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8)
2023(8688)
2022(7523)
2021(7053)
2020(6131)
2019(14192)
2018(13823)
2017(26438)
2016(14900)
2015(17014)
2014(17251)
2013(17239)
2012(16095)
2011(14600)
2010(14822)
2009(14007)
2008(14316)
2007(13542)
2006(11967)
2005(10602)
作者
(43986)
(36918)
(36846)
(35288)
(23288)
(17706)
(17095)
(14552)
(13763)
(13093)
(12540)
(12463)
(11728)
(11677)
(11649)
(11580)
(11372)
(10930)
(10737)
(10665)
(9328)
(9053)
(8868)
(8400)
(8391)
(8356)
(8248)
(8207)
(7491)
(7464)
学科
(64610)
经济(64456)
管理(48531)
(41763)
(35731)
企业(35731)
方法(30475)
数学(24869)
数学方法(24668)
(18250)
(17331)
地方(16614)
中国(16443)
业经(14126)
(13645)
(12687)
(12034)
(11842)
财务(11807)
财务管理(11774)
理论(11667)
农业(11416)
企业财务(11101)
(9921)
贸易(9918)
地方经济(9771)
(9524)
(9496)
(9475)
银行(9454)
机构
大学(216820)
学院(214778)
(85327)
管理(83915)
经济(83158)
研究(72490)
理学(70332)
理学院(69355)
管理学(68221)
管理学院(67746)
中国(56075)
(47034)
科学(46228)
(41469)
(37655)
(36647)
(34845)
中心(34565)
研究所(34086)
财经(31911)
业大(31701)
(31016)
师范(30766)
北京(29563)
农业(28890)
(28705)
(27598)
经济学(25819)
(25796)
师范大学(24952)
基金
项目(138696)
科学(109006)
研究(101123)
基金(99616)
(86509)
国家(85768)
科学基金(73177)
社会(64595)
社会科(60099)
社会科学(60073)
(54916)
基金项目(53728)
教育(47319)
自然(47193)
(46618)
自然科(46034)
自然科学(46019)
自然科学基金(45199)
编号(42046)
资助(40022)
成果(34855)
重点(31603)
(30914)
(30129)
课题(29304)
(27978)
科研(26891)
教育部(26196)
创新(26173)
国家社会(25714)
期刊
(99198)
经济(99198)
研究(62885)
中国(45035)
(35294)
学报(33776)
(32257)
科学(31756)
管理(30993)
教育(25414)
大学(25133)
学学(23313)
农业(21383)
技术(19682)
(18804)
金融(18804)
财经(16140)
业经(15266)
经济研究(14566)
(13898)
(13309)
问题(13019)
技术经济(11499)
图书(11462)
资源(11434)
(11156)
统计(10259)
理论(10088)
商业(10052)
现代(10015)
共检索到327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石艳  
学校空间通过内部的区隔化,确立自身制度化的空间构建。通过脱域化,即教育场景与地方性社会情境脱离,使学校空间与整体的社会空间的构建相融合并相互促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志毅  
对德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和建构在我国尚未完全开展,本文对此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开展德育评价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考代评(以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代替品德评定)和包办代替(以班主任一次期末操行评语代替品德评定)的现象普遍存在,旧的德育评价模式因其脱离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薛小平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间转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隐含的空间思想的理论价值日益凸显,我国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的空间治理思想正逐步走向成熟。"空间立场"既是乡村学校空间再造、空间拓展、空间重塑得以发生的理论前提,也是乡村教育实践能否摆脱"城市取向"从而获得"乡村信心"的实践表征。乡村学校建设的"空间立场"以空间视角直面中国乡村学校建设的现实问题,呼唤乡村学校功能的"空间回归",构建乡村教师的"网络空间共同体",激活乡土文化重建的"空间想象力",推动美丽乡村学校从追求同质化的"空间平等"走向追求差异化的"空间共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署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院校研究的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变迁,由办学效率转向学校效能。院校研究人员在入学管理及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事务中的参与越来越多,日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决策者、认证机构及美国院校研究会是院校研究领域变迁的推动力。变迁导致了院校研究专业的分化,影响了院校研究的专业认同。美国院校研究会开始对院校研究进行重新界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永宏  
当前我国房价和租金被区隔到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存在房价决定租金的情况。但两个市场是相互联系着的,租金可以作为衡量房屋价值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高静美  
本文借用Becher的一个社会学分析框架,对管理学学科属性进行分析。从学科的认知维度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的、软学科;从学科的组织维度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分野”度较高而“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学科。针对管理学的这一学科定位,作者对管理学在学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海宁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教育思想是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得以升华的。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为社会培养人才是吴贻芳教育目标观的核心,为女子的教育机会而抗争是其性别教育观的主题,“家庭式”教育氛围的营造是其教育管理观的特色。吴贻芳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性特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玉莉,姜琪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我国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德关系面临着巨大冲击。我国现实医疗服务中所存在的“小红包”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仕会现象。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对深化医院的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而在这方面的需要必然和医疗卫生服务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愈来愈高。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便突出出来了,小红包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当前人们对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解还相当模糊。由于社区研究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虚拟学习社区能揭示出虚拟学习社区的许多新特征。本文首先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了社区的定义、要素以及虚拟社区的内涵,然后着重分析了虚拟学习社区的社区特征,强调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和社区意识的重要性,最后从社区性质和功能的角度把虚拟学习社区划分为远程教育型、校园教育辅助型和社会教育型三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丹阳  
本文在界定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之后,引入法国社会学家 Pierre Bourdieu提出的一种理论分析工具,详细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涉及的各种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以上海数字图书馆建设为例进行了论证,也对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DLI—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计划作了简要的介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彭兴蓬  邓猛  
在社会分层的背景下,残疾人群体是获取资源最少的群体,又是离权力中心最远的群体,是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他们有平等接受各种教育和活动的权利,并从学校融合走向社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艳  马勇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由于教师、学生的参与 ,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动态的、可变的社会存在。其中 ,教师对课程的重构起着重要作用。影响教师重构课程的社会因素包含社会、制度、文化发展和学生的文化需求 ,以及教师自身的社会角色地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振京  
教育负向功能观是一种侧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而较少论及其积极影响的观点。教育负向功能观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批判制度化教育和构建非学校化社会两个方面。教育负向功能观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对更为深刻地理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具有较大的片面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卫东  董泽芳  
答辩时间2012年11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极大的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所分享,这种公平只是"量"的公平而非"质"的公平。高等教育"质"的公平要求我们在关注入学机会公平的同时,更要关注高等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即处于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所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包括:高校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