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9)
2023(6939)
2022(5897)
2021(5122)
2020(4273)
2019(9760)
2018(9601)
2017(18305)
2016(9371)
2015(10863)
2014(10909)
2013(11211)
2012(10694)
2011(10078)
2010(10348)
2009(9843)
2008(9299)
2007(8431)
2006(7872)
2005(7370)
作者
(31826)
(26803)
(26569)
(25235)
(17193)
(12636)
(11984)
(10427)
(10204)
(9642)
(9388)
(9001)
(8830)
(8578)
(8539)
(8370)
(8040)
(7787)
(7637)
(7589)
(6788)
(6621)
(6568)
(6274)
(6069)
(6005)
(5844)
(5730)
(5674)
(5243)
学科
(62164)
经济(62121)
管理(28505)
(25326)
方法(18836)
(18233)
企业(18233)
地方(16496)
数学(16364)
数学方法(16224)
中国(13314)
(13051)
(12265)
地方经济(12078)
业经(11185)
(9989)
(9458)
服务(9006)
(7934)
贸易(7927)
(7738)
银行(7709)
(7654)
金融(7654)
(7600)
(7524)
制度(7519)
(7507)
环境(7467)
经济学(7084)
机构
大学(152481)
学院(149230)
(71535)
经济(69866)
研究(58996)
管理(54486)
理学(45608)
理学院(45062)
中国(44765)
管理学(44320)
管理学院(44045)
科学(35607)
(33442)
(31162)
(30458)
研究所(28155)
(26540)
中心(26300)
(24193)
财经(23630)
经济学(23185)
业大(22040)
北京(21574)
(21393)
(21032)
农业(20900)
经济学院(20368)
(19185)
(18901)
科学院(18430)
基金
项目(96145)
科学(74799)
基金(70377)
研究(66369)
(63037)
国家(62565)
科学基金(52363)
社会(44030)
社会科(41655)
社会科学(41642)
(36546)
基金项目(36010)
自然(33710)
自然科(32919)
自然科学(32907)
自然科学基金(32345)
(31034)
资助(29823)
教育(28576)
编号(24849)
(22264)
重点(22088)
成果(21017)
(20664)
(19217)
国家社会(18984)
创新(18161)
计划(18153)
科研(18050)
课题(17781)
期刊
(89934)
经济(89934)
研究(48034)
中国(34812)
学报(26630)
科学(23138)
管理(23096)
(23059)
(22811)
大学(19847)
学学(18645)
经济研究(15572)
农业(15541)
(14496)
金融(14496)
技术(13716)
财经(12947)
(11399)
图书(10945)
业经(10916)
问题(10591)
教育(9903)
技术经济(9119)
(8625)
世界(8189)
(8117)
书馆(8105)
图书馆(8105)
国际(7869)
统计(7833)
共检索到244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魏来  唐文熙  孙晓伟  张亮  
整合的医疗服务系统的基本内涵是在合适的费用激励约束下促成组织结构整合、服务合作机制建立及其医务人员行为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均衡状态。本文在揭示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主体存在非整合行为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美英澳等国案例分别从组织结构整合、医师行为转变和病人就诊规制3个方面梳理了促进医疗服务系统整合的循证依据。最后还指出要保证这项措施的成功应注意其本身的科学设计与共享的保健路径、有效的评估机制以及其他措施有机结合,实施系统的政策安排。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晓丽  郑英  代涛  
从理论层面梳理不同支付方式对医疗卫生服务整合的激励机制。传统的支付方式如按服务付费、按人头付费、DRGs、单个机构的总额控制等难以建立促进卫生服务整合和提升服务质量;而结余共享支付、捆绑付费和基于人口的总额预算对于整合医疗卫生服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整合;整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实施支付范围广泛的支付方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维玉  林显强  
在详细论述财政补助和医保支付方式二者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行为的影响力与约束性的基础上,通过充分发挥财政补助和支付方式"双引擎"的导向和引领作用,并将其作为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能够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有助于破解新医改面临的核心问题,实现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杜创  
本文构建医院、患者、医保机构三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重复博弈模型,研究了医保机构对医院的最优支付方式(最优价格管制)及其决定因素,研究发现:(1)无论医保机构实行预付制或后付制,为激励医院诚实诊疗,最优价格管制应保证医院获得正利润。(2)最优预付制价格可以得到显式解且形式简单,而有效规避医院道德风险的后付制价格组合则依赖于医保机构目标函数、患者收入分布的具体形式。(3)若患者自付比例足够低,则预付制优于后付制;若治疗成本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足够大或医院不重视未来收益,则后付制优于预付制。模型解释了中国与发达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峦  荆丽梅  梁鸿  娄继权  崔欣  
研究从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的演变历程和医疗机构的定位,以及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和支出方向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因素。以此为基础,从支付方式改变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收入可预期性、改变医疗机构及其人员的收入水平和改变医疗机构加强管理的积极性等角度阐明了支付方式影响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机理。最后,得出医疗机构将立足实现自身利益,利用其专业技术优势和作为一个团体的博弈能力,通过改变支付单元的数量,甚至影响其价格拟定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耀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傅书勇  
目的:在DRG或DIP医保支付设计中实现医保基金总额控制和医生努力工作的博弈均衡。方法:利用博弈论理论与方法探寻在DRG或DIP医保支付中影响医生努力工作的因素以及建立总额控制下的线性工资方案。结果:随机干扰因素越大,越会影响医生努力程度;风险中性医生的最优激励机制是线性工资方案。结论:在医保支付中,尽量减少DRG或DIP分组中的随机因素,使医生工资收入与其产出(包括质量)保持一致,有利于实现医保控费和医生激励双赢均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绿林   陈志远   白焓斌   郑其中   赵令卿  
传统就医过程中存在报销流程烦琐、就医看诊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医保信用无感支付成为医保部门和定点医疗机构提高支付效率、改善患者医保服务利用便捷性的方式之一。然而,现阶段医保信用无感支付中的多元利益主体关系仍处于普遍公私合作的“合作博弈”模式,影响医保信用无感支付实施的效果。因此,文章通过对多元利益主体间合作博弈关系的分析,基于激励相容理论构建医保信用无感支付多元利益主体从合作博弈到激励相容的实现路径,形成“合作约束、激励分配、监督问责”的三维机制,促进医保信用无感支付体系的构建及政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闫润楠   颜穆丹   肖丹妮   胡琳琳  
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是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的必然要求。构建合理的康复服务定价标准和医保支付制度对促进康复医疗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澳大利亚拥有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建立了以病例组合为基础的康复医保支付制度。对澳大利亚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保支付体系改革历程进行总结梳理,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亚急性和非急性患者分类系统,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和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石瑛   王美凤   罗雅双   刘昕   王海银  
文章总结了加拿大的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方式的实践经验,涵盖按医疗服务项目支付方式、替代支付方式的概况。结合我国目前医务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国情及现状,提出探索开展多元化支付模式、引入医保直接结算、优化支付方式、考虑地区差异和长期可持续性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叶烽  丁预立  潘意文  金菁  姚沁雪  
本文设计了一个医疗框架的真实努力实验,并考察了固定工资、按人头支付和按服务支付三种基本薪酬支付方式下的医疗服务供给行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质量考核和框架效应两种新的薪酬激励制度并检验了其效果,还对比了非医学被试和医学被试的行为以探讨职业规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医生面临治疗数量和治疗质量之间的两难权衡:与固定工资相比,按人头支付和按服务支付能显著提升医生的治疗数量,但按人头支付会导致严重的治疗不足,按服务支付会导致严重的过度治疗;其次,引入质量考核能显著降低医生的过度治疗与治疗不足问题,其中损失框架下医生的表现更好;最后,职业规范的积极影响随着薪酬激励和职业规范两难冲突的缓解而削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藏宜  
在公立医院治理过程中,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需要通过合理的付费机制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正向激励与行为约束,以实现控费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治理目标。本文基于国家推动"三医联动"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医生产生诱导需求行为的理论机理,分不同逐利偏好,数理演绎了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和预付制对医生诊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效果,结合测度结果、国际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规律及我国现状,提出DRGs-PPS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选择并进行了合理的政策机制设计,研究结果符合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及发展动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银才  张萍  付建华  吴国平  
为探寻管控医保基金支付风险的可行途径,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医疗需求侧改革难以化解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医疗供给侧问题构成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以及以医疗供给侧制度改革化解医保基金潜在支付风险几方面问题,了解医疗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根源,从而得出只有从约束医疗供给侧的制度入手改革,才能保证医保基金支付安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曹珍   管仲军  
依据我国卫生健康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健康理念和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历程,梳理我国医疗服务质量观的演变。基于支付方式改革的目标和可能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阐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医疗服务质量的关注重点。探讨现阶段医疗服务质量评价内容,为更好地运用评价结果,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正英  陈莉  
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作为一个受托履行监管职责的机构,其监管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证券监管者的具体行为之中,违规行为的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监管者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因此,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只有强化对证券监管者的双引擎激励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与非薪酬激励制度,才能促使其加强监管力度,在维持监管强度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