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3)
2023(11207)
2022(9425)
2021(8506)
2020(7306)
2019(16208)
2018(15782)
2017(30245)
2016(16379)
2015(17980)
2014(17654)
2013(17494)
2012(16012)
2011(14353)
2010(14404)
2009(13740)
2008(13580)
2007(11873)
2006(10375)
2005(9520)
作者
(49356)
(41264)
(41202)
(38714)
(26209)
(19895)
(18592)
(16079)
(15796)
(14564)
(14327)
(13726)
(13389)
(12971)
(12825)
(12742)
(12714)
(12300)
(11865)
(11819)
(10381)
(10013)
(9994)
(9354)
(9264)
(9181)
(9129)
(9007)
(8356)
(8080)
学科
(56814)
经济(56702)
(51242)
管理(50645)
(38031)
企业(38031)
方法(25630)
数学(22862)
数学方法(22653)
(21250)
(19979)
中国(19818)
(16553)
(14005)
银行(13962)
业经(13654)
(13183)
(13133)
贸易(13128)
(12858)
(12460)
(12225)
财务(12200)
(12189)
金融(12187)
财务管理(12172)
(12104)
制度(12071)
企业财务(11565)
(11279)
机构
大学(235640)
学院(230046)
(94715)
经济(92430)
管理(89341)
研究(80299)
理学(76524)
理学院(75647)
管理学(74447)
管理学院(74012)
中国(63619)
(49893)
科学(48396)
(48077)
(44185)
(40842)
业大(37537)
财经(37356)
研究所(36909)
中心(36790)
(35348)
农业(34932)
(34020)
北京(31204)
经济学(29588)
(29298)
财经大学(28009)
(27491)
(27122)
师范(26708)
基金
项目(159306)
科学(125112)
基金(118177)
研究(110890)
(105525)
国家(104666)
科学基金(89143)
社会(73210)
社会科(69291)
社会科学(69272)
基金项目(62766)
(60615)
自然(58907)
自然科(57587)
自然科学(57561)
自然科学基金(56593)
(52207)
教育(50095)
资助(47238)
编号(43121)
重点(35876)
(35272)
成果(34693)
(33363)
(33357)
(32451)
创新(31431)
国家社会(31248)
科研(31081)
教育部(30093)
期刊
(101946)
经济(101946)
研究(70743)
中国(52131)
学报(41458)
(38159)
(37344)
科学(36897)
管理(31003)
大学(30967)
学学(29338)
(27261)
金融(27261)
农业(24927)
教育(20058)
财经(18558)
经济研究(16251)
技术(15991)
(15755)
业经(15346)
(13222)
问题(13007)
图书(12133)
(11910)
(11409)
(11209)
理论(11065)
业大(10831)
科技(10565)
国际(10055)
共检索到349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孟颖颖  韩俊强  
文章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差异与参保地点差异两个维度讨论了医疗保险制度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卫生服务利用,无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没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参加何种社会医疗保险,在居住地参保均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采用PSM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认为,现行医保制度存在的"地域区隔"构成了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制度藩篱,应尽快解决跨统筹地区就医结算的"不便捷",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消除地方本位主义,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制度创新,吸纳更多的流动人口参加居住地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Probit和Heckprobit模型,验证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对流动人口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流动人口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率;城镇医疗保险对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的降低作用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越高,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越低。因此,文章建议在确保流动人口医疗保险普遍参保的基础上,为流动人口中的灵活就业人群提供更多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从而提升保障水平、有效降低灾难性医疗支出。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使流动人口真正享受到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海珊  
文章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农村户籍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Probit选择模型和多项Mlogit选择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在流动过程中所享有的医疗保险状况及其对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城市患病后,其在户籍地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作用非常有限,而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其医疗负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宏伟  栾文敬  李佳怿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岚,陈启鸿,刘华,陈迎春,卢祖询  
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的专题调查研究,对社区卫生服务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卫生问题决定了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必须与卫生体制改革相配套;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控制医疗费用的最有效方法是合理引导参保职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在功能合理定位的基础上,争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倾斜与支持是其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秀英  邹富良  林枫  
通过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过程的回顾分析,发现界定医疗服务范围和限定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总额预算的方法对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医疗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正在向正常的范围回归,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改善,医疗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卫生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自控意识增强,医院间竞争基本展开。改革中对财政非营利性医院补助应该增加,医疗机构的收费结构和收费标准有待调整,对医疗机构面临的经营困难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安超帆  
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本文匹配了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地级市宏观特征数据,运用logistic的方法,研究了职工医疗保险参保、居住证制度对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参与职工医保有效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居住证制度也显著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进一步分析显示,子女随迁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风险会降低其市民化意愿。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流动人口职工医保的参与率;适当调整居住证的办理条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采取多种举措提升流动人口市民化意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验证了医疗风险和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总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常住人口,略高于农村常住人口,但娱乐性消费占比均小于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住院风险和住院花费都小于常住人口。结果显示,住院发生率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城镇医疗保险的比没有的消费水平要高;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农村医疗保险的消费水平比没有的要低。我们提出,为促进流动人口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流动人口的医疗风险;其次要鼓励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铭来  史晓晨  
文章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验证了医疗风险和医疗保险对流动人口消费的影响。流动人口的总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常住人口,略高于农村常住人口,但娱乐性消费占比均小于城镇常住人口和农村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住院风险和住院花费都小于常住人口。结果显示,住院发生率越高消费水平越低;对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城镇医疗保险的比没有的消费水平要高;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有农村医疗保险的消费水平比没有的要低。我们提出,为促进流动人口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降低流动人口的医疗风险;其次要鼓励流动人口,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并且要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儒  成前  倪志良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但对不同疾病,这一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机制分析显示,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是通过个体健康素养这一渠道发挥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不同流动时间、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挺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配置卫生资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刘挺一、确立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依据卫生资源配置,从广义上讲即指卫生资源在卫生部门间的分配及其流动。卫生部门要向人们提供各种医疗卫生服务,必然要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龙安  李鑫  李长乐  王鲜艳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6年的数据,计算参保不同保险制度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发生率和集中指数评价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改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效果。结果表明:职工保险下的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8.64%,新农合下的发生率最高达到16.22%。参保三种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集中指数均为负数。同时认为,职工保险缓解家庭灾难卫生支出的效果最好;但是,三类医疗保险在缓解家庭卫生支出效果的公平性不佳。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蕾  许萍  
目的:了解我国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意愿,探究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构建5个维度27个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建立Multinoal LASSO-logistic评估模型对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模型比较Multinoal LASSO-logistic优于弹性网和岭回归,不仅能筛选出精简实用指标体系,而且能甄别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和方向。结论:流动人口医保参保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个体特征中的男性、受教育程度高、党员、城职保、家庭人口多及已婚者;(2)流动特征中的户籍性质、流动原因及回乡频繁;(3)就业特征中的住房性质、就业身份及签订合同;(4)社会融合维度中的融入的意愿、留成意愿以及健康特征中患病频率、社保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颖颖  
医疗保险是帮助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抵御疾病风险、促进其融入城市的重要保障。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分民族比较了城市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状况,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率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其中,回族流动人口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的比例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满族、壮族和蒙古族流动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25. 58%、25. 57%、22. 18%。研究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了影响汉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医疗保险参保行为的相关因素,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流动距离等因素影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行为。为此,应进一步消除就业歧视、加强制度宣传、强化政府监管、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参保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