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45)
2023(16845)
2022(14335)
2021(13331)
2020(11678)
2019(26773)
2018(26784)
2017(51664)
2016(28159)
2015(32366)
2014(32396)
2013(31703)
2012(29210)
2011(26287)
2010(26584)
2009(24957)
2008(24755)
2007(22359)
2006(19125)
2005(17101)
作者
(81751)
(68479)
(68455)
(64995)
(43467)
(32818)
(31314)
(26829)
(25830)
(24514)
(23240)
(23133)
(21777)
(21709)
(21296)
(21284)
(20611)
(20168)
(20005)
(19527)
(17003)
(16916)
(16764)
(15599)
(15401)
(15318)
(15294)
(15184)
(13935)
(13497)
学科
(113334)
经济(113175)
管理(85851)
(82344)
(68300)
企业(68300)
方法(57051)
数学(50511)
数学方法(49744)
(33306)
中国(30258)
(29527)
(27486)
业经(24153)
(22244)
(21367)
财务(21283)
财务管理(21226)
(20891)
贸易(20881)
(20635)
银行(20593)
(20278)
企业财务(20125)
地方(20039)
理论(19948)
(19505)
(19337)
金融(19329)
农业(18945)
机构
大学(403634)
学院(403328)
(163231)
经济(159604)
管理(157684)
理学(135658)
理学院(134220)
管理学(131512)
管理学院(130781)
研究(129965)
中国(102408)
(84617)
(79954)
科学(78903)
(66344)
(65350)
财经(62979)
中心(62163)
(61597)
业大(59778)
研究所(58992)
(57103)
北京(53006)
农业(52283)
经济学(50288)
(49988)
师范(49400)
(48468)
(47353)
财经大学(46881)
基金
项目(269635)
科学(212464)
基金(196711)
研究(194624)
(171284)
国家(169910)
科学基金(146673)
社会(122763)
社会科(116346)
社会科学(116316)
(105790)
基金项目(103194)
自然(96576)
自然科(94402)
自然科学(94377)
自然科学基金(92701)
教育(92129)
(89159)
资助(82529)
编号(79205)
成果(64691)
重点(60790)
(60193)
(55992)
(55849)
课题(55213)
创新(52378)
科研(52212)
教育部(51876)
(50874)
期刊
(174655)
经济(174655)
研究(115161)
中国(81227)
(64355)
学报(62637)
(58747)
管理(58140)
科学(56961)
大学(48126)
学学(45513)
教育(43198)
(40709)
金融(40709)
农业(39156)
技术(37617)
财经(31403)
经济研究(28011)
业经(27933)
(26806)
问题(22627)
统计(22200)
(21410)
(20204)
技术经济(19830)
(19448)
理论(19049)
(18508)
决策(18220)
商业(17876)
共检索到594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制度整合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正在进行的一场意义深刻的变革。弱势群体的境况能否在变革过程中得到改善,是衡量这场变革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但制度整合固然可以有效解决城乡之间和制度之间的公平性问题,是否必然同时解决人群之间的公平性问题呢?本文选取广东省已经完成制度整合的典型地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发现,制度整合在总体上缩小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之间的保障水平差距,有力地改善了工人和低收入者等弱势群体的保障状况。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佳  吕学静  
根据罗尔斯的"最大最小"原则,将影响弱势群体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因素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被访者自身的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情况以及户口。从Probit模型分析结果看,这类因素从整体看已经没有对弱势群体的歧视。第二类是工作状况,包括是否参加工作、主要职业、工作地位、工作类型以及收入状况。这类因素体现出明显的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弱势群体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包括农民、退休及无业者以及低收入群体。第三类是被访者的自身健康状况,包括自评状况和预防保健。根据分析结果,健康状况不存在着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忠英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和选择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在农村有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农民,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而被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外。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制度设计:实行由政府资助、社会援助的非纳费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石祥  周绿林  
医疗救助作为一种支持和帮助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通过分析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发达国家的英国和德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和印度的医疗救助制度,总结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有着较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建立和健全医疗救助制度、重视弱势群体的医疗公平、强调政府在医疗救助"托底作用"中的责任和依据国情开展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绍阳  尹庆双  臧文斌  
本文首次基于微观个体就诊选择的数据,利用成都市城乡医保政策设定的独特环境,通过建立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医疗保险报销比例的"偏向性"设定对患者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我们发现,医保基金支付的偏向性设定对住院患者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如果医保报销比例的设定上相对更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就会引导更多的患者前往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反之亦然。不过,医保补偿对医疗机构选择都只有微弱的影响,医保补偿的价格调节作用仅仅对少数患者产生了效果,还不足以改变当前多数人对大医院的偏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毕泗锋  傅文亮  
普惠保险的服务对象为弱势群体,但长期以来学界与业界面临如何有效甄别弱势群体的研究难题。本文基于“风险感知”理论,使用保险公司82万份微观保单数据,以投保人收入、职业和教育三个代表性指标捕捉弱势群体特征,探究弱势群体的保障型人身保险需求规律。研究发现,弱势群体在保险消费决策中存在较强烈的“未知风险”与“恐惧风险”感知,其保险总需求相对较低,但等量收入增加引致的边际保险需求(保险保障/收入)却相对较高。进一步,弱势群体家庭中的“中青年”或“男性”成员为被保险对象时,边际保险需求显著增强;弱势群体的边际保险需求存在地区差异,经济与保险较为发达地区的弱势群体,其边际保险需求更高。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甄别弱势群体的解决思路,弥补了现有文献有关普惠保险服务对象研究偏窄及偏少的短板,研究结论可为政府普惠保险政策制定以及保险公司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惠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相当规模的新生弱势群体,并由此带来了城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的问题。面对这一全新情况,必须对现行的医疗保障政策和制度体系进行重新审视,进而逐渐解决过去20年积累的问题。总体思路是:在社会政策方面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并从制度、政府和社区三个层面构筑全社会城市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侠  陈娥英  孟宏斌  
本文从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的制度缺陷;提出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即重点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贫困农民三类农村弱势群体,完善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保障措施包括:明确政府职责,选择适宜模式,强化医疗救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埙吹  姚岚  陈瑶  
文章依据系统分析法提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优化模型。模型包括逻辑框架和结构框架,逻辑框架依据"系统目标——系统环境——系统要素"的逻辑链条建立。结构框架由4个方面构成,即政策衔接、组织管理、技术设计和服务管理。其中组织管理包括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两方面,技术设计包括4个衔接步骤以及5个关键技术环节,服务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控制、信息服务和结算服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茂松  
新旧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的运行效率、权利与义务对等 ,更加完善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管理方式上有重大差异 ,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在以上几个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为了使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地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必须在医疗费用的结算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加强医疗保险的监督和检查上下功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炳珍  陈畴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林娣  焦必方  
首先制定我国农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分类标准,再根据这3个分类标准,将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农村模式、差异模式、综合模式和城镇模式,通过对以上4种模式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对我国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规律有一个整体了解。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戚畅  
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通过对国际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类型及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分析,总结统账结合模式的优点,并针对其在探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万红  
本文以2011年10月对全国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为样本,通过构建Pr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满意度以及医疗保险推广方式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大学生户籍、学校所在地区、专业、性别、年级、月平均生活费用支出等因素的影响却不明显。研究为我国城乡医疗统筹、"全民医保"的政策实施提供现实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金双华  于洁  
文章以陕西省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指标,运用平衡预算归宿方法,从医疗保险缴费和受益两个方面测算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变化。研究发现,总体上医疗保险制度不但没有发挥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反而存在低收入群体补贴高收入群体的"逆向再分配"现象。虽然医疗保险缴费额与收入成正比,但在报销医疗费方面低收入群体的数额更低,医疗保险的综合效应没有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状况,并且农村医疗保险的公平性更低。因此,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筹资公平和受益均等,应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发展,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补贴和照顾,满足不同群体的医疗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