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3)
- 2023(9682)
- 2022(8384)
- 2021(7816)
- 2020(6821)
- 2019(15977)
- 2018(16201)
- 2017(30584)
- 2016(17035)
- 2015(19326)
- 2014(19977)
- 2013(19413)
- 2012(18089)
- 2011(16260)
- 2010(16705)
- 2009(15670)
- 2008(15959)
- 2007(14389)
- 2006(12486)
- 2005(11317)
- 学科
- 济(68098)
- 经济(68014)
- 管理(46211)
- 业(41698)
- 企(34256)
- 企业(34256)
- 方法(30545)
- 数学(26935)
- 数学方法(26669)
- 制(19935)
- 财(19216)
- 中国(18918)
- 农(18905)
- 学(15535)
- 地方(14643)
- 银(14538)
- 银行(14498)
- 体(14417)
- 业经(14029)
- 行(13917)
- 融(13323)
- 金融(13315)
- 贸(12594)
- 贸易(12593)
- 易(12152)
- 农业(11831)
- 理论(11605)
- 体制(11019)
- 和(10575)
- 务(10170)
- 机构
- 大学(241972)
- 学院(240329)
- 济(95240)
- 经济(92894)
- 管理(88010)
- 研究(86056)
- 理学(74595)
- 理学院(73700)
- 管理学(72245)
- 管理学院(71802)
- 中国(66747)
- 科学(54070)
- 京(52332)
- 财(47507)
- 农(46815)
- 所(45575)
- 研究所(41264)
- 中心(39901)
- 江(38641)
- 业大(38360)
- 农业(37032)
- 财经(36129)
- 北京(33218)
- 范(32695)
- 经(32625)
- 师范(32311)
- 院(30931)
- 州(30225)
- 经济学(28926)
- 省(27924)
- 基金
- 项目(156282)
- 科学(120359)
- 研究(113582)
- 基金(109854)
- 家(97072)
- 国家(96228)
- 科学基金(80047)
- 社会(69400)
- 社会科(65515)
- 社会科学(65494)
- 省(62327)
- 基金项目(57698)
- 教育(53707)
- 划(52929)
- 自然(51277)
- 自然科(50070)
- 自然科学(50051)
- 自然科学基金(49134)
- 编号(47167)
- 资助(45410)
- 成果(40250)
- 重点(35905)
- 部(34524)
- 课题(34158)
- 发(33735)
- 创(32013)
- 科研(30070)
- 创新(30006)
- 计划(29141)
- 教育部(28986)
- 期刊
- 济(108256)
- 经济(108256)
- 研究(72501)
- 中国(54850)
- 学报(42851)
- 农(42376)
- 财(38522)
- 科学(36607)
- 教育(31789)
- 大学(31646)
- 管理(31200)
- 学学(29627)
- 农业(27860)
- 融(25136)
- 金融(25136)
- 技术(21660)
- 财经(18166)
- 经济研究(17530)
- 业经(17513)
- 经(15587)
- 业(15030)
- 问题(14253)
- 版(13151)
- 统计(12033)
- 理论(11900)
- 贸(11710)
- 技术经济(11447)
- 图书(11125)
- 商业(11037)
- 科技(10752)
共检索到37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农圣 黄二丹 江蒙喜 吴明 胡晓彦
目的:设计医保打包支付制度与医共体协同改革的量化监测指标体系,使其具有识别和纠偏的逻辑功能,用于医共体试点监测。方法:以制度变迁的动因和过程理论为依据,从动机条件、变迁条件和均衡条件三个方面,逐一分析分级诊疗的"结构-过程-结果"所对应的指标及其逻辑关系,得到判断协同改革能否破解医疗供方运行路径依赖的指标体系。结果:实施分级诊疗的动机来自新的外部激励和新的收益机会,变迁的发生来源于新路径的收益高于改革成本,均衡的实现是新的收益路径比既往更符合环境和自身的发展要求;医疗服务资源增多、项目增加和软硬件改善属于结构指标,次均工作量增加和服务量改变属于过程指标,基金发生额占比改变和收入变化是结果指标,三者应呈现同向的变化趋势。结论:监测体系中具有逻辑联系的定量指标可以识别医保打包支付与医共体协同改革的综合效果,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甄别医共体试点县填报数据可能存在的功利性行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冬平
医共体的建设促进了医保打包支付与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实施,改善了医院管理模式,促进了医院内部与外部的医防融和,搭建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信息互联互通,突出了 4个重点人群和4个重点慢性病管理,使得医共体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成为可能。文章通过医保打包支付与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实施实现了医共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促使资源下沉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同时倒逼医院加强精细化、质量化管理,特别是病案首页质量、临床路径、收费项目、绩效考核与医保基金使用率等方面的管理。医共体与医保支付制度协同改革,促进了医院良性发展,实现社会、医疗、经济等多方面效益的最大化,真正达到医改目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廖冬平 兰珍 刘婧 郑凌云 任雯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医保打包支付改革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创新举措,一个是体制的保障,一个是机制的突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与C-DRG收付费相结合,实现医保支付“双打包”。通过医保支付改革与医共体相关政策分析,结合2017—2021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的运行数据,以医保基金结余、C-DRG执行情况、医疗收入结构、医院职工收入、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报销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价维度,深入评估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于紧密型医共体运行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业务量下滑明显但成效较好的永安医共体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以完善体系、深化改革和增强吸引力为重心的内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切实保障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严格的针对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起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居立
当前的国际收支预警监测系统是为了防范传统意义上的国际支付危机而设立的,监测预警指标大部分是国内宏观经济指标,属于国际收支运行的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因素,缺乏以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为主线,涵盖企业、个人等涉汇主体申报信息的中观监测指标。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以中观监测指标为主
[期刊] 预测
[作者]
孙敬水
通货膨胀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分析孙敬水(安徽财贸学院233041)研究通货膨胀离不开定量分析,而定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套科学的通货膨胀监测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只有建立和完善通货膨胀监测指标体系,才能深化通胀研究,为预测和治理通胀,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彦虹 朱良英 王健 黄二丹 张艳春 农圣
目的:评估医共体的医疗保险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使用2018—2022年全国医共体监测县的抽样数据,以2020年为打包支付实施年份,以县域人口密度、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为控制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打包支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医务人员收入在2021年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向效应,但对提高供需双方的满意度有待完善。结论:实施医保打包支付的医共体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利贫效应,对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一定提升,但政策仍有优化改善的空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静 郝晋珉 李涛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产生的政治和社会影响 ,包括对实现社会发展目标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程度。鉴于农地与“三农”问题的特殊关系 ,农地利用社会效益的核心内容就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 ,全面反映农地利用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影响。社会效益监测以农户监测为基础进行宏观社会经济调查 ,以监测信息为基本依据 ,初步构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 3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 ,包括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协调发展、农民发展 3个方面。
关键词:
监测 评价指标 社会效益 农地利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车富川 祁峰
本研究以新时代国家对教育公平的新导向为理论依据,以当下我国教育公平发展中的差异为现实基础,遵循引领、衡量、诊断、约束的价值定位,提出以各市(地)教育公平情况为对象开展教育公平监测,基于文献归纳构建了由教育机会同等、教育资源均衡、教育规则公平等5个评价维度、12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我国市(地)域教育公平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运行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
教育公平 监测指标 运行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仲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失业在中国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和突出的社会矛盾。然而在社会保险水平有限,劳动者和社会对高失业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改革,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必要建立一套可行的失业风险监测预警运行系统,以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丹辉 王际宇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和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提出一个适合乡村旅游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监测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文章围绕乡村旅游监测目的和指标构建原则,从乡村旅游基本情况、经济效益、游客接待、农民增收和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5方面构建乡村旅游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关键词:
乡村旅游 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波 苏志珠 杨晓晖 刘文 鞠洪波 刘燕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关键词:
荒漠化 监测与评价 指标体系 基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克辉
一、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逐步从直接控制为主转到间接控制为主。宏观经济控制的中心内容,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及其结构之间的基本平衡。为了搞好对宏观经济的控制,需要建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指标体系,按年进行分析;也需要利用一系列敏感性指标,建立宏观经济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使之能够在问题刚露端倪的时候及时“报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