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4)
2023(13485)
2022(11847)
2021(11648)
2020(9436)
2019(22303)
2018(22167)
2017(40648)
2016(22829)
2015(26030)
2014(26477)
2013(25412)
2012(23675)
2011(21474)
2010(21716)
2009(19554)
2008(19047)
2007(16368)
2006(14622)
2005(12970)
作者
(63840)
(52888)
(52468)
(50457)
(33928)
(25350)
(24146)
(20865)
(20303)
(19112)
(18206)
(17722)
(16841)
(16795)
(16604)
(16471)
(15958)
(15763)
(15184)
(15106)
(13271)
(13204)
(12666)
(12122)
(11922)
(11885)
(11841)
(11828)
(10715)
(10447)
学科
(80360)
经济(80268)
管理(61394)
(56077)
(46383)
企业(46383)
方法(36419)
数学(31656)
数学方法(31170)
中国(27555)
教育(23273)
(23005)
(22685)
(20172)
理论(17588)
业经(17425)
地方(16871)
(15965)
(15676)
贸易(15670)
(15253)
农业(14896)
技术(13736)
(13610)
(13543)
环境(12963)
(12842)
财务(12774)
财务管理(12748)
(12318)
机构
大学(316286)
学院(311418)
管理(120414)
(117951)
经济(114912)
研究(109710)
理学(103715)
理学院(102479)
管理学(100558)
管理学院(99967)
中国(77605)
(69150)
科学(67291)
(55353)
(55059)
(50285)
研究所(50076)
师范(49841)
中心(49440)
(47256)
(47025)
北京(45050)
业大(44335)
财经(43388)
师范大学(40623)
(40010)
教育(39991)
(39572)
(37662)
农业(36556)
基金
项目(210800)
科学(165882)
研究(160931)
基金(149213)
(128734)
国家(127529)
科学基金(108881)
社会(97000)
社会科(91605)
社会科学(91585)
(82689)
教育(80261)
基金项目(78495)
(71375)
自然(70513)
自然科(68659)
自然科学(68638)
编号(68122)
自然科学基金(67385)
资助(62030)
成果(58209)
课题(49721)
重点(48235)
(47959)
(45456)
(43460)
项目编号(41742)
教育部(41550)
大学(40864)
(40404)
期刊
(131375)
经济(131375)
研究(102833)
中国(69583)
教育(64585)
学报(46347)
管理(45247)
科学(43265)
(42063)
(40524)
大学(36075)
学学(32311)
技术(32083)
农业(29715)
(26699)
金融(26699)
业经(20556)
财经(20319)
经济研究(20259)
图书(17911)
(17261)
问题(16040)
职业(15982)
理论(15675)
(15266)
实践(14557)
(14557)
科技(14291)
(14203)
论坛(14203)
共检索到475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羽  覃菲  刘娟娟  
提高教育均衡水平、破解小升初择校难题是过去十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高中名额分配招生政策就是为此而进行的一项制度创新。基于济南市近十年的中考数据,应用自然实验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尝试对这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十年的招生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该政策既显著提高了初中生源均衡水平,同时提高了初中的教育质量(中考成绩)和高中的教育质量(高考升学率),即在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可以兼得。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汪梦姗  马莉萍  
基于12所"985"高校2009到2013年招生名额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扩招"大背景下,重点高校的招生规模稳中有升,但平均入学机会指数逐年降低,考生进入高校所需的能力则逐年攀升;不同地域重点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差异明显,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基尼系数均高于0.4水平,但各大高校在招生名额的地域分配上具有一定互补性;当前高校考生能力指数与入学机会指数不相一致,且不同地域间差异巨大。为实现公平和均衡,应进一步提高人口大省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在明确和限制重点高校属地招生名额的同时,给予高校基于生源质量、学科特色等因素的调整自主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寿国强  姚冠贞  
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分配,由计划分配到竞争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招生领域,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潘昆峰  许申  陈彦  康乐  兰雅慧  
由于我国央属高校的地区分布不均衡,加之招生名额分配缺乏明确、合理的依据和有力的统筹,导致不同地区学生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差异悬殊,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不满。本文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直观地描述了目前在分省配额制之下,我国各省考生就读央属高校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央属高校入学机会均衡化的基本原则,并在对多种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后,提出了可以大幅度改进招生名额分配的公平性且具有较强现实操作性的建议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子华  周兴国  
一项旨在通过招生名额调控来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策,引发出社会公众对高考招生公平的呼吁,表明政策本身面临的正义困境。针对现有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之弊端,研究者们提出了诸多替代性的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各有局限,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同样的问题。各种替代性的分配方案只是单纯从存量资源和教育公平正义的角度出发,而没有意识到公平正义与高等教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才选拔等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多维价值平衡,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是,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而产生的增量资源,通过增量招生名额向薄弱省份和地区倾斜分配,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喆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2012年6月14日报道,政府宣布欲使私立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领域其他机构在获得公共贷款的学生数量以及质量保证机制上接受同样的监督,以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获得公共资助贷款的在私立教育机构就读的学生数量将不再"随心所欲",并且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苟人民  蔺为民  
十年来,高校招生改革和制度建设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稳步进行、不断深化,在促进高校入学机会公平、推进素质教育、不拘一格选拔各类人才、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提升高考管理现代化水平和为考生提供良好升学服务等方面,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在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招生制度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为选拔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做出了贡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游玉华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相关因素,认为政策因素是影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最直接因素;经济因素是确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现实基础;应届本科毕业生数是确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选取GDP值以及应届本科毕业生数作为自变量,建立了此两者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线性回归模型。依据此模型,对未来10年内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进行预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康建朝  
据《卫报》2010年4月13日报道,有关大学招生的法律规定一直以来都混乱不堪,尤以今年为甚。一方面,今年申请就读大学的青年人数量增加了20%;但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反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世岳  文东茅  
近年来,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定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指标到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这一政策意在均等分配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缓解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本文以"指标到校"政策在Z市的执行情况为例,发现以分数为核心的一套评价激励体系占据了教育政策执行的主导地位。尽管案例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然凸显,但在"分数评学生,分数评老师,分数评学校"的效率评价体系之下,教育系统中各利益群体还是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出视为首要目标。在被分数评价的同时,各利益主体也以"分数评政策",使得这项教育公平政策被视作一项"不公平"的教育政策。每一项教育公平政策的执行都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与分配。如果仍然将绩效作为评价教育以及教育政策的唯一标准,那么公平的教育就难以成为让人满意的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昆峰  李扬  
本文探讨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选择河南省新郑市高中招生以均分生源为核心的"均贫富"政策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均衡政策的采用使得该地的高考升学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同时打破了以往高考升学率第一名由一所学校垄断的局面,取而代之以各中学交替成为升学率冠军。政策达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继而,本文以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已有理论为逻辑依据,建立动力学演化模型,对上述两个现象的形成机制做出了半定量解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栗玉香  
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的实施使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非均衡状况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走向均衡是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可逆转的取向。论文实证分析了义务教育财政均衡政策效果,剖析了影响推进义务教育财政均衡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考试招生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事关教育改革全局,历来受到整个教育界甚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是一个敏感而重大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到即将召开的"十八大",这十年是中国60年高考历史上每年参加高考人数最多的时期。200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613万,高校招生人数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以2005年上海3所民办职业院校的单独招生改革为计时元年,中国高职单独招生已实施十年,经历了实践酝酿与概念模糊时期、集中试点与概念讨论时期、明确定位与概念成型时期。回顾高职单独招生的实践历程与概念嬗变,单独招生在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多元选拔录取机制、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但也在权力下放与招考效率、招考的科学性与自主性、优质生源需求与供给、招生"入口"与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高职单独招生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助力于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多元录取、社会有效监督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玉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研究生教育民族招生政策经历了"依附""提出与确立""规范化与制度化""多元化与全面化"四个发展阶段,并在高层次民族人才的培养、西部就业人才学历的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需坚持以下几方面:必须坚持公平理念,确保民族招生政策的实质公平;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坚持政策与民族和区域的紧密结合;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族"服务的方向,确保为民族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必须坚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确保民族政策研究生的"出口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