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2)
- 2023(14388)
- 2022(12226)
- 2021(11021)
- 2020(9248)
- 2019(21371)
- 2018(20980)
- 2017(39400)
- 2016(21515)
- 2015(24275)
- 2014(24273)
- 2013(24054)
- 2012(23075)
- 2011(21207)
- 2010(21797)
- 2009(20186)
- 2008(20291)
- 2007(18532)
- 2006(16432)
- 2005(14984)
- 学科
- 济(96348)
- 经济(96254)
- 管理(62116)
- 业(62002)
- 企(49686)
- 企业(49686)
- 方法(36501)
- 中国(31166)
- 数学(31161)
- 数学方法(30805)
- 地方(27023)
- 农(26903)
- 业经(22028)
- 技术(20851)
- 财(20582)
- 学(19968)
- 农业(18345)
- 制(17267)
- 贸(17105)
- 贸易(17090)
- 易(16440)
- 银(16358)
- 银行(16306)
- 融(15989)
- 金融(15986)
- 行(15752)
- 理论(15054)
- 环境(14848)
- 和(14560)
- 发(14427)
- 机构
- 学院(316187)
- 大学(315467)
- 济(130100)
- 经济(127133)
- 管理(118360)
- 研究(114200)
- 理学(100568)
- 理学院(99250)
- 管理学(97512)
- 管理学院(96876)
- 中国(85521)
- 科学(70693)
- 京(68734)
- 财(59042)
- 所(58965)
- 农(55602)
- 研究所(53347)
- 中心(51559)
- 江(50888)
- 业大(46557)
- 财经(45972)
- 范(45106)
- 师范(44655)
- 北京(43845)
- 农业(43519)
- 经(41493)
- 院(41095)
- 州(40788)
- 经济学(39434)
- 师范大学(35859)
- 基金
- 项目(204942)
- 科学(161630)
- 研究(150645)
- 基金(145897)
- 家(127316)
- 国家(126196)
- 科学基金(107665)
- 社会(95375)
- 社会科(90368)
- 社会科学(90342)
- 省(82918)
- 基金项目(77456)
- 划(69702)
- 教育(69438)
- 自然(68258)
- 自然科(66757)
- 自然科学(66735)
- 自然科学基金(65538)
- 编号(60901)
- 资助(58187)
- 成果(50370)
- 发(49685)
- 创(46995)
- 重点(46854)
- 部(44553)
- 课题(44302)
- 创新(43233)
- 发展(39773)
- 展(39098)
- 国家社会(38897)
- 期刊
- 济(151863)
- 经济(151863)
- 研究(97513)
- 中国(71442)
- 农(51518)
- 学报(48739)
- 科学(46808)
- 管理(45292)
- 财(44653)
- 教育(40536)
- 大学(36441)
- 农业(34892)
- 学学(33953)
- 融(31038)
- 金融(31038)
- 技术(29180)
- 业经(25750)
- 经济研究(23784)
- 财经(22355)
- 问题(21179)
- 业(19589)
- 经(19331)
- 技术经济(17279)
- 科技(16799)
- 图书(15628)
- 贸(15559)
- 商业(15277)
- 版(15078)
- 现代(14758)
- 统计(14678)
共检索到492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晶晶 曾立
文章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我国十大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度分析,构建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创新要素与评价指标间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十大城市群2011—2015年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创新要素的测度得分,评估城市群内部自主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分析城市群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文章最后提出四大类城市群各自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其协调发展程度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胡先功
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132个城市样本,构建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多指标评价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的区域特征、差异性及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呈现明显的区域非均衡特征;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城市群和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综合指数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辽中南城市群和31个城市出现下降;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成渝城市群由初级协调发展为中级协调,辽中南城市群始终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其余八大城市群均由中级协调发展为良好协调;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仅有7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有所下降;超变密度是城市群总体差异的根源,其次是城市群内部差异,而城市群间差异最小;环境规制各微观指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而多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大微观指标对环境规制的驱动力较为强大、均衡。文章在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规制 产业结构升级 耦合协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齐昕 林木西
金融是推进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现代金融业态的多样化和综合实力的稳步提升,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凸显,逐步形成了能够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潜能,成为重要的城市间经济关联基础。城市群是先进要素的产生和集聚并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化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实战略背景下,选取中国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十大城市群,研究金融规模、金融资源、金融集聚、金融区位、金融外向五种潜能的形成现状,及其对于城市群经济发展协调度的同域影响和溢出效应,判断金融服务于城市群实体经济的现实程度,以期为金融推进城市群经济协调运行、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潜能 金融经济力 城市群 关联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梅 赵曦
合理有序的网络空间结构是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城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定量识别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三大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经济协调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后,城市群空间网络水平的提升对其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普遍存在,但间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明显差异。其中,网络化水平越高的城市群,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越明显,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因此,强化城市间网络联系,形成联系紧密、功能互补的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网络空间结构 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侯燕磊 盛广耀
区域协调是城市群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通过评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群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3个方面的发展指数以及综合发展指数,进而计算各指数的差异度,对不同城市群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综合协调发展水平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好,各项发展指数均好于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在分项发展指数上,三大城市群均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最高,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次之,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最低;从发展趋势上看,珠江三角洲综合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趋于好转,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仍在上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度下降,三大城市群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度均有升高趋势,三大城市群环境治理水平的差异度变动幅度不大。结合对三大城市群发展协调性的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国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路。
关键词:
城市群 区域协调 差异度 协调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晶晶
本文以我国十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为测度分析对象,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与评价指标间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十大城市群2008~2012年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并且评估了城市群内部发展的不平衡度,明确了各个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促进每个阶段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城市群发展水平评估和调控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鹏 毕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以一个或几个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逐渐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新型城市-区域发展合作和空间组合模式。提高十大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助于促进我国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多层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从经济、社会和自然三方面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十大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存在非均衡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如何提高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丽 胡珑瑛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十大城市群1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构建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自然断裂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并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法探讨中国十大城市群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整体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状况良好,各城市的工业布局与区域发展协调性类型包括:优质协调类、良好协调类、中度协调类、轻度失调类和严重失调类等5类,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间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化 城市创新能力 协调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高红岩 刘宗庆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引导和带动城市群经济、人口和资本紧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本文全面界定了紧凑型城市群的内涵,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2001—2016年紧凑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模型、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分别探究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际轨道交通变量对城市群紧凑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城际轨道交通既对城市群经济效率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使其实现网络化,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市群紧凑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玉洲
通过在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物流能力来考察其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仍然最大,当前城市群经济发展对投资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劳动力投入的贡献最小,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物流能力对城市群经济的贡献高于劳动力投入但低于资本投入,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新常态下,城市群经济发展将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等传统红利转向制度红利,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
关键词:
城市群经济 物流能力 模糊物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鹏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和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素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将十大城市群分为综合发展能力较强、相对一般和相对较低三类,并提出了这三类城市群分别提升流量指标、质量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虽然十大城市群都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综合发展水平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是极端不均衡的,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区先进、中西部地区落后的格局,在继续保持和提升发达地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尽快缩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雷 王圆圆 邵子南 吴延瑞 刘秀丽
城市群是当前及未来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集聚区,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保障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对土地需求的关键之举。论文以10个城市群14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了金融深化、财政缺口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考虑PM_(2.5)作为非期望性产出的情况下,十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整体偏低,2003-2017年效率均值最高的是成渝城市群,仅为0.711,而排在末位的是中原城市群,低至0.407。(2)从城市群总体样本来看,金融深化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U"形关系,财政缺口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从城市群分组样本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驱动因素存在差异。据此,国家在制定城市群发展战略时,应根据城市群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水平,给予城市群自身政策调整的空间,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保障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尚英仕 刘曙光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厘清其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且呈相似空间特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其中深圳处于领跑地位,而惠州、江门、肇庆及河北多数城市相对落后。(2)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所有城市均摆脱低水平耦合关系,而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仅有北京、天津和秦皇岛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强更强"的发展态势使城市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3)各指标因素对三大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三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与互动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促进城市群内绿色协同发展、深入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建民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依靠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来讲,只有把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市场 技术引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