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17)
2023(14630)
2022(12828)
2021(12623)
2020(10371)
2019(24559)
2018(24354)
2017(45129)
2016(25010)
2015(29110)
2014(29356)
2013(28729)
2012(26412)
2011(24032)
2010(24198)
2009(21924)
2008(21723)
2007(18886)
2006(16684)
2005(15349)
作者
(70091)
(57813)
(57255)
(55109)
(37079)
(27751)
(26430)
(22790)
(22112)
(21120)
(19838)
(19569)
(18435)
(18388)
(17815)
(17785)
(17170)
(17103)
(16593)
(16525)
(14556)
(14134)
(13881)
(13334)
(13086)
(12923)
(12835)
(12834)
(11730)
(11361)
学科
(96709)
经济(96592)
管理(67564)
(61534)
(50402)
企业(50402)
方法(42190)
数学(36204)
数学方法(35691)
中国(32128)
(26282)
(24097)
(20921)
业经(20605)
(20198)
贸易(20184)
(19666)
(18835)
地方(18644)
理论(18435)
教育(17515)
农业(17195)
(15742)
(15661)
银行(15623)
(14900)
(14527)
金融(14525)
(14506)
财务(14425)
机构
大学(349998)
学院(344456)
(138291)
经济(135197)
管理(131399)
研究(121054)
理学(112215)
理学院(110852)
管理学(108756)
管理学院(108123)
中国(92574)
(77187)
科学(72960)
(64151)
(61279)
研究所(55244)
中心(54770)
(51433)
(51368)
北京(50548)
财经(50305)
(50303)
师范(49945)
业大(47531)
(45795)
(43703)
(42078)
经济学(41454)
师范大学(40410)
农业(39764)
基金
项目(225357)
科学(176273)
研究(171326)
基金(161047)
(138792)
国家(137589)
科学基金(117238)
社会(105166)
社会科(99337)
社会科学(99309)
(86185)
基金项目(84749)
教育(80987)
自然(74436)
(73505)
自然科(72665)
自然科学(72650)
编号(71734)
自然科学基金(71311)
资助(67350)
成果(61237)
课题(50904)
(50724)
重点(50656)
(47738)
(46243)
大学(44925)
教育部(43929)
项目编号(43764)
创新(42893)
期刊
(156849)
经济(156849)
研究(113300)
中国(76877)
教育(56137)
学报(52378)
管理(49885)
(49518)
科学(48356)
(47291)
大学(40845)
学学(36419)
农业(33162)
技术(31404)
(30762)
金融(30762)
经济研究(25128)
财经(24690)
业经(23797)
图书(23425)
(21249)
问题(20208)
(18638)
(18047)
理论(17737)
书馆(16448)
图书馆(16448)
国际(16344)
技术经济(16315)
世界(16205)
共检索到538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庆娜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高达700多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与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与高校教育质量和政府的教育投资效益密切相关。对于大学生及其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其收入、社会地位,也影响着其人生价值、社会尊严和生活质量;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着高校声誉和发展前景;对于政府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公众、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敬宝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根据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就业数据而形成的统计报告。2004~2008年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7.5%、72.8%、78.8%、78.1%和81.3%。2008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2%、82.3%、84.2%和84.1%;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9.4%、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慧慧  王恒  
本文从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等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和评析,发现我国学者对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基本达成了共识,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出了很多建议和对策;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析工具仍存在不足。今后可以从研究对象选取、大学生就业统计标准、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定量分析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喻名峰  陈成文  李恒全  
自2001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十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质量、大学生就业诚信、大学生就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六个方面展开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一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制的研究;二是关于大学生就业体系的研究;三是关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研究;四是关于大学生就业率统计的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铮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为此,我们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看待大学生求职,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相比,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受到了重点关注,这对广大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具有启示意义,为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毕竟就业市场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场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彤  张姝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邱晓蕾  李美珠  
中韩两国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受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两国经济与失业状况的比较入手,全面考察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了经济与高教发展对学生就业的正负面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于强  崔雅莉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充分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忠平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向前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不少新的变化,就业难成为大学生面临重要问题。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高校都存在不少误区,只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曼萍  许璟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引起了政府、高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本文力图从筛选假设这一教育经济学理论利与弊的方面探析大学生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求获得一些启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谭洁  赵杨  
本文对主要吸纳大学生就业的18个行业在2003-2010年8年间增加值及大学生就业人数两个基础数据的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后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行业结构与行业增加值结构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大学生就业的行业分布不均匀。从提高行业增加值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应大力发展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2个新兴行业均具有一定的就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而且符合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应适当地予以扶持;制造业、金融业则应巩固和维持其当前的就业规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剑  
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离校毕业生失业现象,当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政策导向,调整专业结构与设置;改革教育模式,探索实施创业教育的新路子等,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勇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文章在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分别从社会、高校、女大学生的角度分别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思尧  吴丹  
通过对中国引文数据库数据的检索,依据文献被引频次建立高影响力研究者的共被引矩阵,采用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团体及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高影响力文献词频分析,对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研究走向进行了梳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