因素以及环境污染与治理因素共同作用于保护区空间聚集格局;(3)长江流域涉及的各地级市具有差异化的保护区分布特征和成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彦锋 徐东坡 王欢 刘凯 尤洋 卜建平
为了解淀山湖河蚬与翘嘴红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现状,2015年在保护区选取了10个采样点进行了野外采样和实验室研究,运用综合营养状态评价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当前淀山湖保护区水质因子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叶绿素a(Chl.a)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营养元素含量、高锰酸盐指数(COD_(Mn))和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显著,呈现为春夏季节高于秋冬季节,而实验区与核心区无明显差异。水体N/P值范围为5.3064.66,氮磷比适宜藻类生长。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范围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盛强 茹辉军 李云峰 倪朝辉
近十年来,中国开展了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体系建设,已在包含湖泊、水库、河流、河口和海洋等不同水域先后建成523处保护区。根据国土类型、水域类型、地理分区、行政区划、水系或海域划分等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存在水域类型分配、空间布局和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等方面的不足。内陆水域保护区数量远多于海域保护区数量,而河流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则显著小于海洋型保护区平均面积,各类型保护区布局有待优化;内陆水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以及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珠江等流域,西南和华南地区相关水系分布较少,保护区空间分布有待改善;黄颡鱼、鳜、翘嘴鲌、鲤、中华鳖等物种被30处以上保护区设为主要保护对象,尚有6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未被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设置的合理性有待加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体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国家级保护区建设必须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对存在的不足,需要研究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相适应的管理对策,制定发展规划与生态红线,达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优质、健康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成 邓华堂 田辉伍 吴兴华 唐锡良 蒲艳 王导群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向家坝坝下江段,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运行和“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十年禁渔”前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基于该江段2017—2019年渔获物监测数据,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4种,隶属于7目21科83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27种,外来物种有12种,分别占总种类数20.15%和8.96%。鱼类群落以底层、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宜宾、泸州与合江可以聚为一组,巴南、江津分别独立成组。保护区干流优势种共有14种,其中瓦氏黄颡鱼是整个研究区域的优势种,在合江站点的优势度最高,IRI值为27.00%。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25~3.306、0.883~0.942、5.833~8.811和0.699~0.773,表明保护区干流鱼类物种丰富,群落分布均匀度较高。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江津站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站点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本研究补充了保护区干流鱼类群落研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晓娟 李云峰 茹辉军 吴湘香 张燕 沈子伟 李荣 倪朝辉
2008年12月-2012年9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段进行了11次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7属428种,其中硅藻门所占比例最大,为46.27%~59.42%,其次为绿藻门和蓝藻门,为21.73%~31.69%和7.03%~16.62%。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变幅分别为(2.45~44.95)×104ind./L和0.050 5~1.282 mg/L,其中繁殖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0.465~38.58)×104ind./L和0.371 8~0.811 3 mg/L;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多年均值范围为(1.665~11.82)×104ind./L和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意德 方洪 罗文 陈焕强 蒋忠亮
三分区位于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区内有海南岛保存最好的青皮林。根据1·38hm2的样地资料,林分平均蓄积量高达469·773m3·hm-2;平均胸径28·6cm,最大胸径143·3cm;林木组成复杂,记载种类300多种。青皮为热带常绿季雨林的表征种和建群种,重要值为16·8,该种群的径级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反J曲线的正常增长型种群。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属于典型热带常绿季雨林类型的青皮林群落分布在海拔300~650m处,伴生树种有白茶、细子龙、野生荔枝等。调查区内有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坡垒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青皮是关键种,该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