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6)
2023(6307)
2022(5273)
2021(5183)
2020(4169)
2019(9881)
2018(9532)
2017(16550)
2016(9056)
2015(10545)
2014(10021)
2013(10306)
2012(10026)
2011(9263)
2010(9214)
2009(8573)
2008(8476)
2007(7132)
2006(6467)
2005(6220)
作者
(25403)
(21407)
(21067)
(20410)
(13453)
(10152)
(9612)
(8423)
(8326)
(7532)
(7372)
(7073)
(6943)
(6938)
(6777)
(6634)
(6469)
(6106)
(6089)
(5864)
(5452)
(5121)
(5044)
(4882)
(4839)
(4784)
(4727)
(4489)
(4353)
(4292)
学科
(40367)
经济(40313)
管理(22613)
(19163)
中国(18318)
方法(17211)
数学(15331)
数学方法(15263)
(14491)
贸易(14478)
(14337)
(14331)
企业(14331)
(10715)
(9830)
(8409)
出口(8402)
出口贸易(8402)
(8295)
(8042)
业经(7831)
(7742)
(7668)
银行(7649)
(7511)
(7356)
金融(7356)
农业(6839)
关系(6305)
(5955)
机构
大学(131484)
学院(125420)
(64126)
经济(63257)
研究(54047)
管理(45596)
中国(43788)
理学(38429)
理学院(37906)
管理学(37527)
管理学院(37277)
(29742)
科学(28704)
(28024)
(27632)
研究所(24973)
中心(23843)
经济学(21950)
财经(21848)
(20456)
(20415)
北京(19901)
经济学院(19736)
(19108)
(17622)
(17132)
师范(16980)
财经大学(16555)
科学院(16545)
农业(15999)
基金
项目(82279)
科学(65964)
基金(63558)
研究(60532)
(56625)
国家(56253)
科学基金(47007)
社会(41778)
社会科(39627)
社会科学(39620)
基金项目(32355)
自然(28508)
自然科(27880)
自然科学(27867)
教育(27449)
自然科学基金(27443)
资助(26604)
(26250)
(24839)
编号(21690)
(20867)
中国(20638)
国家社会(19293)
重点(19198)
成果(18799)
教育部(18129)
(17919)
(16475)
人文(16341)
大学(16132)
期刊
(69346)
经济(69346)
研究(46004)
中国(33414)
(20474)
科学(19941)
学报(19930)
管理(18929)
(18578)
大学(15506)
教育(14214)
学学(14115)
(13692)
金融(13692)
(13093)
农业(13033)
经济研究(12444)
国际(12097)
财经(11685)
世界(10836)
(10358)
问题(9821)
技术(9661)
(8620)
业经(7803)
图书(6881)
资源(6341)
(6295)
贸易(6295)
技术经济(6267)
共检索到214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兢新,孟庆普  
一、概 况 中国1990年举行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检验“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制定“八五”计划,并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资料。 1990年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以及其他国家人口普查相比,有它明显的特点:一是普查规模大、项目多。这次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普查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白建华  
人口普查是兴师动众的一件大事,需要各家各户回答普查员调查的每个项目。有人把人门普查说成是除了战争动员以外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最全面的动员,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很多国家对人口普查的时间,居民应尽的义务,普查员的职责任务,都在宪法、普查法、统计法等法律中作了规定。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里规定:“联邦各州的众议员人数以及直接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瑞  
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次普查的人口在10亿以上,普查的内容共有19个项目。经过手工计算的主要数字,已于1982年10月27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用电子计算机处理全部普查资料的工作,正在按计划进行,预计1984年年底可以处理完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白建华  
普查登记,是人口普查全部工作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艰巨的一步。普查登记工作做好了,就为最终取得良好的普查成果奠定了基础。普查登记是需要动员和组织几亿人民群众和几千万普查人员共同参加的一件大事。因而必须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需要制定出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科学的普查办法;训练好一支责任心强,作风细致、业务熟练的普查队伍;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使十亿人民都明瞭人口普查的意义和要求,对普查工作积极支持和合作。我国1982年的人口普查工作,是在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培育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于1992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1990年人口普查科学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普查系统的实际工作者、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学者、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90余人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93篇。 开幕式由国务院第四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孙兢新主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为民,崔红艳  
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 ,2 0 0 0年 1 1月 1日零时 ,大陆 3 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为 1 2 65 83万人 ,漏报率为 1 81 %。意味着普查直接登记人口只有 1 2 43 3 7万人 ,比公布人数少 2 2 46万人。本文从几个方面对普查直接登记的 1 2 43 3 7万人进行了评估 ,指出普查登记人口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报 ,漏报人口超过 2 0 0 0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金宏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而各执己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二力,路磊  
1996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向我们提供了1989年全年的分年龄、分性別的死亡人口数据。这些数据为进行死亡率登记质量评价提供了基础条件。评价死亡登记资料的质量是一项很重要且比较困难的工作。这里既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统计资料的质量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在这方面开展的工作还不很多,而国外的一些数理人口学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同仁  
经国务院批准,将于1984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赞助。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利用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已经得出的资料,分析研究中国的人口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评价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研究这次普查的经验。八月份,由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统计局、外交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海桂  
201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段数据存在多处矛盾,如2010年10~14岁年龄段人数75532610人比2000年的0~4岁年龄段的人数68978374人还要多(考虑死亡因素,2010年10~14岁年龄段人数应比2000年的0~4岁年龄段的人数少)。这些矛盾告诉我们应该是200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有水分的。文章试图通过前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联系,利用死亡剔除法来修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婉清  
本文介绍了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调查目的、内容、具体组织实施方法等,其科学的调查设计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先进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及丰富的公开信息资源,为我国2010年人口普查提供了参考,有利于加快完善我国人口普查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全国及各地的人口变化情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广胜  
中国有一套比较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有比较完整的户口登记资料。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利用了户口登记资料中可以利用的某些方面。事实证明,在人口普查中利用户口登记资料是有效的,成功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云  
20 0 0年中国和美国进行了 2 0世纪最后一次人口普查。本文利用作者参与实际普查的经验 ,分析了两国人口普查基层调查的相同和不同点。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人口普查 ,有专门的机构负责选聘普查员 ,计划、组织和实施人口普查。但普查的组织、具体的实施、和人们对普查的态度却有所不同。例如 ,在填写普查问卷时 ,两国普查员使用不同的普查“底册” ,调查项数、方法有所不同 ,面对的普查人群也不一样。为今后的普查工作 ,两国可以、也应该相互借鉴各自的普查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