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3)
- 2023(11861)
- 2022(9782)
- 2021(9378)
- 2020(7559)
- 2019(17137)
- 2018(16887)
- 2017(31557)
- 2016(17488)
- 2015(19826)
- 2014(19259)
- 2013(18036)
- 2012(16430)
- 2011(14678)
- 2010(14869)
- 2009(13085)
- 2008(12257)
- 2007(10892)
- 2006(9518)
- 2005(8131)
- 学科
- 济(66235)
- 经济(66195)
- 管理(47884)
- 业(44664)
- 企(36541)
- 企业(36541)
- 方法(26840)
- 数学(23666)
- 数学方法(23076)
- 地方(21187)
- 农(20410)
- 中国(18868)
- 技术(18806)
- 业经(15997)
- 理论(14167)
- 农业(14127)
- 技术管理(12184)
- 学(12084)
- 财(11634)
- 教学(11256)
- 教育(11120)
- 地方经济(11082)
- 制(10502)
- 环境(10366)
- 和(9630)
- 划(9438)
- 贸(9153)
- 贸易(9143)
- 融(8900)
- 金融(8896)
- 机构
- 学院(228634)
- 大学(217785)
- 管理(86442)
- 济(82978)
- 经济(80835)
- 理学(74651)
- 理学院(73741)
- 管理学(72023)
- 研究(71949)
- 管理学院(71612)
- 中国(52572)
- 京(45856)
- 科学(45798)
- 江(37115)
- 财(35999)
- 所(34652)
- 中心(34108)
- 农(33988)
- 范(33920)
- 师范(33664)
- 业大(32956)
- 技术(32191)
- 研究所(31635)
- 州(29893)
- 职业(28333)
- 财经(28252)
- 北京(28188)
- 院(27062)
- 师范大学(26482)
- 农业(26254)
- 基金
- 项目(158216)
- 科学(125694)
- 研究(122638)
- 基金(108699)
- 家(93263)
- 国家(92379)
- 科学基金(80783)
- 社会(74399)
- 社会科(70320)
- 社会科学(70301)
- 省(70267)
- 教育(60295)
- 基金项目(58130)
- 划(56012)
- 编号(53497)
- 自然(51092)
- 自然科(49930)
- 自然科学(49920)
- 自然科学基金(48961)
- 资助(42906)
- 成果(41686)
- 课题(39342)
- 创(38092)
- 重点(36527)
- 发(36280)
- 创新(34611)
- 年(33153)
- 部(32930)
- 规划(31497)
- 项目编号(31018)
- 期刊
- 济(94010)
- 经济(94010)
- 研究(63114)
- 中国(54426)
- 教育(43665)
- 管理(33014)
- 农(31217)
- 学报(30277)
- 科学(30112)
- 技术(27876)
- 财(26863)
- 大学(23983)
- 学学(21975)
- 农业(21965)
- 业经(17601)
- 融(17319)
- 金融(17319)
- 职业(17300)
- 经济研究(14064)
- 科技(13348)
- 坛(12829)
- 论坛(12829)
- 资源(12625)
- 财经(12495)
- 业(12432)
- 图书(11947)
- 策(11896)
- 技术经济(11825)
- 问题(11316)
- 技术教育(11245)
共检索到337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向丽 刘晓欢 陶济东
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走区域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是高职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合理选择。湖北地区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从理念、内容与路径等角度进行系统探索。借鉴湖北省高职院校经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以适应性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规格,以开放性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过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雪姣 雷建龙
以湖北省中高职衔接贯通的3种人才培养模式为案例,解读了3种模式的内涵,分析了"3+3"模式"技能导向,考试选才,普遍适用";"3+2"模式"两校协同,两段衔接,两层‘直通’",五年一贯制"一个主体,一贯五年,一体化运转"的特点与优势,在对三种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提升衔接贯通效率的角度,提出了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合理选择贯通模式,根据模式的不同合理设置课程,合理规划布局衔接的专业,严格论证审核衔接模式与试点专业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剑泉
在“双高计划”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育,必须紧跟其理念宗旨,在此视角下实事求是地分析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和多重的培养路径,将高职院校的物流人才培育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
双高视域 培养模式 培养路径 物流专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黄明田
当前地方性高职院校正处于应用型转型关键阶段,而高职院校物流教学模式却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物流环境。针对目前区域高职院校物流教学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共建的角度构建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产教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层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以期能够提升区域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查先进 杨海娟
大数据时代推动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参与态度和参与意愿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成功与失败。首先,设计了一项鼓励学生授课的教学环节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该项改革创新是本研究的考察对象。然后,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湖北省三所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在读本科生搜集了270份有效样本数据。再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参与该改革创新的态度对参与该改革创新的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优势是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第一关键因子,匹配度是影响学生参与态度的第二关键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戴冬秀 彭振宇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将棉纺企业的岗位需求分为技术类、管理类、一线操作类、营销类、信息技术类等五类,选取湖北10家规模棉纺企业,调查了15年以来,棉纺企业在五类岗位需求结构上发生的变化,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变迁的规律,通过访谈查找原因。同时选取国内4所高职院校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调查所得的实际岗位需求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如何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海东 顾志刚
以企业为办学主体的民办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应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为发展契机,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动态化的项目课程体系、进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过程设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民办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综合性高职院校特点,结合区域历史文化优势,探索了"三融四层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综合性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模式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旭
以导游专业为着眼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比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TAFE模式的启示下,提出协调资格证书获取与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构建课程体系和更新升级具体课程的途径,实施理实合一的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艺林
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多年来十分关注而少有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涉及面极宽,在与培养目标、培养活动过程、培养途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体制诸方面的关系上,都存在许多不够明确甚至错误的认识。由于实践的脚步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兴海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创新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所在。因此,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遵循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和依托企业、立足岗位原则,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要围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育、现实职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关系,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孔德兰 周建松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制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梳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处理好高教性与职教性的关系、专业和学科及课程的关系、专业的自身定位问题等逻辑前提;要回答好四个重要问题,即办什么样的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的课程类型。
关键词:
人才培养方案 前提 问题 原则 课程类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儒寿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际,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湖北文理学院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为核心,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点,对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四大要素进行了系统化的改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
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对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预测人才市场走势,产学研用一体化,强化内涵建设、建立创新型教育体系的要求。针对地方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低、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地方政府投入机制存在倾向性、教学功能单一灵活性差、产学结合深度和广度不够的现状,文章提出从打造师资队伍、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英语学科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