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8)
2023(11705)
2022(10603)
2021(10200)
2020(8443)
2019(20001)
2018(19618)
2017(36442)
2016(19999)
2015(22744)
2014(22789)
2013(22480)
2012(20900)
2011(18860)
2010(18780)
2009(17178)
2008(16674)
2007(14012)
2006(12421)
2005(10789)
作者
(58441)
(48801)
(48231)
(45823)
(31332)
(23530)
(22086)
(19179)
(18671)
(17366)
(17238)
(16355)
(15533)
(15485)
(14941)
(14872)
(14661)
(14385)
(14153)
(14059)
(12176)
(11964)
(11738)
(11122)
(10934)
(10884)
(10818)
(10809)
(9822)
(9594)
学科
(78284)
经济(78197)
管理(55223)
(51216)
(42178)
企业(42178)
方法(35682)
数学(30102)
数学方法(29760)
(21510)
中国(21041)
(19775)
地方(18439)
(17621)
业经(17056)
农业(14653)
(14202)
理论(13592)
(13539)
贸易(13530)
环境(13479)
(13095)
(12619)
技术(11683)
(11008)
教育(10577)
(10482)
资源(10460)
财务(10415)
(10409)
机构
大学(280915)
学院(278255)
管理(112577)
(104912)
经济(102492)
研究(98566)
理学(97404)
理学院(96186)
管理学(94516)
管理学院(93995)
中国(72044)
科学(64766)
(62219)
(50325)
研究所(46479)
(46457)
(46335)
中心(44557)
(44389)
业大(43289)
(40236)
师范(39862)
北京(39207)
财经(37292)
(36390)
农业(36288)
(33952)
(33216)
师范大学(32724)
经济学(29389)
基金
项目(198016)
科学(154890)
基金(143107)
研究(142918)
(126465)
国家(125144)
科学基金(106419)
社会(87758)
社会科(82955)
社会科学(82929)
(77278)
基金项目(77232)
自然(71405)
自然科(69532)
自然科学(69518)
自然科学基金(68253)
(65447)
教育(64226)
资助(58873)
编号(58775)
成果(46837)
重点(44610)
(42904)
(42503)
(40268)
课题(39892)
科研(38041)
创新(37536)
计划(36055)
教育部(35996)
期刊
(115962)
经济(115962)
研究(79530)
中国(54085)
学报(47875)
科学(44435)
(40685)
管理(40099)
大学(34664)
(33185)
学学(32048)
教育(31478)
农业(29046)
技术(23169)
(20139)
金融(20139)
图书(19949)
业经(19027)
经济研究(17319)
资源(17258)
财经(16894)
(15788)
问题(14622)
理论(14472)
科技(14365)
(14290)
书馆(13692)
图书馆(13692)
实践(13526)
(13526)
共检索到411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飞飞  朱挺兵  龚进玲  杜红春  孟子豪  郭祉宾  杨德国  
为科学评价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在金沙江下游水库的初步实施效果,实验于2020年11月和2022年5月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水库开展了渔获物调查和水声学调查,并分析了鱼类资源的变化情况。渔获物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11月共采集到鱼类2科9种,其中?、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2022年5月共采集到鱼类5科14种,其中蛇、瓦氏黄颡鱼占优势地位。水声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间、不同区域、不同水层间的鱼类目标强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2022年5月的鱼类密度(0.60尾/1 000 m~3)高于2020年11月(0.46尾/1 000 m~3),鱼类资源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不均匀性;不同调查时期的鱼群密集区域存在一定的差异,2020年11月大部分区域之间差异不显著,2022年5月则差异显著;2022年5月的上层鱼类密度(0.44±0.83尾/1 000 m~3)显著大于2020年11月(0.06±0.15尾/1 000 m~3);不同水层的鱼类分布差异显著,2次调查均表现为下层大于中、上层;估算得到向家坝水库鱼类资源尾数分别为3.22×10~6尾(2020年11月)和3.53×10~6尾(2022年5月)。综上所述,水声学调查方法适用于金沙江下游水库的鱼类资源监测工作,十年禁渔实施后向家坝库区鱼类资源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立元  危起伟  张辉  王成友  杜浩  谢晓  
为了探明长江上游向家坝至宜宾44 km江段鱼类在枯水期(1—4月)的分布特征,2006—2012年期间采用裂波式探鱼仪BioSonics DT-X对该江段进行了7次水声学调查,并使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采集流速等环境特征数据,此外,还在2011年3月同期进行试验性捕捞。水声学探测目标(Max.(TSc)≥-45 dB)的平均强度为(-42.32±5.02)dB,推算平均体长为22.71 cm。试验性捕捞共采获20种鱼类,平均体长21.31 cm。鱼类在研究区域呈现聚集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横河口、岷江口、南广河口三处河口以及打铁窝、李家沱两处深水区。分析认为枯水期该江段鱼类对环境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武智  李捷  朱书礼  李新辉  
石角水库位于广东省北江清远水利枢纽和飞来峡水利枢纽之间,是北江干流第一座梯级电站河道型水库。由于水坝阻隔及其他人类涉水活动影响,库区渔业资源呈严重衰竭趋势。为了解其鱼类资源现状,采用分裂波束渔探仪EY60(120 k Hz,200 W)于2015—2016年对库区鱼类资源及种群行为特征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显示,鱼类密度、鱼类行为及垂直分布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且鱼类个体呈现小型化。2015年12月、2016年3月和2016年6月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008±0.0125)ind/m3、(0.1601±0.1123)ind/m~3和(0.0405±0.0449)ind/m~3。不同季节鱼类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季节鱼类洄游行为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夏季鱼类主要从库首向库尾水平洄游,垂直方向为向下洄游,而冬季则相反。本研究初步探明石角水库鱼类资源分布及其行为特征,也表明声学方法在研究较大空间尺度鱼类行为方面的适用性,研究结果可为北江渔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磊  李育森  施军  韩耀全  匡天旭  吴伟军  雷建军  何安尤  
2018年4月采用回声探测仪(EY60,200 khz)对广西洪潮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水声学探测。结果显示,在时间尺度上,洪潮江水库鱼类密度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但目标强度均值为白天大于夜间(P < 0.05),昼夜目标强度分别为(–43.30 ± 0.32)和(–44.50 ± 0.26) dB,主要是由于夜晚–60 ~ –54 dB的小型鱼类增加(–60 ~ –57和–57 ~ –54 dB 范围分别增加9.25%和4.76%),而白天-54~-48 dB的鱼类比例增加所致(–54 ~ –51和–51 ~ –48 dB范围分别增加7.42%和5.27%)。空间尺度上,洪潮江水库鱼类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变化特征(P < 0.05)。鱼类密度呈上游密度高于下游、库汊密度高于库心的特征。密度平均值为109.52 ind./1000 m~(3),最大值出现在上游S3站,平均密度为330.21 ind./1000 m~(3)。最小值为下游的S8站,平均密度为21.50 ind./1000 m~(3)。相关性分析表明,鱼类密度分布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呈正相关,与水深呈负相关(P<0.05);鱼类目标强度与水温、浊度、TP、高锰酸盐指数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洪潮江水库鱼类空间分布是多种非生物因子(如叶绿素a、总磷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物因子(鱼类索饵、逃避敌害等)对鱼类分布的影响。该研究对了解洪潮江水库鱼类资源状况和环境影响因素,以及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龚梦玲  
长江是我国生态体系中生物多样性颇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退化、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甚至生物完整性指数接近“无鱼”程度。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守护长江生物系统安全,我国提出长江“十年禁渔”的战略决策,要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迫切需要构建长效管理政策机制。文章在分析长江“十年禁渔”与长效机制内在机理的基础之上,提出长江“十年禁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凭借子系统组成的“机制丛”来形成“组合拳”,以发挥和维护工程的功效。并据此构建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理论模型,依据理论模型提出构建“稳得住、禁到位、能致富、可持续”的系统化长效机制,以提升长江“十年禁渔”的现代治理效能,助力长江流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示范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龚梦玲  
长江是我国生态体系中生物多样性颇具典型性的生态河流之一。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等活动影响,长江水域生态功能退化、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明显加剧,甚至生物完整性指数接近“无鱼”程度。为扭转长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守护长江生物系统安全,我国提出长江“十年禁渔”的战略决策,要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迫切需要构建长效管理政策机制。文章在分析长江“十年禁渔”与长效机制内在机理的基础之上,提出长江“十年禁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凭借子系统组成的“机制丛”来形成“组合拳”,以发挥和维护工程的功效。并据此构建长江“十年禁渔”长效机制理论模型,依据理论模型提出构建“稳得住、禁到位、能致富、可持续”的系统化长效机制,以提升长江“十年禁渔”的现代治理效能,助力长江流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示范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银平  邓艳敏  刘思磊  李佩杰  刘凯  
为了解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实验于2021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对长江下游鱼类群落进行4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共采集鉴定鱼类84种,分属10目18科63属,其中47.62%为鲤科鱼类。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但鱼类种类较历史记录偏少。单因素方差结果显示,鱼类种类数、种群数量和重量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群落优势种为光泽黄颡鱼、鳊、鲢、短颌鲚、贝氏?等9种。4种摄食功能群中,肉食性(47.62%)和杂食性(40.47%)鱼类物种比例较高;洄游习性方面,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6.19%);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6.43%)。大型经济鱼类占总量比例低,但个体相对较大,因而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更高。长江下游鱼类多样性指数为3.28,水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长江下游鱼类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依然存在,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禁渔效果初步显现,鱼类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均有所增加。建议进一步加强禁捕期科研监测,加大监管力度,保障长江下游鱼类资源得以有效恢复,巩固禁捕成效。本研究可掌握禁捕初期长江下游鱼类群落基本特征及变动趋势,为长江下游禁渔效果评估和长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提供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慧杰  杨德国  危起伟  杜浩  张辉  陈细华  
2004年10月~2006年5月利用Bisonics DT-X科学回声探测仪(200 kHz)对葛洲坝至古老背-葛洲坝下游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Gray)自然保护区核心江段(30 km)的鱼类进行了5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类在该江段中分布呈现不均一性,深潭处分布集中,而急流处分布很少,葛洲坝至艾家河江段鱼的密度明显大于艾家河至古老背江段;在中华鲟产卵日,鱼类在葛洲坝至庙咀江段高度密集,2004年的平均密度达到62.62±24.77尾/1 000 m3,2005年的平均密度达到70.58±37.45尾/1 000 m3;整个江段中,体长60~106 mm的鱼类占有较高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方冬冬   杨海乐   张辉   吴金明   危起伟  
基于2018年,2020~2022年在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的监测数据,4年间共监测到鱼类62种,隶属于4目10科37属。其中鲤形目优势明显,有41种,占总种数的66.1%。不同年份间的鱼类种类数差别较大,2021年监测到的鱼类种类数要多于其他年份。采用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显示,各年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波动较小,各年份之间相差不大,2021年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值要大于其他3个年份。ABC曲线及W统计表明2018年鱼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优势种以大个体的种类为主。2020~2021年鱼类群落主要以生命周期短、个体小的种类为主。2022年较2020~2021年鱼类规格有所提升,鱼类群落相对稳定。Cluster分析和NMDS分析表明鱼类群落可分为两组,但ANOSIM检验表示两组间无明显差异。SIMPER分析表明,2020~2022年较2018年适应流水环境、底栖杂食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减少,适应静水、底栖肉食性鱼类和半洄游性鱼类的丰度有所增加。总体上长江石首江段鱼类群落较为稳定,且鱼类规格有增大的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芳  方冬冬  张辉  危起伟  
长江是我国鱼类多样性最高的河流,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渔业资源产区。然而,近几十年来受水域污染、水工程建设、湖泊围垦、航运发展、过度捕捞和外来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面临着逐渐衰退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鱼类种类数减少、鱼类濒危物种程度加剧、鱼类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鱼类资源呈衰退趋势和外来物种种类增多等。长江十年禁渔,对恢复长江水生态环境和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作者建议统筹协调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的关系,创新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根据长江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适时调整服务目标,其目的旨在实现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雄  刘飞  林鹏程  王剑伟  曹文宣  
为了给受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影响的鱼类筛选合适的支流进行栖息地保护,对金沙江下游12条支流进行了鱼类栖息地评估和保护优先级的研究。通过河段分类-河段样方调查-河流整体评估的路线评估了支流栖息地质量;通过2次流动调查,结合历史资料获取了各支流的特有鱼类种数;最后,结合栖息地评估结果、各支流的特有鱼类种数、年径流量和水电开发强度,运用分层排序法,得出了各支流的保护优先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牛栏江>西溪河>黑水河>普渡河>龙川江>鲹鱼河>西宁河>美姑河>以礼河>普隆河>勐果河>小江。建议将乌东德库区的龙川江和鲹鱼河、白鹤滩库区的黑水河和普渡河、溪洛渡库区的牛栏江和西溪河,以及向家坝库区的西宁河作为金沙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华  黄飞  潘树林  崔德军  罗敬  张紫香  
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的蓬勃开展,清水下泄对下游河床及岸线的影响问题逐渐显露。通过实地观测,走访及清水下泄前后政府和民间数据、影像资料等对比分析,探讨问题的根源和避免问题严重化途径,为共抓长江大保护,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清水下泄对向家坝水电站坝址以下金沙江段部分河床及岸线资源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如该江段原来常见的砂滩、砾石滩除杨湾码头仅存一个沙岛外,其余全部消失;无防护设施的河段(如火焰村小岸组、火焰组和新桥组,豆坝村的马槽、娱乐、黄泥、丰收、中心三组,普安镇的13、12、7、5、4、3、2、1组,西郊街道白石社区新村组)受顶冲作用导致一半以上河漫滩地流失甚至引起滩岸坍塌;白家滩大堤一处坝垛根石将被掏蚀殆尽。此外,水富港三期扩能工程因侵占河道和开挖船池,进一步加剧了对四川安边镇小岸坝的不利影响。严重的下蚀侧蚀导致该江段同期水位明显下降,也对岸线两侧的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安全隐患。相关各方对区域的特殊性及水电站修建造成的影响存在认识不足,各自的发展、利益和环境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等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问题出现后又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波  黄薇  尹正杰  
大型梯级水库通常具有较大的调节库容,水库运行使坝下河道自然的流量过程受到较大扰动,一些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流量组的特征被改变,如洪水、高流量脉动、低流量和极端低流量。基于BRAIN等提出的河流生态流量影响研究理论,结合金沙江屏山断面的水文与河流生态的关系,选取水平年组对高流量脉动和极端低流量组的判别参数进行率定,确定自然条件下屏山断面生态流量组指标值。模拟金沙江下游梯级建成后的逐日流量过程,求得各生态流量组指标值并与自然条件下的指标值进行对比,分析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建成后可能对屏山断面生态流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库后屏山断面将可能出现"极端低流量消失、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辛斌  谢意军  郭杰  王珂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时空分布变化,于2014~2015年的秋季、春季和夏季,使用Simrad EY60鱼探仪对该江段的鱼类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3次水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鱼探仪探测获得的鱼类回波信号与湖底反射信号的图像均比较清晰,且图像的背景噪声较小,长江干流的鱼类多以个体形式进行活动,探测时未发现鱼群。夏季鱼类目标强度(TS值)最高(–47.2±8.6)d B,春季鱼类TS值最低(–60.0±6.4)d B,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3个季节的鱼类TS值差异极其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温涛  何斌  
2011年5~12月,对金沙江屏山以下江段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资源现状、繁殖特性进行了调查,并在实验室对该鱼的人工繁育进行了探索。所获中华沙鳅雄鱼(n=251)平均体长81.3 mm,平均体重8.7 g;雌鱼(n=486)平均体长109.7 mm,平均体重15.9 g。屏山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2.68%,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12 kg;安边调查点中华沙鳅占总渔获物(尾数)的0.17%,日均单船产量平均为0.06 kg。雌雄性比为1.31∶1;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雌鱼的绝对怀卵量最大值为5 948粒,平均为4 455粒。中华沙鳅属一次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