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8)
2023(6286)
2022(5452)
2021(5298)
2020(4220)
2019(9991)
2018(9936)
2017(18546)
2016(10190)
2015(11706)
2014(11847)
2013(11529)
2012(10563)
2011(9385)
2010(9317)
2009(8476)
2008(8328)
2007(7405)
2006(6626)
2005(5984)
作者
(27490)
(22753)
(22462)
(21703)
(14483)
(11112)
(10530)
(8784)
(8721)
(8444)
(7836)
(7650)
(7376)
(7026)
(6934)
(6821)
(6787)
(6660)
(6639)
(6482)
(5640)
(5465)
(5461)
(5422)
(5245)
(5069)
(4934)
(4908)
(4614)
(4499)
学科
(33472)
经济(33414)
管理(29287)
(26388)
(21572)
企业(21572)
(12740)
(11334)
(10986)
中国(10657)
方法(10485)
地方(9560)
业经(9261)
农业(8332)
数学(7992)
理论(7861)
数学方法(7787)
(7268)
财务(7245)
财务管理(7214)
(6820)
(6721)
贸易(6713)
(6692)
制度(6689)
企业财务(6660)
(6581)
银行(6571)
(6457)
(6183)
机构
学院(136292)
大学(132621)
管理(49202)
(49033)
经济(47417)
研究(42628)
理学(40697)
理学院(40172)
管理学(39462)
管理学院(39194)
中国(34980)
(28746)
(26576)
科学(25619)
(23675)
中心(21845)
(20952)
(20392)
师范(20268)
财经(19960)
(19563)
(19480)
北京(18291)
研究所(18197)
(17801)
业大(17509)
师范大学(15931)
技术(15859)
(15751)
(15625)
基金
项目(83727)
研究(67692)
科学(64774)
基金(56971)
(48005)
国家(47464)
科学基金(40848)
社会(40023)
社会科(37505)
社会科学(37495)
(34775)
教育(31710)
基金项目(30580)
编号(30409)
(28224)
成果(25771)
自然(25146)
自然科(24488)
自然科学(24485)
自然科学基金(24013)
资助(22433)
课题(21572)
重点(18659)
(18583)
(18516)
项目编号(17885)
(17821)
(17799)
(17610)
(16721)
期刊
(66042)
经济(66042)
研究(43606)
中国(33193)
(23084)
教育(22265)
(18807)
管理(18059)
学报(16741)
科学(15861)
(14500)
金融(14500)
大学(12964)
技术(12738)
农业(12259)
业经(12239)
学学(11541)
图书(9384)
财经(9363)
问题(8739)
经济研究(8634)
(8204)
财会(7915)
(7289)
职业(7141)
会计(6872)
书馆(6870)
图书馆(6870)
(6696)
论坛(6696)
共检索到21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四清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期问题一直以来让企业和裁判者颇感棘手。医疗期的适用应该以医疗机构出具的需停工治疗休息的意见为前提条件,并根据医疗的具体情况确定是连续计算还是累计计算。癌症等特殊疾病的医疗期并非一律为至少24个月。医疗期工资的计付应遵循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约定不得低于法定的基本原则。医疗补助费的支付需考虑劳动合同的解除与期满终止以及劳动者当时的治疗状态等情况,其计付基数的确定也应体现公平合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玉浪  
在林木所有权可以抵押的前提下,从抵押权的历史发展和《担保法》的体系解释两个角度,阐述林木用益物权抵押的可行性;分析我国禁止重复抵押的不当之处以及建立林木重复抵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林木可以与林地使用权分离单独设定抵押权,也可以与林地使用权一并设定抵押权。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金可可  
商誉出资已逐渐为我国公司制实践所认可,但如何完成商誉出资的交付,出资人应当承担哪些义务,商誉资本在公司资本中可占多大比例等问题,是我国公司法理论以及各地商誉出资实践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把握商誉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商誉出资能起到应有的功效。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芹  
财政部分别于2006年2月和10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笔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疑难问题,现提出与同仁探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光磊  吕飞豹  
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房产税属于小税种,涉及的问题也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以自持出租为主的商业地产集团而言,房产税是仅次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第三大税种。由于对房产税的一些规定相对模糊,笔者结合案例对几个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盛振全  姜腾飞  
劳动者医疗期尤其是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问题,由于现行规定不太明确,加之实务中执行比较混乱,迫切需要对医疗期计算标准、医疗期待遇具体内容等方面在立法和司法等方面予以明晰和指导,从而更好地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能更好地便于企业依法统一执行相关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孝保  
医疗期问题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和劳动用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由于医疗期的相关立法较为粗浅,对医疗期及其相关概念之间也缺乏应有的界分,导致实务中对医疗期的管理出现混乱。比如,医疗期与病假之间究竟如何衔接?医疗期到底该如何计算?本文拟从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的角度对医疗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医疗期管理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蒋四清  
劳动者连续工作满10年,企业是否一定要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连续订立的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企业是否一定要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实务中,由于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关于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规定的理解不同,导致裁审机构对该类纠纷的处理不一。本文认为,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提出订立劳动合同的请求即可。不管是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还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都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步  
一、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制度面临的困境分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去的计划经济是在政府严格的控制之下,效率低下,体系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阎雪峰  杨杰  
企业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一般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依法制定,但其中的病假管理制度有一定特殊性。病假首先是一个生理概念,是否需要休假和休假时间要根据病情确定,这个特点决定了对病假的管理必须宽严适度,过宽可能导致员工滥请病假,过严又可能不利于员工病后的身体康复。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建立企业的病假管理制度,才能在维护员工基本权益的同时,又保护到企业的合法利益?我们在本期的圆桌谈话中对其中的劳动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潘锦成  
工伤医疗期的管理潘锦成工伤医疗期间的管理,是工伤保险工作比较棘手的环节,突出的表现是医疗费用日益增加,不易控制。我们在总结1995、1996年工伤待遇支出工作时,发现医疗费用开支占总待遇支出的45%以上,个别地(市)达8757%。福州市某职工出差期...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康玉霞  夏文杰  
新租赁准则实施以来,承租人的核算与原准则变化较大,对企业业务流程与财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承租方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主要会计事项的核算,承租方如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折现率,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在承租方应用中涉及未明确的政策如何实施,承租方如何进行后续计量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与会计核算的差异等系列问题都是实务中的难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柯奇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是税务机关处理涉税政府信息的难点之一。面对申请大幅增长、败诉比例偏高以及法律法规的模糊性等现状,基层税务机关要着力纠正实务操作中审查不尽到位、延期不及时告知、痕迹不够完整等问题,以《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依据,坚持对纳税信息和涉税信息应当予以保护的原则。同时,要结合《税收征管法》修订,制定对纳税信息给予独立保护的规范,并在实践中筑牢不予告知行为形成过程的合法性,增强依法使用不予处理权的力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何春艳  张鲲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