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3)
2023(9356)
2022(8118)
2021(7387)
2020(6354)
2019(14687)
2018(14396)
2017(28991)
2016(15899)
2015(17904)
2014(17980)
2013(17950)
2012(17088)
2011(15586)
2010(15787)
2009(14730)
2008(14812)
2007(13729)
2006(11893)
2005(10594)
作者
(46255)
(38919)
(38914)
(37268)
(24628)
(18405)
(17726)
(15148)
(14449)
(14164)
(13043)
(12711)
(12297)
(12267)
(12255)
(12204)
(12044)
(11524)
(11284)
(11201)
(9704)
(9616)
(9524)
(8968)
(8828)
(8747)
(8661)
(8561)
(7916)
(7775)
学科
(71633)
经济(71570)
(46297)
管理(45150)
(35591)
企业(35591)
方法(31916)
数学(28444)
数学方法(28158)
(22326)
(18564)
中国(17694)
地方(16033)
业经(15531)
农业(14750)
(14615)
贸易(14613)
(14201)
(13470)
(12853)
产业(11289)
(10977)
银行(10950)
(10819)
技术(10717)
(10456)
(10368)
财务(10343)
财务管理(10317)
环境(10237)
机构
学院(233323)
大学(230935)
(103963)
经济(101907)
管理(91490)
研究(79137)
理学(78681)
理学院(77867)
管理学(76666)
管理学院(76227)
中国(59877)
(47579)
(47539)
科学(46843)
(40385)
(40346)
财经(37277)
中心(37210)
研究所(36405)
(36231)
业大(33931)
(33718)
经济学(32372)
农业(31794)
北京(29888)
(29543)
经济学院(29531)
师范(29289)
(28414)
(28102)
基金
项目(151645)
科学(119853)
研究(112471)
基金(109792)
(94540)
国家(93764)
科学基金(80365)
社会(71953)
社会科(68467)
社会科学(68447)
(59955)
基金项目(57879)
教育(51098)
自然(50626)
(50011)
自然科(49419)
自然科学(49403)
自然科学基金(48543)
编号(46231)
资助(45407)
成果(37719)
(34456)
(34276)
重点(33904)
课题(31711)
(31613)
创新(29563)
国家社会(29551)
教育部(29362)
人文(28945)
期刊
(114194)
经济(114194)
研究(68853)
中国(42389)
(36879)
(36473)
学报(32957)
管理(31810)
科学(31481)
大学(24897)
农业(24704)
学学(23566)
(23389)
金融(23389)
教育(21193)
技术(20078)
业经(19901)
经济研究(18978)
财经(18323)
(15909)
问题(15606)
(13109)
(12942)
技术经济(12861)
统计(12003)
商业(11887)
理论(11417)
(11148)
现代(10664)
国际(10656)
共检索到344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刚  张解放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效应的客观存在,本文首先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o,构建了一个产业转移效应的计量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对产业转移效应的内部结构及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指出了产业转移效应三个来源(即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及五点主要影响因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相对落后区域如何有效利用产业转移效应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才  储平平  
在当下关于区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中,普遍比较忽视农民工主体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农民工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一个弱势却又独立的利益主体。区际产业转移在短期对农民工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有可能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契机。为了促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应在尊重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引导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的大中城市转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却是比较显著的。这说明近几年,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质量不高,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不是技术密集性产业,是属于产业链的低端产业而不是高端产业,造成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中部六省在加快提升自身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同时,应合理改善招商引资结构,审慎对待境内外投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满凤  黄倩  黄珍珍  
产业转移是发达地区寻找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欠发达地区加速经济、技术追赶,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产业转移的既有人才、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也有环境、污染溢出的负效应。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样本,以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污染减排指数为核心变量,通过建立空间技术溢出效应模型和空间环境溢出效应模型,来研究区际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和环境双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部各地区的技术进步主要由区域内的R&D投入决定,由国内和国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但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由国内区际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溢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光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心发生了三次大的战略转移。区域经济政策在各个阶段对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区域经济政策在执行过程也遇到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为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区域政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往往受到生产要素区位、市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区际产业转移,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宋德勇  赵菲菲  
本文从理论视角分析环境规制引致产业转移的作用机理,提出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及区域要素禀赋具有中介效应的假设,并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之间存在U型相关关系,环境规制强度跨越门槛值时,环境规制提高产业转移的活跃度;自然资源禀赋和要素资源禀赋在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及作用方向受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自然资源禀赋和要素资源禀赋在环境规制与产业转移之间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据此,合理设定环境规制强度、优化区域要素禀赋对提升产业转移效率,破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运楼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分工出现了新的调整。在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区部分产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转入的产业在承接区生存,不仅从新市场环境获得要素,也会给新环境带来福利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产业转移与福利改善构成互动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产业与福利之间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运楼  
伴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长三角产业分工出现了新的调整。在新的产业分工格局中,长三角核心区部分产业向安徽等泛长三角地区转移。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产业转移过程是一个"选择"过程,转入的产业在承接区生存,不仅从新市场环境获得要素,也会给新环境带来福利效应,进而促进产业自身发展。本文对安徽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福利效应的理论研究与统计分析表明:产业转移与福利改善构成互动关系,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产业与福利之间良性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建平  刘彬  
文章简要回顾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演进历程,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模式及产生效应,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将呈现四大新趋势,即跨国公司成为主体、重心向服务业转变、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产业转移结构高级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健  赖文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存菊  苗建军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对28个制造业的科技进步、产业集群、区域人力资本积累、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制度创新、政府阻力等因素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依据各个因素的贡献率得出了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初步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子红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动因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应着重考虑成本因素。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文主要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制度成本等方面来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毕超  
首先构建了一个解释污染避难所效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若干假设。然后,采用2004年到2008年转移产业中新建企业的面板数据,借助反映企业区位决策的Poisson模型,证实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中确实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最后表明,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对轻污染型新建企业的影响,且该影响会随着企业资本密度的提高而降低。此外,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要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