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1)
2023(10330)
2022(8845)
2021(8156)
2020(6772)
2019(15128)
2018(14595)
2017(28224)
2016(15823)
2015(18097)
2014(18450)
2013(17535)
2012(16343)
2011(14746)
2010(15218)
2009(13871)
2008(13663)
2007(12443)
2006(11380)
2005(10705)
作者
(43313)
(36197)
(35736)
(34422)
(23105)
(17069)
(16423)
(13773)
(13710)
(13240)
(12316)
(12159)
(11804)
(11640)
(11581)
(11264)
(10841)
(10584)
(10552)
(10292)
(9334)
(8822)
(8703)
(8263)
(8188)
(8137)
(8123)
(8105)
(7261)
(7118)
学科
(62183)
经济(62099)
管理(51408)
(45652)
(39077)
企业(39077)
方法(20568)
(19360)
(18295)
中国(18166)
(17534)
数学(17410)
数学方法(17167)
地方(16482)
业经(14777)
(12802)
(12762)
(11771)
银行(11763)
理论(11696)
(11305)
(11271)
金融(11268)
(11126)
技术(11108)
财务(11093)
农业(11072)
财务管理(11067)
(10743)
贸易(10737)
机构
学院(226804)
大学(216795)
(93396)
经济(91206)
管理(83905)
研究(76316)
理学(70684)
理学院(69875)
管理学(68882)
管理学院(68398)
中国(58466)
(48608)
(45787)
科学(42235)
(37353)
(37338)
财经(36575)
中心(34724)
研究所(33089)
(32969)
(30347)
(29990)
师范(29789)
(29469)
北京(28736)
技术(28595)
经济学(28315)
(28230)
业大(27035)
财经大学(26674)
基金
项目(142481)
科学(114100)
研究(113321)
基金(100852)
(85695)
国家(84920)
科学基金(73815)
社会(70746)
社会科(67090)
社会科学(67079)
(58105)
教育(55422)
基金项目(52283)
编号(48972)
(47969)
自然(44800)
自然科(43724)
自然科学(43716)
自然科学基金(42927)
资助(41127)
成果(40810)
课题(36276)
重点(33194)
(32736)
(32503)
(32048)
(30289)
(30135)
(30107)
国家社会(28736)
期刊
(111366)
经济(111366)
研究(71531)
中国(51549)
(38225)
教育(36288)
管理(33918)
(28468)
科学(27249)
学报(26390)
(25450)
金融(25450)
技术(24202)
大学(21494)
学学(19981)
农业(18791)
财经(18590)
业经(17725)
经济研究(17101)
(15981)
职业(15658)
问题(14082)
(12849)
论坛(12849)
(11948)
国际(10538)
现代(10330)
技术经济(10173)
技术教育(10167)
职业技术(10167)
共检索到354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章永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首先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培优汰劣逐步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吻合的专业结构。在建立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机制时,必须厘清主体职责,科学设计系统构架,明晰机制内在联系和运作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濯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贪大求全、唯招生论、唯就业论、缺乏市场意识,原因是对专业设置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厘清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与计划性、细分化与综合性、周期性与灵活性、专业沿袭与发展是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基础。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策略是从专业建设和发展角度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围绕主干专业构建专业群;跟踪专业发展,建立专业评估制度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张建平  
高职院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弊端,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缓解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应遵循适应性、前瞻性、特色发展、整体优化、校企合作等原则;专业动态调整的策略有扩大大类招生改革,增设、淘汰、改造专业等;其运行模式有宏观指导机制、咨询参谋机制、具体执行机制、监督反馈机制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红莉  
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促进区域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当前存在的研究匮乏、主体缺位、指标相对传统单一和实施程序失范等问题,高职院校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高度重视和把握劳动力市场信号,从横向和纵向上打造协同发展的联动预警主体和体系,研究和确定规范化的实施程序,进一步健全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琴  
专业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专业教育的内容以及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构建多元参与的专业规划机制,加强顶层设计能力,完善专业设置和调控机制,构建社会化专业评估机制,以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向杰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查吉德  赵锋  林韶春  陈凯  陈咏  买琳燕  
本文提出专业结构优化和动态调整机制是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鉴于行政强制性专业调整存在诸多弊端,建议构建基于分类发展及差异化财政投入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于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战略、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以及办学效益,将专业分为重点发展专业、常态发展专业和限制发展专业。对不同类别专业给予差异化财政投入,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专业类别不搞终身制,而是基于其发展状况作动态调整。由此形成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晓慧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对于缓解当前结构性失业危机和促进我国经济长效转型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以政府宏观管理为主,高校和社会力量失去参与活力的现状,文章提出要坚持需求性、特色性、合作性原则,政府要转变管理模式,高校要发挥主体地位,社会力量要多效参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娴  金高军  
本文就浙江省高职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学校实际,设置具有特色性、创新性、前瞻性的专业,做到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舸  
高职教育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宏观调控不力、专业规划前瞻性不强、专业设置同源共流突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专业设置滞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因此,宏观调控,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准确定位,合理规划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科学构建专业体系;工学结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育宝   李金龙  张淑林  
实施“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目的在于激发高校与学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高校与学科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中存在的评价标准问题、认知错位问题、支撑体系问题等对“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实施和目标实现产生一定消极作用。为此,应在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定位与理念的基础上,从约束条件、遴选方式、遴选评价、成效评价、调整方式等多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完善,并通过建立多元化、健康的第三方评价生态,保障“双一流”建设动态调整机制的有效运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焕成  
"十二五"时期,常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不一致等问题。根据对常州产业结构和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常州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要实现常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要建设常州高职教育与人力资源信息互动平台,加大对常州高职教育的投入,调整常州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金昌  童卫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管理既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和管理机制的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指导作用,又需要自身努力,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体系。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专业设置机制和管理机制两个方面的改革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自身专业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文静  张晓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这意味着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应共同沟通和协调。然而,对比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专业调整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管理时以发布强制性的行政命令为主,高职院校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利益相关者在这个过程中力量薄弱。为此,需要由管理转为治理,从理念、制度到环境等方面促进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的改革,进而为构建灵活的高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各自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北伟  贾新华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互动关系。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院校间办学水平状态不相同、院校定位不准确等多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还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广东省为例,剖析了高职院校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逻辑,形成有效的专业设置审核机制、实时的动态预警调整机制等,对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与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