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7)
2023(2121)
2022(1929)
2021(1786)
2020(1569)
2019(3720)
2018(3647)
2017(6189)
2016(3946)
2015(4170)
2014(4322)
2013(4277)
2012(4357)
2011(4076)
2010(4020)
2009(3557)
2008(3558)
2007(3058)
2006(2694)
2005(2379)
作者
(15763)
(13418)
(13321)
(12576)
(8510)
(6911)
(5940)
(5367)
(5090)
(4945)
(4734)
(4540)
(4525)
(4483)
(4427)
(4293)
(4143)
(4066)
(3959)
(3948)
(3684)
(3520)
(3468)
(3143)
(3063)
(3050)
(2965)
(2956)
(2938)
(2937)
学科
(13879)
经济(13872)
(7071)
(5705)
地方(5660)
方法(5180)
管理(5129)
数学(4861)
数学方法(4772)
(4514)
农业(3384)
地方经济(3271)
中国(3212)
(3138)
企业(3138)
(2615)
贸易(2613)
环境(2607)
(2462)
水产(2322)
(2282)
生态(2236)
业经(2115)
资源(2070)
动物(2014)
(1985)
土壤(1977)
及其(1844)
(1832)
(1757)
机构
学院(56337)
大学(56195)
研究(29873)
科学(24945)
(22718)
中国(20060)
(19066)
农业(18474)
研究所(18178)
(16931)
经济(16538)
业大(15504)
(13672)
管理(13520)
(12569)
(12080)
实验(12019)
中心(11989)
理学(11747)
实验室(11544)
农业大学(11498)
理学院(11421)
(11344)
科学院(11159)
重点(10990)
管理学(10773)
管理学院(10682)
(10386)
资源(9290)
研究院(9257)
基金
项目(45544)
(32855)
国家(32648)
科学(32068)
基金(30955)
研究(23736)
科学基金(23695)
自然(19177)
自然科(18677)
自然科学(18668)
自然科学基金(18301)
(18060)
(17101)
基金项目(16596)
科技(13828)
资助(13509)
计划(13257)
重点(12112)
社会(12061)
社会科(11262)
社会科学(11259)
(10901)
专项(10289)
(9900)
教育(9834)
科研(9795)
(8665)
(8660)
(8588)
创新(8342)
期刊
学报(22329)
(20135)
(18503)
经济(18503)
科学(16965)
大学(14039)
学学(13758)
研究(13489)
农业(13388)
中国(11612)
(8130)
业大(6687)
林业(6083)
资源(5528)
农业大学(5300)
自然(4877)
(4821)
(4363)
科技(4301)
中国农业(4250)
管理(4180)
自然科(3606)
自然科学(3606)
科技大(3489)
科技大学(3489)
(3306)
金融(3306)
农林(3211)
(3211)
教育(3193)
共检索到83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灿  姚淼  司海倩  周明  王学奎  
为探索十堰地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确定何首乌人工栽培的适宜采收时期,采用HPLC法连续测定何首乌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THSG)和不同形态蒽醌类物质的含量。何首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在移栽后3年内持续增加,移栽后的2年内增加最快,第3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何首乌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未膨大根>块根>茎,叶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微少、难以检出;根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在移栽后2年内呈"直线式"增加趋势,并于第2年12月份达到最大值,第3年与第2年同时期相比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茎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在3年间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波动,均以每年12月份含量最高。十堰地区何首乌在移栽后第2年12月份的质量、产量相对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参考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进根  陈利红  赵东亚  曹福亮  
测定银杏品种"马铃"的3个品系(编号27、33和36)银杏果鲜重及外种皮的干重,绘出银杏种子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品系外种皮在不同生长期的银杏酸含量.结果表明:银杏果生长曲线为典型的单"S"型,总银杏酸及其单品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烯银杏酸(C17:1)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品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在不同生长期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生长期银杏外种皮中总银杏酸含量与银杏外种皮的干重变化存在负的弱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杜红岩  李钦  赫锦锦  刘昌勇  刘攀峰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变异类型杜仲皮中几种关键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4种变异类型杜仲皮中5种不同活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比有较大差异,其中京尼平苷酸(GP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糖苷(PDG)、绿原酸(CA)含量以及5种成分的总含量以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皮较高,而龟裂型和深纵裂型活性成分总体含量较低。若遴选优质杜仲药用资源,可首先考虑从优良光皮型和浅纵裂型杜仲群体中开展选育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石玉  朱志红  姚天华  王彦星  周佩  
【目的】预测中国境内药用植物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 Harald]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相对稳定适生区。【方法】 基于何首乌的138个分布数据以及当代(1995-2000年)和未来(21世纪20-80年代)的气候数据,同时考虑3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用最大熵模型预测其地理分布。【结果】① 何首乌的当代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陕西、广西、云南、湖北等地境内;② 何首乌当代适生区总面积为 205.38×104 k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21.39%;③ 何首乌当代适生区面积53.86%的区域为相对稳定适生区,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弱;④ 在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比较并评价杜仲雄花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多样性,为雄花用杜仲优良资源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材料。【方法】以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为材料,采用AlCl_3比色法测定杜仲雄花中总黄酮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HPLC法测定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6种活性成分含量,并对8种活性成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种质杜仲雄花8种活性成分含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氨基酸最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佩  童文  杨晓  黄璐琳  胡尚钦  
为建立赶黄草适宜采收期提供依据。在赶黄草不同生育时期采样,进行株高、植株重量、分部位重量、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赶黄草植株重量在花期达到最大,其中叶片和茎的增长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随赶黄草植株的生长整体呈下降趋势;槲皮素主要分布在赶黄草的叶和花中,在茎和分枝的含量极少。建议赶黄草药材和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花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秀婷  周林飞  成遣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湿地沉积物中有机质(OM)、氮(TN)、磷(TP)含量变化的影响,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背景,连续3年(20132015年)采集4种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沉水与浮叶植物的混合)区域中同一点的表层底泥,并测出底泥中OM、TN、TP 3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计算3年含量的平均值,对底泥中3种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进行整体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的芽叶期,受植物快速生长的影响,沉积物中3种营养物质含量均减少;花果期,受雨洪的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减少,氮和磷含量变化不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河  郭建伟  卢丙越  孟衡玲  张薇  王田涛  
【目的】马蓝种植区域广泛,在人工栽培中多采为自繁,不利于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通过对云南省金平县生产中常栽的4个马蓝居群的重要农艺性状及植株不同部位主要活性成分靛玉红和靛蓝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马蓝规范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对4个马蓝居群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枝、部位生物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HPLC法测定其植株各部位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各马蓝居群根、茎、叶干重占株干重比值分别为12.37% ~ 22.26%、52.03% ~ 70.58%、9.16% ~ 35.60%。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靛蓝含量顺序均为叶>茎>根。4个马蓝居群各部位靛玉红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99 ~ 2.79): (10.87 ~ 18.01);靛蓝含量根、茎、叶比值为1: (1.60 ~ 5.97): (10.51 ~ 33.92)。叶鲜重、茎干重、叶干重、茎鲜重、茎靛蓝、根鲜重、二级分枝数、根干重、株鲜重、株干重、一级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在47%以上。茎粗与株鲜重、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一级分枝数显著负相关;二级分枝数与株干重显著正相关;叶靛蓝含量与根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鲜、干重显著正相关,与根靛蓝含量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3%。【结论】在选育优良马蓝品种时,要重点考虑茎叶鲜干重大的品种。3号和4号马蓝居群是农艺性状好且靛蓝及靛玉红含量较高的优质马蓝资源,可为马蓝的优良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提供原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仕豪  阳楠  欧梓轩  谢红旗  曾建国  陆英  
将天麻水提取液经过NKA–9大孔吸附树脂与制备型液相色谱联用方法分离,获得6个主要活性成分,通过质谱仪和核磁共振仪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E、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采用HPLC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初加工样品中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杀青后干燥与不杀青直接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杀青样中对羟基苯甲醇含量显著高于杀青样中的含量,其他活性成分含量则显著低于杀青样中的含量;蒸、煮2种杀青方法中6个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煮法、蒸法、不杀青处理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切片与整块干燥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切片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高于整块干燥的含量;不同干燥温度处理样中,各活性成分及总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60、50℃温度干燥的天麻活性成分总含量依次降低。新鲜天麻煮法杀青,切片,在70℃干燥下活性成分总含量最高,为较好的初加工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等学  王龙  高静梅  王秉峰  张铎  赵玉卉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对茶薪菇8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6种与培养料主要组分分解相关的胞外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料中,来源不同的茶薪菇菌株6种胞外酶只是酶活性的大小相对不同,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酶活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酶活性均随第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在营养生长期,酶活性处于整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后期基本丧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文杰  江香梅  杨海宽  章挺  赵玲华  肖复明  
【目的】研究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脑樟精油原料利用部位的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脑樟不同部位(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精油,并采用 GC-MS联用技术测定各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 脑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1.86%,0.41%,0.36%,0.45%,2.23%和2.11%,从脑樟 6 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 60 种化合物,其中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精油中分别鉴定出 46,43,44,29,25 和 25 种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分别占相应总组分的 90.48%,8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文杰  江香梅  杨海宽  章挺  赵玲华  肖复明  
【目的】研究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脑樟精油原料利用部位的选择和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脑樟不同部位(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精油,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各部位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脑樟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的平均得油率分别为1.86%,0.41%,0.36%,0.45%,2.23%和2.11%,从脑樟6个不同部位精油中共鉴定出60种化合物,其中叶、新枝、老枝、树干、主根及侧根精油中分别鉴定出46,43,44,29,25和25种化合物,已鉴定的成分分别占相应总组分的90.48%,89.44%,89.7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咏玲  程水源  许锋  王燕  
为研究不同叶位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雌树长枝不同叶位叶萜内酯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银杏叶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白果内酯B(BB)和总萜内酯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先上升到达最高峰后迅速下降;对BB而言,在最高峰(8月18日)时,顶部叶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和基部叶;对GA、GB、GC和总萜而言,在含量最高峰(9月18日)时基部叶含量高于中部叶和顶部叶。说明不同叶位对银杏叶萜内酯含量有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进行遗传分析;基于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大菱鲆6种交配组合的生长曲线划分为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后期和渐进期,并与各生长期所对应的遗传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6种交配组合的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和快速生长后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缓慢生长期,检测到新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应的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快速生长前期,交互检测到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明  王志松  高绪生  
将皱纹盘鲍依壳长分为4个组群,分别为4月龄组、1龄组、2龄组和3龄以上组。比较研究环境水温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发育阶段个体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皱纹盘鲍的生长影响显著,不同发育期的皱纹盘鲍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成鲍期生长适宜水温为10~22℃,水温高于26℃或者低于0℃出现死亡;壳长10~25 mm的1龄鲍生长适宜水温为15~22℃,当水温升至26℃或者降至4℃时摄食量剧减,生长停滞;低于4℃则出现死亡;壳长3~6 mm的4月龄鲍15℃以上开始生长,22℃生长最快。幼鲍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比成鲍弱,个体越小适应能力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