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9)
2023(15155)
2022(12998)
2021(12226)
2020(10333)
2019(23777)
2018(23371)
2017(44527)
2016(23929)
2015(27001)
2014(26531)
2013(26665)
2012(24494)
2011(22234)
2010(21815)
2009(19907)
2008(19227)
2007(16313)
2006(14153)
2005(12350)
作者
(70829)
(59035)
(58420)
(55410)
(37376)
(28221)
(26493)
(23319)
(22464)
(20744)
(20112)
(19919)
(18632)
(18471)
(18095)
(17921)
(17905)
(17582)
(16840)
(16614)
(14832)
(14270)
(14064)
(13243)
(13061)
(12963)
(12927)
(12903)
(11904)
(11666)
学科
(94360)
经济(94255)
管理(64426)
(63052)
(48611)
企业(48611)
方法(45452)
数学(39764)
数学方法(39426)
中国(27574)
(26887)
贸易(26871)
(26132)
(25614)
(22684)
(20575)
业经(19993)
(18374)
地方(17756)
农业(17048)
环境(15014)
技术(14387)
(14376)
(14374)
银行(14311)
理论(13764)
(13711)
(13416)
金融(13415)
(13375)
机构
大学(343705)
学院(338842)
(142049)
经济(139159)
管理(134030)
研究(119709)
理学(117032)
理学院(115691)
管理学(113792)
管理学院(113203)
中国(88332)
科学(74891)
(73704)
(60644)
(60570)
(59858)
研究所(55957)
业大(54571)
中心(52987)
财经(49166)
农业(48063)
北京(46778)
(46488)
(45095)
经济学(43240)
(43230)
(43100)
师范(42603)
经济学院(39195)
(37742)
基金
项目(240606)
科学(187734)
基金(175979)
研究(170883)
(156363)
国家(155129)
科学基金(131301)
社会(109085)
社会科(103393)
社会科学(103363)
基金项目(93725)
(90944)
自然(86414)
自然科(84418)
自然科学(84392)
自然科学基金(82908)
(78044)
教育(76501)
资助(72440)
编号(67727)
成果(54026)
重点(53961)
(53327)
(51164)
(49826)
创新(46613)
科研(46569)
课题(45949)
国家社会(45668)
教育部(45246)
期刊
(147363)
经济(147363)
研究(97672)
中国(62832)
学报(60433)
(53617)
科学(52834)
管理(46058)
大学(44695)
学学(42129)
(41762)
农业(37486)
教育(31468)
(26267)
金融(26267)
经济研究(25719)
技术(25420)
财经(23178)
业经(23125)
(20915)
图书(20348)
(20172)
问题(20005)
(19915)
国际(18245)
科技(17143)
(16029)
理论(15790)
世界(15697)
业大(15515)
共检索到487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嘉  胡涟漪  
本文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居民健康多维贫困指标,实证检验医疗服务贸易对中国居民健康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医疗服务贸易能显著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且对社会经济地位较高人群的健康效应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医疗服务贸易通过增加个体对医疗服务利用的质量和强度,促进居民更加有效地利用医疗服务,进而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因此,为充分发挥医疗服务贸易的健康效应,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实现所有居民公平享有健康的权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林惠玲  黄茂兴  
对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状况的实证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少,但是将服务创新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献尚属鲜见。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特别是由于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服务创新的技术手段不断产生,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区分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务类别的不断分化和交融,迫切需要我国刚刚起步的服务创新研究领域能够尽快扩展研究服务贸易,以提供理论支撑。由于服务业的不断分化演进及其不同领域、类别、业态的服务创新具有显著差异,为了以一种相对一致的方式详细讨论服务创新对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的影响,本文以医疗健康服务贸易为例进行探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娜娜  胡宏兵  刘奥龙  
持续推进医保权益和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文章采用CHARLS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自评健康。但该政策的健康效应对农村居民、新农合参保居民、低教育程度居民和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影响更显著,其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健康水平,缩小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通过提升参保居民医疗资源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负担、释放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和改变家庭消费结构来影响其健康。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需要继续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并且推动医疗健康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邓朝华  洪紫映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在线的医患关系有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有诸多因素影响医患信任,医患信任的提升对患者的行为意向也有积极影响。以在线医患信任为核心,重点从患者角度研究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网站、医院和医生4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从宏观上也会影响在线患者信任和患者行为意向,也将其纳入分析。基于此,以信任模型的概念框架以及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邓朝华  洪紫映  
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作为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补充对缓解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信任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石对在线的医患关系有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医患信任问题。有诸多因素影响医患信任,医患信任的提升对患者的行为意向也有积极影响。以在线医患信任为核心,重点从患者角度研究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医患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个人、网站、医院和医生4个方面的影响。同时,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从宏观上也会影响在线患者信任和患者行为意向,也将其纳入分析。基于此,以信任模型的概念框架以及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等理论为基础构建模型,提出9个假设。以有在线医疗健康网站中服务经验的用户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研,获得271份有效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除个人信任倾向外,医患信任影响因素中的网站、医院和医生的可信度均对在线患者信任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站因素的影响程度最高,在线患者信任也显著影响患者行为意向。感知收益和感知风险对在线患者信任也有显著影响,但对患者行为意向的影响不显著。将医患信任的研究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探讨在线患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研究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中的患者信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胜利   冯丹宁   张孟阳  
本文使用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了多层次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了公共服务水平与居民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对居民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群体中,其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公共服务可以调节个体属性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公共服务削弱了年龄对居民健康的负向影响,并削弱了户籍和收入对居民健康的正向影响,但强化了性别对居民健康的正向影响,有利于促进健康平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有利于居民树立积极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做好疾病预防、及时诊治、愈后康复,进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娟  李斌  彭洋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是贸易在其改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是否也会影响居民健康?本文就国际贸易对健康的影响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回顾,着重综述贸易对健康的直接影响机制,主要通过营养、食品安全与疾病传播等渠道;以及间接影响机制,主要包括劳动力就业、收入增长、收入不平等、公共服务、环境污染与对外援助等渠道。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不平等概念,分析了贸易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路径以及贸易政策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最后,本文在总结现有文献贡献与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贺飞燕  任燕燕  阚兴旺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健康和医疗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中国老年人口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年的最新数据,利用Heckman、Log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老年人医疗支出规模随收入的增加、医疗保障的获得和健康状况的恶化显著增大;医疗服务利用率随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显著增加,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医疗保险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健康,城镇、中部和东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农村、西部老年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文涛  何平  
目的:探究退休对健康状况和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北京市第六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内生性问题,从而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结果:退休导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门诊服务利用和住院服务利用显著增加,其中健康体检是潜在的机制。结论:相关政策制定中可以将免费体检的年龄提高到60岁,提高退休人群的体检频率,增加对个人健康情况的关注程度,从而有效减少或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医疗花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雷权勇  祁春节  孙楚仁  
贸易与福利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考察贸易的经济福利而较少关注贸易的社会福利。健康作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维度,影响着人们对自身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感知。因此,从社会福利角度考察贸易对健康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基于2010—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考察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贸易自由化提高了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且该影响随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呈梯度上升特征;进口贸易自由化通过收入效应和环境效应两个传导机制影响并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本文研究对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正确理解贸易与福祉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怀明  尼楚君  王翌秋  
本文利用1991—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医疗服务配置与利用为视角,通过构造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会通过农村医疗服务来改善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但改善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均会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利用,而城乡收入差距更多影响的是农村医疗服务的配置;目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农村居民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检验了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与"水平公平"目标的偏离程度,重点计算了收入因素在健康不平等、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中的贡献。本文在回归基础上的集中系数分解的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平等、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并使用了更多的医疗服务,收入因素对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的贡献在0.13—0.2之间,医疗保险等因素也扩大了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农村健康不平等程度整体上高于城市,城乡健康不平等程度均在加深;1991—2006年,城乡收入变动对城乡健康不平等上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08%和13.38%。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车春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规模的持续增大、人口结构日益的老龄化,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层次、需求广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多元化及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大大增加。文章以全球医疗健康服务业最发达的波士顿地区为例,概况总结其健康服务业集群发展机理。同时,文章将上海12km2健康医疗密集区与波士顿作对比研究,旨在为上海市健康医疗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悦  廖洪斐  
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精准医疗就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从多角度(定义、内涵、特征、作用)对精准医疗概念作了深度分析,并从技术、人才、监管、支付等方面揭示了我国精准医疗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放眼未来,精准医疗短期将从基因测序、干细胞、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突破;从长远来看,精准医疗势必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医疗和健康保障方式带来一个全新的突破。必须扬长避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发展道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悦  廖洪斐  
习近平主席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精准医疗就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本文从多角度(定义、内涵、特征、作用)对精准医疗概念作了深度分析,并从技术、人才、监管、支付等方面揭示了我国精准医疗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放眼未来,精准医疗短期将从基因测序、干细胞、细胞免疫治疗等领域突破;从长远来看,精准医疗势必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医疗和健康保障方式带来一个全新的突破。必须扬长避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医疗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