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6)
- 2023(9535)
- 2022(8094)
- 2021(7467)
- 2020(6327)
- 2019(14050)
- 2018(13483)
- 2017(26391)
- 2016(14063)
- 2015(15238)
- 2014(15219)
- 2013(14794)
- 2012(13668)
- 2011(12447)
- 2010(12760)
- 2009(12251)
- 2008(12248)
- 2007(11177)
- 2006(10049)
- 2005(9453)
- 学科
- 济(51586)
- 经济(51484)
- 业(48360)
- 管理(47965)
- 企(36746)
- 企业(36746)
- 方法(20641)
- 财(20556)
- 制(19781)
- 农(18513)
- 数学(18187)
- 数学方法(17950)
- 中国(17147)
- 银(13561)
- 银行(13555)
- 行(12918)
- 业经(12705)
- 农业(12404)
- 务(11867)
- 财务(11838)
- 融(11831)
- 金融(11829)
- 财务管理(11805)
- 策(11383)
- 体(11371)
- 险(11295)
- 企业财务(11231)
- 保险(11204)
- 贸(10989)
- 贸易(10984)
- 机构
- 学院(199544)
- 大学(198858)
- 济(88980)
- 经济(86993)
- 管理(78679)
- 理学(66333)
- 理学院(65683)
- 研究(65652)
- 管理学(64795)
- 管理学院(64384)
- 中国(55518)
- 财(49688)
- 京(40145)
- 财经(37316)
- 科学(34839)
- 经(33866)
- 江(31722)
- 所(31621)
- 中心(31178)
- 经济学(28503)
- 农(28411)
- 研究所(27837)
- 财经大学(27711)
- 经济学院(25652)
- 北京(25376)
- 州(24459)
- 业大(24393)
- 院(23930)
- 范(23102)
- 师范(22921)
- 基金
- 项目(127074)
- 科学(102241)
- 研究(96649)
- 基金(94955)
- 家(80627)
- 国家(79936)
- 科学基金(70194)
- 社会(64525)
- 社会科(61265)
- 社会科学(61254)
- 基金项目(48793)
- 省(48171)
- 教育(44099)
- 自然(43336)
- 自然科(42383)
- 自然科学(42373)
- 自然科学基金(41659)
- 划(40311)
- 资助(39116)
- 编号(38660)
- 成果(32684)
- 制(30839)
- 部(29517)
- 重点(28227)
- 国家社会(27238)
- 课题(27114)
- 创(26754)
- 发(26476)
- 性(26223)
- 教育部(26209)
共检索到31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远涛 杨娟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回答"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针对性帮扶"等难题。阐述第一个问题需要从绝对贫困的定义过渡到发展贫困;阐述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经济贫困和能力贫困的根源剖析;健康扶贫已经跳出了传统经济贫困的思路,靶向致贫原因,能更好地针对"如何扶贫"提出实施策略。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但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在多大程度上助力了"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实证来支撑。以发展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和能力因素为解释变量,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追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全覆盖,对于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良好的政策效应;"是否有医疗保险"本身对于贫穷的效应显著为正,拥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保费开支使得隐藏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显现出来,出现对于贫困的直接效应为正的假象,但综合效果仍然有利于降低贫困;同时,家庭成员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变量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之后,应该适当向特殊病种进行倾斜,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扶智来扶贫,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贫困;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政策方面适度倾斜,缓解"税延型"、"税优型"健康保险政策的阻力和压力,通过保单抵押贷款等金融保险创新,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保险精准扶贫"、"健康扶贫"。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竞吾 张伟 陈田园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三期数据,从灾难性医疗支出以及贫困脆弱性入手,采用OLS模型、Probit模型和PSM-DID模型,分别考察了基本医疗保险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于因病致贫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初期,虽然有效减轻了患病居民的贫困脆弱性,但对于减轻灾难性医疗支出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在基本医疗保险的成熟期,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地增长,居民自付的医疗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提升,因病致贫没有得到更有效的缓解;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减贫效果大幅提升,住院行为的发生不再显著降低个体的贫困脆弱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基本医疗保险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精确识别贫困脆弱性较高的居民,并提前予以补贴帮助,避免发生因病致贫。
关键词:
因病致贫 医疗保险 贫困脆弱性 政策效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健 李华 徐英奇
在疾病经济风险问题突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足的背景下,首次实证检验商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对于已经拥有城乡居民医保的家庭而言,拥有商业医疗保险家庭的致贫性卫生支出发生率(IHE)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CHE)分别显著降低5.22%和3.36%;而在发生大病冲击的情况下,IHE和CHE分别显著降低11.96%和10.49%。考虑不同贫困线标准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实证检验商业医疗保险的减贫机制,发现对于拥有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体而言,其过去两周就诊费用和过去一年住院费用的自付比例分别显著降低4.96%和5.46%。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大病冲击 因病致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谢明明 刘吉祥 杨孝春
目的:界定因病支出型贫困与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及测算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健康保险在缓解因病支出型贫困中的优化策略。方法:梳理文献界定不同贫困指标概念并测算各指标的发生率,利用IV-Tobit模型检验商业医疗保险降低因病支出型贫困发生概率的作用。结果:我国因病支出型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购买商业性保险能够显著降低因病支出型贫困发生概率。结论:建议建立贫困边缘人口的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发展城市定制型普惠医疗保险、推进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
因病支出型贫困 贫困发生率 商业医疗保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晓宇 锁凌燕 吕欣怡
防范化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是提升低收入群体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估计了罹患重大疾病对个体医疗及债务负担的影响,并探讨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缓解个体医疗及债务负担的作用。研究表明,罹患重大疾病会导致个体医疗开支平均增加119%,相应的债务负担增长98%。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处理效应异质性、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安慰剂检验和一系列其他稳健性检验后均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户籍居民、家庭资产规模较小者及经济、医疗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在罹患重大疾病时更易增加债务负担;参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医疗费用和债务负担。本研究强调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为减轻居民医疗负担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因病返贫 大病保险 社会保障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施裕壬,许小鹏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推出医疗保险制度已近两年,虽然起步顺利,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运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医疗保险面窄,不仅扩大投保面困难重重,而且还有日益萎缩之忧。目前,在深圳几万家单位100多万职工中,只有1800多个单位的13.8万多人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一丹 汪文新 卢祖洵
文章初步探讨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概念及计算方法,对珠海市近5年来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进行研究分析,初步评价了珠海市医疗保险工作,认为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促进了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扩大。本研究为社会医疗保险工作的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参保人数 覆盖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海冰
文章在建立大连市医疗保险全覆盖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及结余情况,根据政策因素和结算方式因素建立大连市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预估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全覆盖 收支平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迎春,徐锡武,王蓉,张宏涛,吴妮娜,王莉阳,罗五金,汪早立
通过贫困缺口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效果进行研究,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发挥了重要作用;基金使用效率较高,但有效供给率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补偿方案,同时与特困医疗救助相结合,提高对贫困人群的补助。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贫困指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雅丽 李亚青 吴联灿
本文将衡量金融风险的思想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实践中,将农民的因病致贫看作一种风险加以防范,提出一种直观、可靠、易于操作的单一评价指标——新农合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并利用广东省五个地区微观调研数据,对这一评价指标进行了实证检验。因为满足因果关联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性要求,这一指数有利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在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并对决策者调整政策参数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因病致贫 评估指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姚强 谢佳 孙菊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界定关乎医疗救助的公平性和精准性,然而我国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贫对象界定仍缺乏理论和方法依据。重特大疾病相对费用理论考虑了家庭支付能力,同时灾难性和致贫性卫生支出测量方法不仅反映了家庭疾病经济负担和贫困状态,而且能够反映救助对象的因病致贫广度和深度。因此,基于重特大疾病相对费用理论及其测量方法的因病致贫对象界定思路能够支持我国重特大疾病因病致贫对象的界定。
关键词:
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 因病致贫 界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鲍震宇 王智广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和2018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PSM-DID)研究了“倾斜性”三重医保政策对低收入人口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阶段实施的“倾斜性”三重医保统一政策的保障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倾斜政策可使低收入人口住院率显著提高8.9%,住院支出显著提高60.3%,住院自付医疗费用降低34.3%,但未对门诊需求产生激励效应;第二,倾斜政策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率和医疗支出的提高;第三,接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统一保障水平的政策机制下,起付线和目录外费用等无补偿医疗对正规保障征收了较高的隐性税,需防范保障不足引起的医疗支出型贫困。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持续优化“倾斜性”三重医保政策机制,但需注意化解隐性税带来的规模性因病返贫风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高建民 周忠良
目的:比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互助医疗2种医疗保障制度在缓解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的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1月对陕西省镇安县高峰镇和铁厂镇的入户调查数据和样本人群医疗服务利用报表数据,贫困测量指标选用贫困发生率、贫困距指数、收入差距比率、森的贫困指数、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供给率。结果:农村互助医疗制度缓解卫生服务利用人群"因病致贫"的效果好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消门诊个人账户,对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均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小菊 唐景霞 毛璐 秦江梅
目的: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兵团2004年和2010年两次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对参保人口的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与2010年相比,参保职工两周患病率由211.8‰上升到390.2‰,两周就诊率由81.6‰上升至95.0‰,年住院率由106.9‰上升至145.9‰,未住院率由19.4%下降到14.1%,经济困难是未利用住院服务的主要原因,次均就诊费用年增长率为4.1%,次均住院费用年增长率为5.7%。结论:兵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定程度地促进了职工对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的利用,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补偿水平不高,尚不能完全保障职工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闫菊娥 高建民 周忠良
目的: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目标进行评估,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入户询问的方法对样本人口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参保人群在医疗费用补偿前后贫困指标的变化;结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参保人群贫困发生广度和深度的效果较好,但对住院人群缓贫效果更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资金对缓解住院人群"因病致贫"有较大的贡献。结论:应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力度、提高住院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规范医疗服务机构行为,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效果。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缓解贫困 政策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