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4)
2023(14762)
2022(12522)
2021(11484)
2020(9519)
2019(21735)
2018(21414)
2017(39050)
2016(21985)
2015(24941)
2014(25061)
2013(24179)
2012(23146)
2011(21154)
2010(21689)
2009(19874)
2008(19804)
2007(18267)
2006(16145)
2005(14886)
作者
(63088)
(52698)
(52569)
(49881)
(33560)
(25416)
(24158)
(20491)
(20058)
(18974)
(17771)
(17765)
(16885)
(16858)
(16502)
(16281)
(16145)
(15688)
(15190)
(15097)
(13385)
(13234)
(12801)
(12214)
(12078)
(11923)
(11784)
(11713)
(10743)
(10655)
学科
(92355)
经济(92281)
管理(60436)
(60262)
(47871)
企业(47871)
方法(34571)
中国(32579)
数学(29700)
数学方法(29371)
地方(27092)
(26747)
技术(22730)
教育(22053)
业经(21322)
(19785)
(19764)
农业(18369)
理论(16900)
(16406)
(16302)
贸易(16288)
(15945)
银行(15911)
(15680)
(15587)
金融(15585)
(15391)
(15336)
地方经济(15122)
机构
大学(312479)
学院(311290)
(124409)
经济(121521)
管理(113890)
研究(113458)
理学(96739)
理学院(95478)
管理学(93836)
管理学院(93202)
中国(81765)
科学(69159)
(68655)
(58040)
(56165)
研究所(52474)
(51591)
中心(51166)
(51148)
(50910)
师范(50745)
北京(44516)
业大(43676)
财经(43568)
师范大学(41013)
(40672)
(40553)
农业(40102)
教育(39631)
(39331)
基金
项目(199738)
科学(158656)
研究(153951)
基金(138994)
(120099)
国家(118920)
科学基金(101238)
社会(95313)
社会科(90179)
社会科学(90157)
(82511)
教育(75908)
基金项目(73091)
(70135)
编号(64889)
自然(62023)
自然科(60594)
自然科学(60575)
自然科学基金(59487)
资助(55116)
成果(54852)
(49662)
课题(48564)
重点(46636)
(46333)
(44484)
创新(42495)
发展(40304)
(39579)
(39133)
期刊
(144616)
经济(144616)
研究(102122)
中国(78190)
教育(64760)
(47646)
学报(44947)
管理(43233)
科学(43208)
(42581)
大学(34569)
农业(32551)
技术(32283)
学学(30767)
(29644)
金融(29644)
业经(25045)
经济研究(22634)
财经(21135)
问题(18733)
(18386)
(18302)
科技(17468)
(17030)
论坛(17030)
技术经济(16895)
职业(16743)
图书(15957)
商业(14716)
(14644)
共检索到49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洒  刘君  
从省域的视角,以省域内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及科技发展水平三组关系为切入点,以30个省份为样本,基于协同学的耦合度计算模型——离差系数最小化耦合度模型,探究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状况。研究发现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科技的耦合状况不佳;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超前发展与滞后发展并存;经济发展水平、创业型大学数量以及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占比三者存在密切联动关系,与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耦合度关系密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庆年  王燕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孔伟  刘岩  治丹丹  朱飞  高志越  
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两者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媛媛  袁奋强  刘东皇  陈利馥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起着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也可以促进科技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存在交互耦合关系。从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机理分析入手,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苏南五市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效应进行测度,并利用Logistic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模型对其2015-2020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最后借鉴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提出了苏南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升级的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华  侯胜  王一然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和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选取我国17个资源型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高等教育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对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且高等教育会在金融发展水平与资源型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发挥一定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促进金融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以及推进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增强资源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健  顾岩峰  
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资源利用最大效益、促进区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长期存在着区域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非均衡发展、学科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非协同发展、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非对称发展等结构性矛盾,严重阻碍了区域高等教育实现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结构性矛盾产生的主要肇因,客观借鉴美国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经验,提出了先试先行"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制度设计,坚持"营造高等教育资源理性竞争生态、超前‘对表’国家战略需求、强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解决我国区域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助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当前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自主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本文系统梳理区域创新多层次主体、多种类创新要素、众多关联产业的关系脉络和传导机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体系,对2001-2010年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分析,并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31省区市分为4种类型,归纳出4种不同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发展模式。本文从现实角度用科学数据描述、分析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区域均衡发展问题,为推进国家创新进程提供实务性思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之红  常学洲  张志华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探析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关系,制定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江朋  邱添  张璞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东北和西北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强  张佳磊  
随着京津冀协同不断向纵深推进,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效应受到广泛关注,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效应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效提升了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京津冀三地政策效应具有差异性,其中北京政策效应最为显著,河北呈现明显的政策时滞,这种差异则可能与区域创新资源配置水平和创新分工有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崇梅  王崇红  刘传庚  
选择山东新旧动转换试验区的核心区域济南、青岛和烟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6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距离法选择协调度指数研究系统创新能力与绿色转型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泛济青烟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城市的相对协调度都不稳定,从2010—2016年七年间,以2012年为界,呈现先降低后逐年提高的现象;但核心城市协同发展的能力变化产生的原因不同。前者是由于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均滞后于协同发展的进程,协同发展缺乏创新支撑;后者是由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形成积累,而协同发展进程放慢,富足的创新能力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协同发展的动力。据此,从试验区建设的视角提出协同发展策略,更好的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并对我国其他区域协同发展建设起到示范区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中国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北京延续着奥运会成功举办后的快速发展势头,以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目标,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发展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