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1)
2023(7353)
2022(5962)
2021(5650)
2020(4711)
2019(10135)
2018(10254)
2017(19006)
2016(10329)
2015(11588)
2014(11790)
2013(11598)
2012(10750)
2011(9856)
2010(9941)
2009(9158)
2008(8776)
2007(8315)
2006(7505)
2005(6684)
作者
(30084)
(25962)
(25149)
(24030)
(15592)
(12194)
(11395)
(9996)
(9786)
(9009)
(8841)
(8448)
(8213)
(7963)
(7897)
(7615)
(7606)
(7337)
(7323)
(7235)
(6527)
(6466)
(6372)
(6198)
(5909)
(5804)
(5691)
(5593)
(5363)
(5204)
学科
(44862)
(41188)
经济(41126)
(32524)
农业(29724)
管理(22929)
业经(14595)
中国(13047)
(12289)
(12108)
企业(12108)
方法(11092)
地方(10667)
农业经济(10139)
数学(9604)
数学方法(9533)
(9315)
(9170)
(9106)
农村(9100)
(8606)
(7932)
发展(7616)
(7602)
土地(7598)
收入(7301)
(7143)
及其(7120)
建设(7041)
(7036)
机构
学院(146330)
大学(139356)
(59941)
经济(58481)
管理(53796)
研究(51841)
(49087)
理学(45678)
理学院(45233)
管理学(44505)
管理学院(44255)
中国(41095)
农业(37372)
科学(31245)
业大(29934)
(29624)
(26406)
(26154)
中心(25577)
(24758)
研究所(23747)
农业大学(22887)
(20636)
财经(19735)
(19478)
师范(19245)
(18865)
(18252)
(17992)
北京(17971)
基金
项目(96783)
研究(75319)
科学(75193)
基金(67280)
(58631)
国家(57949)
科学基金(48853)
社会(46932)
社会科(43732)
社会科学(43722)
(40666)
基金项目(35671)
编号(33973)
教育(33530)
(32140)
自然(29419)
(28826)
自然科(28693)
自然科学(28687)
自然科学基金(28167)
成果(26724)
资助(26045)
课题(23109)
(22376)
(21496)
重点(21347)
(19775)
(19258)
(19085)
国家社会(19021)
期刊
(81417)
经济(81417)
(54821)
研究(41626)
中国(40818)
农业(36960)
学报(25047)
科学(21696)
业经(20813)
大学(20002)
教育(19505)
学学(18916)
(18122)
(16887)
(16662)
金融(16662)
管理(15364)
农业经济(13615)
农村(13588)
(13588)
技术(13189)
问题(10958)
经济研究(10077)
(9923)
世界(9204)
财经(9150)
农村经济(9024)
经济问题(8611)
业大(8293)
社会(8108)
共检索到233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靳卫东   陈子源   郑浩天  
近期医联体建设被视为扭转农民“趋高”就医倾向进而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举措。为此,文章采用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医联体建设对农民就医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医联体建设有助于农民医疗消费下沉,促使农民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并增加基层医疗消费占比,该变化在紧密型医联体数量占比较高、按病种付费和高医保报销比例的地区中尤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医联体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承担起常见病、慢性病的分级诊疗以及一些疑难疾病、重大疾病的康复治疗任务,进而吸引农民“下沉”就医;同时,医联体建设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信誉,使农民信任且愿意接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强化医联体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信誉,是破解农民不合理就医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欣   侯德帅  
要素成本上升已成为侵蚀我国企业竞争优势、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要素成本上升的系统性和外部性特征,探索更有效的外部解决机制显得尤为关键。据此,本文从营商环境建设视角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粘性,优化成本管理,而这主要源于优化营商环境能够降低企业的资源调整成本、降低需求不确定性和提升政府效率。进一步研究表明,营商环境优化对成本粘性的抑制作用在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各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成本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启超  
以亲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社会网络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社会网络内生化的工作搜寻模型,从理论层面探讨社会网络影响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机理;其次,基于中国乡城流动人口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借助社会网络渠道搜寻对农民工就业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实现正规就业在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法和异方差工具变量法克服了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以及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Heckman选择模型处理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社会网络不利于农民工进城后的人力资本投资,会降低农民工正规就业的概率。基于此,应建立乡城就业信息的互通渠道,加强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希芳  王晨晨  
2010年以来,我国农信社进入全面股份制改革阶段,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其改革能否帮助农民增收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2013—2018年全国925个县(市、旗)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分析农信社股份制改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信社改制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稳健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信社改制有助于提高县域信贷供给水平和信贷配置效率、提升县域创业活跃度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信社改制对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有限,而且改制后的农商行跨区域经营会抑制农民增收、扩大县域内城乡收入差距。本文拓展了已有文献对农信社改革绩效的研究,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制工作和今后的政策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立雪  
通过对26个省区市横截面数据和3个直辖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并比较其各个方程拟合优度的大小,得出省联社体制下农村信用社和农业的关系并不紧密,与此同时在服务"三农"方面和一般商业银行与单一法人体制下农村商业银行相比也没有优势,省联社体制并不有助于"三农"金融服务。分析原因可以归结于现在的体制管理层级太多,省联社体制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考虑"日本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宇  孙学涛  
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基础设施短板,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村庄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角度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机制,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讨论了其内生性。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起到基础性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规模的扩大,而且还会吸纳更多的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会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和降低农业劳动强度的方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型职业农民之间存在显著的内生性。最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从高标准农田建设角度提出了三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彩平   罗丞志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20年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国家级城市群设立这一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具有促进作用,且该政策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推广效应;绿色创新、经济集聚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促进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机制;在东部地区、多中心城市群、环境规制强度较高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政策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侯瑜  袁鹏妞  
作为一种典型的数字基础设施,宽带的建设和普及具有普遍的居民增收效应,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数字红利”的差异,其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存在差异,进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利用2012—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DID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同时促进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但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较小且滞后,因而不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差异化的就业效应(促进高技术行业就业、挤压低技术行业就业)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这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效应会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城市群建设)而减小,随着数字经济渗透度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而增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城乡差距,尤其是“宽带鸿沟”和“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获得的“宽带红利”和“数字红利”较小。因此,应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减小和消除和“数字鸿沟”,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晨  张晓朴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吸储外放"行为,以"存贷款转化率"为指标衡量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在提高农村金融规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得以扭转,说明金融规模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吸储外放"现象,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上。本文在文末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钟晨  张晓朴  
本文以2007—2014年我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差分广义矩估计(DIF-GMM)方法,研究了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吸储外放"行为,以"存贷款转化率"为指标衡量的农村金融机构效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抑制作用;在提高农村金融规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效率对城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得以扭转,说明金融规模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吸储外放"现象,确保农村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上。本文在文末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的目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陈志刚  钟太洋  孙晋坤  徐国良  
在全国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农地流转政策的推行是否起到应有的效果有待检验和反思。论文基于来自我国中部5省925个转入户的调查数据,从3组模型全面考察了农地转入规模与农户农业收入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1)农地转入规模与农业收入呈正向关系,但农地转入规模的经济收益率仅为2.9%。2)农地转入规模对农业收入的作用在不同区域、流转方式、农户类型之间有明显差异:安徽、湖北和湖南较之河南、江西的规模经济收益率更高,农户自发流转下的规模经济收益率高于集体主导方式,农地转入规模对纯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对兼业农户。3)农户平均收入水平随着转入规模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朋文欢  黄祖辉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稍欠考虑,现有的关于合作社增收绩效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因此借助内生转换模型(ESRM)来弥补已有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并尝试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纳入实证分析框架。来自全国15省1 243位农户的数据表明:(1)合作社并不必然提高社员收入,合作社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其增收效果才显著;(2)在合作社发挥其服务功能,并校正样本选择偏差的前提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706,并且非社员农户在参与合作社的反事实情境下,其收入的提升幅度将超过社员农户;(3)多方法的比较研究显示,内生转换模型是当前评价合作社增收绩效比较严谨的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朋文欢  黄祖辉  
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对合作社服务功能的稍欠考虑,现有的关于合作社增收绩效的研究结论有偏差,因此借助内生转换模型(ESRM)来弥补已有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并尝试将合作社的服务功能纳入实证分析框架。来自全国15省1 243位农户的数据表明:(1)合作社并不必然提高社员收入,合作社只有在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的情况下其增收效果才显著;(2)在合作社发挥其服务功能,并校正样本选择偏差的前提下,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706,并且非社员农户在参与合作社的反事实情境下,其收入的提升幅度将超过社员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娟娟  田祥宇  霍学喜  
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的基本要求,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农民合作社正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重要组织载体。在农民合作社运行过程中,经济环境对其组织治理至关重要。本研究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苹果合作社为案例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并分析经济环境对合作社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财政农林水支出和农业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苹果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提高农民合作社治理效率;在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农民合作社治理的总效率略有上升,纯技术效率有所增长,规模效率略有下降,多数农民合作社仍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并提出优化农民合作社治理环境,提高其治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能生  彭郁  
利用1990—2013年全国各省区相关面板数据,通过空间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城乡收入公平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各省区城乡收入公平的改善有正面影响,忽视区域间的间接效应将低估这一影响。在将研究期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增加,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铁路和各等级公路对改善城乡收入公平的作用大小依次递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