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6)
2023(12248)
2022(9995)
2021(9481)
2020(7853)
2019(17771)
2018(17321)
2017(34177)
2016(17789)
2015(19626)
2014(19210)
2013(18769)
2012(16659)
2011(14652)
2010(14366)
2009(13047)
2008(12390)
2007(10811)
2006(9021)
2005(7555)
作者
(45753)
(38608)
(38206)
(36289)
(23984)
(18432)
(17312)
(15273)
(14639)
(13184)
(13050)
(12976)
(11779)
(11556)
(11483)
(11414)
(11310)
(11304)
(10898)
(10826)
(9315)
(9128)
(9077)
(9044)
(8898)
(8711)
(8289)
(8105)
(7625)
(7551)
学科
(73809)
经济(73731)
(58470)
(49905)
管理(44517)
(34540)
企业(34540)
农业(33288)
方法(32900)
数学(30008)
数学方法(29653)
中国(22678)
业经(21861)
(17912)
(16339)
地方(14191)
(12763)
贸易(12758)
(12568)
银行(12557)
(12512)
农业经济(12408)
(11915)
(11754)
(11184)
(11174)
(11120)
金融(11117)
保险(11092)
技术(10979)
机构
学院(240162)
大学(234280)
(104641)
经济(102704)
管理(99837)
理学(87358)
理学院(86587)
管理学(85231)
管理学院(84766)
研究(71670)
中国(59975)
(52368)
(46150)
(45704)
科学(40649)
农业(39465)
业大(38664)
财经(37492)
中心(37236)
(34623)
(34025)
(32568)
经济学(32500)
经济学院(29595)
研究所(29579)
经济管理(29001)
(28877)
师范(28642)
财经大学(27950)
北京(27389)
基金
项目(170754)
科学(137438)
研究(129242)
基金(127153)
(108581)
国家(107558)
科学基金(95237)
社会(86299)
社会科(81452)
社会科学(81433)
基金项目(68020)
(66715)
自然(59450)
教育(58150)
自然科(58149)
自然科学(58135)
自然科学基金(57088)
(54532)
编号(53024)
资助(50050)
成果(40475)
(38908)
重点(37163)
(37088)
国家社会(36503)
(36301)
人文(34369)
(34262)
课题(34181)
教育部(34082)
期刊
(112557)
经济(112557)
研究(65197)
(57432)
中国(46903)
农业(39142)
(33657)
科学(31896)
学报(31562)
管理(31094)
(28197)
金融(28197)
大学(26993)
学学(26088)
业经(25525)
技术(20649)
教育(18748)
财经(17526)
(17318)
问题(16055)
经济研究(15365)
(14982)
农业经济(14597)
农村(14557)
(14557)
(13020)
世界(12061)
经济问题(11830)
技术经济(11356)
资源(11170)
共检索到339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林  柳俊燕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流动过程中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不仅是加强民生建设、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农村劳动力群体流动性强、就业技能低、缺乏劳动合同保障等特点使其医疗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也具备特殊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在制度设计、缴费年限互认、统筹基金转移、重复参保、待遇等方面存在障碍。因此,加强医疗保险转移接续的精准设计、以包容性制度安排减少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需求、健全政府间的责任分担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的现实选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春海   熊琦哲   徐宇明  
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村劳动力消费的影响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的调节效应时发现,非农就业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消费,非农就业时长及非农就业收入占比均能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消费水平。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均会对非农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消费之间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效应,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则会产生负向调节效应。不同地区及年龄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险类型对非农就业和农村劳动力消费之间的关系影响效果也不相同。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会正向促进非农就业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此,提出强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保障,提高非农就业农村劳动力参保率,推进区域间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协调发展,为发掘农村劳动力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劳动力消费升级,进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蒙永亨  孙良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春超  
本文在农民理性行为分析框架下 ,吸取Carrington模型的分析思路 ,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 ,认为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集聚效果应该成为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随后 ,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作了经验检验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从农民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上看 ,城乡收入差异并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在转移过程中 ,农民的转移就业呈现出大规模集聚的趋势 ,同时 ,这种由地区就业集聚所形成的社会、信息网络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帮扶效应则显著地影响着农民的就业行为。由此 ,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龚文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地区之间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迅速增加,也日益频繁。与此同时,现行基本医疗保障体制中,不同子制度之间的差异和分割分治状况极大地制约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损害了参保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通过树立正确理念来制定医疗卫生政策,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切实维护流动参保者个人权益,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和谐社会公平、公正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法鸣   戴平   陶启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晓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玉娟  
目前,流动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并不顺畅,统筹基金不随之转移,参保者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为此,需要加强立法,进一步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明确缴费年限的计算以及统筹基金转移等问题,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给集中转入地一定的补偿,并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整合医保制度框架和管理机构,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真正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宗凡  
人员流动和医保制度分割的交汇,形成了我国医保关系转接的现实需要。由于地区间利益不平衡等原因,我国的医保关系转接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损害了流动人员的医保权益。解决医保关系转接问题必须把保护参保人利益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建立地区间的利益协调机制等一系列举措来保障医保关系转接的顺畅。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孔祥智  
一、四川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特征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征 1.数量庞大。2004年末全省总人口8725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6027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轩  郑爱翔  
基于江苏625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探索和验证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可雇佣性的结构,并比较了不同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可雇佣性和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建立了就业质量对可雇佣性的回归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主要包括岗位能力、社会能力、态度动机和知识技能四个因子;不同受教育程度和培训经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可雇佣性要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培训经历者在知识技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学历者在知识技能上要显著高于初中及小学学历者,在态度动机上却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勇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灵  
有序而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等现实问题。在全球经济复苏、我国经济发展放缓而造成的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就业压力大的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该要运用有效的方式增加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就业。本文在阐述农村劳动力目前就业转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完善转移就业政策的方式,进一步研究实施劳动力转移政策时应该重视的几个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麦伟  
本文回顾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历史 ,指出了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最后阐述了走出困境的几点想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