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
- 2023(227)
- 2022(203)
- 2021(192)
- 2020(152)
- 2019(379)
- 2018(420)
- 2017(896)
- 2016(479)
- 2015(551)
- 2014(492)
- 2013(449)
- 2012(398)
- 2011(322)
- 2010(319)
- 2009(281)
- 2008(217)
- 2007(197)
- 2006(149)
- 2005(96)
- 学科
- 济(2053)
- 经济(2051)
- 方法(1319)
- 数学(1270)
- 数学方法(1263)
- 业(1103)
- 管理(971)
- 农(707)
- 企(677)
- 企业(677)
- 农业(479)
- 财(454)
- 中国(406)
- 贸(399)
- 贸易(399)
- 易(394)
- 业经(310)
- 地方(310)
- 制(268)
- 和(267)
- 收入(265)
- 学(261)
- 环境(250)
- 出(249)
- 技术(244)
- 务(216)
- 财务(216)
- 融(215)
- 财务管理(215)
- 金融(215)
- 机构
- 大学(5766)
- 学院(5550)
- 济(2876)
- 经济(2835)
- 管理(2377)
- 理学(2121)
- 理学院(2098)
- 管理学(2067)
- 管理学院(2058)
- 研究(1906)
- 中国(1401)
- 财(1169)
- 京(1089)
- 农(1061)
- 经济学(1041)
- 财经(1021)
- 科学(992)
- 中心(981)
- 经(976)
- 经济学院(973)
- 所(873)
- 业大(859)
- 农业(853)
- 研究所(820)
- 财经大学(818)
- 经济管理(718)
- 江(707)
- 院(676)
- 北京(660)
- 研究中心(652)
共检索到7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林 郭宇畅
幸福是每个人的追求,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和2015年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医疗卫生服务与农村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Ordered Logit回归方法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服务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充足性、公共性和便利性这三个维度对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便利性对改进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数据的描述统计,得出医疗卫生服务在当前最需要加强的公共服务中排在第二位,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的研究结果。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以及两次调查的对比,提出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性以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便利性等对策,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立强 周静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立强 周静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柠泽 周静 马丽霞 唐立强
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策略的多样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无序多项选择模型探讨了信息获取媒介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进一步为了克服变量间互为因果关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两个工具变量并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内生性分析。研究表明:(1)相对于务农主导型,传统媒介使用频率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或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并对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对于兼农型,现代媒介使用频率高的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2)不同类型的媒介使用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杂志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兼农型与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电视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小;报纸媒介、互联网媒介(包括手机上网)和手机定制消息媒介使用频率越高,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的概率越大。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普通话能力及家庭经济水平等对农村居民生计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3)在纠正了内生性问题后,现代媒介使用频率依然促进农村居民选择务工主导型生计策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文婷婷
文章利用CGSS2010调查和《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研究亲贫式支出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亲贫式支出可提升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但效果不显著;从结构上看,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和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正效应,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负效应;从区域差异上看,亲贫式支出对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正效应要显著大于经济发达地区。基于此,文章提出公共支出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且要调整支出结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思博
基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四个层面构建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框架,进而实现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剖析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四个层面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潜在传导路径均显著,其中"个人特征""社会资本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7和0.29,影响程度较深;"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特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9和0.08,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中国政府在制定意在提高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政策过程中,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同时关注人居环境的改善,进而增强"生态环境特征""公共服务保障"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如何防范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在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进一步控制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幸福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幸福感增强了城镇和相对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而对农村和相对年长的育龄妇女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仅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缓解我国当前低生育水平难题,对延续我国未来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幸福感 生育意愿 人口红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如何防范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以及经济的平稳发展。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数据,评估了幸福感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生育意愿,在工具变量估计以及进一步控制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此外,幸福感对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幸福感增强了城镇和相对年轻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而对农村和相对年长的育龄妇女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以改善民生和提高居民幸福感为目标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幸福感 生育意愿 人口红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云 任国强 周云波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社会治理、环境治理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对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既呈现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性别、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同样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环境治理 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源源
近年来,家庭的自我选择机制变化导致独生个体总数在不断上升,因而独生与非独生个体的心理特征差异也成为社会各界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2015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借助传统的多项logit和异质性分析两种方法,研究独生与非独生个体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别。结论显示,集群成长环境具有显著的幸福效应,即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普遍低于非独生个体。异质性检验则发现,45岁以下独生个体的幸福感整体上是低于非独生个体的。其次独生男性的幸福感相比于非独生男性来讲,其幸福感水平也是显著低的。总的来讲,独生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显著低于非独生个体的,且这种减小趋势随着年龄的递增更加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虢超 丁建军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社会网络 内生性 U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福芝 陈建伟
本文以18~44岁的青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年(CGSS2015)的数据,分析了青年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构造了包含个人特征、经济状况等7个模块,性别、年龄等27个因素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体系。为保证变量选择的客观性,尽可能地减小误差,运用弹性网络方法进行变量选择,从初步构建的影响因素体系中筛选变量,然后构建Orderlogit回归模型进行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7个模块中均有变量被筛选出来,除政府工作满意度外,其余模块均有变量会对青年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在根据性别、户口类型、年龄和婚姻状态为分组依据进行的分组研究中,发现不同个体特征下的青年幸福感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