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6)
- 2023(15753)
- 2022(13598)
- 2021(12731)
- 2020(10330)
- 2019(23627)
- 2018(23548)
- 2017(44088)
- 2016(24128)
- 2015(27219)
- 2014(27526)
- 2013(27253)
- 2012(25661)
- 2011(23322)
- 2010(23569)
- 2009(21880)
- 2008(21319)
- 2007(19197)
- 2006(17340)
- 2005(15260)
- 学科
- 济(102303)
- 经济(102186)
- 业(66373)
- 管理(65586)
- 企(50776)
- 企业(50776)
- 方法(40032)
- 农(36951)
- 数学(33310)
- 数学方法(32856)
- 中国(31023)
- 地方(27759)
- 业经(25602)
- 农业(24648)
- 学(22911)
- 财(22611)
- 制(19144)
- 贸(17265)
- 贸易(17249)
- 理论(17063)
- 易(16627)
- 银(16442)
- 银行(16398)
- 发(16172)
- 环境(15915)
- 融(15866)
- 金融(15865)
- 行(15817)
- 和(15812)
- 技术(15794)
- 机构
- 学院(348022)
- 大学(347682)
- 管理(134868)
- 济(133823)
- 经济(130530)
- 研究(122088)
- 理学(115539)
- 理学院(114078)
- 管理学(111961)
- 管理学院(111312)
- 中国(91867)
- 科学(77610)
- 京(76377)
- 农(62719)
- 所(62248)
- 财(61240)
- 研究所(56408)
- 中心(55425)
- 江(53514)
- 业大(53127)
- 范(50640)
- 师范(50161)
- 北京(48871)
- 农业(47903)
- 财经(47749)
- 院(44180)
- 州(43840)
- 经(43199)
- 师范大学(40466)
- 省(38696)
- 基金
- 项目(232368)
- 科学(181686)
- 研究(171316)
- 基金(165786)
- 家(144522)
- 国家(143162)
- 科学基金(122085)
- 社会(106600)
- 社会科(100570)
- 社会科学(100546)
- 省(92283)
- 基金项目(88436)
- 自然(78497)
- 教育(77863)
- 划(77042)
- 自然科(76654)
- 自然科学(76638)
- 自然科学基金(75242)
- 编号(70982)
- 资助(67926)
- 成果(58292)
- 发(53331)
- 重点(51770)
- 部(50049)
- 课题(49667)
- 创(47690)
- 创新(44336)
- 科研(43670)
- 国家社会(42907)
- 发展(42536)
- 期刊
- 济(161225)
- 经济(161225)
- 研究(105086)
- 中国(75682)
- 农(62027)
- 学报(57281)
- 科学(53615)
- 管理(50208)
- 教育(44741)
- 财(44261)
- 大学(43548)
- 农业(42200)
- 学学(40717)
- 融(32800)
- 金融(32800)
- 技术(30507)
- 业经(29136)
- 经济研究(23570)
- 财经(22539)
- 问题(20629)
- 图书(20438)
- 业(20074)
- 经(19248)
- 版(17731)
- 科技(17561)
- 理论(16744)
- 技术经济(16549)
- 资源(16212)
- 现代(15784)
- 商业(15496)
共检索到534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承华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三大部署为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要通过整合乡村旅游产业链,加快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加强城乡旅游合作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循环经济来推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乡村旅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炳坤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农村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决定》再次强调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置于相当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云旗
回顾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七届三中全会我国财政经济改革发展的足迹,对深刻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财经改革和政策转型很有裨益。一、摸着石头过河1978年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大幅度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茂林
尊敬的蒋正华副委员长,各位理事、院士、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于此隆重举行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7届年会,上午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第16届理事会和学会过去两年来的工作,增选副会长、理事会成员,谋划新一年和未来几年的工作方向,并为"第八届全国先进生产力理论与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江
文章分析了生产资料市场形势,并结合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总结了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就、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抓好国有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结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毕正华 熊毅
在中央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实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商品房价格出现了较大波动。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近十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与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横向比较,分析了南昌市近年房地产市场偏热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温舒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7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联合《经济科学》编辑部,在学院“党员之家”举办“学习全会精神,共谋发展新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家座谈会”,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会专家学者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就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创新、宏观经济治理、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文明等十个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科研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应坚持“四个面向”,为破解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推进改革走深走实而贡献智慧,为培养信念坚定、技能过硬、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躬耕奋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宝瑞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既要看到农村经济面临的发展机遇,也要看到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四大矛盾,解决矛盾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把粮食作为基础性公共产品,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农民种粮、科技人员服务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体制,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迅速转化。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粮食 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强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维逻辑来考察,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对新质生产力构成阻碍的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跃升开辟道路,是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回应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历史诉求的必然选择,但是,现存的协作机制、人才机制、市场体系、分配机制和开放机制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使新质生产力面临较大的前进摩擦力。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举国体制,积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能级”核心动能;优化人才机制,巩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升级市场体系,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改进分配机制,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品质”社会基础;更新开放机制,争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水平”外部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郑功成 张翼
<正>编者按: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本刊编辑部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郑真真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郑功成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研究员,分别就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市民化进程等内容进行了阐释解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任实
按照《中注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2008年12月3日,中注协党委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专题讲座,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张冬科局长主讲。中注协党委梁立群副书记主持讲座,中注协全体党员干部以及北注协、在京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同志聆听了讲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玮
统筹城乡是中国发展经济社会的必然选择。从中国当前的实际看,统筹城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此必须建立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农业生产发展激励机制、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以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要加强城乡要素流动,但要素流动不应成为对农业削弱、对农村的蚕食、对农民的剥夺。城乡要素流动要坚决保护好耕地,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耕地保护 土地流转 农民权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萍 张景奇 纪秀娟 唐莹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转非数量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是以占用大量农地为代价的,方式相对粗放,因此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农村土地政策主要从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等方面,在政策的界定、可执行性以及效用上做出了重要改变。该文通过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对比,来分析其变向共性,以便更好地理解政策的价值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克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