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0)
2023(7906)
2022(6612)
2021(6276)
2020(4925)
2019(10893)
2018(11339)
2017(19786)
2016(11181)
2015(12520)
2014(12520)
2013(11477)
2012(10120)
2011(8999)
2010(9290)
2009(8560)
2008(8059)
2007(7396)
2006(6392)
2005(5733)
作者
(30081)
(24626)
(24548)
(23545)
(15572)
(11857)
(11378)
(9639)
(9428)
(9182)
(8333)
(8250)
(7929)
(7727)
(7705)
(7705)
(7585)
(7398)
(7311)
(6925)
(6225)
(6144)
(5892)
(5884)
(5876)
(5538)
(5532)
(5312)
(5091)
(5052)
学科
(29686)
管理(29634)
经济(29628)
(23560)
(19664)
企业(19664)
(11682)
中国(11296)
(10950)
(10584)
理论(9915)
业经(8743)
(8720)
方法(8696)
教学(8290)
教育(8265)
(7898)
(7709)
银行(7692)
(7366)
农业(7297)
地方(7103)
(6695)
贸易(6688)
(6469)
(6400)
金融(6392)
数学(6281)
(6132)
数学方法(6113)
机构
学院(140836)
大学(135162)
管理(46961)
研究(45771)
(44726)
经济(43182)
理学(38444)
理学院(37972)
管理学(37021)
管理学院(36756)
中国(36493)
(29442)
科学(29400)
(24965)
(24694)
(24151)
(23344)
中心(22416)
技术(21625)
(21185)
师范(20884)
研究所(20705)
(20312)
业大(20228)
农业(18797)
职业(18712)
北京(18398)
财经(17962)
(17250)
(17043)
基金
项目(88177)
研究(70411)
科学(66820)
基金(57578)
(49869)
国家(49351)
科学基金(41300)
社会(39568)
(38075)
社会科(37067)
社会科学(37063)
教育(34660)
编号(33145)
(30963)
基金项目(29350)
成果(28231)
自然(25210)
自然科(24571)
自然科学(24563)
课题(24218)
自然科学基金(24069)
资助(23148)
(21507)
重点(20344)
项目编号(20049)
(19369)
(18783)
(18354)
(17724)
创新(17373)
期刊
(59963)
经济(59963)
研究(41922)
中国(37685)
教育(29836)
(23474)
学报(22826)
(21632)
科学(18701)
管理(18483)
大学(16920)
农业(15662)
技术(15459)
学学(15266)
(13747)
金融(13747)
业经(12533)
图书(11537)
职业(10989)
经济研究(9279)
书馆(8406)
图书馆(8406)
财经(8142)
(8012)
(7851)
论坛(7851)
(7764)
财会(7092)
(7072)
技术教育(6962)
共检索到227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冬平  
医共体的建设促进了医保打包支付与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实施,改善了医院管理模式,促进了医院内部与外部的医防融和,搭建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信息互联互通,突出了 4个重点人群和4个重点慢性病管理,使得医共体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医保打包支付与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实施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促使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同时倒逼医院加强精细化、质量化管理,特别是病案首页质量、临床路径、收费项目、绩效考核与医保基金使用率等方面的管理。医共体与医保支付制度协同改革,促进了医院良性发展,实现社会、医疗、经济等多方面效益的最大化,真正达到医改目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伶俐  吴佩佩  姚奕婷  张远妮  邹俐爱  
通过总结深圳市C-DRG收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深圳市人民医院医保管理模式创新实践,分析其在新的支付方式下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为新支付制度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万小英  林芳春  张燕  
三明市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2017年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住院按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文章从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角度,重点介绍了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具体做法,总结分析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对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讨论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收获、体会及展望;为实施全国按疾病诊断收付费改革的地区及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冬平  兰珍  刘婧  郑凌云  任雯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医保打包支付改革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创新举措,一个是体制的保障,一个是机制的突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与C-DRG收付费相结合,实现医保支付“双打包”。通过医保支付改革与医共体相关政策分析,结合2017—2021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的运行数据,以医保基金结余、C-DRG执行情况、医疗收入结构、医院职工收入、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报销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价维度,深入评估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于紧密型医共体运行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业务量下滑明显但成效较好的永安医共体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农圣  黄二丹  江蒙喜  吴明  胡晓彦  
目的:设计医保打包支付制度与医共体协同改革的量化监测指标体系,使其具有识别和纠偏的逻辑功能,用于医共体试点监测。方法:以制度变迁的动因和过程理论为依据,从动机条件、变迁条件和均衡条件三个方面,逐一分析分级诊疗的"结构-过程-结果"所对应的指标及其逻辑关系,得到判断协同改革能否破解医疗供方运行路径依赖的指标体系。结果:实施分级诊疗的动机来自新的外部激励和新的收益机会,变迁的发生来源于新路径的收益高于改革成本,均衡的实现是新的收益路径比既往更符合环境和自身的发展要求;医疗服务资源增多、项目增加和软硬件改善属于结构指标,次均工作量增加和服务量改变属于过程指标,基金发生额占比改变和收入变化是结果指标,三者应呈现同向的变化趋势。结论:监测体系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定量指标可以识别医保打包支付与医共体协同改革的综合效果,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甄别医共体试点县填报数据可能存在的功利性行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罗乐宣  张振忠  韩春艳  江芹  李创  
深圳市自2017年开始,作为全国首批应用C-DRG开展收付费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现已实施改革工作两年多。行政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文件指导始终贯穿于整个改革工作进程中。通过不断模拟测试、完善分组、健全标准、优化流程以及数据精准对接,在保障改革工作持续性的同时,以DRG为抓手,探索相关的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和支付制度的改革研究,实现其对"三医联动"的作用,推动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彦虹   朱良英   王健   黄二丹   张艳春   农圣  
目的:评估医共体的医疗保险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使用2018—2022年全国医共体监测县的抽样数据,以2020年为打包支付实施年份,以县域人口密度、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为控制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打包支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医务人员收入在2021年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向效应,但对提高供需双方的满意度有待完善。结论:实施医保打包支付的医共体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利贫效应,对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一定提升,但政策仍有优化改善的空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宏  
文章从医院在实施、推进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制度改革进程,坚持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为核心,引导临床行为调整,提高医疗数据质量,进而与各级决策行为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肖世宣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是将医院原来创收项目变为成本支出,倒逼医院主动将业务管理与财务运营有机融合,在收入、支出、医保三者之间寻求平衡。三明市通过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促使公立医院控成本、提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动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忠凯  
在简要介绍DRG支付方式及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按DRG医保付费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主要绩效模式,进而对DRG支付方式下的医院绩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对激励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医院均衡发展有所帮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莉   张克俊  
建设县域医共体是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医共体建设的内涵特征、功能价值及现实需求,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国家级试点县—四川省平武县为例,探究建设县域医共体的“六个协同机制”和“六个共同体”及经验启示,在进一步分析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面临的形势、有利条件和存在主要问题制约基础上,借鉴实践案例经验,提出我国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思路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亚萍  
目的:研究医疗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的效果及优势,为联合设计供需方政策推进分级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经济学理论,建立首诊选择模型。结果:设计两级医院自付价格之差反映外部性成本可调整首诊人数达到社会最优,但高价格可能限制低收入群体在三甲医院就诊的可及性。医联体建设可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生能力的期望,促进患者基层就诊。两项政策联合使用可以降低价格差别程度,减少对低收入群体造成的负影响,同时达到社会最优。结论:需方价格差异化和供方医联体联合运用比单一政策更有优势,联合并精确设计两项政策有助于推动分级诊疗实现社会最优的首诊分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梁力中  华芳  吴伟基  朱丽云  曾志嵘  
以DRG/DIP为主导的付费方式是当前支付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其西医诊断与诊疗体系的核心机制与中医药诊治特点缺乏适配,导致中医药缺乏医保基金补偿的长效机制。针对医保支付与中医药的非对称问题,创新性地引入未充分补偿与非对称共摊的理念,探索适用当前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中医药非对称共摊支持机制,并以此理念指导全面实施DRG且有深厚中医药传统的江苏省常州市,对其中医医疗机构开展非对称共摊相应的系列政策。政策实施后,常州市各中医医疗机构的支付率提升、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中医诊疗价值得到有效补偿,达到预期目标,为DRG/DIP付费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落实支持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制性、系统性卫生政策支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力男  朱碧帆  胡善联  
目的:探讨医联体医保总额付费基金的测算方法及可行性。方法:以某区域医联体为例,通过按人头、按服务单元(次均费用)以及按住院指数单价三种测算方法对区域医保总额进行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人头付费使得医联体医保总额增量最大,有利于调动医联体积极性;按服务单元(次均费用)和住院指数单价测算考虑到了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差异和历史水平因素,更利于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和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结论:单纯测算医保总额预付额度只是开展医联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发挥医保支付方式在医联体内部的指挥棒作用,促进医联体整体效率和公平的提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阿元,李一平,张咏杨,程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