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2)
- 2023(3989)
- 2022(3627)
- 2021(3768)
- 2020(3002)
- 2019(7533)
- 2018(7489)
- 2017(12432)
- 2016(7179)
- 2015(8032)
- 2014(8661)
- 2013(8017)
- 2012(7366)
- 2011(6840)
- 2010(7071)
- 2009(6695)
- 2008(6669)
- 2007(5743)
- 2006(5361)
- 2005(5190)
- 学科
- 济(23498)
- 经济(23461)
- 管理(18439)
- 业(15949)
- 企(14262)
- 企业(14262)
- 制(9764)
- 中国(9247)
- 财(8130)
- 体(7832)
- 方法(7131)
- 农(7012)
- 银(6592)
- 银行(6588)
- 行(6321)
- 理论(5920)
- 教育(5890)
- 业经(5884)
- 融(5763)
- 金融(5762)
- 数学(5607)
- 体制(5586)
- 数学方法(5494)
- 教学(5259)
- 学(4820)
- 贸(4705)
- 度(4698)
- 贸易(4698)
- 制度(4694)
- 税(4643)
- 机构
- 学院(88535)
- 大学(88042)
- 济(33774)
- 研究(33547)
- 经济(32817)
- 管理(29988)
- 中国(29974)
- 理学(23664)
- 理学院(23323)
- 管理学(22810)
- 管理学院(22601)
- 财(20410)
- 京(20178)
- 科学(18535)
- 所(17322)
- 江(16439)
- 中心(16381)
- 研究所(14861)
- 范(14288)
- 师范(14178)
- 财经(13834)
- 北京(13660)
- 农(13488)
- 州(13223)
- 经(12423)
- 院(12099)
- 省(11444)
- 师范大学(11279)
- 技术(11162)
- 教育(11141)
- 基金
- 项目(47419)
- 研究(39615)
- 科学(36239)
- 基金(31473)
- 家(26539)
- 国家(26214)
- 社会(22649)
- 科学基金(22012)
- 社会科(21117)
- 社会科学(21113)
- 教育(19999)
- 省(18839)
- 编号(18720)
- 成果(16984)
- 基金项目(15833)
- 划(15754)
- 课题(13659)
- 资助(13138)
- 自然(12944)
- 自然科(12580)
- 自然科学(12579)
- 自然科学基金(12356)
- 年(11827)
- 性(11182)
- 重点(11039)
- 项目编号(10969)
- 部(10463)
- 发(10128)
- 大学(9926)
- 创(9825)
共检索到170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秋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的分水岭,是标志着对我国多年来比较僵化的经济体制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的开始。作为整个金融体制的组成部分,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的信用社体制改革,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与全面展开三大阶段,历时十年的时间。为了进一步推动信用社深化改革,从而实现信用社改革的根本目标,对十年来信用社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本文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建松 姚星垣 吴胜
自2003年以来的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已经为期十年,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表现在农信社规模迅速壮大加、地位得以提高、实力稳步增强、综合效益良好等方面。当前,农信社发展将会遇到来自同业竞争和内部治理的挑战,同时也有新型城镇化等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全面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推进立足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改革,逐步形成立体化经营模式,拓展金融宽度,提高对"三农"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丰富度和覆盖面。
关键词:
农信社改革 三农 发展战略 金融宽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路建祥
信用社改革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信用社改“官办”为“民办”的需要。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信用社要进行改革,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在遵守国家金融政策和接受农业银行的领导、监督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存贷业务。农村存款要优先用于农村,多存可以多贷。在保证农业贷款需要的前提下,可以经营农村工商信贷业务。贷款利率可以浮动。”1984年8月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行银行《关于改革信用合作社管理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广西社科院课题组
本报告是30份专题研究报告的浓缩。参加专题研究报告撰写的人员是(按专题顺序):詹宏松、刘清平、何异煌、戴树仁、阎革、李疆、连友农、金一飞、黄斯明、石廷藩、余光年、施家宁、周朝瑞、孙可庸、郑家度、周长军、叶学明、何桂丛、杨仲华、汪宇明、杨柳、马飙、左昌鸿、唐拥军、莫小莎、刘贵访、兰日基、肖永孜、刘思华、陈作威。这批专题研究报告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牵头组织,邀请广西有关科研、高等院校及实际业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研究写成。由于研究报告涉及面宽,跨度大,进行研究的时间又比较短,而且广西今后十年的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京平 ,季也平 ,刘秋生 ,张朝煌
一、十年价格改革的回顾10年来,我国的价格改革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以调为主的前期(1979~1984年);二是调放结合的后期(1985~1988年)。第一个阶段,国家以有计划地理顺价格为主,主要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价格调整。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这一阶段物价总水平基本上是低幅上升。第二个阶段,国家开始侧重于价格形成机制的转换,采取以有计划地调整价格和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放开价格同时并举的措施,迈出了三次较大的步伐。继放开小商品价格之后,国家先后放开了部分轻纺工业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从1979年恢复农业银行到现在十年了。十年来农村金融业务发展和改革都取得巨大成就,也经过了许多曲折。在纪念农业银行恢复十周年的时候,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并加以认真思考,对于今后的业务发展和改革的深入都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文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上一直奉行平衡发展的战略模式。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逐步实施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从近十年的实践来看,这种战略要明显优于原有的平衡发展战略,它不仅使全国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且也刺激和引发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世武
从党的十一届王中全会至今,中国改革整整走过了十个年头。如今,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物价改革能否顺利,将最终取决于企业改革,取决于企业的承受力——经济效益。这是改革关键时期的关键。回顾总结广西企业改革的十年,从实践和理论上思考今后深化改革的诸问题,认清企业改革在全面改革关键时期的重要地位,将是十分必要和富有意义的。一、十年改革,活力初具 1、1978~1983年的改革起步阶段,也是承包制的第一个起伏期。这一阶段首先是根据中央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在企业中恢复原有的规章管理制度,消除“文革”的混乱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项怀诚
本文对我国财税改革的十年历史作了总结性的回顾。本文认为 ,财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或方向 ,不仅是财税收入制度的改革 ,而且还是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和实行适时的积极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洪远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从1985年成立起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回顾过去十年来,在学校党委和校长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院、系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经济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学科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经过十年建设,现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已经建立起一个层次完整、专业众多的经济学科群。现有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国家教委批准的全国重点学科二个: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博士学位授予专业六个: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成洁
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创新——我校公益劳动课十年回顾成洁我校不仅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著称,同时坚持培养人才不脱离社会、不脱离工农、不脱离劳动,懂得如何做人,这是一贯遵循的方针。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接触社会,接触工农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爱喜
新中国60年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反复曲折和波浪式前进过程,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导致不同利益集团反复博弈,最终形成路径依赖所致。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日趋市场化、理性化和规范化。对我国农村信用社60年来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与总结,探求其一般特征与特殊性规律,可以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改革与发展 历程 特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飞 刘飞鹏
中国农村信用社是伴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发展壮大的。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决定,到1957年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1956年至1973年期间,农村信用社曾两次划归农业银行管理,先后下放给人民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民权 徐忠 俞建拖 周盛武 赵英涛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农村信用社经历了多次重大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措施片面地注重农信社的产权及其内部治理结构等因素,却忽略了市场约束和竞争对塑造有活力的市场主体的必要性,因此难以很好地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从农信社机构设立和业务经营的地理限制问题出发,提出了一个打破农信社业务经营的地理限制、促进农信社之间的竞争和兼并,从而强化市场约束的市场化改革设想,并对该设想的优势和潜在的问题以及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