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6)
- 2023(12398)
- 2022(10604)
- 2021(9584)
- 2020(8144)
- 2019(18538)
- 2018(18039)
- 2017(35106)
- 2016(19568)
- 2015(21611)
- 2014(21546)
- 2013(21256)
- 2012(20023)
- 2011(18276)
- 2010(18280)
- 2009(16981)
- 2008(16912)
- 2007(15491)
- 2006(13509)
- 2005(11800)
- 学科
- 济(81895)
- 经济(81817)
- 业(55934)
- 管理(55184)
- 企(43522)
- 企业(43522)
- 方法(36856)
- 数学(32749)
- 数学方法(32417)
- 农(25454)
- 财(21383)
- 中国(20273)
- 业经(18675)
- 贸(17453)
- 贸易(17451)
- 地方(17281)
- 学(17137)
- 农业(17042)
- 易(16980)
- 制(14893)
- 技术(13205)
- 产业(13045)
- 务(12521)
- 财务(12496)
- 财务管理(12466)
- 环境(12283)
- 银(12240)
- 银行(12174)
- 策(12037)
- 企业财务(11785)
- 机构
- 学院(286090)
- 大学(284250)
- 济(120488)
- 经济(118144)
- 管理(109371)
- 研究(98833)
- 理学(95098)
- 理学院(94032)
- 管理学(92425)
- 管理学院(91910)
- 中国(72202)
- 科学(63075)
- 农(58749)
- 京(58708)
- 财(53373)
- 所(51778)
- 业大(48478)
- 研究所(47464)
- 农业(46989)
- 中心(45365)
- 江(43387)
- 财经(42559)
- 经(38577)
- 经济学(36973)
- 北京(36181)
- 范(35839)
- 师范(35352)
- 院(34857)
- 州(34020)
- 经济学院(33771)
- 基金
- 项目(194462)
- 科学(152110)
- 基金(140732)
- 研究(136233)
- 家(125165)
- 国家(124126)
- 科学基金(104808)
- 社会(86805)
- 社会科(82523)
- 社会科学(82495)
- 省(77602)
- 基金项目(74808)
- 自然(69313)
- 自然科(67711)
- 自然科学(67685)
- 自然科学基金(66520)
- 划(65596)
- 教育(61994)
- 资助(57252)
- 编号(54200)
- 重点(44176)
- 发(43308)
- 成果(43281)
- 部(42529)
- 创(40879)
- 创新(38242)
- 科研(37795)
- 计划(37720)
- 课题(37598)
- 国家社会(35871)
共检索到410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是解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际产业转移往往受到生产要素区位、市场、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区际产业转移,必须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 影响因素 对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际间技术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市场、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的逐步深化,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也更加密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迈入全球化的进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刚 张解放
基于区际产业转移及其效应的客观存在,本文首先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o,构建了一个产业转移效应的计量模型;随后利用该模型对产业转移效应的内部结构及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指出了产业转移效应三个来源(即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和发展效应)及五点主要影响因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对相对落后区域如何有效利用产业转移效应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邓水兰 刘志康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承接 赣州市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秀荣
农村劳动力的成功转移,是一个国家步入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后指出: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对非农产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并在对我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职业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职业教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成祖松 王先柱 冷娜娜
通过在泛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probit模型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特征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转移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土地可获得性及成本优势、劳动力数量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从集聚效应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是否拥有产业集群、是否有较大的市场等对企业做出转移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区域政策因素来看,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增加了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我们发现所有显著因素中,集聚效应中对产业粘性的边际效应最大,集聚效应在产业粘性中起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祥
对广东省内企业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直角转轴法方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可归结为投资软环境、原材料与市场、区域政策、集体行动与社会特征、产业关联与知识外溢、区位与基础设施等7个要素禀赋因子。同时,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显示,区域政策、区位与基础设施、要素禀赋等3个因子的重要性因企业投资规模的不同存在差异;投资软环境、区位与基础设施、要素禀赋等3个因子的重要性因企业的产业类型不同存在差异;而区位与基础设施因素对主要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对各地如何有效推进产业转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区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严薇 赵宏宇 夏恩君
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全球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本文在分析国际产业转移效应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为国际产业转移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志胜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在东部核心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转移。针对东部核心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拥挤效应及工资差异等聚集力和排斥力对产业转移同时存在影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本地市场效应,而价格指数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工业 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 聚集力 排斥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伟
笔者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条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产业地区转移条件的分析模型,在对模型实证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当前传统产业大规模地区转移没有出现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劳动力的优势不足以弥补东部投资效率的优。
关键词:
传统产业 地区转移 实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嗣明 童欢 徐慧
依据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现阶段,东部地区产业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自然转移,但这种现象并未出现。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制度、市场等环境差距悬殊,致使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力量小于制约力量,因而这种转移目前还不可能大规模地自然演进。为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的政策应该是:顺应这种客观现实,一方面继续促进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为东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发展增强整体实力,也使国家有条件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积极改善经济环境,以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也要依靠发展旅游业等其他途径大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才 储平平
在当下关于区际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中,普遍比较忽视农民工主体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农民工是区际产业转移中一个弱势却又独立的利益主体。区际产业转移在短期对农民工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有可能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提供新的契机。为了促进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应在尊重市场主体意愿的前提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引导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农民工集中输出地的大中城市转移。
关键词:
区际产业转移 农民工 利益诉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举 刘振中 何杰锋
本文测算2009—2018年30个制造业分行业、分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发现中国16类行业处于扩张期、4类处于收缩期、10类处于波动期,有四成行业发生了产业对外转移,4类行业更青睐国内市场,半数行业属于候鸟型产业。构建“气候模型”分析相关因素对产业对外转移的影响,发现东道国劳动力成本越高,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越难向这些国家或地区转移。东道国劳动力相对成本推动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应急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中国产业对外转移更容易发生在东道国经济复杂度越低的国家。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差,中国整体产业,特别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越少。东道国市场容量越大,越不利于中国产业对外转移。金融危机导致中国产业投资倾向于国内而不是国外。建议要把产业的“根”留住,降低中国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加快提升中国产业链长度和经济复杂度,扩大国内市场容量,做好产业转移风险把关,构建以我为重心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气候模型 产业链稳定 制造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嘉文
文章以山西省部分脱贫县为例,研究产业帮扶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辅助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目前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着市场风险、气候风险、技术风险等多种风险;市场是产业帮扶的外部环境和重要关口,政府作为帮扶责任主体要强化和坚持,而在具体操作层面则要更多地利用市场调节;脱贫对象只有增强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产业帮扶要重视发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和科学技术的引领作用。文章进一步提出产业帮扶的对策建议,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产业发展 精准帮扶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存菊 苗建军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以江苏省为例,对28个制造业的科技进步、产业集群、区域人力资本积累、沉没成本和资产专用性、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制度创新、政府阻力等因素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依据各个因素的贡献率得出了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初步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