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9)
2023(13247)
2022(11843)
2021(11352)
2020(9612)
2019(21942)
2018(21857)
2017(42153)
2016(23353)
2015(26503)
2014(26507)
2013(26354)
2012(24479)
2011(22065)
2010(22190)
2009(20712)
2008(20781)
2007(18637)
2006(16626)
2005(14916)
作者
(70288)
(57751)
(57604)
(54854)
(37200)
(28050)
(26386)
(22937)
(22262)
(21065)
(20090)
(19709)
(18563)
(18244)
(18210)
(17896)
(17551)
(17441)
(16705)
(16662)
(14451)
(14288)
(14236)
(13491)
(13092)
(13051)
(12986)
(12829)
(11849)
(11533)
学科
(88449)
经济(88256)
管理(67422)
(64567)
(54052)
企业(54052)
方法(42001)
数学(34615)
数学方法(34036)
中国(25683)
(25012)
(24002)
(22578)
(20588)
业经(20481)
理论(18282)
地方(16814)
(16226)
财务(16149)
(16119)
财务管理(16105)
(16104)
银行(16062)
(15689)
贸易(15682)
农业(15469)
(15206)
企业财务(15198)
(15117)
(14349)
机构
大学(336911)
学院(331660)
管理(128751)
(124361)
经济(121145)
研究(113122)
理学(109678)
理学院(108386)
管理学(106172)
管理学院(105589)
中国(88705)
(73899)
科学(73152)
(61481)
(59166)
(58120)
研究所(53390)
中心(51983)
业大(51533)
(50756)
财经(48090)
北京(47556)
农业(45640)
(44446)
师范(43941)
(43466)
(41234)
(40708)
经济学(36109)
(35970)
基金
项目(219935)
科学(170439)
基金(158316)
研究(157892)
(138954)
国家(137749)
科学基金(116686)
社会(97194)
社会科(91018)
社会科学(90985)
(85419)
基金项目(83720)
自然(78111)
自然科(76253)
自然科学(76230)
自然科学基金(74852)
(72862)
教育(72316)
资助(66952)
编号(64773)
成果(54352)
重点(48950)
(48045)
(45226)
课题(44876)
(44509)
科研(42502)
创新(41523)
大学(40946)
教育部(40618)
期刊
(143456)
经济(143456)
研究(102973)
中国(68812)
学报(58582)
(53070)
科学(51736)
(48178)
管理(48134)
大学(43757)
学学(40896)
教育(39544)
农业(36169)
(34619)
金融(34619)
技术(27288)
财经(23950)
业经(21812)
经济研究(20899)
(20283)
图书(19625)
(18177)
问题(18123)
理论(17781)
(16817)
实践(16289)
(16289)
科技(16041)
技术经济(15552)
业大(15004)
共检索到50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文中  
《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医疗保险理赔适用代位追偿原则,且适用情形比《保险法》的规定要宽泛。从防范道德风险的需要出发,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也有必要在理赔中适用代位追偿原则。当医疗保险同其他保险发生竞合时,应该按照一定规则在各保险人之间确定主要赔偿责任和补充赔偿责任,如果医疗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超过其应负责任,其可以向其他应负责保险人代位追偿。医疗保险机构的代位追偿权是被保险人行使选择权且保险人履行保险义务后的派生权利,不应该是保险人的选择权。不过,社会医疗保险需要对被保险人的选择权作适当限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姚琴  
新《保险法》关于理赔程序和时限的法律规制,体现了公平理赔、尽速理赔的价值目标,对解决理赔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与保险理赔实践不够契合、法律责任设置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分析新《保险法》理赔程序与时限的相关规定入手,将其与保险理赔实践进行对比,并研究违反程序与时限的法律后果,最后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增强法律的执行效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会强  
我国社会保险的"费改税",在立法层级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社会保险税法",而不能再像以前税法制定时的通常做法那样由国务院制定"社会保险税暂行条例"。我国制定"社会保险税法"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文以及我国现有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同时予以修订。鉴于社会保险税的特殊性,相关的税法理论也应予以拓展,如传统的税收法定原则应发展为"税收动态法定原则",应变通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庹国柱  刘万  
传统观点认为,代位追偿权只适应于财产保险不适用于人身保险。但在社会保险中有人认为适用代位追偿原则,在正讨论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中也将其列为专条。本文分析认为,人身伤害赔偿实际上由两类组成:一是针对物质性损失的补偿;二是针时肉体痛苦和精神性损害的赔偿。对于前者,由于涉及的是与人身伤害相关的费用和收入的填补,可以适用代位追偿权,对于后者,由于精神损害赔偿不具有足额补偿性,则不适用。对于工伤事故的赔偿,我们只能就费用和收入补偿这一块,可以行使代位追偿权。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青武  
不可争辩条款制度通过约束保险公司撤销保险合同的权利,强化保障保险消费者的保险合同权利,但同时也可能诱发保险消费者的道德风险。本文重点围绕我国保险法关于不可争辩条款制度的规定,结合他国立法例,论述我国不可争辩条款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捷  张琳  
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10年《社会保险法》颁布,预示着我国社会保险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其立法存在缺憾并导致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应该以保护公民社会保险权为核心进行顶层规划;以科学化、本土化和可操性强为目标进行制度优化。同时,要注意改进研究方法,为完善社会保险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朝才  李天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发展又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因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法实施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影响长期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强化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监管和对劳动力雇佣的保护,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进而可以激励企业使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领域的文献,对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社会保险激励补偿机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友飞  
交强险制度在我国实施已近六年,有关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一直存在争论。2009年修改的保险法,虽然明确了责任保险中第三人向对方保险公司的直接赔偿请求权,但在理赔实务中,保险公司却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保险赔偿的主动权往往属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受害第三人的直接赔偿请求权并未得到有效保障。为真正实现交强险制度的设立目的,非常有必要对交强险中第三人的保险赔偿请求权在理赔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提出完善第三人保险赔偿请求权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我国的交强险制度更趋完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克玲  
2009年2月28日,新《保险法》颁布,其引入了不可抗辩条款。这一条款不仅能够规范保险人行为,保护投保方利益,更能适应国际惯例,提高我国保险人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保险的挑战。本文回顾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历史进程,并对其修法价值进行了陈述,最后立足国情,对不可抗辩条款在实际操作中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邢海宝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其中新增的关于保险合同随保险标的转让的规定引人瞩目。然而,何为保险标的转让,保险合同的转让是否需要被保险人和受让人达成协议,保险合同转让后保险人如何管理风险,保险合同转让能否替代保险金请求权转让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澄清。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怡哲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一部基本大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国家保障、变革过渡时期后,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并呈现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公权力为手段、以互助共济为基石等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保障能力不可持续以及救济渠道不甚顺畅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顶层设计优化框架,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走向成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书高  
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而享有的一种保险金请求权。从性质上讲 ,属于财产权、请求权和期待权。但是为了防止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发生 ,法律对受益权的产生及行使受益权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使其区别于一般的财产请求权。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的规范从整体上说是合理的 ,但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 ,也出现了很多立法时没能注意的问题 ,均急需法律修订时予以完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文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已经实施,它的地位如何?作用怎样?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贯彻执行《保险法》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简述法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分类 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也就是说没有国家政权,法等于零;没有法,国家也就没有统治工具,不成其为国家。因此,法是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法的发展是以社会新的物质关系和新的矛盾产生为基础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齐青婵  
一、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指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林宝清,2006)。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使保险法并不与社会公德相冲突,以更好地保护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