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51)
2023(4440)
2022(3707)
2021(3581)
2020(2957)
2019(6904)
2018(6158)
2017(10835)
2016(5473)
2015(6319)
2014(6198)
2013(6223)
2012(5949)
2011(5433)
2010(5809)
2009(6082)
2008(4758)
2007(3684)
2006(3360)
2005(3359)
作者
(14626)
(12160)
(11933)
(11548)
(7473)
(5881)
(5597)
(4845)
(4468)
(4354)
(4237)
(4073)
(3952)
(3865)
(3804)
(3757)
(3509)
(3468)
(3343)
(3230)
(3145)
(2888)
(2838)
(2779)
(2725)
(2700)
(2650)
(2517)
(2477)
(2453)
学科
(25071)
金融(25071)
(22012)
经济(21996)
(21504)
银行(21502)
(20995)
中国(15943)
(15683)
管理(13506)
(13142)
企业(13142)
中国金融(10951)
(8645)
(8148)
方法(7864)
数学(7217)
数学方法(7161)
地方(6783)
(6360)
财务(6345)
财务管理(6334)
企业财务(6146)
(5740)
业经(5254)
(5125)
贸易(5115)
(5037)
(4830)
事业(4563)
机构
大学(71743)
学院(70994)
(34403)
经济(33734)
中国(30421)
研究(28417)
管理(24265)
理学(20030)
理学院(19805)
管理学(19434)
管理学院(19302)
(17670)
中心(15709)
(15637)
银行(15114)
(14887)
(14848)
金融(14580)
(14029)
科学(14013)
(13997)
财经(13424)
研究所(12449)
(12328)
人民(12191)
经济学(11695)
国人(11234)
中国人(11152)
中国人民(11057)
(10816)
基金
项目(44122)
科学(34587)
研究(33731)
基金(32491)
(27636)
国家(27372)
科学基金(23293)
社会(22268)
社会科(21288)
社会科学(21285)
基金项目(16526)
(16392)
教育(15101)
(14003)
资助(13703)
自然(13591)
编号(13327)
自然科(13296)
自然科学(13295)
自然科学基金(13059)
成果(11566)
重点(10584)
(10428)
(10180)
(10048)
(9725)
国家社会(9636)
(9562)
课题(9454)
创新(9137)
期刊
(36627)
经济(36627)
(27054)
金融(27054)
研究(27027)
中国(17700)
(14103)
(10252)
学报(9881)
管理(9532)
科学(8906)
大学(8106)
学学(7467)
教育(7463)
财经(6951)
经济研究(6611)
国际(6508)
农业(6261)
(5927)
技术(5441)
(5404)
理论(5222)
中国金融(4962)
世界(4873)
实践(4731)
(4731)
业经(4300)
问题(4066)
(3608)
论坛(3608)
共检索到130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遵义  
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首先,让我们重新检讨一下1997~1998年的亚洲货币危机(也称作东亚货币危机),看看它基本的源头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货币危机?另外,笔者10年前曾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掠夺性的投机。掠夺性的投机当年在东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明  
本文从宏观金融视角回顾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十年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变迁。从经济增长来看,全球经济在危机后复苏较为缓慢,2017年好不容易出现的协同性复苏很可能被中美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打断,以至于全球经济依然不能摆脱长期性停滞的困扰。从宏观政策来看,大规模财政货币救市政策造成发达国家政府债务上升、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膨胀。目前美国与英国已经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而欧元区与日本尚未改变量化宽松与低利率政策。从金融市场来看,受到发达国家央行货币政策集体放松的推动,全球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价格在过去10年均经历了显著增长。目前发达国家股市与债市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而人民币与美元是过去10年全球最强劲的一对货币。不降反增的市场风险(影子银行监管薄弱、大而不倒更加突出、与新交易新产品相关的风险等)、估值过高的美国股市与持续飙升的新兴市场国家杠杆率,构成了可能引爆下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三大潜在风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勇  
1997年7月亚洲爆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直到1999年才基本结束。从危机爆发至今已有十年。虽然,这些年对亚洲金融危机有各种各样的讨论,但并没有从最深层次的角度找到其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且,当今世界在金融领域仍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本文力图从经济利益关系角度,结合东南亚各国的实际,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行新的反思,以对我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刚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给亚洲许多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十年后的亚洲历经磨难又再次闪耀于世界经济舞台。本文首先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过程与危害,然后重点阐述了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最后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国家安全与主权越来越表现为金融安全与主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钟伟  胡松明  
东亚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的弱点和政府在推进金融深化中的监管不当。在未理清本国银企关系并进行金融重组前,在缺乏可持续汇率形成机制前,政府应以保持适度储备、防止金融泡沫、坚持金融约束为手段,向金融开放稳健过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兆量  
经历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它的基础是广泛存在的泡沫经济。金融业的全球一体化,离岸金融中心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国际炒家的掀风作浪,加剧了危机的深度。中国由于实质经济比较稳固,对金融业开放持谨慎态度等原因,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危机给中国敲响了警钟,要求中国尽快进行金融体制的改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浩  
从综合经济角度分析导致日本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应该在于经济的基本层面 ,即 ,日本的金融体制效率低下并且长期没有提高 ,同时实体经济缺乏发展空间 ,无法填充虚拟经济中产生的泡沫 ,加之政策不力 ,政局不定。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必然性给予了人们许多教训。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宏瑾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通过强有力的市场救助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迅速稳定了金融体系,恢复了金融市场功能。但是,由于过度依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其他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非常规货币政策在产出通胀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作用并不理想,由此引发了资产泡沫加剧、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政策协调困难、政策外溢性明显等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国经济复苏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由于良好经济基本面支撑、较多的风险应对手段、更为灵活的政策安排等因素,新兴经济体成功吸取了此前数次危机冲击的经验,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良好。在经过整整十年之后,总结各国危机应对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中国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顺利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刘晓依  朱元倩  
从全球金融历史演变的角度看,历次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从特定的角度暴露出当时金融体系的缺陷,从而引发了许多关于金融监管理论与框架的反思和变革从金融监管变革的视角反观危机后金融体系的变化,既可以透视出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状况,也能探究影响金融体系发展的各种影响力量。目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十年,为推动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改进危机中暴露的问题,防范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危机后的全球金融监管规则发生了重大改变,而且目前看来也依然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异常波动,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保增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全毅  尹竹  
东亚发展模式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其依靠投入与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了对美国市场、美元及美国金融的高度依赖,使得本次危机透过金融渠道、货币渠道以及商品渠道对东亚经济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东亚国家与地区应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调整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建立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为动力,内需主导与外需相结合的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亚洲区域内经济循环机制,以期有效缓解外部冲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方利  
东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积极推行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已成为经济自由和大体自由的经济体,并因此而获得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东亚金融危机主要是那些体制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国家(地区)的政府过度干预的结果。相关国家(地区)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及国际金融制度的相应完善,将是东亚经济复苏和再现繁荣的必备条件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张鑫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它给美国带来了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恐慌和最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对有些人来说,这段记忆或许已经渐渐消退——人们会忘了金融危机的代价有多么沉重以及为何采取某些特定的措施以应对危机。今天,我将回顾这场危机,并讨论美国和全球决策者为了加强金融监管所进行的改革——这些改革既限制了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又降低了危机的负面影响。一个有弹性的金融体系对全球经济的活力至关重要。一个健康发展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杜晓蓉  
对金融危机国际传染的贸易联系、金融联系和纯粹传染这3个主要传染渠道在两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效果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新兴经济体的传染出现了新特点。不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通过金融渠道传播,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最为直接和重要的传染渠道应是贸易渠道。此外,2008危机的金融传染渠道出现了一个以往未发生的现象:由于东亚新兴经济体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持有的美元资产大增,金融渠道的作用机制出现了镜像效应,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因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而受到重大损失。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建中  陆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