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53)
2023(16844)
2022(14676)
2021(13587)
2020(11291)
2019(26074)
2018(25479)
2017(48502)
2016(25941)
2015(29199)
2014(29051)
2013(28615)
2012(26230)
2011(23817)
2010(23613)
2009(21498)
2008(20595)
2007(17656)
2006(15432)
2005(13463)
作者
(73306)
(61370)
(60670)
(57879)
(38902)
(29131)
(27712)
(24088)
(23271)
(21506)
(20751)
(20617)
(19322)
(19155)
(19017)
(18462)
(18186)
(17798)
(17454)
(17329)
(15078)
(14850)
(14716)
(13994)
(13783)
(13558)
(13300)
(13126)
(12322)
(11948)
学科
(125696)
经济(125588)
管理(73590)
(68226)
(55658)
企业(55658)
方法(52015)
数学(45706)
数学方法(45150)
中国(29419)
(29167)
地方(28493)
业经(26261)
(25931)
(24068)
农业(19956)
(19103)
(18630)
贸易(18622)
(17979)
环境(17860)
(17514)
地方经济(17181)
理论(17048)
技术(16758)
产业(16315)
(16068)
银行(16027)
(16000)
金融(15995)
机构
大学(368567)
学院(367217)
(158894)
经济(155864)
管理(148246)
理学(129170)
理学院(127781)
管理学(125549)
研究(125256)
管理学院(124884)
中国(92655)
(77408)
科学(75423)
(67872)
(61272)
中心(57013)
研究所(55941)
财经(55311)
(54086)
业大(52456)
(51612)
(50475)
经济学(48889)
北京(48577)
(47809)
师范(47407)
(45940)
经济学院(43856)
(42063)
农业(41996)
基金
项目(256658)
科学(203489)
研究(188271)
基金(187862)
(162940)
国家(161659)
科学基金(140141)
社会(121181)
社会科(115050)
社会科学(115018)
基金项目(99664)
(99046)
自然(90076)
自然科(87970)
自然科学(87953)
自然科学基金(86352)
教育(85479)
(83239)
资助(76991)
编号(76147)
成果(60107)
重点(57419)
(56628)
(55955)
(53211)
课题(51349)
国家社会(50635)
创新(49729)
教育部(49041)
科研(48770)
期刊
(173008)
经济(173008)
研究(108998)
中国(65718)
管理(54890)
学报(54306)
科学(51912)
(50547)
(48153)
大学(41929)
学学(39560)
教育(35660)
技术(34062)
农业(33711)
(29393)
金融(29393)
经济研究(28722)
财经(27213)
业经(27086)
(23507)
问题(22073)
技术经济(19730)
图书(18867)
统计(18288)
理论(18158)
科技(17275)
(17020)
资源(16849)
商业(16523)
现代(16488)
共检索到536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梅  
使用1992-2018年27个两位数工业细分行业数据对我国工业区际转移进行测度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分析,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工业区际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阶段的分散转移中,中西部地区是第一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劳动和资源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是第二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转入地,是技术和劳动技术中度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工业转移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南北地区工业差距扩大,工业重心日益向南方地区倾斜。(2)2003年以来,东中西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但近年来,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大幅度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的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是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3)工业分散转移缩小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同时,由于承接工业转移的区域博弈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也造成了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4)除了工业,服务业发展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发展在缩小东西部、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大于工业转移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梅  
使用1992—2018年27个两位数工业细分行业数据对我国工业区际转移进行测度分析,采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测度分析,并构建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工业区际转移是否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阶段的分散转移中,中西部地区是第一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是劳动和资源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是第二阶段分散转移的主要转入地,是技术和劳动技术中度密集行业的主要集聚地。工业转移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南北地区工业差距扩大,工业重心日益向南方地区倾斜。(2)2003年以来,东中西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但近年来,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大幅度扩大,东部地区内部的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是近年来我国总体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3)工业分散转移缩小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差距,同时,由于承接工业转移的区域博弈中,北方地区受惠较少,也造成了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逐步扩大的现实。(4)除了工业,服务业发展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服务业发展在缩小东西部、南北地区间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大于工业转移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肖艳玲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河  肖艳玲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门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三重开放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非线性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济三重开放能够通过产业梯度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不同维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其中,国际开放水平对区域经济差距的直接影响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省际开放水平表现出直接负向作用、省内开放水平的作用不显著。国际与省际开放水平在产业梯度转移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扩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转移程度较高地区对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龙鹏  周立群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颖  陈银生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 ,表明区际差距呈扩大趋势。作者认为 ,造成区际差距扩大的内在原因主要是自然禀赋、物质技术基础差异以及聚集效应等。区际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国家应通过立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和专业化的区域发展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伟  
中国最近 2 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非均衡的区域开放 ,区域经济差异未来的变化趋向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步区域开放的推进方式。至少有四个因素将促使中国区域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区域开放将由片面注重国际转向国际、区际层面并重 ,而在区际开放条件方面 ,内陆地区比之沿海地区毫不逊色。因此 ,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层次区际开放进程的左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安虎森  吴浩波  
本文提出资本配置效应、市场接近效应、市场拥挤效应和所得税效应等转移支付政策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补贴欠发达地区企业经营利润的转移支付政策可以吸引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动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但并不能扩大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和市场规模。同时,尽管该政策可以实现福利水平区际公平的目标,但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福利水平的损失。而区际贸易条件的改善不仅能减少转移支付导致的福利损失,而且能降低实现福利水平区际公平目标的补贴率要求。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贺玉德  马祖军  
产业转移下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具有新的变化和特征,相互影响和适应。基于协同学自组织角度,视为统一系统,构建协同发展指标和模型,以四川为实证。结果表明:协同中具有阶段特点,协同度在融合冲突中上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金龙  王宏伟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差距逐步扩大。不论从短期来看,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流动都是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从而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和特点,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不同渠道综合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区域间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间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影响进行了数量分析和理论分析,并依此提出我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继良  张奇  
本文在测度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的基础上,对收敛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基于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计量模型分析造成城市发展差异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长三角城市经济发展总体差距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民春  赵泽彬  
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碳排放约束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影响的差异性和产业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机制。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缩小全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省域间经济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进一步考虑碳排放约束,发现碳排放约束正向调节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抑制了产业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差距的正向效应;最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子维度在产业智能化和区域经济差距间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且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的作用较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吉亚辉  曹希广  
本文采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运用Arellano-Bond GMM估计方法,考察了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目前制造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而服务业的MAR和Porter溢出效应有扩大该差距的作用。(2)制造业与服务业的MAR、Jacobs与Porter溢出效应均与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跨越门槛临界值后,知识溢出会产生相反的影响作用。(3)与沿海地区相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刻画了1997-2010年重庆市内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产业结构变迁与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全市先下降后上升、地带内部逐步扩大、地带间在波动中下降的发展趋势。各地区二、三产业发展程度的差异较好地解释了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