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6)
2023(4555)
2022(3684)
2021(3783)
2020(3073)
2019(7260)
2018(7067)
2017(12851)
2016(6922)
2015(8125)
2014(7701)
2013(7996)
2012(7501)
2011(7102)
2010(6724)
2009(6388)
2008(6146)
2007(5197)
2006(4623)
2005(4383)
作者
(20216)
(17059)
(16874)
(16342)
(10794)
(8146)
(7632)
(6803)
(6558)
(6041)
(5905)
(5702)
(5691)
(5607)
(5407)
(5278)
(5030)
(4949)
(4866)
(4570)
(4408)
(4186)
(4112)
(3926)
(3866)
(3846)
(3727)
(3461)
(3442)
(3423)
学科
(33770)
经济(33743)
方法(16091)
管理(16081)
数学(15116)
数学方法(15039)
(14249)
中国(12384)
(9821)
企业(9821)
(9304)
贸易(9299)
(9206)
(8553)
(6311)
(5680)
(5660)
关系(5544)
(5363)
(5326)
银行(5315)
(5218)
农业(5167)
(5155)
金融(5155)
业经(4946)
环境(4848)
(4784)
(4359)
出口(4351)
机构
大学(105252)
学院(101057)
(54392)
经济(53801)
研究(45202)
中国(35851)
管理(35763)
理学(30780)
理学院(30405)
管理学(29960)
管理学院(29764)
科学(25156)
(23574)
(23553)
(21759)
研究所(21738)
(20258)
中心(18941)
经济学(18850)
财经(17918)
经济学院(17039)
(16793)
农业(16315)
北京(15750)
(15723)
科学院(15200)
业大(14532)
财经大学(13662)
研究中心(12916)
(12675)
基金
项目(68503)
科学(54523)
基金(53632)
(49170)
国家(48903)
研究(48233)
科学基金(39905)
社会(33574)
社会科(32033)
社会科学(32027)
基金项目(26781)
自然(24686)
自然科(24136)
自然科学(24126)
自然科学基金(23734)
资助(23305)
(21585)
教育(21090)
(20722)
中国(18107)
(17548)
重点(16258)
国家社会(16234)
编号(16220)
(15023)
教育部(14833)
(13656)
成果(13639)
重大(13503)
科研(13439)
期刊
(54560)
经济(54560)
研究(34568)
中国(21622)
(18299)
学报(17528)
科学(16845)
(15076)
管理(13488)
农业(13362)
大学(12952)
学学(12092)
经济研究(10533)
(9752)
金融(9752)
财经(9535)
世界(9485)
(9117)
(8882)
国际(8456)
(8364)
问题(7766)
教育(7248)
技术(7016)
统计(6339)
业经(5860)
技术经济(5555)
资源(5211)
(4967)
经济问题(4676)
共检索到157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本文讨论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及总产量问题。研究的思路是:首先,根据历史记载并参考近代的调查统计,分别讨论水稻、旱粮在不同农作方式下各自的亩产水平及其占用耕地的比例,并以之为依据,计算粮食的总平均亩产;然后,对当时粮食生产用地的面积做出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较之作者先前的研究,本文在史料的根据上有较多补充,结论亦有所修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19世纪上半期,中国人口数量达到近代人口增长趋于停滞前的峰值4亿数千万。当时的中国传统农业,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之前代,亦都有很大的增加或提高,从而才养活了数倍于以前的巨量人口。本文专论19世纪上半期的耕地面积,指出清官书记载的田亩数字不能如实反映这一时期的耕垦规模;对其时的真实耕地面积,则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52年各省耕地数字为基数进行逆向推算,修正了作者过去的估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王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荫贵  
众所周知,北京政府于1914年颁布了中国的第一部证券交易所法;1918年由北京政府批准成立的北京证券交易所,是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证券交易所。可是事实上,早在此之前的三十多年,即1882年洋务运动时期的上海,就出现过买卖中国股份制企业股票的小高潮,而且在这个小高潮中还诞生了一家专门调查发行股票公司的状况和代客买卖股票的中介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莉莉  刘春红  
基于C-D生产函数建立了1990~2010年间的关于粮食产量的计量模型。文章通过对粮食产量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以粮食产量为因变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浇灌面积,成灾面积以及农业劳动力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然后利用此回归模型使用学生化残差,马氏距离,Cook距离以及杠杆值等统计诊断量对粮食产量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单中惠  
在 1 9世纪英国 ,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文章运用比重分析、边际贡献率分析、Cox—Stuart趋势检验、方差分解影响弹性及敏感分析法对四大粮食品种产量波动对总产量波动的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谷在粮食总产量中仍占有主要地位,粮食总产量对稻谷产量的敏感系数是最大的,稻谷产量的波幅明显要大于另外三个粮食品种产量;玉米产量边际贡献率有增长趋势,其他三个品种只是没有减少的趋势;稻谷和小麦生产的波动是加剧总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而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对总产量的波动有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战强  
十九世纪的新财产:现代财产概念的发展[美]肯尼斯·万德威尔德一、引言"没有任何事物能象财产权一样,如此频繁地牵动着人们的心,让人们热衷于追求……"威廉·布莱克斯通(WilliamBlackstone)在1765年这样写道。两个世纪之后,C.Reich...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花  郑新奇  
文章收集1949~2000年山东省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定性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用SPSS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总产量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同时耕地质量的逐年下降是粮食增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雨新  江溶  
198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的罗威廉教授新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是一本对十九世纪汉口商业经济有着极丰富内容和独到见解的权威著作。该书的重要贡献,除细致阐述汉口作为商业中枢对有关地区各种商品集散转输起着综揽大局的作用以外,特别对商业行会的发展作了详尽的论证与精辟的分析。该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的标题为汉口“商业中心”,分章叙述1.十九世纪的汉口,2.汉口的商务,3.盐务贸易,4.茶业贸易,5.汉口的信贷与金融,6.政府与商业。第二部分为“城市社会组织”,分述7.乡籍在一个城市外来客民中的意义,8.行会结构,9.行会职能,10.行会与地方政府。本书的书首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月霞  郭爱请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近期(1997-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格局和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慧  
前几年我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初步涉及了清代的粮食生产,最近在与几位美国、台湾学者合作研究《清代的粮食亩产量》时,更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用多种方法具体计算了清代的粮食亩产。在本文中想再就清代的粮食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和粮食的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提供一些数据,以求教于国内外的同行。粮食总产量=亩产量×粮食耕地面积,清前期的粮食耕地面积到底有多少呢? 按照史籍所记,清前期的总耕地面积有两套不同的资料来源、两套互有出入的数字(单位:亩)。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王伟华  
结合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荷兰地方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变革的背景,对荷兰地方政府文档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综述与分析,通过对相关史实材料的梳理,阐释在法国文档管理实践的影响下荷兰地方政府文档管理在文档登记制度、档案管理方式、整理与分类系统方面所表现出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证法国文档管理思想对荷兰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关于十九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结局大相径庭的原因,学术界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问世。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典型企业——中国轮船招商局和日本邮船会社在培养本国海技人才以取代替换外国高级船员垄断把持局面的具体研究,探讨两国政府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说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特别是在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发动工业化条件的国家,国家政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近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成败。这一点,也正是中日两国近代化出现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钞艺伟  
十九世纪欧洲相继出现了理想主义、神秘主义的主张,这段思潮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对这一时期的浪漫音乐进行回顾,列昂·普兰廷加所著的《浪漫音乐:十九世纪欧洲音乐风格史》一书中具有周密详实的史实论述、深入地道的音乐剖析和视野广阔的文化诠释以及条分缕析的清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